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仓箱 拼音:cāng xiāng
《诗·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郑玄 笺:“ 成王 见禾穀之税,委积之多,於是求千仓以处之,万车以载之。是言年丰收入踰前也。” 朱熹 集传:“箱,车箱也。”后因以“仓箱”喻丰收。 唐 权德舆 《中书门下贺两表》:“籉笠就绪,仓箱可期。” 明 徐渭 《贺兵侍江公擢户书启》:“边储告匱,久无望於仓箱。”词语解释:侧弁 拼音:zè biàn
歪戴皮帽。《诗·小雅·宾之初筵》:“侧弁之俄,屡舞傞傞。” 郑玄 笺:“侧,倾也。”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侧弁垢颜,不鉴於明镜也。” 唐 王维 《晦日游大理韦卿城南别业》诗之四:“紆组上春隄,侧弁倚乔木。”词语解释:赪尾 拼音:chēng wěi
亦作“頳尾”。
(1).赤色的鱼尾。 晋 张协 《七命》:“ 范公 之鳞,出自 九溪 ,頳尾丹鳃,紫翼青鬐。”
(2).借指鱼。 宋 徐铉 《和御制夏日垂钓作》:“文竿乍拂圆荷动,頳尾时飜素荇香。” 宋 梅尧臣 《颍上得鲤鱼为脍怀馀姚谢师厚》诗:“青蓑潭上老赬尾,网中鱼买作秋盘。”
(3).《诗·周南·汝坟》:“魴鱼赬尾,王室如燬。” 毛 传:“赬,赤也,鱼劳则尾赤。”后以“赬尾”指忧劳,劳苦。 唐 罗隐 《西京崇德里居》诗:“进乏梯媒退又难,强随豪贵殢 长安 ……锦鳞赬尾平生事,却被閒人把钓竿。”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黑头期命爵,頳尾尚忧魴。” 金 元好问 《落魄》诗:“行役鱼赬尾,归期乌白头。”
(4).指奔波劳苦之人。 清 颜光猷 《京都杂咏》:“哀鸿应满野,頳尾莫忘归。”
(5).《诗·周南·汝坟》“魴鱼頳尾” 孔颖达 疏:“ 郑氏 云:‘鱼肥则尾赤。’”后以“赬尾”指鱼肥。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种鱼》:“池中得春鱼,点点活如蚁。一月便翠鳞,终年必頳尾。”词语解释:迟日 拼音:chí rì
《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后以“迟日”指春日。 唐 皇甫冉 《送钱唐骆少府赴制举》:“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 清 纳兰性德 《满江红·茅屋新成》词:“一身还被浮名束,误东风迟日杏花天,红牙曲。”
待后几天;过几天。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作符诵咒,迟日全愈。”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媪輒醉饱,嘱女:‘善侍夫子,无念老身,迟日当来餪也。’出门径去。” 鲁迅 《书信集·致孙伏园》:“容迟日奉上,意者尚不急急也。”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这几本书可否借我一读?迟日我再送来。”词语解释:赤绂 拼音:chì fú
(1).即赤芾。《易·困》:“九五,劓刖,困于赤紱。” 高亨 注:“赤紱,赤色之蔽膝,大夫所服,此赤紱象徵服赤紱之大夫。”《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愚顽之质,加以固病,诚羞负乘,辱污辅将之位,将被诗人‘三百赤紱’之刺。” 李贤 注:“赤紱,大夫之服也。”参见“ 赤芾 ”。
(2).即赤绶。《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天子使 魏公 位在诸王侯上,改授金璽、赤紱、远游冠。” 唐 白居易 《戊申岁暮咏怀诗》之二:“紫泥丹笔皆经手,赤紱金章尽到身。”参见“ 赤綬 ”。
词语解释:赤芾 拼音:chì fèi
赤色蔽膝。为大夫以上所服。《诗·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郑玄 笺:“芾,冕服之韠也……大夫以上,赤芾乘轩。” 宋 司马光 《论两府迁官状》:“凡公卿者,百吏之表率,今国家方以百吏繁冗,思革其弊,而公卿无故一切迁官,将何以使三百赤芾受爵不让者有所愧心哉!”《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朝中服赤芾乘轩者三百餘人。”
词语解释:赤绶 拼音:chì shòu
古代官服上系印纽的赤色丝带。《后汉书·舆服志下》:“诸侯王赤綬。” 南朝 梁 江淹 《横吹赋》:“赤綬紫驳,星含露分。” 明 高启 《送董湖州》诗:“五马贵专城,花兼赤綬明。”词语解释:赤舄 拼音:chì tuō
古代天子、诸侯所穿的鞋。赤色,重底。《诗·豳风·狼跋》:“公孙硕肤,赤舃几几。” 毛 传:“赤舃,人君之盛屨也。”《诗·大雅·韩奕》:“王锡 韩侯 ,淑旂绥章,簟茀错衡,玄衮赤舃。”《周礼·天官·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屨,为赤舃、黑舃、赤繶、黄繶、青句、素屨、葛屨。” 郑玄 注:“王吉服有九,舃有三等,赤舃为上,冕服之舃。《诗》云:‘王锡 韩侯 ,玄袞赤舃。’则诸侯与王同。” 孙诒让 正义:“赤舃最尊,故即以赤为饰,不以他采閒之。亦谓之金舃,以赤兼黄朱,近於金色也。”《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是用锡君袞冕之服,赤舃副焉。” 宋 曾巩 《京师观音院新堂》诗:“青鞋赤舃偶然尔,安用区区巧追逐!”词语解释:出谷莺 拼音:chū gǔ yīng
从幽谷飞出的鸟。亦喻指升迁之人。 唐 李白 《荆门浮舟望蜀江》诗:“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鶯。” 宋 王禹偁 《酬太常晁丞见寄》诗:“当年布素定交情,恨不同为出谷鶯。犹作三丞君最屈,徧寻两制我知荣。”参见“ 出谷 ”。
词语解释:出谷 拼音:chū gǔ
从幽谷出来。常喻指境遇好转或职位升迁。 唐 皮日休 《旅舍除夜》诗:“出谷空嗟晚,衔杯尚愧先。” 前蜀 韦庄 《三用韵》:“未化投陂竹,空思出谷禽。” 清 曾纪泽 《次韵答左子兴》之二:“鸟方出谷已迁木,龙未跃渊犹在田。”参见“ 出谷迁乔 ”。词语解释:春酒 拼音:chūn jiǔ
(1).冬酿春熟之酒;亦称春酿秋冬始熟之酒。《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毛 传:“春酒,冻醪也。” 孔颖达 疏:“此酒冻时酿之,故称冻醪。” 马瑞辰 通释:“春酒即酎酒也。 汉 制,以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酎酒。 周 制,盖以冬酿经春始成,因名春酒。”《文选·张衡〈东京赋〉》:“因休力以息勤,致欢忻於春酒。” 李善 注:“春酒,谓春时作,至冬始熟也。” 宋 苏轼 《武昌西山》诗:“忆从 樊口 载春酒,步上 西山 寻野梅。” 清 方文 《田家》诗之一:“有客提春酒,相要坐水边。”
(2).指春节期间的饮宴。《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正月十二时, 娄 府两公子请吃春酒。” 沙汀 《淘金记》十七:“破五以后是私人请春酒。” 聂绀弩 《怎样做母亲》:“又是过年,可是不是除夕,大概是初三或者初五……父亲不知从谁家里吃了春酒回来,感觉得身上不舒服。”词语解释:鲂鱼赪尾 拼音:fáng yú chēng wěi
《诗·周南·汝坟》:“魴鱼頳尾,王室如燬。” 毛 传:“頳,赤也;鱼劳则尾赤。” 朱熹 集传:“魴尾本白而今赤,则劳甚矣。”后因以形容人困苦劳累,负担过重。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既而魴鱼頳尾,四郊多垒。”词语解释:介寿 拼音:jiè shòu
《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郑玄 笺:“介,助也。”后以“介寿”为祝寿之词。 清 龚自珍 《最录南唐五百字》:“兕觥介寿,旨畜御穷。” 柳亚子 《田寿昌五十寿诗》:“ 漓水 鏖兵曾雪涕, 沪江 介寿又衔杯。”词语解释:眉寿 拼音:méi shòu
长寿。《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毛 传:“眉寿,豪眉也。” 孔颖达 疏:“人年老者必有豪眉秀出者。” 高亨 注:“眉寿,长寿也。”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诗:“纳寒场,为春酒,昭景福,介眉寿。” 唐 唐正辞 《唐赵夫人夏侯氏墓志铭》:“期天降鉴,介以眉寿。”《清史稿·世宗纪》:“旌 广东 兴寧县 老民 幸登运 年一百二岁,其子五人,各七八十岁,一门眉寿,加赐上用缎一匹。”词语解释:迁谷 拼音:qiān gǔ
语出《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於乔木。”后用以指地位上升。 唐 杜牧 《贻友人》诗:“倘无迁谷分,归去养天真。”词语解释:迁乔 拼音:qiān qiáo
(1).语出《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谓鸟从低处迁往高处。 南朝 梁 刘孝绰 《咏百舌》:“迁乔声迥出,赴谷响幽深。” 唐 李峤 《莺》诗:“写囀清弦里,迁乔暗木中。” 唐 孙昌胤 《清明》诗:“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2).比喻人的地位上升。 晋 桓温 《荐谯元彦表》:“中华有顾瞻之哀,幽谷无迁乔之望。”《陈书·陈宝应传》:“起家临郡,兼昼绣之荣;裂地置州,假藩麾之盛。自谷迁乔,孰復为拟?” 唐 卢肇 《除歙州途中寄座主王侍郎》诗:“忽忝专城奉六条,自怜出谷屡迁乔。” 明 顾大典 《青衫记·坐湿青衫》:“教坊中声名久标,便于归须从俊髦,出幽谷正宜及早,从今夜好迁乔。”
(3).犹乔迁。 清 李调元 《题李鹤林〈听莺图〉兼求墨兰》诗:“ 惕斋 始迁乔,种花满书屋。”词语解释:迁莺 拼音:qiān yīng
亦作“ 迁鸎 ”。
(1).谓黄莺飞升移居高树。 南朝 陈 阳慎 《从驾祀麓山庙》诗:“櫩巢始入燕,轩树已迁鶯。” 唐 李商隐 《思归》诗:“旧居连上苑,时节正迁鶯。”
(2).指迁升飞翔的黄莺。 唐 王维 《白鹦鹉赋》:“深笼久闭,乔木长违,儻见借其羽翼,与迁鶯而共飞。” 宋 陈造 《闲居》诗之一:“红糝紫蕤今次第,迁鶯来燕费商量。”
(3).喻登第。 唐 李商隐 《喜舍弟羲叟及第上礼部魏公》诗:“朝满迁鶯侣,门多吐凤才。”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今谓进士登第为迁鸎者久矣,盖自《毛诗·伐木篇》。” 宋 王禹偁 《商州进士张齐说将赴春闱再赋一章用伸赠别》:“七牓御前搜俊造, 商州 终未识迁鶯。”
(4).喻升官。 唐 苏味道 《使岭南闻崔马二御史并拜台郎》诗:“振鷺齐飞日,迁鶯远听闻。” 唐 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诗之三:“客有迁鸎处,人无结駟来。” 唐 李邃 《卢夫人崔氏墓志》:“﹝ 李邃 ﹞沉困名场垂二十载,无路迁鸎,终随退鶂。” 清 唐孙华 《同年杨昆涛侍御挽诗》之一:“近得迁鶯信,俄占止鵩凶。”词语解释:乔迁 拼音:qiáo qiān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嚶嚶。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乔迁”称人迁居或升职。 唐 张籍 《赠殷山人》诗:“满堂虚左待,众目望乔迁。” 明 陆采 《怀香记·掾房订约》:“官人乔迁到此,遂着你的意了。” 郭沫若 《洪波曲》第四章三:“大员们嫌交通不便,不久便乔迁了。”词语解释:莺谷 拼音:yīng gǔ
亦作“鸎谷”。 莺处幽谷。比喻人未显达时的处境。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崔长史启》:“洒惠渥於 羊陂 ,屡泛 文通 之麦;峻曲岸於鸎谷,时遗 公叔 之冠。” 唐 王涯 《广宣上人以诗贺放榜和谢》:“龙门变化人皆望,鶯谷飞鸣自有时。” 唐 罗隐 《赠滈先辈令狐补阙》诗:“花迎綵服离鶯谷,柳傍东风触马鞭。”词语解释:莺迁 拼音:yīng qiān
亦作“鸎迁”。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嚶嚶。出自幽谷,迁於乔木。”嘤嘤为鸟鸣声。自 唐 以来,常以嘤鸣出谷之鸟为黄莺,故以“鶯迁”指登第,或为升擢、迁居的颂词。 唐 卢照邻 《五悲·悲今日》:“各自云腾羽化,谷变鶯迁,鸣香车於闕下,曳珠履於君前。” 前蜀 毛文锡 《喜迁莺》词:“芳春景,暖晴烟,乔木见鶯迁。传枝偎叶语关关,飞过綺丛间。” 元 陈樵 《送乌经历归二十韵》:“几时嗟蠖屈,后日看鸎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今称人迁官曰‘鶯迁’,本《诗经》‘迁于乔木’之义。按《伐木》章‘鸟鸣嚶嚶,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是‘嚶’字,不是‘鶯’字。‘嚶’乃鸟之鸣声耳。‘绵蛮黄鸟’当是鶯,而又无‘迁乔’字样。然 唐 人有《鶯出谷》诗题,《卢正道碑》有‘鸿渐于磐,鶯迁于木’之文;则以‘嚶’为‘鶯’,自 唐 已然。”词语解释:鱼尾赤 拼音:yú wěi chì
即鱼尾红。 宋 惠洪 《夏日偶书》诗:“雷后怒云鱼尾赤,林梢剩水鸭头青。”《水浒传》第三二回:“顶上头巾鱼尾赤,身上战袍鸭头緑。”参见“ 鱼尾红 ”。
词语解释:鱼尾红 拼音:yú wěi hóng
像鲤鱼尾的颜色,红中略透金黄色。多指晚霞的颜色。 宋 惠洪 《效李白湘中体》诗:“夕光江摇鱼尾红,何处扁舟开晚篷。” 元 宇文公谅 《西湖竹枝词》之三:“断霞洒洒鱼尾红,清唱一声 吴山 东。” 元 乔吉 《梁州第七·射雁》套曲:“鱼尾红残霞隐隐,鸭头緑秋水涓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