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下表选择或输入词牌名: 注:资料引用自《钦定词谱》。
水调歌头词谱
水调歌头 《碧鸡漫志》属中吕调;毛滂词,名《元会曲》;张榘词,名《凯歌》。按,《水调》,乃唐人大曲,凡大曲有歌头,此必裁截其歌头,另倚新声也。

水调歌头 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 毛 滂

  九金增宋重 八玉变秦余 千年清浸 先净河洛出图书 一段升平光景 不但五星循轨 万点共连珠 
  中中中中仄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中中平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垂衣本神圣 补衮妙工夫 
中中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朝元去 锵环佩 冷云衢 芝房雅奏 仪凤矫首听笙竽 天近黄麾仗晓 春早红鸾扇暖 迟日上金铺 
  中中中中中仄仄中平中平中仄中仄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万岁南山色 不老对唐虞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


此调以此词及周词、苏词为正体,若贺词之偷声,王词、刘词之添字,傅词之减字,皆变体也。 此词前后段,不间入仄韵,宋词俱如此填。其前段第三、四句,后段第四、五句,俱四字一句、七字一句,其七字句,并作拗体,惟葛郯词,“翠光千顷,为谁来去为谁留”、“跳珠翻沫,轰雷掣电几时收”;吕渭老词,“醉魂何在,应骑箕尾到青天”、“黄粱未熟,经游都在梦魂间”;刘过词,“日高花困,海棠风暖想都开”,“人生行乐,且须痛饮莫辞杯”,谁字、雷字、骑字、游字、棠字、须字俱平声,与此异。又,前段起句,毛词别首“金马空故事”,辛弃疾词“四坐且勿语”,叶梦得词“修眉扫遥碧”;换头三句,毛词别首“双石健,含古色,照新堂”,石字、古字俱仄声;苏轼词“众鸟里,真彩凤,独不鸣”,彩字、不字俱仄声;辛词,“回首处,云正出,鸟倦飞”,首字、正字、倦字俱仄声,俱与此词异。谱内可平可仄据此,其余参下平韵词。

又一体 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 周紫芝

  岁晚念行役 江阔渺风烟 六朝文物何在 回首更凄然 倚尽危楼杰观 暗想琼枝璧月 罗袜步承莲 
  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桃叶山前鹭 无语下寒滩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潮寂寞 浸孤垒 涨平川 莫愁艇子何处 烟树杳无边 王谢堂前双燕 空绕乌衣门巷 斜日草连天 
  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只有台城月 千古照婵娟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此词前段第三句六字,第四句五字,后段第四句六字,第五句五字,与毛词异。按,苏轼词,“中年亲友离别,丝竹缓离忧”、“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叶梦得词,“倚空千嶂横起,银阙正当中”、“遥知玉斧初斲,重到广寒宫”,正与此同。宋词如吴文英、刘克庄、方岳,金、元词如蔡松年、王庭筠、元好问、赵孟頫,皆如此填。

又一体 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两仄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两仄韵 苏 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此词前段第五、六句,后段第六、七句,间入两仄韵。按,刘仲芳词,“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叶梦得词,“分付平云千里,包卷骚人遗思”、“却叹从来贤士,如我与公多矣”;辛弃疾词,“好卷垂虹千尺,只放冰壶一色”、“寄语烟波旧侣,闻道蒪鲈正美”;段克己词,“神既来兮庭宇,飒飒西风吹雨”、“风外渊渊箫鼓,醉饱满城黎庶”,正与此同。但叶梦得词“里”、“思”、“士”、“矣”,段克己词“宇”、“雨”、“鼓”、“庶”,前后段同一韵,与此词前后各韵者,又微有别。此外,又有前段第五、六句押仄韵,后段不押者,或有后段第六、七句押仄韵,前段不押者,此则偶合,不复分体。

又一体 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五叶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五叶韵 贺 铸

  南国本潇洒 六代浸豪奢 台城游冶 襞笺能赋属宫娃 云观登临清夏 碧月留连长夜 吟醉送年华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回首飞鸳瓦 却羡井中蛙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访乌衣 成白社 不容车 旧时王谢 堂前双燕过谁家 楼外河横斗挂 淮上潮平霜下 樯影落寒沙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商女篷窗罅 犹唱后庭花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此词第一句押韵,以平韵为主,其仄韵,即用本部麻、马、祃三声叶,间入平韵之内。宋人只此一体,并无别首可校。若其前段第三、四句,后段第五、六句,俱作四字一句、七字一句,则与毛词同,但不作拗体耳。

又一体 双调九十七字,前后段各十句,四平韵 王之道

  斜阳明薄暮 暗雨霁凉秋 弱云狼藉 晚来风起 席卷更无留 天外老蟾高挂 皎皎寒光照水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金璧共沈浮 宾主一时兴 倾动庾公楼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渡银汉 漙玉露 势如流 不妨吟赏 坐拥红袖舞还讴 暗祝今宵素魄 助我清才逸气 稳步上瀛洲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欲识瀛洲路 雄据六鳌头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此与毛词同,惟前段毛词第四句系七字,此则添二字,作四字、五字两句异。

又一体 双调九十七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一句四平韵 张孝祥

  雪洗卤尘净 风约楚云留 何人为写悲壮 吹笛古城楼 湖海平生豪气 关塞如今风景 剪烛看吴钩 
  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剩喜然犀处 骇浪与天浮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忆当年 周与谢 富春秋 小乔初嫁 香囊犹在 功业故优游 赤壁矶头落照 淝水桥边衰草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渺渺唤人愁 我欲乘风去 击楫誓中流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此与周词同,惟后段周词第四句系六字,此则添二字,作四字两句异。

又一体 双调九十六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 刘 因

  一诺与金重 一笑比河清 风花不遇真赏 终古未全平 前日青春归去 今日尊前笑语 春意满西城 
  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花鸟喜相对 宾主眼俱明 
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平生事 千古意 两忘情 醉眠君且去我 扶我者 有门生 窗下烟江白鸟 空外浮云苍狗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未肯便寒盟 从此洛阳社 莫厌小车行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此与周词同,惟后段第五句添一字,作六字折腰句法异。

又一体 双调九十四字,前后段各九句,四平韵 傅公谋

  草草三间屋 爱竹旋添栽 碧纱窗户 眼前都是翠云堆 一月山翁高卧 踏雪水村清冷 木落远山开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唯有平安竹 留得伴寒梅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家童开门看 有谁来 客来一笑 清话煮茗更传杯 有酒只愁无客 有客又愁无酒 酒熟且徘徊 
  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明日人间事 天自有安排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此与毛词同,惟后段第一、二句减一字,作五字句异。
历代作品
共930,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续上)
李昴英 (4首)
李曾伯 (35首)
水调歌头(宋·李昴英)
  押豪韵

野趣在城市,崛起此台高。

谁移蓬岛,冯夷夜半策灵鳌。

十万人家甃碧,四面峰峦涌翠,远岫拍银涛。

插汉笔双塔,簸两叶轻舠。

我乘风,时一到,共嬉遨。

江山无复偃蹇,弹压有诗豪。

宝剑孤横星动,铁笛一声云裂,寒月冰宫袍。

沧海一杯酒,世界眇鸿毛。


水调歌头(宋·李昴英)
  押先韵

地位到公辅,耆艾过稀年。

几人兼此二美,而况是名贤。

松柏苍然长健,姜桂老来越辣,劲气九秋天。

鲠鲠撄鳞语,不改铁心坚。

说武夷,同此月,瑞三仙。

公虽居后,瑰奇伟特却光前。

续得紫阳脉络,了却西山事业,舟楫济商川。

饮对黄花榭,一酌岁三千。


水调歌头(宋·李昴英)
  押尤韵

郭外足幽胜,潮入涨溪流。

舫斋小小一叶,老子日遨游。

管领白蘋红蓼,披戴绿蓑青箬,直钓任沈浮。

玉楼胞鲈脍,雪阵狎沙鸥。

个中眠,个中坐,个中讴。

个中收拾诗料,觞客个中留。

休羡乘槎博望,且听洞箫赤壁,乐处是瀛洲。

日月荡双桨,天地一虚舟。


水调歌头 题斗南楼和刘朔斋韵(宋·李昴英)
  押尤韵

万顷黄湾口,千仞白云头。

一亭收拾,便觉炎海豁清秋。

潮候朝昏来去,山色雨晴浓淡,天末送双眸。

绝域远烟外,高浪舞连艘。

风景别,胜滕阁,压黄楼。

胡床老子,醉挥珠玉落南州。

稳驾大鹏八极,叱起仙羊五石,飞佩过丹丘。

一笑人间世,机动早惊鸥。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宵旰轸先虑,岭海屈真儒。

金城素有奇略,不待至才图。

春满洲鹦楼鹤,天付簪山带水,驷马驾轻车。

六月正炎热,吾肯缓吾驱。

越蓬婆,逾邛笮,彼穹庐。

其能涉我烟瘴,载籍以来无。

联络五溪百粤,托柱南方半壁,中外保无虞。

了此经营事,归去位钧枢。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缔好恨不早,觌面雅相志。

璇星楼上,一见天产此英奇。

功在淮梁砥柱,政蔼汉扶襦裤,仅借寇恂期。

懊恼剑花冷,手欲鲙鲸鲵。

濡须坞,咽喉地,腹心谁。

公其揽辔凭轼,勋业笑谈为。

贯索旄头息焰,斗极泰阶动色,归佐太平基。

客有问仆者,只说在渔矶。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一段太清境,谁幻出阶坳。

不知身住何处,爽气逼霜袍。

但见人间一样,似夜又还非夜,栖鸟不安巢。

认得在尘世,禁鼓二更敲。

最忺看,来竹底,上梅梢。

几家朱户,不如儿女醉蓬茅。

谁把琴声三弄,不管骚人幽趣,似向曲中嘲。

长啸赋赤壁,有酒更无肴。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押尤韵

行客送行客,况又值新秋。

莼乡此去万里,先我上扁舟。

三载乌奴聚首,异县乡情对语,乘月几登楼。

去去远蜀口,日日望吴头。

丹青手,描不就,此离愁。

半生萍梗江汉,别恨最绸缪。

远水长空一色,风顺波平如掌,雁序际天游。

故旧有相问,犹滞剑南州。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万里净无翳,一镜独当天。

老蟾痴兔顽甚,阅世几何年。

任尔炎凉千变,不改山河一色,爽气逼人寒。

何必乘槎去,直到斗牛间。

叹常娥,元不嫁,只孤眠。

古今遗恨,不能长似此宵圆。

我有竹溪茅舍,办取金风玉露,一笑四并全。

细和坡仙句,低唱教婵娟。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可爱十分月,都无一点云。

清光是处皆有,浑不许人分。

独是大江深处,一片水晶世界,仿佛有微痕。

坐到夜深际,万籁寂无闻。

与诸君,同一笑,举芳樽。

素娥自有佳约,何必命红裙。

顷刻参横斗转,归去华胥一觉,玩事任纷纷。

我袖有玉斧,当为整乾坤。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千一载英杰,百二国山河。

提封几半宇宙,万里仗天戈。

十乘晋军旗鼓,三岁秦关扃锁,地利属人和。

位次功第一,未数酂侯何。

建青油,持柴荷,听黄麻。

乾坤整顿都了,玉殿侍羲娥。

且醉东湖花柳,却泛西湖舟楫,留不住岷峨。

谁为语儒馆,浓墨被诗歌。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押东韵

序正象古琥,吉叶梦维熊。

身随金粟出世,香满小山丛。

铁券丹书家世,朱阁青毡步武,名字在尧聪。

雕鹗健云翮,聊尔待西风。

功名事,书剑里,笑谈中。

江涛衮衮如此,天岂老英雄。

先我甲庚三日,伴子春秋千岁,何幸举樽同。

歌以寿南涧,愿学稼轩翁。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簪履盛元幕,领袖属英游。

登车揽辔余事,何止客诸候。

看尽巫云岷雪,却妨庐峰湓浦,砥柱赞中流。

百叠青山路,一片白蘋洲。

今日事,风涛上,一虚舟。

长江万顷寒碧,犹谓马能浮。

况是眼前局面,心腹忧如边角,胜著赖帷筹。

谈笑济时了,勋业迈前修。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之子问行役,火伞正当天。

酷哉几可炙手,流汗满襟沾。

仆仆长亭古道,人在竹舆何似,甑釜受蒸煎。

帝悯苍生热,敕下九龙渊。

命丰隆,驱屏翳,起蜚廉。

神工一炊黍顷,爽气遍垓埏。

洗涤山河尘土,转作清凉境界,物类举醒然。

稽首谢天赐,伸脚快宵眠。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鸿雁未应到,可怪此番风。

木犀天气,何事爽逼夹衣重。

长记呼韩塞下,每向飞廉声里,占见马蹄东。

今日闭门睡,都不管山翁。

李北平,班定远,魏云中。

纷纷成败,任取勋业纪南宫。

幸得明朝无雨,定是中宵有月,莫放酒尊空。

起舞弄庭叶,清影伴岩松。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万里长淮北,青是汉时山。

几年壁垒相望,高枕度春闲。

不道草庐豪杰,手袖伊吾长剑,驰志在楼兰。

钟鼓令秋肃,毡罽胆冰寒。

诗书帅,金横带,玉为鞍。

天生如结数辈,虏岂易江南。

京索成皋此际,东郭韩庐俱困,故老正争看。

琳檄未能草,冯铗直空弹。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押尤韵

敢问辽天月,历几亿春秋。

老娥盍相刮目,无一语相酬。

似讶经年间阔,类笑衰翁潦倒,岁岁客他州。

清照五湖阔,倦影一萍浮。

任渠侬,琴当户,酒当楼。

人生适意,封君何似橘千头。

月正圆时固好,人欲闲时须早,毋作陇西羞。

多谢锦囊句,椽笔富清流。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碾就一轮玉,扫尽四边尘。

白乎不涅不磷,千古此丰神。

领略常娥体态,寂寞谪仙材调,四海岂无人。

安得金丹诀,长驻玉颜春。

镜圆明,冰样洁,水来清。

良宵难值如许,何惜且留宾。

拟唤桓伊三弄,影转画檐西畔,钟鼓趣残更。

肺腑尽霜雪,曲糵不能醺。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押阳韵

风卷江湖浪,举足是羊肠。

峡山知在何处,榛莽更凄凉。

不为渊明五斗,直为班超万里,雅志未能忘。

耿耿富襟抱,行计有诗囊。

溯吴头,逾楚尾,界瞿塘。

从他昵昵燕语,留不住征樯。

芳草天涯弥望,着我飞凫来去,在在可徜徉。

持此见刘表,抵掌与谈王。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壁垒壮西塞,形势古州来。

九重庙算经远,边隙肯轻开。

整顿金城千仞,遮护风寒数处,蛇豕敢当哉。

惆怅倚长剑,扫未尽烟埃。

骑连营,桥列栅,木成排。

老酋鱼釜视我,孰与障吾淮。

横槊冲围四出,北府牢之何勇,新进喜多才。

老子何归矣,击壤乐春台。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久欲乘槎去,间阔几仙尘。

乾坤炯炯不夜,造化抑何神。

谁道二分无赖,到处一轮都满,天未始私人。

今夕果何夕,非夏亦非春。

风露下,明作哲,圣之清。

纷纷浮世代谢,燕客与鸿宾。

欢恨离愁尽扫,谢赋鲍诗高束,一枕听严更。

尔自屋梁落,吾已醉醺醺。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薄酒长亭别,饱饭故园归。

两年婉婉席上,甘苦每同之。

騄骥群中独步,糜鹿兴前不瞬,孰可与争驰。

力挽不能寸,健翮遽斜飞。

经营事,艰难状,老天知。

区区塞马得失,一笑付观棋。

用则风云万里,不用烟霞一壑,两鬓未应丝。

回首乌樯外,鸥鸟自忘机。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骤雨送行色,把剑渡长淮。

西风咄咄怪事,吹不散烟霾。

才是橙黄时候,早似梅边天气,寒意已相催。

老子尚顽耐,仆马苦虺隤。

叹平生,身客路,半天涯。

飞鸢跕跕曾见,底事又重来。

回首白云何处,目送孤鸿千里,去影为徘徊。

篱菊渐秋色,杜瓮有新醅。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枣颊上秋色,朔漠寇南来。

斧螗蜂猬棼集,腥雾扫难开。

细看眼前局面,惊落人间匕箸,砥柱者谁哉。

熊虎贾余勇,弧兔等轻埃。

炮雷轰,戈日耀,阵云排。

不图风定波息,谈笑静长淮。

休诧穿杨妙手,乘早闹蓝抽脚,谁拙又谁才。

束起楼兰剑,归钓子陵台。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幻出广寒境,罗袜净无尘。

素娥风格分明,玉骨水为神。

手揽清光盈掬,眼看山河一色,阅尽古今人。

对影且长啸,一酌瓮头春。

千万顷,琉璃色,楚天清。

庾楼袁舫何事,汩汩主和宾。

但见老蟾无恙,不管镜圆钩阙,寒暑任相更。

此夕幸无雨,何惜放颜醺。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押尤韵

洞庭千古月,湘水一天秋。

凉宵将傍三五,玩事若为酬。

人立梧桐影下,身在桂花香里,疑是玉为州。

宇宙大圆镜,沆瀣际空浮。

傍谯城,瞻岳麓,有巍楼。

不妨举酒,相与一笑作遨头。

人已星星华发,月只团团素魄,几对老蟾羞。

回首海天阔,心与水东流。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押先韵

昨夜虽三五,宝鉴未纯全。

今宵既望,兔魄才是十分圆。

又得平滩系缆,冷浸玻璃千顷,表里一壶天。

扶惫蓬窗下,拼却夜深眠。

想嫦娥,应笑我,鬓苍然。

平生修玩,犹记历历旧山川。

安得乘槎访斗,问讯广寒宫殿,怅未了尘缘。

愿赐长生药,换我骨为仙。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问讯中秋月,瞥见一眉弯。

婆娑桂影,今年又向桂林看。

蓬天桑弧初度,罗带玉簪旧识,俯仰十年间。

记得老坡语,颓景薄西山。

碧虚人,应笑我,已苍颜。

岁寒耿耿,不改惟有寸心丹。

目断风涛万里,梦绕烟霞一壑,老矣甚时闲。

不愿酒泉郡,愿入玉门关。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押尤韵

三蜀最佳处,昌是海棠州。

清香燕寝闲暇,人与地风流。

十万人家寿域,六七十翁儿状,眉寿祝公侯。

谁为语廊庙,且许寇恂留。

过书云,才几日,纪千秋。

祖孙卮酒相贺,庆事袭箕裘。

自有诗书万卷,安用田园千顷,松菊足优游。

持以寿公者,梅萼伴清修。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君莫厌行役,易尔此非难。

人情无已,久阴忧潦霁忧乾。

借得庭轩一榻,忘却征涂炎暑,小驻瀹龙团。

世路任渠险,襟抱五湖宽。

叹平生,环辙迹,已苍颜。

梅花雪片万里,奚又絷南冠。

应是江山好处,犹待推排老眼,天未许休官。

莫忆故园竹,日日报平安。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岘山羊叔子,江左管夷吾。

勋名掀揭宇宙,金匮侈丹书。

两载风寒卧护,一柱狂澜屹立,形势壮陪都。

功业笑儿辈,别有大规模。

看东归,游凤沼,转鸿枢。

不应廊庙人物,犹佩玉麟符。

好是茅峰仙客,更与钟山佛子,同日庆垂弧。

一饮共千岁,永永辅皇图。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一番蓼花雨,几阵桂枝风。

杖藜多暇,准拟同醉小山重。

底事阮郎清致,苦托休文瘦损,咫尺阻西东。

秋色浩如许,岂可欠诗翁。

门前事,都莫问,付杯中。

纷纷蛮触等耳,富贵大槐宫。

何惜振衣而起,相与凭栏一笑,抵掌共谈空。

佳客傥不至,推枕卧云松。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今岁渝州热,过似岭南州。

火流石铄如傲,尤更炽于秋。

竟日襟常沾汗,中夕箑无停手,几至欲蕉头。

世岂乏凉境,老向此山囚。

赖苍灵,怜赤子,起龙秋。

刹那顷耳,天瓢倾下足西畴。

荡涤两间炎酷,苏醒一番枯槁,民瘼庶其廖。

清入诗脾里,一笑解吾忧。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夜永厌银烛,移步下堂坳。

秋风昨梦少年,高兴鹄成袍。

世上痴儿睡去,历历江山细数,孤鹘啸危巢。

地静未容去,门掩不妨敲。

转巍阑,低画桶,落寒梢。

南楼老子争似,短笛一椽茅。

无色界间长啸,不夜城中高卧,随意弄诗嘲。

洗斝要更酌,为我问佳肴。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乔木老盘谷,仙李盛峨岷。

参横井转,月边犹赖有长庚。

传得丹溪正派,更是平庵宅相,夷路早蜚英。

十载星沙幕,一片玉壶冰。

题舆了,千万里,尽云津。

渚宫小驻,不妨谈笑对秋城。

西去凭熊驾驷,东下握兰持橐,衮衮看峥嵘。

愿借鹫峰桂,岁以寿金觥。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押尤韵

两岁是六帙,万里客他州。

一眉新月西挂,又报桂花秋。

想见吴中稚子,已办秫田数顷,更种橘千头。

堪笑新亭酒,空效楚人囚。

饭甘粗,衣任恶,卧从湫。

世缘道眼看破,闻早问先畴。

这服清凉散子,多在病坊弗悟,美疢甚时瘳。

膏秣归盘去,无乐亦无忧。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押尤韵

佳月四时有,举世重中秋。

金明水秀竞爽,互古景难酬。

爝火繁星退敛,桂海冰天洞照,清影遍神州。

万象自妍丑,一鉴碧虚浮。

昔苏张,夸玉界,赋琼楼。

素娥阅人多矣,不怕雪添头。

只恐参横斗转,还又酒阑歌散,醉态醒堪羞。

安得真仙术,兔魄驻西流。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押尤韵

老子世北客,家本住吴头。

登临聊复尔耳,佳节懒为酬。

刚被西风断送,又为黄花牵帅,草创作斯游。

目力眇无际,更上一层楼。

对长江,流不尽,古今愁。

凭兰正拟一笑,襟袍怯于秋。

高处令人心悸,放旷舒怀何暇,好趁醒时休。

留取江湖量,归去醉中州。


水调歌头(宋·李曾伯)

壮志小鹏背,万里欲乘风。

马瘏裘敝,老来无复旧游重。

楚尾吴头蜀口,三十载间陈迹,衮衮水之东。

休说射雕手,且学钓渔翁。

奚为者,聊尔耳,此山中。

壶觞自引,不妨换羽与移宫。

蓬矢桑弧何事,朝菌大椿皆分,识破色俱空。

掬润弄明月,长啸倚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