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捣药 拼音:dǎo yào
(1).舂捣药材。《南史·宋纪上·武帝》:“﹝ 武帝 ﹞明日復至洲,里闻有杵臼声,往覘之,见童子数人皆青衣,於榛中擣药。” 南唐 李煜 《病中书事》诗:“月照静居唯擣药,门扃幽院只来禽。”
(2).古代传说月中有白兔捣药。 晋 傅玄 《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擣药。” 唐 李白 《朗月行》:“白兔擣药成,问言与谁餐?”
(3).鸟名。词语解释:瑶林 拼音:yáo lín
(1).玉林。泛指仙境。 晋 陆云 《九愍·纡思》:“怀瑶林之珍秀,握兰野之芳香。”《晋书·文苑传·曹毗》:“未若澄虚心於 玄圃 ,荫瑶林於 蓬莱 。” 宋 洪迈 《夷坚支志庚·扬州茅舍女子》:“自念此身,真如腐鼠,而得造瑶林琼圃,瞻近羣玉。”
(2).披雪的林木。 宋 张先 《采桑子·雪意》词:“水云薄薄天同色,竟日清辉,风影轻飞,花发瑶林春未知。” 宋 杨万里 《雪晴》诗:“银色三千界,瑶林一万重。” 明 邓雅 《题梁园雪景扇面》诗:“ 梁园 风景异,兴逐雪花移。璚馆东西户,瑶林千万枝。”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竹深亭》:“穷阴之夕,雪霰交坠……琅玕翠碧,化为瑶林。”
(3).石笋、石林的美称。 前蜀 韦庄 《和薛先辈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採珠逢寳窟,閲石见瑶林。”
(4).比喻资质优异、品格高洁的人。 宋 陈师道 《送法宝禅师》诗:“晚始识其子,瑶林一枝秀。”参见“ 瑶林琼树 ”。
词语解释:瑶林琼树 拼音:yáo lín qióng shù
亦作“瑶林玉树”。
(1).传说中仙界的玉花树。 唐 康骈 《剧谈录·玉蘂院真人降》:“ 上都 安业坊 唐昌观 旧有玉蘂花。其花每发,若瑶林琼树。” 宋 李之仪 《蓦山溪》词:“如在 广寒宫 ,惊满目瑶林琼树。” 金 元好问 《幽兰》诗:“钧天帝居清且夷,瑶林玉树生光辉。”
(2).比喻人的品格高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戎 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唐 李商隐 《安平公》诗:“其弟 炳章 犹两丱,瑶林琼树含奇花。” 宋 向子諲 《南歌子·郭小娘道装》词:“縹緲云间质,轻盈波上身。瑶林玉树出风尘,不是野花凡草、等閒春。”词语解释:拥髻 拼音:yōng jì
谓捧持发髻,话旧生哀。旧题 汉 伶玄 《赵飞燕外传》附《伶玄自叙》:“ 通德 占袖,顾眎烛影,以手拥髻,凄然泣下。” 宋 苏轼 《九日舟中望见有美堂上鲁少卿饮处以诗戏之》之二:“遥知 通德 凄凉甚,拥髻无言怨未归。” 明 徐渭 《燕子楼》诗:“昨泪几行因拥髻,当年一顾本倾城。”词语解释:玉醅 拼音:yù pēi
美酒。 南朝 梁 萧统 《十二月启·南吕八月》:“倾玉醅於风前,玉琼驹於月下。” 宋 苏轼 《南歌子》词:“冰簟堆云髻,金樽灧玉醅。” 宋 陆游 《杂感》诗之四:“自洗铜壶试玉醅,小轩风月为徘徊。”词语解释:玉兔 拼音:yù tù
(1).指神话中月亮里的白兔。 晋 傅咸 《拟〈天问〉》:“月中何有?玉兔擣药。” 明 沉鲸 《双珠记·协谋诬讼》:“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乌。”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八月十五中秋节,满月的银光之下,说着蟾蜍玉兔的故事,何其清切。”
(2).指月亮。 唐 韩琮 《春愁》诗:“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鬢长青古无有。”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二折:“明滴溜银蟾似海山,光灿烂玉兔照天关。”《说岳全传》第十三回:“一路説,一路行,不多时,早已金乌西坠,玉兔东昇。”
(3).乐曲名。《宋史·乐志一》:“欲依月律,撰《神龟》、《甘露》、《紫芝》、《嘉禾》、《玉兔》五瑞各一曲,每朝会登歌首奏之。”词语解释:月馆 拼音:yuè guǎn
馆名。传说 舜 时筑于 衡山 之麓以望月,故名。 汉 东方朔 《宝瓮铭》:“寳云生於 露坛 ,祥风起於 月馆 ,望 三壶 如盈尺,视八鸿如縈带。”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舜 迁寳瓮於 衡山 之上,故 衡山 之岳有 寳露坛 。 舜 於坛下起 月馆 ,以望夕月……登 月馆 以望四海三山,皆如聚米縈带者矣。”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椒庭袭庆,曜璿萼於霞庄;兰殿分林,湛珠衡於 月馆 。”词语解释:月兔 拼音:yuè tù
(1).指月中的白兔。亦借指月亮。《旧唐书·历志二》:“月欲有蚀,先月形摇振,状若惊惧,月兔及侧月色黄如有忧状。” 唐 黄滔 《省试内出白鹿宣示百官》诗:“形夺场驹洁,光交月兔寒。”参见“ 月中兔 ”。
(2).《艺文类聚》卷一引 晋 傅咸 《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擣药。”后因称白兔为月兔,亦泛指兔。《艺文类聚》卷四二引 南朝 梁 刘孝威 《行行游猎篇》诗:“高罝掩月兔,劲矢射天狼。” 唐 玄宗 《校猎义成喜逢大雪率题九韵以示群官》:“月兔落高矰,星狼下急箭。” 唐 李白 《观猎》诗:“箭逐云鸿落,鹰随月兔飞。”
(3).茶名。 宋 苏轼 有《月兔茶》诗。
词语解释:月中兔 拼音:yuè zhōng tù
古代神话传说谓月中有白兔。称月中兔。又称月兔。《艺文类聚》卷一引 汉 刘向 《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馀,阳也,而与兔并明,阴係阳也。”《艺文类聚》卷一引 晋 傅咸 《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擣药。” 宋 俞琰 《席上腐谈》卷上:“愚谓兔自属日,所谓月中兔者,月中之日光也……世俗遂谓月中有捣药兔,妄矣。”参见“ 月兔 ”。词语解释:宰树 拼音:zǎi shù
坟墓上的树木。 南朝 梁 王僧孺 《从子永宁令诔》:“宿草行没,宰树方攒。” 唐 颜真卿 《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丞相上柱国赠太尉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高坟崔嵬, 鉅鹿 剧 旁。森梢宰树,繚绕连冈。” 清 赵翼 《定军山》诗:“丰碑曾堕居民泪,宰树犹森故相坟。”词语解释:掌上明珠 拼音:zhǎng shàng míng zhū
亦作“ 掌中珠 ”。亦作“ 掌上珠 ”。 比喻极受疼爱的人。后多指极受父母钟爱的儿女。 晋 傅玄 《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 唐 王宏 《从军行》:“儿生三日掌上珠,燕頷猿肱穠李肤。” 宋 辛弃疾 《永遇乐·送陈光宗知县》词:“落魄东归,风流赢得,掌上明珠去。”《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待制出身传》:“他嫂嫂惜似掌中珠。” 清 查慎行 《中山尼》诗:“养成娇女娇无偶,掌上明珠唾随口。” 老舍 《青蛙骑手》第三场:“贤孝儿媳多么可爱,真是我呀我二老的掌上珠!”亦省作“ 掌珠 ”。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曾悯怜之惨悽,痛掌珠之爱子。” 唐 白居易 《哭崔儿》诗:“掌珠一颗儿三岁,鬢髮千茎父六旬。” 清 黄遵宪 《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双手擎掌珠,百口百称誉。”词语解释:掌上珠 拼音:zhǎng shàng zhū
见“ 掌上明珠 ”。
词语解释:掌上明珠 拼音:zhǎng shàng míng zhū
亦作“ 掌中珠 ”。亦作“ 掌上珠 ”。 比喻极受疼爱的人。后多指极受父母钟爱的儿女。 晋 傅玄 《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 唐 王宏 《从军行》:“儿生三日掌上珠,燕頷猿肱穠李肤。” 宋 辛弃疾 《永遇乐·送陈光宗知县》词:“落魄东归,风流赢得,掌上明珠去。”《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待制出身传》:“他嫂嫂惜似掌中珠。” 清 查慎行 《中山尼》诗:“养成娇女娇无偶,掌上明珠唾随口。” 老舍 《青蛙骑手》第三场:“贤孝儿媳多么可爱,真是我呀我二老的掌上珠!”亦省作“ 掌珠 ”。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曾悯怜之惨悽,痛掌珠之爱子。” 唐 白居易 《哭崔儿》诗:“掌珠一颗儿三岁,鬢髮千茎父六旬。” 清 黄遵宪 《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双手擎掌珠,百口百称誉。”词语解释:掌中珠 拼音:zhǎng zhōng zhū
见“ 掌上明珠 ”。
词语解释:掌上明珠 拼音:zhǎng shàng míng zhū
亦作“ 掌中珠 ”。亦作“ 掌上珠 ”。 比喻极受疼爱的人。后多指极受父母钟爱的儿女。 晋 傅玄 《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 唐 王宏 《从军行》:“儿生三日掌上珠,燕頷猿肱穠李肤。” 宋 辛弃疾 《永遇乐·送陈光宗知县》词:“落魄东归,风流赢得,掌上明珠去。”《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待制出身传》:“他嫂嫂惜似掌中珠。” 清 查慎行 《中山尼》诗:“养成娇女娇无偶,掌上明珠唾随口。” 老舍 《青蛙骑手》第三场:“贤孝儿媳多么可爱,真是我呀我二老的掌上珠!”亦省作“ 掌珠 ”。 南朝 梁 江淹 《伤爱子赋》:“曾悯怜之惨悽,痛掌珠之爱子。” 唐 白居易 《哭崔儿》诗:“掌珠一颗儿三岁,鬢髮千茎父六旬。” 清 黄遵宪 《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双手擎掌珠,百口百称誉。”词语解释:枕戈待旦 拼音:zhěn gē dài dàn
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杀敌报国心切。《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虏,常恐 祖生 先吾著鞭。”《旧唐书·郑畋传》:“ 畋 谬领藩垣,荣兼将相,每枕戈而待旦,常泣血以忘餐。”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张史和战异议》:“境土未还,园陵未肃,此诚枕戈待旦思报大耻之时也。” 明 王世贞 《鸣凤记·夏公命将》:“上厪宵旰之忧,下混华戎之辨,诚臣子枕戈待旦之时也。”《明史·吴良传》:“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