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纶綍 拼音:lún fú
《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 郑玄 注:“言言出弥大也。” 孔颖达 疏:“‘王言如纶,其出如綍’者,亦言渐大,出如綍也。綍又大於纶。”后因称皇帝的诏令为“纶綍”。《魏书·彭城王勰传》:“及入参政务,纶綍有光,爰登中鉉,敷明五教。” 唐 李商隐 《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诗:“早勒勋庸 燕 石上,佇光纶綍 汉 庭中。”词语解释:轮奂 拼音:lún huàn
形容屋宇高大众多。语出《礼记·檀弓下》:“ 晋 献文子 成室, 晋 大夫发焉。 张老 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 郑玄 注:“轮,轮囷,言高大;奂,言众多。”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丹刻翬飞,轮奂离立。”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真君殿前有大楼,曰 玉华 ,翬飞轮奂,极土木之胜。”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韩樾子》:“登堂,轮奂之美如王侯。”词语解释:貔貅 拼音:pí xiū
亦作“豼貅”。
(1).古籍中的两种猛兽。《逸周书·周祝》:“山之深也,虎豹貔貅何为可服?”《史记·五帝本纪》:“﹝ 轩辕 ﹞教熊羆貔貅貙虎,以与 炎帝 战於 阪泉 之野。” 司马贞 索隐:“此六者猛兽,可以教战。” 徐珂 《清稗类钞·动物·貔貅》:“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毛色灰白, 辽 东人谓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故古人多连举之。”
(2).多连用以比喻勇猛的战士。 唐 张说 《王氏神道碑》:“赳赳将军,豼貅絶羣。”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楔子:“羡威统百万貔貅,坐安边境。” 清 毕著 《纪事》诗:“乘贼不及防,夜进千貔貅。” 柳亚子 《读史》诗之七:“緑林家世拥貔貅,乳臭儿郎据上流。”词语解释:黔首 拼音:qián shǒu
古代称平民;老百姓。《礼记·祭义》:“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 郑玄 注:“黔首,谓民也。” 孔颖达 疏:“黔首,谓万民也。黔,谓黑也。凡人以黑巾覆头,故谓之黔首。”《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六年……更民名曰黔首。” 唐 元稹 《出门行》:“丧车黔首葬,吊客青蝇至。” 严复 《原强》:“当是之时,哀哀黔首,袵草枕戈,不得喙息。”词语解释:磬折 拼音:qìng shé
(1).弯腰。表示谦恭。《礼记·曲礼下》:“立则磬折垂佩。”《后汉书·马援传》:“ 述 鸞旗旄骑,警蹕就车,磬折而入。” 李贤 注:“磬折者,屈身如磬之曲折,敬也。” 唐 杜甫 《遣遇》诗:“磬折辞主人,开帆驾洪涛。”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是夕月明,余步阶上,仰见树杪两红衣人向余磬折拱揖,冉冉渐没。” 章炳麟 《訄书·明独》:“总是杂术也,以一身教乡井,有贤不肖,或觵之,或挞之,或具染请之,皆磬折而愿为之尸,父师之独也。”
(2).犹言卑躬屈膝;受屈辱。 清 周亮工 《庚子重九前四日板屋欲雨》诗之十三:“展转逢彼怒,磬折自心酸。” 章炳麟 《訄书·不加赋难》:“使八旗之无餉乾甲米,则岁节五百万而赢。今几十三万万矣。以是通商惠工而实军府,何功之不成,而何师之不举?其又磬折徒跣以承白人之頩怒也。”
(3).泛指人身、物体或自然形态曲折如磬。《周礼·考工记·韗人》:“为皋鼓,长寻有四尺,鼓四尺,倨句,磬折。” 郑玄 注:“磬折,中曲之,不参正也。” 唐 杜元颖 《玉水记方流》诗:“斗迴虹气见,磬折紫光浮。”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异时 浦港 磬折以趋海。”《隐居通议·诗歌四》引 元 黄载 《斗蟆图诗》:“髯翁磬折目胜负,突眼老嫗探头覷。”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三:“兴至则乔装挥麈,俯仰磬折,摹写曲情。”
(4).形容声音抑扬宛转。《文选·潘岳〈笙赋〉》:“诀厉悄切,又何磬折?” 李善 注:“磬折,言其声若磬形之曲折也。”词语解释:蓐收 拼音:rù shōu
古代传说中的西方神名,司秋。《礼记·月令》:“﹝孟秋之月﹞日在翼,昬建星中,旦毕中。其日庚辛,其帝 少皞 ,其神 蓐收 。” 郑玄 注:“ 蓐收 , 少皞氏 之子,曰 该 ,为金官。”《国语·晋语二》:“ 虢公 梦在庙,有神,人面白毛虎爪,执鉞立於西阿……觉,召 史嚚 占之,对曰:‘如君之言,则 蓐收 也,天之刑神也。’” 韦昭 注:“ 蓐收 ,西方白虎金正之官也。《传》曰:‘ 少皞氏 有子 该 ,为 蓐收 。’”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二:“ 蓐收 肃金气,西陆弦海月。” 清 顾炎武 《华下有怀顾推官》诗:“为我呼 蓐收 ,虎爪持霜金。” 谭作民 《噩梦》诗:“投壶烂醉自矜宠, 蓐收 凛命舞节旄。”词语解释:润屋 拼音:rùn wū
(1).使居室华丽生辉。《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 唐 康骈 《剧谈录·郭鄩见穷鬼》:“ 王氏 润屋之资,几侔 猗顿 。”
(2).富有。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明哲消祸於未来,知士闻利则虑害,而吾子讯僕以汎舟,孳孳於润屋。”《南史·顾协传》:“及为舍人,同官者皆润屋。” 宋 宝华 《治平寺藏轮殿记》:“有檀越 李子清 者……家世润屋,不慕经营。”词语解释:三谏 拼音:sān jiàn
(1).三次劝谏。见“ 三諫之义 ”。
(2).三个谏官。指 宋 代 吴昌裔 、 徐清叟 、 杜范 。《宋史·吴昌裔传》:“ 吴昌裔 与 徐清叟 、 杜范 一日并入臺,皆天下正士,四方想闻风采,为《至和三諫诗》以侈之。”
(3).三个谏官。
(4).三个谏官。指 明 代 吴之佳 、 叶初春 、 张栋 。见《明史·吴之佳传》。
词语解释:三谏之义 拼音:sān jiàn zhī yì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 曹 , 曹羈 諫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 曹伯 曰:‘不可。’三諫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 何休 注引 孔子 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后以“三諫之义”指事君之正道。 汉 王充 《论衡·程材》:“案世间能建蹇蹇之节,成三諫之义,令将检身自勑,不敢邪曲者,率多儒生。”词语解释:三周 拼音:sān zhōu
(1).古代亲迎之礼。新郎亲御妇车,车轮行三周匝,再交由御人驾御。《仪礼·士婚礼》“御者代” 汉 郑玄 注:“行车轮三周,御者乃代壻。”《礼记·昏义》:“降出,御妇车,而壻授绥,御轮三周。” 孔颖达 疏:“御轮三周者,谓壻御妇车之轮三匝。”
(2).三度环绕。《左传·成公二年》:“ 齐 师败绩,逐之,三周 华不注 。”
(3).三周年。《南史·循吏传序》:“郡县居职,以三周为小满。”词语解释:食浮 拼音:shí fú
谓俸禄优厚,超过才能所应得。语出《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 唐 刘禹锡 《代赐谢春衣表》:“臣素乏器能,谬膺驱使,每慙效薄,常惧食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