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白石烂 拼音:bái shí làn
古诗《饭牛歌》之一歌辞中语。谓山石洁白耀眼。《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宁戚 饭牛车下,而 桓公 任之以国” 裴駰 集解引 汉 应劭 曰:“ 齐桓公 夜出迎客,而 宁戚 疾击其牛角而 商 歌曰:‘……白石烂,生不遭 尧 与 舜 禪。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公召与语,説之,以为大夫。”后亦用以代称《饭牛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七:“醉上 山公 马,寒歌 宁戚 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唐 李白 《南奔书怀》诗:“遥夜何漫漫!空歌白石烂。 宁戚 未匡 齐 , 陈平 终佐 汉 。”词语解释:传芭 拼音:chuán bā
古代南方祭祀时,舞者手执香草,相互传递。《楚辞·九歌·礼魂》:“成礼兮会皷,传芭兮代舞。” 王逸 注:“芭,巫所持香草名也……巫持芭而舞讫,以復传与他人更用之。芭,一作巴。” 元 郑元祐 《次韵钱伯行游仙体》之二:“諦授宝书盟刻玉,醉离瑶席舞传芭。” 清 《蟂矶孙夫人庙》诗:“庙中传芭女巫舞,报赛神鼓声鼕鼕。”词语解释:吹齑 拼音:chuī jī
见"吹?"。词语解释:杜蘅 拼音:dù héng
见“ 杜衡 ”。
词语解释:杜衡 拼音:dù héng
亦作“ 杜蘅 ”。
(1).即杜若。文学作品中常用以比喻君子、贤人。《楚辞·离骚》:“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南朝 梁 江淹 《去故乡赋》:“ 江 南之杜蘅兮色以陈,愿使黄鵠兮报佳人。” 唐 皮日休 《九讽·见逐》:“彼茨菉之丛秽兮,固不能让乎杜衡。”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杜若》﹝释名﹞引 苏颂 曰:“此草一名杜衡,而草部中品自有杜衡条,即《尔雅》所谓土卤者也。杜若,即《广雅》所谓楚衡者也。其类自别,古人多相杂引用。故《九歌》云:‘采芳洲兮杜若。’《离骚》云:‘杂杜衡与芳芷。’ 王逸 辈皆不分别,但云香草,故二名相混。” 清 周亮工 《有介弱弟中殇赋此慰之》诗:“努力承先绪,芳洲失杜蘅。”参见“ 杜若 ”。
(2).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的节间短,下端集生多数肉质根。叶一二枚,生于茎端。单花顶生。蒴果肉质,具多数黑褐色种子。生于阴湿有腐植质的林下或草丛中。又名杜葵、马蹄香、土细辛、土卤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杜衡》﹝释名﹞:“ 苏恭 曰:‘杜衡叶似葵,形似马蹄,故俗名马蹄香。’ 苏颂 曰:‘《尔雅》杜又名土卤,然杜若亦名杜衡,或疑是杜若,而 郭璞 注云,似葵,当是杜衡也。’”词语解释:饭牛 拼音:fàn niú
(1).喂牛,饲养牛。《庄子·让王》:“ 鲁 君闻 颜闔 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 颜闔 守陋閭,苴布之衣,而自饭牛。”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卫庆》:“自是家产日滋,饭牛四百蹄,垦田二千亩。” 清 钱澄之 《田园杂诗》之四:“呼儿且饭牛,吾去烧东菑。”
(2).寓不慕爵禄,过劳动自适的生活之意。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平章生日丁卯》词序:“短衣饭牛而至旦,业已归耕;搢笏笼鸽以放生,末由旅贺。”《虞初新志》卷四引 清 林璐 《丁药员外传》:“卜筑东冈,躬自饭牛。”
(3).比喻贤才屈身于卑贱之事。语本《管子·小问》:“ 百里徯 , 秦国 之饭牛者也, 穆公 举而相之,遂霸诸侯。”又《吕氏春秋·举难》:“ 宁戚 欲干 齐桓公 ,穷困无以自进,於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 齐 ,暮宿於郭门之外。 桓公 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 宁戚 饭牛居车下,望 桓公 而悲,击牛角疾歌。 桓公 闻之,抚其僕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赞》:“ 卜式 拔於芻牧, 弘羊 擢於贾竖, 卫青 奋於奴僕, 日磾 出於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已。” 唐 刘禹锡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古今相望,落落然如骑星辰,与夫起版筑饭牛者异矣。” 清 方文 《除夕咏怀》之四:“挽鹿实无偕隐妇,饭牛空有辟兵符。”词语解释:饭牛歌 拼音:fàn niú gē
又名《扣角歌》、《牛角歌》、《商歌》。古歌名。相传 春秋 时 卫 人 宁戚 喂牛于 齐国 东门外,待 桓公 出,扣牛角而唱此歌。《楚辞·离骚》“ 宁戚 之謳歌兮, 齐桓 闻以该辅” 王逸 注引《三齐记》所载歌辞:“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 尧 与 舜 禪,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后遂用作寒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宋 陆游 《羸卧》诗:“马上元无听鸡句,原头那有饭牛歌。” 沉砺 《送友北上》诗:“市上已无屠狗辈,车前试唱饭牛歌。”词语解释:冯夷 拼音:féng yí
(1).传说中的 黄河 之神,即 河伯 。泛指水神。《庄子·大宗师》:“ 冯夷 得之,以游大川。” 成玄英 疏:“姓 冯 名 夷 , 弘农 华阴 潼乡 堤首里 人也。服八石,得山仙。大川, 黄河 也。天帝锡 冯夷 为 河伯 ,故游处 盟津 大川之中也。”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於是 屏翳 收风, 川后 静波, 冯夷 鸣鼓, 女媧 清歌。”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坎德昔滂沱, 冯夷 胡不仁,激潏陵隄防,东郡多悲辛。” 清 黄遵宪 《由上海至长崎》诗:“ 冯夷 歌舞山灵喜,一路传呼万岁声。”一说,为 河伯 之妻。见《史记·封禅书》“水曰 河 ,祠 临晋 ” 张守节 正义引《龙鱼河图》。
(2).上古诸侯名。《竹书纪年·帝芬十六年》:“ 洛伯 用与 、 河伯 冯夷 鬭。”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三坟补逸上》:“ 洛伯 、 河伯 ,皆国名也; 用与 、 冯夷 ,诸侯名也。”词语解释:顾兔 拼音:gù tù
亦作“ 顾菟 ”。 古代神话传说月中阴精积成兔形,后因以为月的别名。《楚辞·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王逸 注:“言月中有菟,何所贪利;居月之腹,而顾望乎?” 洪兴祖 补注:“菟,与兔同。《灵宪》曰: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阴之类,其数偶。”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神仙》:“顾兔纔满,庭英纷而就落。” 唐 李白 《上云乐》诗:“阳乌未出谷,顾兔半藏身。” 王琦 注:“顾兔,月中兔也。”词语解释:韩众 拼音:hán zhòng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楚辞·远游》:“奇 傅説 之託辰星兮,羡 韩众 之得一。” 王逸 注:“众,一作‘终’。” 洪兴祖 补注引《列仙传》:“ 齐 人 韩终 ,为王採药,王不肯服, 终 自服之,遂得仙也。” 晋 葛洪 《神仙传·刘根》:“请问 根 学仙时本末, 根 曰:‘吾昔入山,精思无所不到,后如 华阳山 ,见一人乘白鹿车……载拜稽首,求乞一言。神人乃告余曰:“尔闻有 韩众 否?”答曰:“实闻有之。”神人曰:“我是也。”’”后因以“韩众”泛指神仙。 唐 李白 《古风》之四:“惟应清都境,长与 韩众 亲。” 词语解释:皇树 拼音:huáng shù
《楚辞·九歌·橘颂》:“后皇嘉树,橘徠服兮。”后因以“皇树”为橘树的代称。 唐 柳宗元 《柳州城西北隅种甘树》诗:“方同 楚 客怜皇树,不学 荆州 利木奴。”词语解释:击角歌 拼音:jī jiǎo gē
扣角歌。 唐 鲍溶 《秋思》诗:“徒为击角歌,且惭雕剑字。”参见“ 扣角 ”。
词语解释:扣角 拼音:kòu jiǎo
相传 春秋 时 卫 人 宁戚 家贫,在 齐 ,饭牛车下,适遇 桓公 ,因击牛角而歌。 桓公 闻而以为善,命后车载之归,任为上卿。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后以“扣角”为求仕的典故。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奇士扣角而见遏,况乃潜於皋藪乎。” 前蜀 韦庄 《东游远归》诗:“扣角干名计已疎,剑歌休恨食无鱼。” 金 元好问 《除夜》诗:“折腰真有 陶潜 兴,扣角空传 宁戚 歌。” 高旭 《怀太一北京》诗:“漫漫长夜何时旦,扣角羞过将相门。”亦作“ 扣角歌 ”。 清 顾炎武 《哭归高士》诗:“常为扣角歌,不作穷途哭。”词语解释:蹇裳 拼音:jiǎn cháng
揭衣;用手提起衣裳。蹇,通“ 褰 ”。《庄子·山木》:“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楚辞·九章·思美人》:“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蹇裳而濡足。” 洪兴祖 补注:“蹇,盖读若褰,谓抠衣也。”《镜花缘》第四十回:“太后因《内则》有‘不涉不撅’之训,盖言妇人不因涉水则不蹇裳,是妇女之体,最宜掩密,其尸骸尤不可暴露。”词语解释:蹇修 拼音:jiǎn xiū
(1).传说中 伏羲氏 之臣。古贤者。《楚辞·离骚》:“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 蹇脩 以为理。” 王逸 注:“ 蹇脩 , 伏羲氏 之臣也……言己既见 宓妃 ,则解我佩带之玉,以结言语,使古贤 蹇脩 而为媒理也。”一说“蹇脩”谓以钟磬声乐为媒使。 章炳麟 《菿汉闲话》:“案上古人物,略具《古今人表》,不见有 蹇脩 者。此盖以上有 宓妃 ,故附会言之耳。今谓蹙脩为理者,谓以声乐为使。如《司马相如传》所谓以琴心挑之。《释乐》徒鼓鐘谓之修,徒鼓磬谓之蹇。则此蹇脩之义也。古人知音者多,荷蕢野人,闻击磬而叹有心。鐘磬可以喻意明矣。”
(2).指媒妁。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 灵妃 顾我笑,粲然启玉齿。蹇修时不存,要之将谁使。” 明 杨珽 《龙膏记·酬咏》:“你若肯做 灵妃 , 冰夷 也不辞做蹇修之使。” 黄节 《七夕园坐夜归同菑叟》诗:“万鸦顿尽成寥廓,众女方怜託蹇修。”词语解释:扣角 拼音:kòu jiǎo
相传 春秋 时 卫 人 宁戚 家贫,在 齐 ,饭牛车下,适遇 桓公 ,因击牛角而歌。 桓公 闻而以为善,命后车载之归,任为上卿。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后以“扣角”为求仕的典故。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奇士扣角而见遏,况乃潜於皋藪乎。” 前蜀 韦庄 《东游远归》诗:“扣角干名计已疎,剑歌休恨食无鱼。” 金 元好问 《除夜》诗:“折腰真有 陶潜 兴,扣角空传 宁戚 歌。” 高旭 《怀太一北京》诗:“漫漫长夜何时旦,扣角羞过将相门。”亦作“ 扣角歌 ”。 清 顾炎武 《哭归高士》诗:“常为扣角歌,不作穷途哭。”词语解释:扣角歌 拼音:kòu jiǎo gē
见“ 扣角 ”。
词语解释:扣角 拼音:kòu jiǎo
相传 春秋 时 卫 人 宁戚 家贫,在 齐 ,饭牛车下,适遇 桓公 ,因击牛角而歌。 桓公 闻而以为善,命后车载之归,任为上卿。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后以“扣角”为求仕的典故。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奇士扣角而见遏,况乃潜於皋藪乎。” 前蜀 韦庄 《东游远归》诗:“扣角干名计已疎,剑歌休恨食无鱼。” 金 元好问 《除夜》诗:“折腰真有 陶潜 兴,扣角空传 宁戚 歌。” 高旭 《怀太一北京》诗:“漫漫长夜何时旦,扣角羞过将相门。”亦作“ 扣角歌 ”。 清 顾炎武 《哭归高士》诗:“常为扣角歌,不作穷途哭。”词语解释:宁戚歌 拼音:níng qī gē
《楚辞·离骚》“ 宁戚 之謳歌兮” 洪兴祖 补注谓《三齐记》载其歌曰:“ 南山 矸,白石烂,生不遭 尧 与 舜 禪。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后遂以“宁戚歌”为不遇之士自求用世的典实。 宋 叶适 《题贾俨不忘室》诗:“每识饭牛下,有作 宁戚 歌。” 唐 许浑 《送李文明下第鄜州觐兄》诗:“ 宁 歌还夜苦, 宋 赋更秋悲。”参见“ 宁戚 ”。
词语解释:宁戚
春秋 卫 人, 齐 大夫。《楚辞·离骚》:“ 宁戚 之謳歌兮, 齐桓 闻以该辅。” 王逸 注:“ 宁戚 修德不用,退而商贾,宿 齐 东门外。 桓公 夜出, 宁戚 方饭牛,叩角而商歌。 桓公 闻之,知其贤,举用为客卿,备辅佐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接疏》:“若积素行乃託政,则 宁戚 不显於 齐 矣。”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采英奇於仄陋,宣皇明於巖穴,此 宁子 商歌之秋,而 吕望 所以投纶而逝也。”一本作“ 寗 ”。词语解释:牛下歌 拼音:niú xià gē
见“ 牛角之歌 ”。
词语解释:牛角之歌 拼音:niú jiǎo zhī gē
春秋 时, 宁戚 很穷,想见 齐桓公 而出仕,一天,乘 桓公 出城迎客的机会,在车下喂牛,“扣牛角疾歌”。 桓公 闻而赞其为“非常人”,命后车载之,拜为上卿。见《吕氏春秋·举难》、《晏子春秋·问下二》。 汉 刘向 《说苑·尊贤》亦载此事。后以“牛角之歌”、“牛下歌”为穷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夫牛角之歌,辞鄙而义拙;堂下之言,不书於传记。” 宋 黄庭坚 《次韵无咎阎子常携琴入村》:“ 明光 昼开九门肃,不令高才牛下歌。”词语解释:齐歌 拼音:qí gē
(1).指 齐 宁戚 饭牛作歌,为 齐桓公 相。 唐 李峤 《咏牛诗》:“ 齐 歌初入相, 燕 阵早横功。”
(2).齐声歌唱。《汉书·高帝纪上》“皆歌謳思东归” 唐 颜师古 注:“謳,齐歌也,谓齐声而歌。或曰 齐 地之歌。”词语解释:商歌 拼音:shāng gē
悲凉的歌。商声凄凉悲切,故称。《淮南子·道应训》:“ 宁戚 饭牛车下,望见 桓公 而悲,击牛角而疾商歌。 桓公 闻之,抚其僕之手曰:‘异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后以“商歌”比喻自荐求官。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此 宁子 商歌之秋,而 吕望 所以投纶而逝也。”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唐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审》诗:“滥窃商歌听,时忧 卞 泣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