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红拂 拼音:hóng fú
(1).红色的拂子。 清 赵翼 《题〈唐明皇马上击毬图〉》诗:“杖头红拂妙转旋,左拨右挑工起伏。”
(2).相传为 隋 唐 时的女侠,姓 张 ,名 出尘 ,是 隋 末权相 杨素 的侍妓。时天下方乱, 李靖 以布衣谒 素 献策骋辩。 杨素 姬妾中有一执红拂者,貌美而瞩目 靖 。其夜 靖 归旅舍, 出尘 奔之,乃与俱适 太原 。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均载其事。后即以 红拂 为妇女中能识英雄的典型人物。 明 许时泉 《写风情》:“他若有 阮步兵 覷人的眼儿, 卫叔寳 待人的面皮,我便效 红拂 谨相随。”《西湖佳话·西泠韵迹》:“ 苏小小 道:‘妾之虚名,不过堕於脂粉。至於 梁夫人 之慧心, 红拂 女之俏眼,惟有自知,絶无人道及。’”词语解释:红娘 拼音:hóng niáng
(1).中国古代文艺作品中的人物。 唐 元稹 《会真记》谓 崔莺莺 有婢曰 红娘 , 张生 私为之礼,使通意于 莺莺 ,于是促成了 莺莺 和 张生 的结合。 元 王实甫 《西厢记》进一步突出了 红娘 在 崔 张 婚姻上的作用。后因以 红娘 为帮助别人完成美好姻缘的人的代称。 清 李渔 《合影楼》第一回:“緑波惯会做 红娘 ,不见御沟流出墨痕香!”粤剧《搜书院》第四幕:“我似 张生 情义重,中间谁个是 红娘 ?”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五章:“又没得 红娘 式的人物,帮助他们联络联络,要理解对方的心思是多么困难啊!”亦泛指为各方牵合、促成好事的人。
(2).曲名。 唐 元稹 《痁卧闻幕中诸公徵乐会饮因有戏呈三十韵》:“《红娘》留醉打,觥使及醒差。”自注:“舞引《红娘抛打》,曲名。” 唐 元稹 《狂醉》诗:“ 峴亭 今日颠狂醉,舞引《红娘》乱打人。”
(3).即红娘子。 宋 韩琦 《凉榭池上二阙》诗:“行困老樗阴下坐,儿童争喜捨红娘。”参见“ 红娘子 ”。
词语解释:红娘子 拼音:hóng niáng zǐ
(1).相传 明 末农民起义军的著名女将。出身江湖艺人。在 杞县 率众起义,与夫 李信 ( 李岩 )同投 李自成 。参阅 清 吴伟业 《绥寇纪略·通城击》、《明史·流贼传·李自成》。
(2).虫名。樗鸡的俗称。可以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二·樗鸡》:“其鸣以时,故得鸡名……其羽文綵,故俗呼红娘子。”
(3).词牌名。《连理枝》的别称。见 清 万树 《词律》卷二。词语解释:花姑 拼音:huā gū
(1).称善种花的女子。 宋 曾慥 《类说·花木录·花姑》:“ 魏夫人 李弟子 善种,谓之花姑。”
(2).指 唐 代女道士 黄灵微 。《云笈七籤》卷一一五:“ 花姑 者,女道士 黄灵微 也。年八十而有少容,貌如婴孺,道行高洁,世人号为 花姑 。”词语解释:花奴 拼音:huā nú
(1). 唐玄宗 时 汝南王 李琎 的小名。 琎 善击羯鼓。 唐 南卓 《羯鼓录》:“上( 玄宗 )性俊迈,酷不好琴。曾听弹琴,正弄未及毕,叱琴者出,曰:‘待詔出去!’谓内官曰:‘速召 花奴 将羯鼓来,为我解秽!’” 宋 范成大 《题〈开元天宝遗事〉》诗之一:“御前羯鼓透春空,笑觉 花奴 手未工。”参见“ 花奴鼓 ”。
(2).猫。 宋 王洋 《酬凌季文过杨仲诚》诗:“日筛竹影花奴睡,人度禾场吠犬惊。”
词语解释:花奴鼓 拼音:huā nú gǔ
唐玄宗 时 汝南王 李琎 (小名 花奴 )善击羯鼓, 玄宗 尝谓侍臣曰:“速召 花奴 将羯鼓来,为我解秽。”后因称羯鼓为“花奴鼓”。 清 吴伟业 《琵琶行》:“插柳停搊素手筝,烧灯罢击花奴鼓。”参见“ 花奴 ”。词语解释:花神 拼音:huā shén
(1).掌管花的神。 唐 陆龟蒙 《和袭美扬州看辛夷花次韵》:“柳疏梅堕少春丛,天遣花神别致功。”《云笈七籤》卷一一三:“窥见女子红裳艷丽,游於树下。有輒採花折枝者,必为所祟,俗传女子花神也。”《红楼梦》第二七回:“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
(2).花的精神。 宋 李廌 《德隅斋画品·菡萏图》:“士大夫旧云:‘ 徐熙 画花传花神, 赵昌 画花写花形。’”词语解释:花妖 拼音:huā yāo
花的精怪。多指异于常态的奇花。 明 唐寅 《花月吟效连珠体》之六:“风动花枝探月影,天开月镜照花妖。” 明 袁宏道 《惠安伯园亭看芍药开至数十万》诗之三:“百千新艳一时开,那遣花妖不下来。”《清史稿·灾异志五》:“凡恆风霾、晦冥、花妖……皆属之於土。”词语解释:淮涡神 拼音:huái wō shén
传说中的 淮水 神名。《太平广记》卷四六七引 唐 韦绚 《戎幕闲谈》:“ 禹 因囚 鸿蒙氏 、 章商氏 、 兜卢氏 、 犁娄氏 ,乃获 淮涡水神 ,名 无支祁 。善应对言语,辨 江 淮 之浅深,原隰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踰九象。”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淮涡神》:“《地志》云:水神在 临淮县 龟山 之下…… 禹 获之,锁其颈於 龟山 之足, 淮水 乃安流注海。”词语解释:黄粱梦 拼音:huáng liáng mèng
唐 沉既济 《枕中记》载: 卢生 在 邯郸 客店遇道士 吕翁 ,生自叹穷困,翁探囊中枕授之曰:枕此当令子荣适如意。时主人正蒸黄粱,生梦入枕中,享尽富贵荣华。及醒,黄粱尚未熟,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后因以“黄粱梦”喻虚幻的事和不能实现的欲望。 宋 范成大 《邯郸道》诗:“困来也作黄粱梦,不梦封侯梦 石湖 。” 清 褚人穫 《坚瓠八集·十空曲》:“华表铭旌断送黄粱梦,君看盖世功名总是空。”《人民文学》1981年第4期:“如同黄粱梦般的一现一闪。”亦作“ 黄粱一梦 ”。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 吕巖 ﹞因应举不第,道经 邯郸 ,得遇 正阳子 师父,点化黄粱一梦,遂成仙道。”《四游记·东华传道锺离》:“曾见万古以来,江山有何常主,富贵有何定数?转眼异形,犹之黄粱一梦耳。”词语解释:无支祈 拼音:wú zhī qí
见“ 无支祁 ”。
词语解释:无支祁 拼音:wú zhī qí
亦作“ 无支奇 ”。亦作“ 无支祈 ”。 古代传说中 淮水 水怪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楚州 有渔人,忽於 淮 中钓得古铁鏁,挽之不絶,以告官,刺史 李阳 大集人力引之。鏁穷,有青獼猴跃出水,復没而逝。后有验《山海经》云:‘水兽好为害, 禹 鏁于 军山 之下,其名曰 无支奇 。’”《太平御览》卷八八二引《淮地记》:“按,《古岳瀆经》云: 禹 治水,止 桐柏山 ,乃获 淮 涡水神,名曰 无支祁 。” 明 刘基 《郁离子·省敌》:“ 无支祈 与 河伯 鬪,以 天吴 为元帅, 相抑氏 副之。”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 禹 ﹞请了天兵天将,捉住兴风作浪的妖怪 无支祁 ,镇在 龟山 的山脚下。”词语解释:支祈 拼音:zhī qí
见“ 支祁 ”。
词语解释:支祁 拼音:zhī qí
亦作“ 支祈 ”。
(1).水神名。即 无支祁 。 唐 李公佐 《古岳渎经》:“﹝ 夏禹 ﹞乃获 淮 涡 水神,名 无支祁 ,善应对言语,辨 江 淮 之浅深,原隰之远近。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踰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倐忽,闻视不可久……颈鏁大索,鼻穿金铃,徙 淮阴 之 龟山 之足下,俾 淮水 永安流注海也。”
(2).相传今 江苏省 盱眙 县东北 下奄山寺 后的 支祁井 即 夏禹 锁 支祁 处。见《清一统志·泗州直隶州·山川》。 宋 苏轼 《濠州七绝·涂山》:“川锁 支祁 水尚浑,地理 汪罔 骨应存。” 明 陈子龙 《昆明池治水战歌》:“ 支祈 尺郭 移下瀨,威名遣作天南雷。” 清 黄遵宪 《和周朗山见赠作》:“号召百族相聚谋,铁锁重使 支祁 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