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义夫 拼音:yì fū
(1).坚守大义的人。 晋 陆机 《答贾长渊》诗:“雄臣驰騖,义夫赴节。”《晋书·忠义传序》:“陨节苟合其宜,义夫岂吝其没;捐躯若得其所,烈士不爱其存。” 宋 苏舜钦 《乞用刘石子弟》:“烈士义夫,闻之震激。”
(2).情专的男子。 清 李渔 《比目鱼·回生》:“这等説起来,是一对义夫节妇了,可敬,可敬!”词语解释:鹦鹉杯 拼音:yīng wǔ bēi
(1).一种酒杯。用鹦鹉螺制成。 隋 薛道衡 《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诗》:“共酌琼酥酒,同倾鸚鵡杯。” 唐 骆宾王 《荡子从军赋》:“凤凰楼上罢吹簫,鸚鵡杯中休劝酒。” 明 何景明 《艳曲》之八:“共藉鸳鸯綺,双持鸚鵡杯。”
(2).曲名。见 唐 崔令钦 《教坊记》。词语解释:佣书 拼音:yōng shū
受雇为人抄书。亦泛指为人做笔札工作。《后汉书·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佣书成学。”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仲简 ﹞少习明经,以贫佣书 大年 门下。” 清 金农 《秋雨坐槐树下书怀》诗:“何如佣书 铁佛寺 ,写经一卷直一縑?” 吴梅 《检点》诗之二:“ 熙载 心怀宁乞食, 樊南 词赋尚佣书。”词语解释:游夏 拼音:yóu xià
子游 ( 言偃 )与 子夏 ( 卜商 )的并称。两人均为 孔子 学生,长与文学。见《论语·先进》。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昔 尼父 之文辞,与人通流。至於制《春秋》, 游 夏 之徒乃不能措一辞。” 唐 张说 《赠吏部尚书萧公神道碑》:“四科得 游 夏 之门,六艺取 钟 王 之雋。”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儒》:“晚有古文家出,实事求是,徵于文不徵于献,诸在口説,虽 游 夏 犹黜之。”词语解释:鱼釜 拼音:yú fǔ
见“ 鱼釜尘甑 ”。
词语解释:鱼釜尘甑 拼音:yú fǔ chén zèng
《后汉书·独行传·范冉》:“﹝ 范冉 ﹞遭党人禁錮,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餘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 范冉 字 史云 , 桓帝 时曾任 莱芜 长。后以“鱼釜尘甑”谓贫穷得无粮可炊。 清 陈烺 《梅喜缘·情诉》曲:“甘守着裙布釵荆,甘受尽鱼釜尘甑,不惭愧牛衣对影,也惟愿鹿车挽并。”亦省作“ 鱼釜 ”。 清 张问陶 《话故山》诗:“词人久已甘鱼釜,新妇犹知羡鹿车。” 清 朱鹤龄 《湖翻行》:“竟日鱼釜无炊烟,浇愁何处沽村酒。”词语解释:渔阳操 拼音:yú yáng cāo
即《渔阳参挝》。 唐 孟郊 《送淡公》诗之三:“笑伊《渔阳操》,空恃文章多。”参见“ 渔阳参挝 ”。
词语解释:渔阳参挝 拼音:yú yáng cān wō
鼓曲名。亦称“ 渔阳掺挝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禰衡 被 魏武 謫为鼓吏,正月半试鼓, 衡 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座为之改容。” 闻一多 《时代的鼓手》:“用他那流着鲜血的手,抢过主帅手中的槌来擂出的鼓声,是 祢衡 那喷着怒火的《渔阳掺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