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乘车入鼠穴 拼音:chéng chē rù shǔ xué
比喻情理中所无之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未尝梦乘车入鼠穴,擣齏噉鉄杵,皆无想无因故也。”词语解释:喘月 拼音:chuǎn yuè
(1).指 吴 牛望月而喘。 唐 李峤 《牛》诗:“在 吴 频喘月,奔梦屡惊风。”
(2).比喻遇到类似的事物因疑心而胆怯、害怕。 宋 黄庭坚 《次韵徐文将至国门见寄》之一:“便欲扫牀悬麈尾,正愁喘月似灯光。”详“ 喘月吴牛 ”。
词语解释:喘月吴牛 拼音:chuǎn yuè wú niú
相传 吴 地之牛畏热,见月亦疑为日,喘息不已。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后因以为典实。亦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惧其类似者。 唐 谭用之 《寄王侍御》诗:“喘月 吴 牛知夜至,嘶风胡马识秋来。” 宋 辛弃疾 《雨中花慢·子似见和再用韵为别》词:“心似伤弓塞雁,身如喘月 吴 牛。” 柳亚子 《读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诗:“吠 尧 桀 犬浑多事,喘月 吴 牛苦问天。”亦省作“ 喘牛 ”。 宋 王禹偁 《寄献仆射相公》诗之二:“引马但传三刻漏,喘牛休问四时春。”参见“ 吴牛喘月 ”。词语解释:喘月吴牛 拼音:chuǎn yuè wú niú
相传 吴 地之牛畏热,见月亦疑为日,喘息不已。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后因以为典实。亦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惧其类似者。 唐 谭用之 《寄王侍御》诗:“喘月 吴 牛知夜至,嘶风胡马识秋来。” 宋 辛弃疾 《雨中花慢·子似见和再用韵为别》词:“心似伤弓塞雁,身如喘月 吴 牛。” 柳亚子 《读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诗:“吠 尧 桀 犬浑多事,喘月 吴 牛苦问天。”亦省作“ 喘牛 ”。 宋 王禹偁 《寄献仆射相公》诗之二:“引马但传三刻漏,喘牛休问四时春。”参见“ 吴牛喘月 ”。
词语解释:吴牛喘月 拼音:wú niú chuǎn yuè
吴 地之牛畏热,见月疑日而气喘。《太平御览》卷四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吴 牛望见月则喘;使之苦於日,见月怖,喘矣!”后遂用作典故。(1)比喻因疑似而惧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满奋 畏风,在 晋武帝 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疎, 奋 有难色。帝笑之, 奋 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2)形容酷热难当。词语解释:鹤行鸡群 拼音:hè xíng jī qún
同“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宋 苏辙 《次韵子瞻感旧见寄》:“君才最高峙,鹤行鷄羣中。” 词语解释:鸡群鹤
比喻一般之中的突出者。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 王戎 曰:‘ 嵇延祖 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羣。’” 宋 楼钥 《题赵尊道渥洼图》诗:“中间名种鸡羣鹤,无復瘦疮乌暮啄。”词语解释:嵇鹤 拼音:jī h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有人语 王戎 曰:‘ 嵇延祖 ( 嵇绍 , 嵇康 之子)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羣。’答曰:‘君未见其父耳!’”事亦见《晋书·忠义传·嵇绍》。原比喻 嵇绍 出众拔萃如独立鸡群之野鹤,后借指脱俗超群之士。 唐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 嵇 鹤元无对, 荀 龙不在夸。”词语解释:截发留宾 拼音:jié fà liú bīn
晋 陶侃 少家贫。一日大雪,同郡孝廉 范逵 往访, 陶 母 湛氏 剪发卖以治馔款客,并剉碎草荐以供其马。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后以“截髮留宾”为贤母好客的典故。《隋唐演义》第四回:“只他母亲 寧夫人 ,他娘子 张氏 ,也都有截髮留宾、剉荐供马的气概。”亦作“ 截髮剉藳 ”。 明 徐渭 《寿史母序》:“ 陶侃 之母贫约无他营也,截髮剉藳,以易其供,以给其秣。”亦省作“ 截髮 ”、“ 截髢 ”。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父母》:“称人母喜延宾客云截髮。” 清 陈维崧 《瑞鹤仙·邹程邨母夫人寿》词:“犹忆曾陪 董相 ,閒过 邹阳 。贤哉 湛 母,截髢亲为置食。”词语解释:酒到脐 拼音:jiǔ dào q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术解》:“ 桓公 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輒令先尝,好者谓‘ 青州 从事’,恶者谓‘ 平原 督邮’。 青州 有 齐郡 , 平原 有 鬲县 ;‘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上住。”后以“酒到脐”指好酒。 宋 陆游 《雨中小酌》诗:“愁看场上禾生耳,且泥盃中酒到脐。”词语解释:龙身 拼音:lóng shēn
(1).龙的身躯。《山海经·中山经》:“其神状皆龙身而人面。”《淮南子·墬形训》:“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亦指似龙之身,夭矫的躯干。 清 黄始 《山东四女祠记》:“碑前枯树,半无枝叶,秃而龙身。”
(2).《三国志·魏志·华歆传》“ 歆 为吏,休沐出府,则归家闔门。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歆 与 北海 邴原 、 管寧 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 歆 为龙头, 原 为龙腹, 寧 为龙尾。”后以“龙身”形容人有声名。 清 黄遵宪 《己亥续怀人诗·浏阳欧阳瓣薑》:“编到《沅湘耆旧録》,难为君称作龙身。”词语解释:龙头 拼音:lóng tóu
(1).龙之头。《三国志·吴志·吴主权潘夫人传》:“﹝ 潘夫人 ﹞得幸有娠,梦有以龙头授己者,己以蔽膝受之,遂生 亮 。”
(2).指杰出人物的首领。《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歆 与 北海 邴原 、 管寧 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 歆 为龙头, 原 为龙腹, 寧 为龙尾。” 唐 王勃 《送白七序》:“当益友之龙头,处通侯之燕頷。” 唐 罗隐 《寄礼部郑员外》诗:“班资冠鷄舌,人品压龙头。”
(3).状元的别称。 唐 黄滔 《辄吟七言四韵攀寄翁文尧拾遗》诗:“龙头龙尾前年梦,今日须怜应若神。”旧注:“ 滔 卯年冬在 宛陵 ,梦 文尧 作状头及第。”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知人》:“ 孙何 、 孙仅 ,学行文辞倾动场屋。 何 既为状元, 王黄州 览 仅 文编,书其后曰:‘明年再就 尧 阶试,应被人呼小状元。’后牓 仅 果为第一……﹝ 黄州 ﹞并寄 何 诗曰:‘惟爱君家棣华牓,《登科记》上并龙头。’” 明 谢谠 《四喜记·琼英闺闷》:“淡扫眉妆不整,可嘆鸞镜分影,此去龙头独领,断肠鸳帐冷。”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 浙 士曰:‘龙头竟不能属君矣。’”
(4).如龙形事物的顶端。(1)大山之巅。《吴子·治兵》:“无当天灶,无当龙头。天灶者大谷之口,龙头者大山之端。”(2)堪舆家语。气脉如龙的山脉之主峰。 唐 张约 《相崔巽墓》:“安龙头,枕龙角,不三年,自消鑠。”(3)藤萝的末端。 宋 司马光 《和安之喜雨》:“蔓喜龙头举,泉惊虎爪添。”(4)幡竿之顶端。《隋书·沉光传》:“ 光 以口衔索,拍竿而上,直至龙头。繫绳毕,手足皆放,透空而下,以掌拒地,倒行数十步。”
(5).《礼记·明堂位》“其勺, 夏后氏 以龙勺” 汉 郑玄 注:“龙,龙头也。”后因以“龙头”指柄端刻成龙头形的酒勺。 唐 李贺 《秦王饮酒》诗:“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棖棖。” 宋 梅尧臣 《和江邻几景德寺避暑诗》:“龙头费挹酌,犊鼻彊遮蒙。” 元 顾瑛 《三迭前韵》:“剪雪作花云作絮,浪浪酒泻龙头注。”
(6).饰有龙头的琴。 元 张昱 《宫中词》:“宫中无以消长日,自擘龙头十二絃。”
(7).龙船的船头。 唐 温庭筠 《春江花月夜词》:“珠翠丁星復明灭,龙头劈浪哀笳发。”
(8).榨床上的酒液出口处。取其如龙之吐水。故名。 宋 范成大 《次韵子文》:“但促小槽添压石,龙头珠滴夜珊珊。”
(9).自来水管的放水活门。有旋转装置,可以打开或关上。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前面是自来水龙头和水门汀砌成的水斗。”
(10).帝王的头颅。 清 李渔 《玉搔头·微行》:“青衫覆却赭黄袍,将一顶鶡皮冠把龙头轻罩。” 聂绀弩 《独夫的最后》:“今天,想不到吧,金瓜武士,御林军,都不知到哪里去了,万岁们自己的龙头要被老百姓给砍下来了。”
(11).近代三合会、哥老会等的首领。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我入了会,龙头就当堂封我为白扇。”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七章第七节:“兴中会会员 华永年 联络 两湖 龙头 杨鸿钧 、 李云彪 等数十人归附兴中会, 杨 李 所开山堂,势力最大。”
(12).自行车的车把。如:他小心翼翼地把住龙头。
(13).火车的机车。如:龙头,就是火车头,人们已沿用成习。词语解释:牛喘 拼音:niú chuǎn
牛因热而喘气。 汉 丞相 丙吉 关心农事的典故。《汉书·丙吉传》:“ 吉 又尝出,逢清道羣鬭者,死伤横道, 吉 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 吉 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 吉 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 吉 , 吉 曰:‘民鬭相杀伤, 长安 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罸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於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所)当忧,是以问之。’”后亦用以比喻庶民之疾苦。 唐 包佶 《奉和柳相公中书言怀》:“凤巢方得地,牛喘最关心。” 宋 梅尧臣 《和刘原甫十二月十日试墨》:“道旁牛喘谁復问,佛寺吹螺空唱号。” 明 李东阳 《问喘词》:“道旁死人春不管,丞相停车问牛喘。”词语解释:平原督邮 拼音:píng yuán dū yóu
劣酒的隐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术解》:“ 桓公 ( 桓温 )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輒令先尝,好者谓 青州 从事,恶者谓 平原 督邮。 青州 有 齐郡 , 平原 有 鬲县 ,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上住。”从事、督邮,均官名。词语解释:青州从事 拼音:qīng zhōu cóng sh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术解》:“ 桓公 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輒令先尝。好者谓‘ 青州 从事’,恶者谓‘ 平原 督邮’。 青州 有 齐郡 , 平原 有 鬲县 。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膈’上住。”意谓好酒的酒气可直到脐部。从事、督邮,均官名。后因以“青州从事”为美酒的代称。 唐 皮日休 《醉中寄鲁望一壶并一绝》:“醉中不得亲相倚,故遣 青州 从事来。” 宋 苏轼 《真一酒》诗:“人间真一 东坡 老,与作 青州 从事名。” 清 钱谦益 《方生行送方尔止还金陵》诗:“ 冯君 鉴我区区意,却寄 青州 从事来。”亦省作“ 青州 ”。 清 郑燮 《再和卢雅雨》之一:“才子新诗高 白傅 ,故园名酒载 青州 。”词语解释:青州曲 拼音:qīng zhōu qǔ
即 青州 从事。 宋 苏轼 《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从今更踏 青州 麴,薄酒知君笑督邮。”参见“ 青州从事 ”。
词语解释:青州从事 拼音:qīng zhōu cóng sh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术解》:“ 桓公 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輒令先尝。好者谓‘ 青州 从事’,恶者谓‘ 平原 督邮’。 青州 有 齐郡 , 平原 有 鬲县 。从事,言到脐;督邮,言在鬲‘膈’上住。”意谓好酒的酒气可直到脐部。从事、督邮,均官名。后因以“青州从事”为美酒的代称。 唐 皮日休 《醉中寄鲁望一壶并一绝》:“醉中不得亲相倚,故遣 青州 从事来。” 宋 苏轼 《真一酒》诗:“人间真一 东坡 老,与作 青州 从事名。” 清 钱谦益 《方生行送方尔止还金陵》诗:“ 冯君 鉴我区区意,却寄 青州 从事来。”亦省作“ 青州 ”。 清 郑燮 《再和卢雅雨》之一:“才子新诗高 白傅 ,故园名酒载 青州 。”词语解释:仁风 拼音:rén fēng
(1).形容恩泽如风之流布。旧时多用以颂扬帝王或地方长官的德政。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大 晋 统天,仁风遐扬。”《后汉书·章帝纪》:“功烈光於四海,仁风行於千载。” 清 方文 《李明府祈雨有应镌诗于壁属予和之》:“况有诗题石,仁风扇薜萝。”
(2).《世说新语·言语》“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 刘孝标 注引《续晋阳秋》:“太傅 谢安 赏 宏 机捷辩速,自吏部郎出为 东阳郡 ,乃祖之於 冶亭 ,时贤皆集。 安 欲卒迫试之,执手将别,顾左右,取一扇而赠之。 宏 应声答曰:‘輒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合坐叹其要捷。”后因以“仁风”为扇子的代称。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器物》:“扇曰仁风。”参阅《晋书·文苑传·袁宏》。词语解释:三人一龙 拼音:sān rén yī lóng
喻三人友善如一体。《三国志·魏志·华歆传》“终不毁伤人”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歆 与 北海 邴原 、 管寧 俱游学,三人相善。时号三人为一龙, 歆 为龙头, 原 为龙腹, 寧 为龙尾。”词语解释:束阁 拼音:shù gé
见“ 束之高阁 ”。
词语解释:束之高阁 拼音:shù zhī gāo gé
把东西捆起来放在高高的阁楼上面。谓弃置不用。《晋书·庾翼传》:“ 京兆 杜乂 , 陈郡 殷浩 ,并才名冠世,而 翼 弗之重也;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识字》:“读书必须识字,今人口习授受,漫不经心,《説文》、《玉篇》等书,束之高阁矣。” 周恩来 《论统一战线》:“到 南京 撤退,他又把这个决议束之高阁,直到现在还没有承认。”亦省作“ 束高阁 ”、“ 束阁 ”。 唐 韩愈 《寄卢仝》诗:“《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 宋 陆游 《醉歌》:“读书三万卷,仕宦皆束阁。” 康有为 《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读《礼记》则严删国恤,学《春秋》则束阁三《传》。”词语解释:吴牛 拼音:wú niú
吴 地的水牛。 唐 刘商 《秋夜听严绅巴童唱竹枝歌》诗:“身骑 吴 牛不畏虎,手提蓑笠欺风雨。” 宋 陆游 《秋怀》诗:“典琴沽市酿,卖剑买 吴 牛。” 清 陈维崧 《减字木兰花·酷暑马上口占》词:“阳乌酣战,身似 吴 牛偏易喘。”参见“ 吴牛喘月 ”。
词语解释:吴牛喘月 拼音:wú niú chuǎn yuè
吴 地之牛畏热,见月疑日而气喘。《太平御览》卷四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吴 牛望见月则喘;使之苦於日,见月怖,喘矣!”后遂用作典故。(1)比喻因疑似而惧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满奋 畏风,在 晋武帝 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疎, 奋 有难色。帝笑之, 奋 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2)形容酷热难当。词语解释:吴牛喘月 拼音:wú niú chuǎn yuè
吴 地之牛畏热,见月疑日而气喘。《太平御览》卷四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吴 牛望见月则喘;使之苦於日,见月怖,喘矣!”后遂用作典故。(1)比喻因疑似而惧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满奋 畏风,在 晋武帝 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疎, 奋 有难色。帝笑之, 奋 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2)形容酷热难当。词语解释:野鹤 拼音:yě hè
鹤居林野,性孤高,常喻隐士。 唐 刘长卿 《送方外上人》诗:“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唐 韦应物 《赠王侍御》诗:“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词语解释:倚马 拼音:yǐ mǎ
靠在马身上。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桓宣武 北征, 袁虎 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 袁 倚马前令作。手不輟笔,俄得七纸,絶可观。”后人多据此典以“倚马”形容才思敏捷。 唐 吴融 《灵池县见早梅》诗:“栖身未识登龙地,落笔元非倚马才。” 明 徐渭 《渔阳三弄》:“奇禽瑞兽虽嘉兆,倚马雕龙却祸芽。” 清 李渔 《怜香伴·香咏》:“对客挥毫不构思,自矜倚马男儿。”词语解释:蔗境 拼音:zhè jìng
喻人的晚景美好。 宋 刘辰翁 《双调望江南·寿谢寿朋》词:“欲语 会稽 仍小待,不知 文举 更堪怜。蔗境在顽坚。” 宋 赵必豫 《水调歌头·寿梁多竹八十》词:“百岁人有几?七十世间稀。何况先生八十,蔗境美如飴。” 明 孙柚 《琴心记·花朝举觞》:“门阑多喜重到,更兼蔗境逍遥。不妨緑酒醉花朝,人共青山老。”参见“ 蔗尾 ”。
词语解释:蔗尾 拼音:zhè wěi
《晋书·文苑传·顾恺之》:“ 愷之 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后因以“蔗尾”喻先苦后乐,有后福。 元 李俊民 《游青莲》诗:“渐佳如蔗尾,薄险似羊肠。” 清 唐孙华 《早秋杂兴次江位初韵》之五:“佳境谁能全蔗尾,危涂且无上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