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白首为郎 拼音:bái shǒu wéi láng
《汉武故事》载: 武帝 尝至郎署,见郎官 颜驷 “鬚鬢皓白,衣服不整”。 武帝 问他:“何时为郎?”答道:“以 文帝 时为郎。” 武帝 又问为什么“老而不遇”?他回答说:“ 文帝 好文而臣尚武, 景帝 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后因以“白首为郎”慨叹虽有才能而至老不遇。 宋 陆游 《史院书事》诗:“孤臣曾趣龙墀对,白首为郎只自伤。”词语解释:北斗 拼音:běi dǒu
(1).指北斗星。《春秋·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南朝 梁 沉约 《夜夜曲》:“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復直。” 清 黄遵宪 《早行》诗:“东方欲明未明色,北斗三点两点星。”
(2).指北斗之神。 汉 刘向 《九叹·远逝》:“北斗为我折中兮,太一为余听之。”
(3).北斗七星排列成斗勺形,因以喻酒器。《楚辞·九歌·东君》:“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洪兴祖 补注:“此以北斗喻酒器者,大之也。” 明 王錂 《春芜记·庆寿》:“乐奏《南薰》,尊倾北斗宴昇平。” 清 曹寅 《廊前玉兰》诗:“却傍青霄惭槖笔,谁倾北斗浥琼枝。”
(4).《晋书·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斗为人君之象,号令之主也。”后因以喻帝王。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宸游》:“愿陛下永固 南山 ,亿万岁遥承露掌;祈海内常依北斗,三千界尽上春臺。”
(5).《新唐书·韩愈传赞》:“自 愈 没,其学盛行,学者仰之如 泰山 北斗。”后用以喻受人景仰。 清 管同 《祭檀默斋明府文》:“君身黄泉,君名北斗。”
(6).指所景仰之人。 陈毅 《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众星何灿烂,北斗住 延安 。”
(7).谓二十八宿中的斗宿,为北方玄武七宿之首。《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朱熹 集传:“箕、斗二星,以夏秋之间见於南方。云北斗者,以其在箕之北也。”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正误二·东壁东井南箕北斗》:“二十八宿以四方为名者,唯井、壁、箕、斗四星而已……箕、斗是人日用之器,相对而言,箕在南而斗在北,故曰南箕、北斗也。”
(8).冠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北斗,道冠也。”
(9).杂志名。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机关刊物之一,1931年9月在 上海 创刊, 丁玲 主编,月刊。1932年7月被国民党政府查禁停刊,共出八期。词语解释:北海尊 拼音:běi hǎi zūn
亦作“ 北海樽 ”。 汉 末 孔融 为 北海 相,时称 孔北海 。 融 性宽容少忌,好士,喜诱益后进。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见《后汉书·孔融传》。后常用作典实,以喻主人之好客。 唐 萧颖士 《山庄月夜作》诗:“未奏 东山 妓,先倾 北海 尊。” 明 夏完淳 《放歌赠吴锦雯兼讯武林诸同志》:“逢人便下 南州 榻,满座还开 北海 樽。” 清 赵翼 《重过灵岩山馆》诗:“旌麾 三楚 镇雄繁,预拟归开 北海 樽。”词语解释:北海樽 拼音:běi hǎi zūn
见“ 北海尊 ”。
词语解释:北海尊 拼音:běi hǎi zūn
亦作“ 北海樽 ”。 汉 末 孔融 为 北海 相,时称 孔北海 。 融 性宽容少忌,好士,喜诱益后进。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见《后汉书·孔融传》。后常用作典实,以喻主人之好客。 唐 萧颖士 《山庄月夜作》诗:“未奏 东山 妓,先倾 北海 尊。” 明 夏完淳 《放歌赠吴锦雯兼讯武林诸同志》:“逢人便下 南州 榻,满座还开 北海 樽。” 清 赵翼 《重过灵岩山馆》诗:“旌麾 三楚 镇雄繁,预拟归开 北海 樽。”词语解释:北陆 拼音:běi lù
(1).北方之地。 北周 庾信 《枯树赋》:“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 倪璠 注:“北陆,北方之地也。” 唐 杨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每至南方二月,草树华滋,北陆三秋,风烟摇落;莫不列苹繁於上席,行礼敬於质明,奠椒桂於中尊,敬神明於如在。”
(2).即虚宿。位在北方,为二十八宿之一。《左传·昭公四年》:“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 孔颖达 疏:“日在北陆,为 夏 之十二月也。十二月,日在玄枵之次……於是之时,寒极冰厚,故取而藏之也。”《尔雅·释天》:“玄枵,虚也;顓頊之虚,虚也。北陆,虚也。” 郭璞 注:“虚星之名凡四。”《汉书·律历志下》:“是故日行北陆谓之冬。”
(3).指夏历十二月或冬天。 唐 刘禹锡 《上门下裴相公启》:“授鉞於西顥之半,策勋於北陆之初。” 宋 王禹偁 《火星中而寒暑退赋》:“至若北陆兇残,人斯鲜懽,层冰飞雪以俱至,挟纊重裘而图安。” 清 姚鼐 《感春杂咏》之三:“北陆既藏冰,西宅復寅饯。”词语解释:北邙 拼音:běi máng
亦作“ 北芒 ”。
(1).山名。即 邙山 。因在 洛阳 之北,故名。 东汉 、 魏 、 晋 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 汉 梁鸿 《五噫歌》:“陟彼 北芒 兮,噫!顾瞻帝京兮,噫!” 唐 沉佺期 《邙山》诗:“ 北邙山 上列坟塋,万古千秋对 洛城 。”《红楼梦》第一回:“三劫后,我在 北邙山 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
(2).借指墓地或坟墓。 晋 陶潜 《拟古》诗之四:“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 唐 欧阳詹 《观送葬》诗:“何事悲酸泪满巾,浮生共是北邙尘。”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一出:“听提刀廝杀把眉攒,长嗟嘆道:‘两口儿北邙近也,女孩儿东坦萧然。’” 王闿运 《哀江南赋》:“鬼躑躅于北邙,人萧条于东市。”词语解释:毕婚嫁 拼音:bì hūn jià
犹毕娶。办完子女婚事。谓了却俗务,心无牵挂。 唐 元结 《招陶别驾家阳华作》诗:“无或毕婚嫁,竟为俗务牵。”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官租日输纳,村酒时邀迓;閒爱老农愚,归弄小女姹。如今便可尔,何用毕婚嫁。”参见“ 毕娶 ”。
词语解释:毕娶 拼音:bì qǔ
据《后汉书·逸民传·向长》载: 向长 ( 嵇康 《高士传》作“ 尚长 ”)隐居不仕,“男女娶嫁既毕,勑断家事勿相关”,于是与同好“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后遂以“毕娶”为办完子女婚事,避世优游的典故。《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毕娶类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 吕延济 注:“ 尚子平 男娶女嫁毕,勑断家事,勿復相关。 邴曼容 养志自脩,薄为游官而已。” 唐 杜甫 《西阁》诗之二:“毕娶何时竟?消中得自由。”词语解释:毕娶 拼音:bì qǔ
据《后汉书·逸民传·向长》载: 向长 ( 嵇康 《高士传》作“ 尚长 ”)隐居不仕,“男女娶嫁既毕,勑断家事勿相关”,于是与同好“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后遂以“毕娶”为办完子女婚事,避世优游的典故。《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毕娶类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 吕延济 注:“ 尚子平 男娶女嫁毕,勑断家事,勿復相关。 邴曼容 养志自脩,薄为游官而已。” 唐 杜甫 《西阁》诗之二:“毕娶何时竟?消中得自由。”词语解释:边老便便 拼音:biān lǎo biàn pián
《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 韶 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 边孝先 ,腹便便。嬾读书,但欲眠。’”后以“边老便便”称腹大的人。 宋 苏轼 《次韵王巩颜复同泛舟》:“ 沉郎 清瘦不胜衣, 边老 便便带十围。”参见“ 边氏腹 ”。
词语解释:边氏腹 拼音:biān shì fù
《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 韶 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謿之曰:‘ 边孝先 ,腹便便。嬾读书,但欲眠。’ 韶 潜闻之,应时对曰:‘ 边 为姓, 孝 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 周公 通梦,静与 孔子 同意。师而可謿,出何典记?’謿者大慙。”后以“边氏腹”称满肚子学问犹如装满典籍的书簏。 元 耶律楚材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之一:“正便 边氏 腹,不止謫仙襟。”词语解释:边韶腹 拼音:biān sháo fù
同“ 边氏腹 ”。 清 严沆 《送谨侯同馆谪广文还里作歌》:“但看卧坦 边韶 腹,有日槎廻 博望 源。”词语解释:边氏腹 拼音:biān shì fù
《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 韶 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謿之曰:‘ 边孝先 ,腹便便。嬾读书,但欲眠。’ 韶 潜闻之,应时对曰:‘ 边 为姓, 孝 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寐与 周公 通梦,静与 孔子 同意。师而可謿,出何典记?’謿者大慙。”后以“边氏腹”称满肚子学问犹如装满典籍的书簏。 元 耶律楚材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之一:“正便 边氏 腹,不止謫仙襟。”词语解释:边笥 拼音:biān sì
同“ 边氏腹 ”。 清 赵执信 《深秋偶作》诗:“卧看 边 笥章句枯,坐拥管城鬢毛秃。”词语解释:便腹 拼音:biàn fù
肥满之腹。 宋 苏轼 《宝山昼睡》诗:“七尺顽躯走世尘,十围便腹贮天真。” 宋 唐庚 《舍弟既到有作》诗:“匪躬老矣惟心在,便腹依然但髮稀。” 元 耶律楚材 《用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之二:“天真贮便腹,浩气塞征襟。”词语解释:堕甑 拼音:duò zèng
《后汉书·孟敏传》:“﹝ 孟敏 ﹞客居 太原 。荷甑墯地,不顾而去。 林宗 见而问其意。对曰:‘甑以破矣,视之何益?’”后因以“堕甑”比喻事已过去,无法挽回,不必再作无益的回顾。 宋 陆游 《三月十六日作》诗:“功名堕甑谁能问,羞作饥鹰夜掣韛。” 吴恭亨 《感时二首寄君复钝庵》诗:“游山歷歷诗堪霸,堕甑沉沉口不谈。”词语解释:腹便便 拼音:fù pián pián
形容肚子肥满。《后汉书·边韶传》:“ 韶 口辩,曾昼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 边孝先 ,腹便便;嬾读书,但欲眠。’” 宋 陆游 《芋》诗:“ 陆生 昼卧腹便便,叹息何时食万钱。” 清 方文 《春日斋居杂咏》之三:“隣翁强解事,又笑腹便便。” 许地山 《女儿心》六:“ 黑老爷 也是面团团,腹便便,绝不像从前那种凶神恶煞的样子。”词语解释:腹笥 拼音:fù sì
语出《后汉书·边韶传》:“ 边 为姓, 孝 为字,腹便便,五经笥。”笥,书箱。后因称腹中所记之书籍和所有的学问为“腹笥”。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讲学情田埆,谈经腹笥虚。”《明史·文苑传二·周玄》:“尝挟书千卷,止 高棅 家,读十年,辞去,尽弃其书,曰:‘在吾腹笥矣。’” 清 纳兰性德 《与韩元少书》:“ 钱牧斋 腹笥既富,文笔又长,援古证今,每发一端,便如缾水泻地,迸注分流。” 柯灵 《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作家的腹笥应该是一座贮藏丰富的原料仓库,而不应像穷极无聊的赌徒的钱袋,只能凭孤注邀致幸胜。”词语解释:经笥 拼音:jīng sì
《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腹便便,‘五经’笥。”后以“经笥”比喻博通经书的人。《晋书·裴秀传赞》:“ 鉅鹿 自然,亦云经笥。” 唐 褚亮 《奉和咏日午》:“昼寝惭经笥,暂解入朝衣。” 宋 苏轼 《次韵张甥棠美昼眠》:“ 宰我 粪墙讥敢避, 孝先 经笥謔兼忘。”词语解释:空腹便便 拼音:kōng fù pián pián
腹中空虚,外貌肥满。形容并无真才实学者。 宋 廖行之 《青玉案》词:“峥嶸岁月还秋暮,空腹便便无好句。”词语解释:郎潜 拼音:láng qián
汉 颜驷 自 文帝 时为郎,历 景帝 至 武帝 , 驷 已庞眉皓发,三世不遇,老于郎署。见《汉武故事》。后以“郎潜”谓老于郎署。喻为官久不升迁。 汉 张衡 《思玄赋》:“尉尨眉而郎潜兮,逮三叶而遘 武 。” 宋 司马光 《和吴仲庶寄吴瑛比部安道之子》:“庞眉尚有郎潜者,狥禄忧生直可嗟。” 清 钱谦益 《祭王二溟方伯文》:“兄为松柏,我若萝蔦。兄在先朝,郎潜已老,我官词垣,载笔搜讨。”词语解释:邙山 拼音:māng shān
即 北邙山 。一作 北芒 ,也称 芒山 、 郏山 、 北山 。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东北。 汉 魏 以来,为王侯公卿归葬之处。 三国 魏 应璩 《与程文信书》:“南临 洛水 ,北据 邙山 。”词语解释:扪腹 拼音:mén fù
抚摸腹部。多形容饱食后怡然自得的样子。 唐 白居易 《饱食闲坐》诗:“捫腹起盥潄,下阶振衣裳。” 宋 苏轼 《寓居定惠院之东》诗:“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捫腹。” 宋 范成大 《劳畬耕》诗:“何曾识秔稻,捫腹尝果然。”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七:“﹝ 江暉 ﹞好以奇癖字作文。初若不易解,解之得平平耳。 王稚钦 有诗嘲之云:‘ 江生 突兀扬文风,千奇万怪难与穷……少年往往致讥评,生也不言但捫腹。’”词语解释:破甑 拼音:pò zèng
(1).《后汉书·郭太传》:“ 孟敏 字 叔达 , 鉅鹿 杨氏 人也。客居 太原 ,荷甑墯地,不顾而去。 林宗 见而问其意。对曰:‘甑以破矣,视之何益?’”后遂以“破甑”喻不值一顾的事物。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 邓竟陵 免官后,赴山陵,过见大司马 桓公 。公问之曰:‘卿何以更瘦?’ 邓 曰:‘有愧於 叔达 ,不能不恨於破甑。’” 宋 辛弃疾 《玉蝴蝶·杜仲高书来戒酒用韵》词:“儂家生涯蜡屐,功名破甑,交友摶沙。”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一折:“世上浮名如破甑,眼底残春似捲沙。” 清 黄遵宪 《九姓渔船曲》:“莫将破甑屡回头,且唱同舟定情曲。”
(2).谓破碎。 宁调元 《八月十五夜漫书一律》:“身世飘蓬眼中涕,山河破甑劫餘灰。”参见“ 甑堕 ”。
词语解释:甑堕 拼音:zèng duò
《后汉书·郭太传》:“﹝ 孟敏 ﹞客居 太原 ,荷甑堕地,不顾而去”。后以“甑堕”谓破败。 宋 陆游 《书逆旅壁》诗:“功名已甑堕,身世真瓦裂。”词语解释:潜郎 拼音:qián láng
传说 颜驷 于 汉文帝 时为郎,历 文 、 景 、 武 三世,未获升迁,老于郎署。参阅《汉武故事》。后以“潜郎”指怀才不遇的人。 唐 钱起 《重赠赵给事》诗:“应念潜郎守贫病,常悲休沐对蓬蒿。” 清 丘逢甲 《岁暮杂感》诗之六:“一曲昇平泪万行,风尘戎马厄潜郎。”词语解释:融尊 拼音:róng zūn
《后汉书·孔融传》:“﹝ 融 ﹞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坐上客恆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后因以“融尊”为酒杯的典故。 宋 柳永 《永遇乐》词之二:“且乘閒, 孙 阁长开, 融 尊盛举。” 宋 周邦彦 《西平乐》词:“多谢故人,亲驰 郑 驛,时倒 融 尊。”词语解释:尚平 拼音:shàng píng
指 东汉 尚长 。 尚长 字 子平 。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见 三国 魏 嵇康 《高士传》。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 唐 许浑 《村舍》诗之一:“ 尚平 多累自归难,一日身闲一日安。” 明 张邦伊 《沉嘉则有三楚之游席上得分字》诗:“知尔 尚平 家累浅,逢人胜事好相闻。”参见“ 尚子 ”。
词语解释:尚子 拼音:shàng zǐ
指 东汉 尚长 。《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毕娶类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 李善 注引 嵇康 《高士传》:“ 尚长 ,字 子平 , 河内 人。隐居不仕。为子嫁娶毕,勑家事断之:勿復相关,当如我死矣。”词语解释:尚子 拼音:shàng zǐ
指 东汉 尚长 。《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毕娶类 尚子 ,薄游似 邴生 。” 李善 注引 嵇康 《高士传》:“ 尚长 ,字 子平 , 河内 人。隐居不仕。为子嫁娶毕,勑家事断之:勿復相关,当如我死矣。”词语解释:五经笥 拼音:wǔ jīng sì
《后汉书·文苑传上·边韶》:“腹便便,五经笥。”言其腹中装满经学,有如藏五经的竹箱,后用以称精通经学的人。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虞 秘书 世南 曰:‘昔 任彦昇 善谈经籍,时称为五经笥。’”词语解释:袁安高卧 拼音:yuán ān gāo wò
汉 时 袁安 未达时, 洛阳 大雪,人多出乞食, 安 独僵卧不起, 洛阳 令按行至 安 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除 阴平 长、 任城 令。见《后汉书·袁安传》 唐 李贤 注引《汝南先贤传》。后因以“袁安高卧”为典,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看路径行人絶跡,我可便听园林冻鸟时啼,这其间 袁安 高卧将门闭。” 柳亚子 《消寒一绝》:“ 袁安 高卧太寒酸, 党尉 羊膏未尽欢。”亦省作“ 袁安卧 ”。 宋 苏舜钦 《答宋太祝见赠》诗:“穷冬三日雪,旅肠迫枯饿。不免 东郭 行,难效 袁安 卧。”《西游记》第十八回:“那里得 东郭 履, 袁安 卧, 孙康 映读;更不见 子猷 舟, 王恭 币, 苏武 餐氊。”或作“袁安睡”。 宋 梅尧臣 《次韵和王景彝十四日冒雪晚归》:“闭门我作 袁安 睡,呵笔君为谢客謡。”词语解释:甑堕 拼音:zèng duò
《后汉书·郭太传》:“﹝ 孟敏 ﹞客居 太原 ,荷甑堕地,不顾而去”。后以“甑堕”谓破败。 宋 陆游 《书逆旅壁》诗:“功名已甑堕,身世真瓦裂。”词语解释:坠甑 拼音:zhuì zèng
堕甑。谓错谬已铸,后悔无益;或事已过去,不值得置意。 宋 苏轼 《闻子由为郡僚所捃恐当去官》诗:“寧知事大繆,举步得狼狈。我已无可言,坠甑难追悔。” 清 谭嗣同 《仁学》十六:“世人妄逐既逝之荣辱得丧,执之以为哀乐。过驹不留,而坠甑犹顾;前者未忘,而后者沓至。终其身接应不暇,而卒於无一能应,不亦悲乎!”按,一本作“ 堕甑 ”。词语解释:子平 拼音:zǐ píng
传说 宋 有 徐子平 ,精于星命之学,故后世术士宗之。一说, 子平 ,名 居易 , 五季 人,尝与麻衣道者 陈图南 同隐 华山 。见 清 翟灏 《通俗编·艺术》。因即以“子平”指星命之学。是一种根据星象或人的生辰八字推算人的命运的迷信方法。《西游记》第四二回:“先生子平精熟,要与我推看五星。” 清 董潮 《东皋杂抄·海昌陈相国二则》:“﹝相国﹞素善子平,遂索其二女干支,归舟推之。” 丝弦 《空印盒》第三场:“婆母年老去世了,就给奴家讲‘子平’。”参阅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子平算命》。词语解释:坐上客 拼音:zuò shàng kè
(1).座席上的宾客。《后汉书·孔融传》:“﹝ 孔融 ﹞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嘆曰:‘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2).指受到主人尊敬礼遇的客人。《三国演义》第十九回:“方 操 下楼时, 布 告 玄德 曰:‘公为坐上客, 布 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