词语解释:盛怒 拼音:shèng nù
(1).大怒。《国语·鲁语上》:“寡君不佞,不能事疆埸之司,使君盛怒以暴露於弊邑之野,敢犒舆师。”《史记·张丞相列传》:“ 昌 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会场搜检》:“ 李 以乙科起家, 叶 偶不记忆,遂触其盛怒,立命去衣痛笞二十。”
(2).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盛怒於土囊之口。”后因以“盛怒”指大风。 唐 杜甫 《北风》诗:“今晨非盛怒,便道即长驱。”词语解释:蓍蔡 拼音:shī cài
(1).犹蓍龟,筮卜。《楚辞·王褒〈九怀·匡机〉》:“蓍蔡兮踊跃,孔鹤兮回翔。” 王逸 注:“蓍,筮也;蔡,大龟也。” 南朝 陈 袁淑 《吊古文》:“书余言於子绅,亦何劳乎蓍蔡?” 唐 杨炯 《〈王勃集〉序》:“於是穷蓍蔡以像告,考爻彖以情言。”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其志坚於 印度 ,其成事也必胜於 印度 。此寧待著蔡而知乎!”
(2).比喻德高望重的人。 明 张居正 《少师存斋徐相公七十寿序》:“天下方以公为蓍蔡,何可一日无也。” 明 陆深 《溪山馀话》:“公和易,不事边幅,喜为后生辈谈论讲説,终日不倦……所谓国家之蓍蔡,若人是已。”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守龟》:“古人目老成人,则曰国之蓍蔡。”词语解释:十世宥 拼音:shí shì yòu
据《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载, 春秋 时 晋 范宣子 杀 叔向 之弟 羊舌虎 等而囚 叔向 。 祁奚 见 宣子 ,曰:“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 叔向 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后因以“十世宥”谓功臣后裔即使有罪,也应予宽恕。《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今所考案,皆海内人誉,忧国忠公之臣。此等犹将十世宥也,岂有罪名不章而致收掠者乎?” 唐 韩愈 《寄卢仝》诗:“苗裔当蒙十世宥,岂谓貽厥无基阯。”亦作“ 十世宥能 ”。 晋 潘岳 《马汧督诔》:“我虽末学,闻之前典,十世宥能,表墓旌善。”词语解释:石火 拼音:shí huǒ
以石敲击,迸发出的火花。其闪现极为短暂。《关尹子·五鉴》:“来干我者,如石火顷,以性受之,则心不生,物浮浮然。” 北齐 刘昼 《新论·惜时》:“人之短生,犹如石火,炯然以过,唯立德貽爱为不朽也。” 唐 裴铏 《传奇·封陟》:“莫种槿花,使朝晨而骋艷;休敲石火,尚昏黑而流光。” 清 赵翼 《衰态》诗:“灯前敲石火,饭后问朝餐。” 鲁迅 《彷徨·幸福的家庭》:“那作品,像太阳的光一样,从无量的光源中涌出来,不像石火,用铁和石敲出来,这才是真艺术。”词语解释:石友 拼音:shí yǒu
(1).情谊坚如金石的朋友。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唐 杜牧 《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同心真石友,写恨蔑河梁。” 宋 黄庭坚 《次韵奉酬刘景文河上见寄》:“珍重多情惟石友,琢磨佳句问潜郎。” 清 曹寅 《过朴镇有怀王允文北试不归》诗:“论归多石友,掷卦遇山爻。”
(2).指砚。 宋 王炎 《题童寿卿博雅堂》诗:“ 剡溪 来楮生, 歙 穴会石友。” 宋 范成大 《复以蟾砚归龚养正》诗:“梦里何人歌式微,觉来石友在书幃。” 清 曹寅 《竹村惠砚》诗:“邸舍餘闲困墨逋,平生石友慰操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