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铁冠 拼音:tiě guān
(1).古代御史所戴的法冠。以铁为柱卷,故名。《后汉书·方术传上·高获》:“ 获 冠铁冠,带鈇鑕,诣闕请 歙 。” 唐 岑参 《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诗:“将军金印嚲紫綬,御史铁冠重绣衣。” 明 张煌言 《挽张鲵渊相国》诗之二:“千秋共惜遗金鑑,十载何惭戴铁冠。”
(2).借指御史。 唐 戴叔伦 《抚州被推昭雪答陆太祝》诗之三:“已对铁冠穷事本,不知廷尉念冤无。”词语解释:同牢 拼音:tóng láo
古代婚礼中,新夫妇共食一牲的仪式。《汉书·王莽传下》:“进所徵天下淑女 杜陵 史氏 为皇后…… 莽 亲迎於前殿两阶间,成同牢之礼于上西堂。” 唐 杨衡 《夷陵郡内叙别》诗:“礼娶嗣明德,同牢夙所钦。” 清 夏炘 《学礼管释一·释媵御沃盥交》:“同牢之礼,夫妇并尊,不为宾主。”词语解释:铜楼 拼音:tóng lóu
见“ 铜龙楼 ”。
词语解释:铜龙楼 拼音:tóng lóng lóu
饰有铜龙的门楼。借指太子宫室。亦借指帝王宫阙。 唐 李白 《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价重 铜龙楼 ,声高重门侧。”亦省称“ 铜楼 ”。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凤闈宵静,阴灵宣王閫之华;鹤禁朝趋,离象峻 铜楼 之景。” 蒋清翊 注:“铜楼即‘龙楼门’之‘龙楼’。《汉书·成帝纪》:‘上尝急召太子出 龙楼门 。’注:‘ 张晏 曰:门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廉之为名也。’” 唐 卢僎 《上幸皇太子新院应制》诗:“视膳铜楼下,吹笙玉座中。”参见“ 铜龙门 ”。词语解释:铜墨 拼音:tóng mò
(1).铜印黑绶。《汉书·西域传下》:“责大禄、大吏、大监以 雌栗靡 见杀状,夺金印紫綬,更与铜墨云。”《北史·魏纪五》:“刺史二千石铜墨已上,有讜言嘉谋,勿有所讳。” 宋 欧阳修 《送馀姚陈寺丞》诗:“铜墨佩腰间,中流望若仙。”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俱綰铜墨,各有遗爱。”
(2).《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令、长,皆 秦 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又:“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綬。”因亦以“铜墨”借指县令。《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二》:“顷深汰珪符,妙简铜墨。” 吕延济 注:“铜墨,谓县令。” 唐玄宗 《戒县令敕》:“朕稽古前哲,寤寐全才,委之銓衡,慎择铜墨。” 清 冯桂芬 《赠资政大夫有庚吴公暨配邱太夫人合葬墓志铭》:“公之职十年铜墨,驥坂中息。”词语解释:铜章 拼音:tóng zhāng
古代铜制的官印。 唐 以来称郡县长官或指相应的官职。 汉 应劭 《汉官仪》:“千石至三百石铜印。六百石铜章墨綬。” 唐 岑参 《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诗:“县花迎墨綬,关柳拂铜章。” 明 宋濂 《处州季君墓铭》:“手麾义旌,从者如水,左捕右攘,朱衣铜章。”词语解释:投阁 拼音:tóu gé
汉 扬雄 校书 天禄阁 时, 刘棻 曾向 雄 问古文奇字。后 棻 被 王莽 治罪,株连 扬雄 。当狱吏往捕时, 雄 恐不能自免,即从阁上跳下,几乎摔死。后有诏勿问,但京师纷纷传语:“惟寂寞,自投阁。”见《汉书·扬雄传赞》。按 扬雄 作《解嘲》,有“惟寂惟寞,守德之宅”语,故云。后用为文士不甘寂寞而遭祸殃之典。 唐 李白 《古风》之八:“投阁良可嘆,但为此辈嗤。” 宋 陈师道 《秋怀》诗:“识字即投阁,贵者须食肉。” 柳亚子 《再题圭塘倡和集》诗:“饮酖共笑 荀文若 ,投阁谁怜 扬子云 ?”词语解释:投鼠 拼音:tóu shǔ
见“ 投鼠忌器 ”。
词语解释:投鼠忌器 拼音:tóu shǔ jì qì
比喻欲除害而有所顾忌。语本 汉 贾谊 《治安策》:“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諭也。鼠近於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於贵臣之近主乎!”《北齐书·文苑传·樊逊》:“至如投鼠忌器之説,盖是常谈;文德怀远之言,岂识权道。”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三:“ 蔡京 用事,首逐先臣,极力倾挤,寘之死地。一时忠良,相继贬窜。方遂其指鹿为马之计,岂復以投鼠忌器为嫌。” 明 杨珽 《龙膏记·罗织》:“为他是丞相上宾,投鼠忌器,只得且忍耐了。”《春风》1979年第2期:“﹝ 张志新 ﹞烈士敢于逆潮流而动,无投鼠忌器之顾虑,有破釜沉舟之决心,为了真理,头可断,血可流。”亦作“ 投鼠之忌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宫闱·今上家法》:“闻上初见弹 吕 疏,圣意甚不懌,特以贵妃故,有投鼠之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某即有罪,倘死於寓所,则咎在小生。请少存投鼠之忌。”亦省作“ 投鼠 ”。 明 陆采 《怀香记·鞫询香情》:“流言欲成投鼠误,偏惑犹然见豕讹。”词语解释:丸鼓 拼音:wán gǔ
以铜丸击鼓。《汉书·史丹传》:“ 元帝 被疾,不亲政事,留好音乐。或置鼙鼓殿下,天子自临轩槛上,隤铜丸以擿鼓,声中严鼓之节。”后以“丸鼓”用作帝王耽好声色、荒于政事的典实。 唐 柳宗元 《感遇》诗之一:“徒嗟日沉湎,丸鼓騖奇音。”词语解释:掷鼠 拼音:zhì shǔ
比喻除恶。 唐 韩偓 《隰州新驿》诗:“燎原虽自及,诛乱不无名。掷鼠须防误,连鸡莫惮惊。”参见“ 投鼠忌器 ”。
词语解释:投鼠忌器 拼音:tóu shǔ jì qì
比喻欲除害而有所顾忌。语本 汉 贾谊 《治安策》:“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諭也。鼠近於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於贵臣之近主乎!”《北齐书·文苑传·樊逊》:“至如投鼠忌器之説,盖是常谈;文德怀远之言,岂识权道。”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三:“ 蔡京 用事,首逐先臣,极力倾挤,寘之死地。一时忠良,相继贬窜。方遂其指鹿为马之计,岂復以投鼠忌器为嫌。” 明 杨珽 《龙膏记·罗织》:“为他是丞相上宾,投鼠忌器,只得且忍耐了。”《春风》1979年第2期:“﹝ 张志新 ﹞烈士敢于逆潮流而动,无投鼠忌器之顾虑,有破釜沉舟之决心,为了真理,头可断,血可流。”亦作“ 投鼠之忌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宫闱·今上家法》:“闻上初见弹 吕 疏,圣意甚不懌,特以贵妃故,有投鼠之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某即有罪,倘死於寓所,则咎在小生。请少存投鼠之忌。”亦省作“ 投鼠 ”。 明 陆采 《怀香记·鞫询香情》:“流言欲成投鼠误,偏惑犹然见豕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