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醴泉 拼音:lǐ quán
(1).甜美的泉水。《礼记·礼运》:“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唐 韩愈 《驽骥赠欧阳詹》诗:“飢食 玉山 禾,渴饮醴泉流。” 郭沫若 《女神·凤凰涅槃》:“山右有枯槁了的梧桐,山左有消歇了的醴泉。”
(2).指及时之雨。《尸子》卷上:“甘雨时降,万物以嘉,高者不少,下者不多,此之谓醴泉。” 汉 王充 《论衡·是应》:“《尔雅》又言:‘甘露时降,万物以嘉,谓之醴泉。’醴泉乃谓甘露也。”词语解释:丽姬 拼音:lì jī
古美人名。后亦泛指美人。《穀梁传·僖公十年》:“ 晋献公 伐 虢 ,得 丽姬 。”《庄子·齐物论》:“ 毛嬙 、 丽姬 ,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陆德明 释文:“ 丽姬 , 晋献公 之嬖,以为夫人。”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 邹颠 蓐髮輭, 丽姬 眉黛浓。”词语解释:连璧 拼音:lián bì
(1).并列的美玉。《庄子·列御寇》:“吾以天地为棺槨,以日月为连璧。”《后汉书·舆服志上》:“大行载车,其饰如金根车,加施连璧交络四角。” 唐 武元衡 《德宗皇帝挽歌词》之一:“日月光连璧,烟尘屏大风。”
(2).喻并美的人或事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潘安仁 、 夏侯湛 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 唐 柳宗元 《答刘连州邦字》诗:“连璧本难双,分符刺小邦。” 宋 苏轼 《游桓山得泽字》诗:“临流吹洞簫,水月照连璧。”词语解释:两忘 拼音:liǎng wàng
(1).两者一起忘记。《庄子·大宗师》:“与其誉 尧 而非 桀 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唐 白居易 《分司洛中多暇数与诸客宴游醉后狂吟偶成十韵》:“性与时相远,身将世两忘。” 元 倪瓒 《听袁员外弹琴》诗:“两忘絃与手,流泉松吹声。”
(2).特指物我、身世两者一起忘记。《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南朝 梁武帝 《连珠》:“是以弘道归於兼济,至德由乎两忘。”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揆拙迷三雀,劳生昧两忘。”词语解释:灵府 拼音:líng fǔ
(1).指心。《庄子·德充符》:“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於灵府。” 成玄英 疏:“灵府者,精神之宅,所谓心也。”《淮南子·俶真训》:“是故圣人託其神於灵府而归於万物之初。” 唐 元稹 《去杭州》诗:“与君言语见君性,灵府坦荡消尘烦。”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降及种人失力,而文事亦共零夷,至大之声,渐不生于彼国民之灵府。”
(2).上古神话中 苍帝 之庙。《史记·五帝本纪》“正月上日, 舜 受终於 文祖 。” 司马贞 索隐引《尚书帝命验》:“五府,五帝之庙。 苍 曰 灵府 , 赤 曰 文祖 。” 张守节 正义引《尚书帝命验》注曰:“ 灵府 者, 苍帝灵威仰 之府,名曰 灵府 。”
(3).指神灵仙道的住所。《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南郊乐歌》:“既捨伊腯,致精灵府。”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盖闻天有神宫,地云灵府。” 唐 裴铏 《传奇·封陟》:“仙山灵府,任意追游。”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我有一个希望,戴着诗意的花圈,美丽又庄朴,在灵府的首座。”
(4).住宅的美称。 宋 陆游 《寄邓公寿》诗:“高标瑶树与琼林,灵府清寒出苦吟。海内十年求识面,江边一见即论心。” 清 金农 《秋雨小止杂书遣怀简陈学士》诗之三:“縹緲 王屋 西,昨秋踵灵府。”词语解释:灵台 拼音:líng tái
(1).台名。 周文王 建。《诗·大雅·灵台》:“经始 灵臺 ,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汉书·扬雄传上》:“非 章华 ,是 灵臺 。” 颜师古 注:“言以 楚灵王 章华 之臺为非,而 周文王 灵臺 之制为是也。” 晋 潘岳 《西征赋》:“经始 灵臺 ,成之不日,惟 酆 及 鄗 ,仍京其室。”
(2).台名。传说 夏桀 、 商纣 建。《晏子春秋·谏下十八》:“ 殷 之衰也,其王 紂 作为 顷宫 、 灵臺 ,卑狭者有罪,高大者有赏,是以身及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昔者 桀 起 灵臺 , 紂 起 鹿臺 ,阴阳不和,寒暑不时,五穀不熟。”
(3).台名。 春秋 时 卫侯 建。《左传·哀公二十五年》:“ 卫侯 为 灵臺 于 籍圃 。”《韩非子·难四》:“故 灵臺 之饮, 卫侯 怒而不诛,故 褚师 作难。”
(4).古时帝王观察天文星象、妖祥灾异的建筑。《文选·张衡〈东京赋〉》:“左制辟雍,右立灵臺。” 薛综 注:“司歷纪候节气者曰灵臺。” 唐 杨炯 《浑天赋》序:“朝夕灵臺之下,备见铜浑之象。”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善天文算法》:“ 仁皇 天纵聪明,夙习算法,特命灵臺皆以西法为主,惟置闰用 中 法以合《尧典》。”
(5).学宫。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尘埃紫陌春,风雨灵臺夜。” 钱仲联 集释引 陈景云 曰:“谓官四门博士也。 汉光武 立明堂、辟雍、灵臺,号三雍宫。” 唐 柳宗元 《叔父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来游京师,观艺灵臺。贡文有司,射策合程。”
(6).丘墓,祭台。《前汉书平话》卷中:“我王可怜 韩信 亏死,看旧日君臣之面,可亦建墓,高筑灵臺,盖一祠堂,受人祭祀。”
(7).今指追悼会上挂着遗像供人吊唁的台座。《光明日报》1982.10.10:“在摆满鲜花和花圈的灵台上,挂着一位中年人的大幅遗像。”
(8).收留亡灵的台。 唐 沉廷瑞 《垄穴遗诗》:“灵臺已得修真诀,尘世空留悟道篇。”《东欧女豪杰》第五回:“却是不偏不倚,正中要害,可怜呜呼哀哉,一命往灵臺去了。”
(9).传说中 尧 母 庆都 墓名。《汉书·地理志上》:“﹝ 济阴郡 ﹞ 成阳 有 尧 冢 灵臺 。”《后汉书·章帝纪》:“﹝ 元和 二年﹞使使者祠 唐尧 於 成阳 灵臺 。” 李贤 注引 郭缘生 《述征记》:“ 成阳县 东南有 尧 母 庆都 墓,上有祠庙, 尧 母陵俗亦名 灵臺大母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瓠子水》:“今 成阳 城西二里有 尧 陵, 陵 南一里有 尧 母 庆都 陵,於城为西南,称曰 灵臺 。”
(10). 东汉 第五颉 客居之所。《后汉书·第五伦传》“少子 頡 嗣……卒官” 李贤 注引《三辅决录注》:“ 頡 字 子陵 …… 洛阳 无主人,乡里无田宅,客止 灵臺 中,或十日不炊。”后因用为居处僻陋之典。 北周 庾信 《谢明帝赐丝布等启》:“某比年以来,殊有闕乏,白社之内,拂草看冰, 灵臺 之中,吹尘视甑。” 唐 高适 《行路难》诗之二:“安知顦顇读书者,暮宿 灵臺 私自怜。”
(1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其西南角外三星曰明堂……明堂西三星曰灵臺。”《魏书·术艺传·张渊》:“明堂配帝,灵臺考符。”原注:“明堂三星在太微西南角外,灵臺三星在明堂西。”
(12).指心。《庄子·庚桑楚》:“不可内於灵臺。” 郭象 注:“灵臺者,心也。”《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寄通灵臺之下,遗跡江湖之上。” 李善 注:“寄通神於心府之下,遗跡相忘於江湖之上也。” 元 杨暹 《刘行首》第四折:“灵臺拂去是和非,丹用养就元阳气。” 鲁迅 《自题小像》诗:“灵臺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闇故园。”
(13).道教语。指头。《黄庭外景经·上部经》:“灵臺通天临中野。” 务成子 注:“头为高臺,肠为广野。”词语解释:鲁禽 拼音:lǔ qín
指海鸟鶢鶋。语本《庄子·至乐》:“昔有海鸟止於 鲁 郊, 鲁侯 御而觴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成玄英 疏:“昔有海鸟,名曰爰居,形容极大,头高八尺,避风而至,止 鲁 东郊。” 唐 骆宾王 《远使海曲春夜多怀》诗:“未安胡蝶梦,遽切 鲁 禽情。”词语解释:陆沉 拼音:lù chén
(1).陆地无水而沉。比喻隐居。《庄子·则阳》:“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 郭象 注:“人中隐者,譬无水而沉也。”《史记·滑稽列传》:“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於俗,避世 金马门 。’” 司马贞 索隐引 司马彪 曰:“谓无水而沉也。” 北周 庾信 《幽居值春》诗:“山人久陆沉,幽逕忽春临。” 明 唐寅 《赠南野》诗:“我亦陆沉斯世者,买邻何日许相陪?”
(2).指隐逸之士。 唐 白居易 《送张南简入蜀》诗:“昨日詔书下,求贤访陆沉。”
(3).比喻埋没,不为人知。 唐 王维 《送从弟蕃游淮南》诗:“高义难自隐,明时寧陆沉。”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范公石湖》:“ 吴 臺、 越 垒,距门纔十里,而陆沉於荒烟野草者千七百年。” 清 钱谦益 《戊戌中元寓僧舍毒热如坐甑中偶见王孟端画竹漫题二绝》之二:“竹埤梧垣久陆沉,舍人泼墨尚萧森。”
(4).比喻国土沦陷于敌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桓公 入 洛 ,过 淮 泗 ,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 王夷甫 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宋 陈经国 《沁园春》词:“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氊未还?” 清 秋瑾 《感怀》诗:“莽莽神州叹陆沉,救时无计愧偷生。”
(5).愚昧迂执,不合时宜。 汉 王充 《论衡·谢短》:“夫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然则儒生,所谓陆沉者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而凡夫浅识,不辩邪正,谓守道者为陆沉,以履径者为知变。”
(6).谓陆地沉入海底。 郭沫若 《星空·吴淞堤上》:“这是世界末日的光景,大陆,陆沉了吗!”《人民文学》1984年第1期:“身后的荒岛已经消失,像是那里发生了陆沉,只剩下一片澄明的海。”词语解释:马蹄 拼音:mǎ tí
亦作“ 马蹏 ”。
(1).马的蹄子。《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 唐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之三:“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 姚雪垠 《长夜》四:“马蹄踏上河边的薄冰,发出清脆的破裂声。”
(2).《庄子》篇名。以“ 伯乐 善治马”为残害“马之真性”等比喻,抨击儒家提倡仁义礼乐为桎梏“民性”,要求回到自然状态。后遂以指听其自然。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二:“薄俗防人面,全身学马蹄。” 宋 叶梦得 《怀西山》诗:“外物委虫臂,全生思马蹄。”
(3).指箭靶。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自叙》:“执事未覩夫项发口纵,俯马蹄而仰月支也。” 三国 魏 邯郸淳 《艺经·马射》:“马射左边为月支二枚,马蹄三枚也。”引申为射箭技巧。
(4).马蹄状的砚台名。 宋 高似孙 《砚笺·砚图》:“曲水、八稜、四直、莲叶、蟾、马蹄。”
(5).马蹄金。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玩具·新安制墨》:“ 宋徽宗 以苏合油溲烟为墨,后 金章宗 购之,黄金一斤纔得一两……近代惟 新安 罗龙文 所作,价踰拱璧,即一两博马蹏一斤,亦未必得真者,盖墨之能事毕矣。”
(6).沉香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沉香》﹝集解﹞引 苏恭 曰:“沉香、青桂、鸡骨、马蹄、煎香,同是一树,出 天竺 诸国。”
(7).莼菜的别名。 清 李元 《蠕范·物名》:“蓴曰马蹏。”参见“ 马蹄草 ”。
(8).方言。荸荠。 孙中山 《行易知难》:“又如现在的农业出品,像甘蔗、糖、花生、马蹄、生果、五谷等等,每年该有多少。”《人民日报》1990.3.14:“问了北乡的荷花鱼,又问了 黄村 的马蹄。”
(9).烧饼名。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三:“ 老程 回来了,端着两大碗甜浆粥,和不知多少马蹄烧饼与小焦油炸鬼。” 翁偶虹 《北京话旧·货声》:“烧饼有吊炉、马蹄儿、芝麻酱之分。”
词语解释:马蹄草 拼音:mǎ tí cǎo
莼菜的别名。见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蔬穀上·莼》。词语解释:梦中梦 拼音:mèng zhōng mèng
喻幻境。极言虚幻。语本《庄子·齐物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 唐 李群玉 《自遣》诗:“浮生暂寄梦中梦,世事如闻风里风。”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沿袭》:“ 山谷 尝自赞其真曰:‘似僧有髮,似俗无尘。作梦中梦,见身外身。’盖亦取诗僧 淡白 写真诗耳。 淡白 云:‘已觉梦中梦,还同身外身。堪嘆余兼尔,俱为未了人。’”《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不谈民生国计,不谈人情物理,不谈柴米油盐;只谈些那无尽无休的梦中梦,何思何想的天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