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游睢 拼音:yóu suī
典出《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盖闻过 高唐 者,効 王豹 之謳;游 睢 涣 者,学藻繢之綵。” 李善 注:“《陈留记》曰: 襄邑 , 涣水 出其南, 睢水 经其北。《传》云: 睢 涣 之间出文章,故其黼黻絺绣,日月华虫,以奉于宗庙御服焉。” 李周翰 注:“ 睢 涣 ,二水名。其处人能织藻繢绵綺,有游於此者,亦将学其风土所为也。”后以“游睢”谓学藻绘之彩。 唐 杜甫 《夔州书怀四十韵》:“衣冠迷适 越 ,藻绘忆游 睢 。”词语解释:于张 拼音:yú zhāng
西汉 于定国 张释之 的并称。二人先后于 文帝 景帝 时任廷尉,执法皆审慎。后因以“ 于 张 ”称决狱审慎,执法公正者。 晋 潘岳 《杨荆州诔》:“听参 皋 吕 ,称侔 于 张 。” 唐 虞世南 《赋得慎罚》诗:“ 于 张 惩不滥, 陈 郭 宪无倾。” 宋 王禹偁 《送牛冕序》:“﹝ 牛冕 ﹞佐秋官,详庶狱,事无枉挠,有 于 张 之风焉。”词语解释:鱼目 拼音:yú mù
(1).鱼的眼珠子。《尚书大传》卷一下:“东海:鱼须、鱼目。”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自连珠以下,拟者间出。 杜篤 、 贾逵 之曹, 刘珍 、 潘勖 之辈,欲穿明珠,多贯鱼目。” 唐 李白 《鞠歌行》:“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 卞和 耻。” 胡先驌 《诗别萧叔絅燕京》:“碔砆鱼目徵上选,遗珠弃璧空晶莹。”参见“ 鱼目混珠 ”。
(2).泪眼。 唐 李贺 《题归梦》诗:“劳劳一寸心,灯花照鱼目。” 董懋策 注:“鱼目,泪目也。” 王琦 汇解:“鱼目有珠,故以喻含泪珠之目。”
(3).相传鳏鱼眼睛终夜不闭,旧称无妻曰鳏,故诗文中多以鱼目用为无偶独宿或不娶之典。 清 金农 《短睡十韵》:“长袖善舞更擅曲,行云行雨迷 阳臺 ……斯须拱揖遽别去,依旧独眠鱼目开。”
(4).骏马名。《汉书·西域传赞》:“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於黄门。”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四骏马名也。”
(5).俗以汤未煮沸者为盲汤,初沸称蟹眼,渐大称“鱼目”,也称鱼眼。 唐 陆羽 《茶经·煮》:“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
词语解释:鱼目混珠 拼音:yú mù hùn zhū
《参同契》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檟。”后因以“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玉娇梨》第十二回:“唯门生以鱼目混珠,有辱宗师藻鑑。” 浩然 《艳阳天》第二卷第八十章:“咱们得弄清楚是非,不能鱼目混珠。”亦作“ 鱼目混珍 ”、“ 鱼目间珠 ”。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蝘蜓嘲龙,鱼目混珍。”一本作“ 鱼目混珎 ”。 宋 司马光 《稷下赋》:“珷玞乱玉,鱼目间珠,泥沙涨者其泉慁,莨莠茂者其穀芜。”词语解释:竽籁 拼音:yú lài
(1).竽和箫。《文选·宋玉〈高唐赋〉》:“纤条悲鸣,声似竽籟。清浊相如,五变四会。感心动耳,迴肠伤气。” 吕向 注:“竽,笙属;籟,簫也。” 唐 杜甫 《柟树为风雨所拔叹》诗:“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籟。” 宋 王安石 《白紵山》诗:“峰峦帐锦绣,草木吹竽籟。”
(2).从空穴中发出的吹竽般的声音。 清 吴光 《游虞山韶音洞》诗:“探奇寻古嶠,巘竇临清瀨。空谷响易奔,万窍咸竽籟。”词语解释:舆台 拼音:yú tái
亦作“ 舆儓 ”。
(1).古代十等人中两个低微等级的名称。舆为第六等,台为第十等。泛指操贱役者,奴仆。《文选·张衡〈东京赋〉》:“发京仓,散禁财,賚皇僚,逮舆臺。” 张铣 注:“舆臺,贱职。”《文选·张协〈七命〉》:“樵夫耻危冠之饰,舆臺笑短后之服。” 李周翰 注:“舆臺,贱人。”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四:“ 越 罗与 楚 练,照耀舆臺躯。” 明 陈子龙 《岁晏仿子美同谷七歌》:“赤墀侍臣惭戴履,偷生苟活同舆儓。” 姚华 《曲海一勺·明诗》:“舆儓虽贱,同祖 轩辕 ,皇皇神胄,本原非诬。”
(2).比喻为之服务的工具。 清 龚自珍 《六经正名》:“后世以传为经,以记为经,以羣书为经,以子为经,犹以为未快意,则以经之舆儓为经,《尔雅》是也。”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众意表现为法律,吾即受其束缚,虽曰为我之舆臺,顾同是舆臺耳。”词语解释:玉马 拼音:yù mǎ
(1).玉雕的马。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譬犹 干将 不可以缝线,巨象不可使捕鼠,金舟不能凌 阳侯 之波,玉马不任骋千里之迹也。” 北齐 樊逊 《求才审官对》:“臣闻雕兽画龙,徒有风云之势;金舟玉马,终无水陆之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济阳消夏录二》:“﹝ 高荣祉 ﹞有一旧玉马,质理不甚白洁。”
(2).美马。 三国 魏 曹植 《大魏篇》:“玉马充乘舆,芝盖树九华。” 南唐 成彦雄 《柳枝辞》之一:“轻笼小径近谁家,玉马追风翠影斜。” 宋 刘克庄 《菩萨蛮·戏林推》词:“玉鞭鞭玉马,戏走章臺下。”
(3).喻贤臣。《论语比考谶》:“ 殷 惑女 妲己 ,玉马走。” 宋均 注:“女 妲己 有美色。玉马,喻贤臣;奔,去也。”《文选·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是以玉马骏奔,表 微子 之去;金版出地,告 龙逄 之怨。” 张铣 注:“玉马,喻贤人也。以喻 东昏 无道,贤人归於 高祖 矣。” 清 唐孙华 《读〈顾亭林集〉二十四韵》:“玉马新朝去,铜驼故国怜。”
(4).古代屋檐头悬挂的玉片,能于风中撞击发声,用以惊鸟雀。又称玉马儿。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惊我的又不是楼头过雁,砌下寒蛩,簷前玉马,架上金鸡。”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吉丁当玉马儿向檐间闹。” 元 刘庭信 《一枝花·秋景怨别》套曲:“画簷间玎玎璫璫追魂的玉马,戍楼上点点滴滴索命铜壶。”
(5).乐器上马子的美称。《群音类选·醉花阴·佳遇》:“十指纤纤似藉芽,拨银筝。那玉马,不由我心儿里爱他。”
(6).玉质的筹码。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蒲桃架下,戏掷金钱;芍药栏边,閒抛玉马。”
(7).比喻奔涌的水浪。 元 汤式 《一枝花·题崇明顾彦昇洲上居》套曲:“潮生玉马来,沙涌金鰲动。水天涵上下,浦溆控西东。”词语解释:玉马朝周 拼音:yù mǎ cháo zhōu
《论语比考谶》:“ 殷 惑女 妲己 ,玉马走。”玉马,指贤臣 微子启 。 纣 王昏乱, 启 数谏不听,乃去 殷 而朝 周 。事见《史记·宋微子世家》。后以“玉马朝周”谓贤臣去国另事明主。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四:“昔日 殷 王子,玉马遂朝 周 。” 唐 刘禹锡 《后梁宣明二帝碑堂下作》诗:“玉马朝 周 从此辞,园陵寂寞对丰碑。” 元 赵孟頫 《钱唐怀古》诗:“故国金人泣辞 汉 ,当年玉马去朝 周 。”参见“ 玉马 ”。
词语解释:玉马 拼音:yù mǎ
(1).玉雕的马。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譬犹 干将 不可以缝线,巨象不可使捕鼠,金舟不能凌 阳侯 之波,玉马不任骋千里之迹也。” 北齐 樊逊 《求才审官对》:“臣闻雕兽画龙,徒有风云之势;金舟玉马,终无水陆之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济阳消夏录二》:“﹝ 高荣祉 ﹞有一旧玉马,质理不甚白洁。”
(2).美马。 三国 魏 曹植 《大魏篇》:“玉马充乘舆,芝盖树九华。” 南唐 成彦雄 《柳枝辞》之一:“轻笼小径近谁家,玉马追风翠影斜。” 宋 刘克庄 《菩萨蛮·戏林推》词:“玉鞭鞭玉马,戏走章臺下。”
(3).喻贤臣。《论语比考谶》:“ 殷 惑女 妲己 ,玉马走。” 宋均 注:“女 妲己 有美色。玉马,喻贤臣;奔,去也。”《文选·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是以玉马骏奔,表 微子 之去;金版出地,告 龙逄 之怨。” 张铣 注:“玉马,喻贤人也。以喻 东昏 无道,贤人归於 高祖 矣。” 清 唐孙华 《读〈顾亭林集〉二十四韵》:“玉马新朝去,铜驼故国怜。”
(4).古代屋檐头悬挂的玉片,能于风中撞击发声,用以惊鸟雀。又称玉马儿。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惊我的又不是楼头过雁,砌下寒蛩,簷前玉马,架上金鸡。”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吉丁当玉马儿向檐间闹。” 元 刘庭信 《一枝花·秋景怨别》套曲:“画簷间玎玎璫璫追魂的玉马,戍楼上点点滴滴索命铜壶。”
(5).乐器上马子的美称。《群音类选·醉花阴·佳遇》:“十指纤纤似藉芽,拨银筝。那玉马,不由我心儿里爱他。”
(6).玉质的筹码。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蒲桃架下,戏掷金钱;芍药栏边,閒抛玉马。”
(7).比喻奔涌的水浪。 元 汤式 《一枝花·题崇明顾彦昇洲上居》套曲:“潮生玉马来,沙涌金鰲动。水天涵上下,浦溆控西东。”词语解释:玉山禾 拼音:yù shān hé
传说中的 昆仑山 的木禾。 南朝 宋 鲍照 《代空城雀》诗:“诚不及青鸟,远食 玉山 禾。” 唐 李白 《天马歌》:“虽有 玉山 禾,不能疗苦飢。”词语解释:玉质金相 拼音:yù zhì jīn xiàng
形容人表里俱美。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昔之玉质金相,英髦秀达,皆摈斥於当年。” 宋 苏轼 《送张龙公祝文》:“公顾听之,如与我言。玉质金相,其重千钧。” 明 李东阳 《祭钱都督士英墓文》:“公德之容兮,玉质金相;公泽于家兮,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