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爱棠 拼音:ài táng
《左传·襄公十四年》:“ 武子 之德在民,如 周 人之思 召公 焉,爱其甘棠,况其子乎?” 杜预 注:“ 召公 奭 听讼,舍於甘棠之下, 周 人思之,不害其树,而作勿伐之诗,在《召南》。”后以“爱棠”为称颂地方官德政之典。 唐 刘禹锡 《奉送裴司徒令公自东都留守再命太原》诗:“爱棠餘故吏,骑竹见新童。”词语解释:沧海桑田 拼音:cāng hǎi sāng tián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语本 晋 葛洪 《神仙传·王远》:“ 麻姑 自説云:‘接侍以来,已见 东海 三为桑田。’”后以“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唐 储光羲 《献八舅东归》诗:“独往不可羣,沧海成桑田。” 明 刘基 《惜馀春慢·咏子规》词:“沧海桑田有时,海若未枯,愁应无已。”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后有 延庆祖师塔 , 曇公 不记其何代人,又不知何故陷于地中,沧海桑田,高岸深谷,信然矣。” 赵朴初 《普天乐·国庆十周年献词》曲之二:“三千六百日乾旋坤转,二十四小时沧海桑田。”词语解释:沧桑 拼音:cāng sāng
(1).“沧海桑田”的略语。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缮备》:“乍想起琼花当年吹暗香,几点 新亭 ,无限沧桑。” 清 唐孙华 《偕夏重至国学观古槐》诗:“劫火烧残变陵谷,浮云閲尽经沧桑。”《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这一年之中,你我各各的经了多少沧桑,这日月便如落花流水一般的过去了。”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七章:“这位饱经沧桑的老工友,什么样的人全见过。”
(2).指朝代更迭。 清 沉永令 《赠檗庵禅师》诗序:“ 崇禎 壬癸间,建言廷杖詔狱,沧桑后遂为僧。”参见“ 沧海桑田 ”。
词语解释:沧海桑田 拼音:cāng hǎi sāng tián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语本 晋 葛洪 《神仙传·王远》:“ 麻姑 自説云:‘接侍以来,已见 东海 三为桑田。’”后以“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唐 储光羲 《献八舅东归》诗:“独往不可羣,沧海成桑田。” 明 刘基 《惜馀春慢·咏子规》词:“沧海桑田有时,海若未枯,愁应无已。”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后有 延庆祖师塔 , 曇公 不记其何代人,又不知何故陷于地中,沧海桑田,高岸深谷,信然矣。” 赵朴初 《普天乐·国庆十周年献词》曲之二:“三千六百日乾旋坤转,二十四小时沧海桑田。”词语解释:登龙 拼音:dēng lóng
(1).登天的龙。《史记·孝武本纪》:“其秋,为伐 南越 ,告祷泰一,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天一三星,为泰一锋,名曰‘灵旗’。”
(2).乘龙。 唐 李白 《箜篌谣》:“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
(3).同“ 登龙门 ”。 唐 王季友 《酬李十六岐》诗:“于何车马日憧憧, 李膺 门馆争登龙。” 宋 苏辙 《欧阳太师挽词》:“推轂诚多士,登龙盛一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这恩荣锡衮封圭,不比那登龙御 李 。” 鲁迅 《花边文学·小品文的生机》:“其中固然有虽曾附骥,终未登龙的‘名人’,或扮作黑头,而实是真正的丑脚的打诨,但也有热心人的谠论。” 唐 李端 《元丞宅送胡濬及第东归觐省》诗:“登龙兼折桂,归去当高车。”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敕赐及第》:“仰温树之烟,何人折桂?泝甘泉之水,独我登龙。” 宋 王禹偁 《杏花》诗之五:“登龙曾入少年场,锡宴琼林醉御觴。” 清 钮琇 《觚賸·河东君》:“登龙之客,杳至高閭。”
(4).泛指升官。 阿英 《晚清小说史》第二章:“至于为谋升官,上维新条陈,东抄西袭,以盼一顾的,更所在多有,实质上,不过是藉以登龙而已。”词语解释:登门 拼音:dēng mén
(1).登龙门。 唐 韩愈 《叉鱼招张功曹》诗:“濡沫情虽密,登门事已辽。”
(2).上门,到对方住处。《旧唐书·李宗闵传》:“退迹者成后时之夫,登门者有迎吠之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封三娘》:“然贫贱者与贵人交,足未登门,先怀惭怍。” 巴金 《探索集·长崎的梦》:“这次一到 东京 我便要求登门拜访。”词语解释:钓濑 拼音:diào lài
(1).水边垂钓处。《后汉书·逸民传·严光》:“三反而后至……乃耕於 富春山 ,后人名其钓处为 严陵瀨 焉。”
(2).特指 严光 垂钓处。后亦喻隐士隐居处。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钓瀨疏坟籍,耕巖进弈棋。” 唐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长沙 才子远, 钓瀨 客星悬。”词语解释:东海扬尘 拼音:dōng hǎi yáng chén
晋 葛洪 《神仙传·麻姑》:“ 麻姑 自説云:‘接侍以来,已见 东海 三为桑田。向到 蓬莱 ,水又浅於往者会时畧半也,岂将復还为陵陆乎?’ 方平 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復扬尘也。’”后因以“东海扬尘”喻世事巨变。 清 钱谦益 《与族弟君鸿论求免庆涛诗文书》:“弟劝兄酬,我歌汝和,欢击瓦缶,醉卧竹根,诚不知夫东海之扬尘,北山之移谷也。”词语解释:杜鹃啼血 拼音:dù juān tí xuè
传说杜鹃鸟啼叫时,嘴里会流出血来,这是形容杜鹃啼声的悲切。例如: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词语解释:杜魄 拼音:dù pò
即杜鹃鸟。旧传古 蜀 王 杜宇 的魂魄化为杜鹃,故称。 唐 武元衡 《送柳郎中裴起居》诗:“望乡臺上 秦 人在,学射山中杜魄哀。” 唐 罗隐 《送郎州张员外》诗:“旗飘 峴首 嵐光重,酒奠 湘江 杜魄哀。” 前蜀 韦庄 《岁晏同左生作》诗:“寳瑟湘灵怨,清砧杜魄啼。”参见“ 杜宇 ”。
词语解释:杜宇 拼音:dù yǔ
(1).传说中的古代 蜀国 国王。《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引 汉 扬雄 《蜀王本纪》:“ 荆 人 鳖令 死,其尸流亡,随 江 水上至 成都 ,见 蜀王 杜宇 , 杜宇 立以为相。 杜宇 号 望帝 ,自以德不如 鳖令 ,以其国禪之,号 开明帝 。” 清 赵翼 《清流关》诗:“开边渡 澜沧 ,得国承 杜宇 。”
(2).即杜鹃鸟。据《成都记》载: 杜宇 又曰 杜主 ,自天而降,称 望帝 ,好稼穑,治 郫城 。后 望帝 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 宋 王安石 《杂咏绝句》之十五:“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不信呵去那緑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道‘不如归去。’”《红楼梦》第七十回:“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櫳空月痕。”参见“ 杜鹃 ”。
词语解释:杜鹃 拼音:dù juān
(1).鸟名。又名杜宇、子规。相传为古 蜀 王 杜宇 之魂所化。春末夏初,常昼夜啼鸣,其声哀切。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六:“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 蜀 帝魂。其声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唐 杜甫 《杜鹃行》:“君不见昔日 蜀 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寄巢生子不自啄,羣鸟至今与哺雏。”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放归》:“遥看官道直如絃,闻鶗鴂,听杜鹃,家山应在白云边。” 郭沫若 《芍药与其他·蚯蚓》:“老百姓自然也不曾称赞过我们,因为他并没有具备着阿谀的辞令,不象你们诗人们动辄就要赞美杜鹃、同情孤雁那样。”参见“ 杜宇 ”。
(2).花名。又名映山红。 唐 李绅 《新楼诗·杜鹃楼》:“杜鹃如火千房拆,丹槛低看晚景中。”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五》:“ 润州 鹤林寺 杜鹃,今俗名映山红,又名红躑躅者,此花在 江 东,弥山亘野,殆与榛莽相仍。” 老舍 《二马》第四段六:“春天杜鹃开花的时候,要多么好看!”参见“ 杜鹃花 ”。词语解释:杜宇 拼音:dù yǔ
(1).传说中的古代 蜀国 国王。《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引 汉 扬雄 《蜀王本纪》:“ 荆 人 鳖令 死,其尸流亡,随 江 水上至 成都 ,见 蜀王 杜宇 , 杜宇 立以为相。 杜宇 号 望帝 ,自以德不如 鳖令 ,以其国禪之,号 开明帝 。” 清 赵翼 《清流关》诗:“开边渡 澜沧 ,得国承 杜宇 。”
(2).即杜鹃鸟。据《成都记》载: 杜宇 又曰 杜主 ,自天而降,称 望帝 ,好稼穑,治 郫城 。后 望帝 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 宋 王安石 《杂咏绝句》之十五:“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不信呵去那緑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道‘不如归去。’”《红楼梦》第七十回:“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櫳空月痕。”参见“ 杜鹃 ”。
词语解释:杜鹃 拼音:dù juān
(1).鸟名。又名杜宇、子规。相传为古 蜀 王 杜宇 之魂所化。春末夏初,常昼夜啼鸣,其声哀切。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六:“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 蜀 帝魂。其声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唐 杜甫 《杜鹃行》:“君不见昔日 蜀 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寄巢生子不自啄,羣鸟至今与哺雏。”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放归》:“遥看官道直如絃,闻鶗鴂,听杜鹃,家山应在白云边。” 郭沫若 《芍药与其他·蚯蚓》:“老百姓自然也不曾称赞过我们,因为他并没有具备着阿谀的辞令,不象你们诗人们动辄就要赞美杜鹃、同情孤雁那样。”参见“ 杜宇 ”。
(2).花名。又名映山红。 唐 李绅 《新楼诗·杜鹃楼》:“杜鹃如火千房拆,丹槛低看晚景中。”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五》:“ 润州 鹤林寺 杜鹃,今俗名映山红,又名红躑躅者,此花在 江 东,弥山亘野,殆与榛莽相仍。” 老舍 《二马》第四段六:“春天杜鹃开花的时候,要多么好看!”参见“ 杜鹃花 ”。词语解释:飞凫 拼音:fēi fú
(1).飞翔的野鸭。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体迅飞鳧,飘忽若神。” 唐 寒山 《诗》之六:“欲验飞鳧集,须徵白兔游。” 清 刘泽湘 《过西山辟支生墓》诗:“叩角谁賡 宁戚 歌,飞鳧莫辨 王乔 舃。”
(2).犹飞凫舃。 唐 吴筠 《酬叶县刘明府避地庐山言怀诒郑录事昆季苟尊师兼见赠之》诗:“从此罢飞鳧,投簪辞割鸡。”
(3).箭名。《初学记》卷二二引《太公六韬》注:“飞鳧,矢名。”
(4).借指轻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竞渡,俗为 屈原 投 汨罗 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檝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鳧。” 唐 王勃 《三月上巳祓禊序》:“或昂騏驥,或泛飞鳧。”词语解释:飞凫舄 拼音:fēi fú tuō
指会飞的仙鞋。典出《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 王乔 者, 河东 人也。 显宗 世,为 叶 令。 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舃焉。乃詔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 南朝 梁 沉约 《和谢宣城》:“ 王乔 飞鳧舃, 东方 金马门 。”后亦借指官员。 唐 卢照邻 《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此赠柳九陇》诗:“寄言飞鳧舃,岁晏共联翩。”词语解释:飞舄 拼音:fēi tuō
(1).指可乘以飞行的仙鞋。 明 何景明 《七述》:“於是弥驾层颠,飞舃絶嶠。” 清 吴伟业 《惠山二泉亭为无锡吴邑侯赋》诗:“寺外流觴何处访,公餘飞舃偶来听。”
(2).对宾客的雅称。 宋 杨亿 《夜宴》诗:“鹤盖留飞舃,珠喉怨落梅。” 明 杨柔胜 《玉环记·韦皋延宾》:“飞舃遥临,光賁遐諏。”参见“ 飞鳧舃 ”。
词语解释:飞凫舄 拼音:fēi fú tuō
指会飞的仙鞋。典出《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 王乔 者, 河东 人也。 显宗 世,为 叶 令。 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舃焉。乃詔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 南朝 梁 沉约 《和谢宣城》:“ 王乔 飞鳧舃, 东方 金马门 。”后亦借指官员。 唐 卢照邻 《于时春也慨然有江湖之思寄此赠柳九陇》诗:“寄言飞鳧舃,岁晏共联翩。”词语解释:凫飞 拼音:fú fēi
据《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载, 王乔 任 叶县 令时,每月初一、十五乘双凫飞向都城朝见皇帝。后用“鳧飞”指县令上任或离去。 唐 岑参 《崔驸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诗:“凤去妆楼闭,鳧飞 叶县 遥。” 宋 刘克庄 《送薛明府》诗:“祇恐鳧飞后,民间事事新。”参见“ 鳧舄 ”。
词语解释:凫舄 拼音:fú xì
《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 王乔 者, 河东 人也。 显宗 世,为 叶 令。 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舄焉。乃詔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后因以“鳧舄”指仙履。 南朝 梁 沉约 《善馆碑》:“霓裳不反,鳧舄忘归。”亦常用为县令的典实。 唐 骆宾王 《饯郑安阳入蜀》诗:“惟有双鳧舄,飞去復飞来。” 明 孙柚 《琴心记·王孙作醵》:“久别丰仪,常念一双鳧舄。”词语解释:凫骑 拼音:fú qí
谓仙人以飞凫为坐骑。 唐 韩愈 《同窦韦寻刘尊师不遇》诗:“还随躡鳧骑,来访驭风襟。”参见“ 鳧舄 ”。
词语解释:凫舄 拼音:fú xì
《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 王乔 者, 河东 人也。 显宗 世,为 叶 令。 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舄焉。乃詔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后因以“鳧舄”指仙履。 南朝 梁 沉约 《善馆碑》:“霓裳不反,鳧舄忘归。”亦常用为县令的典实。 唐 骆宾王 《饯郑安阳入蜀》诗:“惟有双鳧舄,飞去復飞来。” 明 孙柚 《琴心记·王孙作醵》:“久别丰仪,常念一双鳧舄。”词语解释:凫舄 拼音:fú xì
《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 王乔 者, 河东 人也。 显宗 世,为 叶 令。 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舄焉。乃詔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后因以“鳧舄”指仙履。 南朝 梁 沉约 《善馆碑》:“霓裳不反,鳧舄忘归。”亦常用为县令的典实。 唐 骆宾王 《饯郑安阳入蜀》诗:“惟有双鳧舄,飞去復飞来。” 明 孙柚 《琴心记·王孙作醵》:“久别丰仪,常念一双鳧舄。”词语解释:甘棠 拼音:gān táng
(1).木名。即棠梨。《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 陆玑 疏:“甘棠,今棠梨,一名杜梨。” 宋 张孝祥 《青玉案·饯别刘恭父》词:“甘棠庭院,芰荷香渚,尽是相思处。”
(2).《史记·燕召公世家》:“ 周武王 之灭 紂 ,封 召公 於北 燕 ……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遂以“甘棠”称颂循吏的美政和遗爱。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非有圣智之君,恶有甘棠之臣?”《隶释·汉赵相雍劝阙碑》:“至 赵国 府君,在官五载,莅政清平,有甘棠之化。” 元 武汉臣 《玉壶春》楔子:“三年为吏在 钱塘 ,近奉徵书入 建章 。自省循良无实政,终慙父老説甘棠。”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赴任》:“乘遭遇,甘棠定拟政声驰。”词语解释:甘棠遗爱 拼音:gān táng yí ài
旧时对巳卸职的地方长官的颂词。《冷眼观》第七回:“做父母官的能爱民如子,替百姓伸冤理屈……地方上绅民无以为报,就公众捐建这座去思碑,以为甘棠遗爱的纪念。”参见“ 甘棠 ”。
词语解释:甘棠 拼音:gān táng
(1).木名。即棠梨。《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 陆玑 疏:“甘棠,今棠梨,一名杜梨。” 宋 张孝祥 《青玉案·饯别刘恭父》词:“甘棠庭院,芰荷香渚,尽是相思处。”
(2).《史记·燕召公世家》:“ 周武王 之灭 紂 ,封 召公 於北 燕 ……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遂以“甘棠”称颂循吏的美政和遗爱。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非有圣智之君,恶有甘棠之臣?”《隶释·汉赵相雍劝阙碑》:“至 赵国 府君,在官五载,莅政清平,有甘棠之化。” 元 武汉臣 《玉壶春》楔子:“三年为吏在 钱塘 ,近奉徵书入 建章 。自省循良无实政,终慙父老説甘棠。”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赴任》:“乘遭遇,甘棠定拟政声驰。”词语解释:海桑陵谷 拼音:hǎi sāng líng gǔ
沧海变桑田,山陵变深谷,比喻世事变迁极大。 清 朱彝尊 《玉带生歌》:“海桑陵谷又经三百秋,以手摩挱尚如故。” 清 南荃外史 《叹老》:“海桑陵谷幻乾坤,春梦模楜不见痕。”词语解释:海水桑田 拼音:hǎi shuǐ sāng tián
犹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 唐 韦应物 《汉武帝杂歌》之一:“海水桑田几翻覆,中间此桃四五熟。” 清 厉鹗 《东城杂记·东皋隐者》:“海水桑田几变迁,桃花依旧郡城边。”参见“ 沧海桑田 ”。
词语解释:沧海桑田 拼音:cāng hǎi sāng tián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语本 晋 葛洪 《神仙传·王远》:“ 麻姑 自説云:‘接侍以来,已见 东海 三为桑田。’”后以“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唐 储光羲 《献八舅东归》诗:“独往不可羣,沧海成桑田。” 明 刘基 《惜馀春慢·咏子规》词:“沧海桑田有时,海若未枯,愁应无已。”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后有 延庆祖师塔 , 曇公 不记其何代人,又不知何故陷于地中,沧海桑田,高岸深谷,信然矣。” 赵朴初 《普天乐·国庆十周年献词》曲之二:“三千六百日乾旋坤转,二十四小时沧海桑田。”词语解释:化凫 拼音:huà fú
典出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吴郡 鱼城 ,城下水中有石首鱼,至秋化为鳧,鳧项中尚有石。”后以“化鳧”借指有道之士。 宋 叶适 《赵知县挽词》:“空闻割鸡笑,不见化鳧留。”词语解释:棘门军 拼音:jí mén jūn
《汉书·周亚夫传》载: 汉文帝 时, 匈奴 入侵。以 刘礼 屯兵 霸上 , 徐厉 屯兵 棘门 , 周亚夫 屯兵 细柳 ,以备胡。 文帝 亲自劳军,到 霸上 、 棘门 军,皆直驰而入;到 细柳 军, 周亚夫 军容整饬,以军礼相见。 文帝 感慨地称赞 周亚夫 :“此真将军矣!乡者 霸上 、 棘门 如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后因以“棘门军”称纪律松弛的军队。 唐 钱起 《送马员外拜官觐省》诗:“归覲屡经 槐里 月,出师常笑 棘门 军。” 唐 独孤及 《得柳员外书戏答》诗:“説剑常宗 漆园 吏,戒严应笑 棘门 军。”词语解释:鹃血 拼音:juān xuè
传说杜鹃啼声凄苦,昼夜不止,甚至口中流出血来,故称。常以形容悲怨之深。 清 王夫之 《读〈指南集〉》诗之一:“鹃血春啼悲 蜀 鸟,鷄鸣夜乱度 秦 关。” 清 徐吴念 《石门蔡贞女辞》:“三月鹃血带啼痕,清操直欲凌冰霜。”参见“ 鹃魂 ”。
词语解释:鹃魂 拼音:juān hún
相传古代 蜀 帝 杜宇 让位 鳖灵 自逃,后欲复位不得而死,魂化为鹃,悲啼不止,乃至血出,人称冤鸟。故以“鹃魂”指冤魂。 清 周亮工 《哭陈开仲》诗:“当时我客皆钩党,悲颯填胸尔不任。鹤骨难支萧寺雨,鹃魂彳亍故园心。”词语解释:李门 拼音:lǐ mén
见“ 李膺门 ”。
词语解释:李膺门 拼音:lǐ yīng mén
李膺 , 汉 桓帝 时任司隶校尉。据《后汉书·党锢传·李膺》载:“是时朝庭日乱,纲纪穨阤, 膺 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因以“李膺门”、“李膺门馆”誉称名高望重之家。 唐 王季友 《酬李十六岐》诗:“於何车马日憧憧, 李膺 门馆争登龙。千宾揖对若流水,‘五经’发难如叩鐘。” 唐 杜牧 《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今之置第乃获旧居辄献此诗》:“昔为 扬子 宅,今是 李膺 门。”亦省称“ 李门 ”。 唐 杜正伦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节》诗:“ 李 门余妄进, 徐 榻君恆设。”词语解释:李膺客 拼音:lǐ yīng kè
喻指名门之客。 唐 杨炯 《宴皇甫兵曹宅》诗序:“累代通家,咸言 李膺 之客。百年何计,相知在於我心。” 明 高启 《龙门》诗:“我尝謁真龙,天门谬通籍。何必更区区,求为 李膺 客。”参见“ 李膺门 ”。
词语解释:李膺门 拼音:lǐ yīng mén
李膺 , 汉 桓帝 时任司隶校尉。据《后汉书·党锢传·李膺》载:“是时朝庭日乱,纲纪穨阤, 膺 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因以“李膺门”、“李膺门馆”誉称名高望重之家。 唐 王季友 《酬李十六岐》诗:“於何车马日憧憧, 李膺 门馆争登龙。千宾揖对若流水,‘五经’发难如叩鐘。” 唐 杜牧 《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今之置第乃获旧居辄献此诗》:“昔为 扬子 宅,今是 李膺 门。”亦省称“ 李门 ”。 唐 杜正伦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节》诗:“ 李 门余妄进, 徐 榻君恆设。”词语解释:李膺门 拼音:lǐ yīng mén
李膺 , 汉 桓帝 时任司隶校尉。据《后汉书·党锢传·李膺》载:“是时朝庭日乱,纲纪穨阤, 膺 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因以“李膺门”、“李膺门馆”誉称名高望重之家。 唐 王季友 《酬李十六岐》诗:“於何车马日憧憧, 李膺 门馆争登龙。千宾揖对若流水,‘五经’发难如叩鐘。” 唐 杜牧 《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今之置第乃获旧居辄献此诗》:“昔为 扬子 宅,今是 李膺 门。”亦省称“ 李门 ”。 唐 杜正伦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节》诗:“ 李 门余妄进, 徐 榻君恆设。”词语解释:李膺门馆 拼音:lǐ yīng mén guǎn
见“ 李膺门 ”。
词语解释:李膺门 拼音:lǐ yīng mén
李膺 , 汉 桓帝 时任司隶校尉。据《后汉书·党锢传·李膺》载:“是时朝庭日乱,纲纪穨阤, 膺 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因以“李膺门”、“李膺门馆”誉称名高望重之家。 唐 王季友 《酬李十六岐》诗:“於何车马日憧憧, 李膺 门馆争登龙。千宾揖对若流水,‘五经’发难如叩鐘。” 唐 杜牧 《川守大夫刘公早岁寓居敦行里肆今之置第乃获旧居辄献此诗》:“昔为 扬子 宅,今是 李膺 门。”亦省称“ 李门 ”。 唐 杜正伦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节》诗:“ 李 门余妄进, 徐 榻君恆设。”词语解释:柳营 拼音:liǔ yíng
(1). 汉 周亚夫 为将军,治军谨严,驻军 细柳 ,号 细柳营 。后因称严整的军营为“柳营”。 唐 卢纶 《送从叔程归西川幕》诗:“羣鹤栖莲府,诸戎拜 柳营 。” 唐 许浑 《中秋夕寄大梁刘尚书》诗:“ 柳营 出号风生纛,莲幕题诗月上楼。”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赚将》:“镇 河 南,威风大, 柳营 列,星旗摆。”
(2).谓柳林。 明 徐渭 《宴游西郊诗》:“入郭斜榆影,迴鞭指柳营。”词语解释:龙门 拼音:lóng mén
(1).即 禹门口 。在 山西省 河津县 西北和 陕西省 韩城市 东北。 黄河 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门阙,故名。《书·禹贡》:“导 河 积石 ,至于 龙门 。”《艺文类聚》卷九六引 辛氏 《三秦记》:“ 河津 一名 龙门 ,大鱼集 龙门 下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不上者□,故云曝鳃 龙门 。”
(2).喻声望高的人的府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李元礼 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3).指众望所归者。 清 张明弼 《冒姬董小宛传》:“ 虞山 钱牧斋 先生维时不惟一代龙门,实风流教主也。”
(4).科举试场的正门。 唐 周墀 《贺王仆射放榜》诗:“欲到龙门看风雨,关防不许暂离营。”《红楼梦》第一一九回:“我们两个人一起去交了卷子,一同出来,在龙门口一挤,回头就不见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我被关了一个多月,闷得慌了,开了龙门就跑的。”
(5).借指科举会试。会试中式为登龙门。 唐 卢纶 《早春游樊川野居却寄李端校书兼呈崔峒补阙司空曙主簿耿湋拾遗》诗:“桂树曾争折,龙门几共登。”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丁·刘改之教授》:“﹝ 刘过 ﹞ 淳熙 甲午预秋荐,将赴省试。临岐眷恋不忍行,在道赋《水仙子》一词……二更后,一美女忽来前,执拍板曰:‘愿唱一曲劝酒。’即歌曰:‘别酒未斟心先醉,忽听 阳关 辞故里。扬鞭勒马到皇都,三题尽,当际会。稳跳龙门三级水,天意令吾先送喜。’” 明 杨柔胜 《玉环记·约友赴选》:“才吞八斗气轩昂,一跃龙门姓字香。”
(6).山名。在 河南省 洛阳市 南。《汉书·沟洫志》:“昔 大禹 治水,山陵当路者毁之,故凿 龙门 ,辟 伊闕 。” 唐 李白 《汉东紫阳先生碑铭》:“王公卿士送及 龙门 ,入 叶县 ,次 王乔 之祠。” 王琦 注:“《文章正宗》:‘ 龙门 在 河南 县。’《地志》曰:‘ 闕塞山 ,一名 伊闕 ,而俗名 龙门 。’” 清 吴伟业 《送周子俶张青琱往河南学使者幕》诗:“置酒 龙门 夜,论文虎观秋。” 程穆衡 笺:“《闻见録》: 谢希深 、 欧阳永叔 官 洛阳 时,同游 嵩山 ,自 潁阳 归,暮抵 龙门 。”
(7).山名。在 四川省 广元市 东北,又名 葱岭山 ,产好钟乳。 葱岭 有石穴,高数十丈,其状如门,俗称为 龙门 。 唐 杜甫 《龙门阁》诗:“ 清江 下 龙门 ,絶壁无尺土。” 钱谦益 笺注:“《元和郡国志》: 龙门山 ,在 利州 绵谷县 东北八十二里,出好钟乳。《寰宇记》亦名 葱岭山 。《梁州记》云: 葱岭 有石穴,高数十丈,其状如门,俗号为 龙门 。”
(8). 司马迁 出生于 龙门 ,故以“龙门”指代 司马迁 。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 信 生世等於 龙门 ,辞亲同於 河 洛 。” 倪璠 注:“ 迁 生 龙门 ;太史公留滞 周南 ,病且卒,而子 迁 适反,见父子於 河 洛 之间。” 五代 齐己 《寄金陵幕中李郎中》诗:“ 龙门 支派富才能,年少飞翔便大鹏。” 明 徐渭 《读〈问棘堂集〉拟寄汤君》诗:“无限 龙门 蚕室泪,难偕书札报 任卿 。”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二回:“我若将这书做成 龙门 《史记》、 涑水 《通鑑》一般,岂不令看小説报的人懨懨欲睡,不能终卷吗?”
(9).古 楚国 都城 郢都 门名。《楚辞·九章·哀郢》:“过 夏首 而西浮兮,顾 龙门 而不见。” 王逸 注:“ 龙门 , 楚 东门也。言己从西浮而东行,过 夏水 之口,望 楚 东门,蔽而不见,自伤日以远也。” 洪兴祖 补注:“《水经》云:‘ 龙门 ,即 郢城 之东门。’又 伍端休 《江陵记》云:‘南关三门,其一名 龙门 ,一名 修门 。’”
(10).泛指都门、国门。 唐 王勃 《秋夜长》诗:“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元 傅若金 《正月十七日丽正门观迎接口号》:“龙门仗簇青云起,鹤禁香通紫气来。”绍剧《龙虎斗》:“[ 赵匡胤 :]孤, 大宋 乾德。自从 陈桥 兵变,登基以来,南征北讨,无不驯服,仅存 河东 、 西凉 未降,谅必不敢蠢动。今当大朝日期,内侍传旨,大开龙门。”
(11).堤坝合龙前的缺口。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官政一》:“ 庆历 中, 河 决北都 商胡 ,久之未塞,三司度支副使 郭申锡 亲往董作。凡塞 河 决,垂合,中閒一埽,谓之‘合龙门’,功全在此。”词语解释:龙门客 拼音:lóng mén kè
据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载, 李膺 不妄交接,有被其容接者为登龙门。后因称高门上客为“龙门客”。 唐 杜甫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凤穴雏皆好,龙门客又新。”词语解释:七贤 拼音:qī xián
(1).指 魏 晋 时 嵇康 、 阮籍 、 山涛 、 向秀 、 刘伶 、 阮咸 、 王戎 七个名士。《晋书·嵇康传》:“所与神交者,惟 陈留 阮籍 , 河内 山涛 ,豫其流者, 河内 向秀 , 沛国 刘伶 , 籍 兄子 咸 , 琅邪 王戎 ,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唐 皇甫湜 《醉赋》:“沉湎於酒,有 晋 之七贤。” 元 沉禧 《南吕一枝花·七月六日为施以和寿作》套曲:“七贤林下客,九老会中儔。”
(2).指 东汉 袁秘 、 封观 、 陈端 、 范仲礼 、 刘伟德 、 丁子嗣 、 张仲然 七人。《后汉书·袁闳传》:“ 黄巾 起, 秘 从太守 赵谦 击之,军败, 秘 与功曹 封 观 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於陈, 谦 以得免。詔 秘 等门閭号曰‘七贤’。”
(3).佛教指调心顺道的七个阶次或七贤人。《仁王经·序品》:“復有十亿七贤居士,德行具足。” 吉藏 疏:“七贤有二义。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处;三、总相念处;四、煖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调心顺道,故名为贤。二依大乘:一初发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无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习种性;六性种性;七道种性。此七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 前蜀 贯休 《闻大愿和尚顺世》诗之三:“师禀尽名卿,孤峰老称情。若游三点外,争把七贤平。”
(4).泛指七位贤人。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与之大夫》:“进公家,不终朝七贤并拔,较吾兄应是没争差。”词语解释:憩棠 拼音:qì táng
《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败, 召伯 所憩。”此为 周 人怀念 召伯 德政的颂诗。后因以“憩棠”喻地方官的德政。 宋 梅尧臣 《送棣州唐虞部》诗:“风俗已如此,憩棠无讼争。”参见“ 爱树 ”。
词语解释:爱树 拼音:ài shù
推爱及树。用以称颂好官的德政。语本《左传·定公九年》:“《诗》云:‘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思其人,犹爱其树,况用其道而不恤其人乎!” 晋 潘岳 《马汧督诔》:“思人爱树,甘棠勿翦。” 唐 张次宗 《请立前节度使李德裕德政碑文状》:“虽 黄霸 入用,宠方盛於登贤,而 邓侯 不留,情犹深於爱树。”参见“ 爱棠 ”。词语解释:阮生集 拼音:ruǎn shēng jí
三国 魏 阮籍 与侄 阮咸 同预竹材七贤之游。后因以“阮生集”喻指叔侄与友好欢聚。 唐 刘长卿 《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馀干后溪》诗:“林中 阮生 集,池上 谢公 题。”参见“ 竹林七贤 ”。
词语解释:竹林七贤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魏 晋 之间 陈留 阮籍 、 谯郡 嵇康 、 河内 山涛 、 河南 向秀 、 籍 兄子 咸 、 琅邪 王戎 、 沛 人 刘伶 相与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时人号为“竹林七贤”。见《三国志·魏志·嵇康传》“ 嵇康 文辞壮丽,好言 老 庄 而崇奇任侠”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谢 遏 诸人共道竹林优劣, 谢公 云:‘先辈初不臧贬七贤。’”亦称“ 竹林七子 ”。 唐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竹林七子去道赊, 兰亭 雄笔安足夸。”词语解释:桑海 拼音:sāng hǎi
“桑田沧海”的略语。 唐 杨炯 《和辅先入昊天观》:“桑海年应积,桃源路不穷。” 明 李东阳 《和萧封君凤仪遗诗四十韵》:“世运迭推代,昔闻桑海三。” 赵朴初 《柳营曲·参观全国劳动改造罪犯工作展览会》曲:“奋身桑海换,刮目性情移。”参见“ 桑田沧海 ”。
词语解释:桑田沧海 拼音:sāng tián cāng hǎi
晋 葛洪 《神仙传·麻姑》:“ 麻姑 自説云:‘接侍以来,已见 东海 三为桑田,向到 蓬莱 水浅,浅于往者会时畧半也,岂将復还为陵陆乎!’”后因以“桑田沧海”喻世事的巨大变迁。 元 王进之 《春日田园杂兴》诗:“桑田沧海几兴亡,岁岁东风自扇扬。” 清 孙枝蔚 《空城雀》诗:“自从桑田变沧海,经过空城泪如泉。”《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列公,你道怎个苍狗白云,天心无定;桑田沧海,世事何常。”词语解释:桑田 拼音:sāng tián
(1).种植桑树与农作物的田地。《诗·鄘风·定之方中》:“星言夙驾,説于桑田。”
(2).也专指植桑之田。 唐 韦应物 《听莺曲》诗:“伯劳飞过声跼促,戴胜下时桑田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过了半年光景,他忽然有事要到 肇庆 去巡閲,他便説出来要顺便踏勘桑田。这个风声传了出去,吓得那些承办蚕桑的乡绅,屎屁直流!”
(3).指桑田沧海的相互变化。 明 杨珽 《龙膏记·游仙》:“看人间几变桑田,忙提觉柱下仙官,早唤醒绣户嬋娟,休恋着舞镜飞鸞。” 清 吴伟业 《海户曲》:“遂使 相如 夸陆海,肯教 王母 笑桑田。”参见“ 桑田沧海 ”。
(4).古地名。 虢 地。《左传·僖公二年》:“ 虢公 败 戎 於 桑田 。” 杨伯峻 注:“ 桑田 即今 河南省 灵宝县 之 稠桑驛 。”
词语解释:桑田沧海 拼音:sāng tián cāng hǎi
晋 葛洪 《神仙传·麻姑》:“ 麻姑 自説云:‘接侍以来,已见 东海 三为桑田,向到 蓬莱 水浅,浅于往者会时畧半也,岂将復还为陵陆乎!’”后因以“桑田沧海”喻世事的巨大变迁。 元 王进之 《春日田园杂兴》诗:“桑田沧海几兴亡,岁岁东风自扇扬。” 清 孙枝蔚 《空城雀》诗:“自从桑田变沧海,经过空城泪如泉。”《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列公,你道怎个苍狗白云,天心无定;桑田沧海,世事何常。”词语解释:桑田沧海 拼音:sāng tián cāng hǎi
晋 葛洪 《神仙传·麻姑》:“ 麻姑 自説云:‘接侍以来,已见 东海 三为桑田,向到 蓬莱 水浅,浅于往者会时畧半也,岂将復还为陵陆乎!’”后因以“桑田沧海”喻世事的巨大变迁。 元 王进之 《春日田园杂兴》诗:“桑田沧海几兴亡,岁岁东风自扇扬。” 清 孙枝蔚 《空城雀》诗:“自从桑田变沧海,经过空城泪如泉。”《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列公,你道怎个苍狗白云,天心无定;桑田沧海,世事何常。”词语解释:山阳会 拼音:shān yáng huì
魏 晋 之际 嵇康 、 向秀 、 王戎 等常聚会 山阳 。后因以“山阳会”借指故友聚会。 唐 杜甫 《赠翰林张四学士垍》诗:“儻忆 山阳 会,悲歌在一听。” 唐 郎士元 《送张南史》诗:“借问 山阳 会,如今有几人。”词语解释:邵伯 拼音:shào bó
周 召公 奭 。因封地在 召 ,故称 召公 或 召伯 ,又作 邵公 、 邵伯 。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 邵伯 讼不忍烦民,听断棠下,能兴时雍而致刑错。”参见“ 邵伯树 ”。
词语解释:邵伯树 拼音:shào bó shù
《史记·燕召公世家》:“ 召公 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 张守节 正义:“今之棠梨树也。”后因称棠梨树为“邵伯树”。 唐 杜甫 《巴山》诗:“天寒 邵伯 树,地阔 望仙臺 。” 仇兆鳌 注引《九域志》:“ 邵伯 甘棠树在 陕州府 署西南隅。”词语解释:蜀魂 拼音:shǔ hún
鸟名。指杜鹃。相传 蜀 主名 杜宇 ,号 望帝 ,死化为鹃。春月昼夜悲鸣, 蜀 人闻之,曰:“我 望帝 魂也。”故称。 唐 李商隐 《燕台诗·春》:“ 蜀 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词:“ 蜀 魂羞顾影,玉照斜红冷,谁唱《后庭花》?新年忆旧家。”参见“ 杜宇 ”。
词语解释:杜宇 拼音:dù yǔ
(1).传说中的古代 蜀国 国王。《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引 汉 扬雄 《蜀王本纪》:“ 荆 人 鳖令 死,其尸流亡,随 江 水上至 成都 ,见 蜀王 杜宇 , 杜宇 立以为相。 杜宇 号 望帝 ,自以德不如 鳖令 ,以其国禪之,号 开明帝 。” 清 赵翼 《清流关》诗:“开边渡 澜沧 ,得国承 杜宇 。”
(2).即杜鹃鸟。据《成都记》载: 杜宇 又曰 杜主 ,自天而降,称 望帝 ,好稼穑,治 郫城 。后 望帝 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 宋 王安石 《杂咏绝句》之十五:“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不信呵去那緑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道‘不如归去。’”《红楼梦》第七十回:“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櫳空月痕。”参见“ 杜鹃 ”。
词语解释:杜鹃 拼音:dù juān
(1).鸟名。又名杜宇、子规。相传为古 蜀 王 杜宇 之魂所化。春末夏初,常昼夜啼鸣,其声哀切。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六:“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 蜀 帝魂。其声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唐 杜甫 《杜鹃行》:“君不见昔日 蜀 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寄巢生子不自啄,羣鸟至今与哺雏。”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放归》:“遥看官道直如絃,闻鶗鴂,听杜鹃,家山应在白云边。” 郭沫若 《芍药与其他·蚯蚓》:“老百姓自然也不曾称赞过我们,因为他并没有具备着阿谀的辞令,不象你们诗人们动辄就要赞美杜鹃、同情孤雁那样。”参见“ 杜宇 ”。
(2).花名。又名映山红。 唐 李绅 《新楼诗·杜鹃楼》:“杜鹃如火千房拆,丹槛低看晚景中。”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五》:“ 润州 鹤林寺 杜鹃,今俗名映山红,又名红躑躅者,此花在 江 东,弥山亘野,殆与榛莽相仍。” 老舍 《二马》第四段六:“春天杜鹃开花的时候,要多么好看!”参见“ 杜鹃花 ”。词语解释:蜀鸟 拼音:shǔ niǎo
指杜鹃。相传为古 蜀 帝 杜宇 所化,故称。 唐 杜荀鹤 《酬张员外见寄》诗:“啼花 蜀 鸟春同苦,叫雪 巴 猿昼共飢。”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渠献诗云:‘泣请神明宰,容奴返故乡。他时化 蜀 鸟,衔结到君旁。’”词语解释:蜀魄 拼音:shǔ pò
犹 蜀 魂。 唐 司空图 《注愍征赋述》:“其寓词之哀怨也,復若血凝 蜀 魄,猿断 巫峰 。” 唐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诗:“ 蜀 魄叫迴芳草色,鷺鶿飞破夕阳烟。” 宋 张泌 《南歌子》词:“岸柳拖烟緑,庭花照日红。数声 蜀 魄入帘櫳。” 元 施惠 《幽闺记·英雄应辟》:“短亭长亭程程去,知几驛。逆旅中过寒食。见点点残红飞絮白,夕阳影里啼 蜀 魄。”参见“ 蜀魂 ”。
词语解释:蜀魂 拼音:shǔ hún
鸟名。指杜鹃。相传 蜀 主名 杜宇 ,号 望帝 ,死化为鹃。春月昼夜悲鸣, 蜀 人闻之,曰:“我 望帝 魂也。”故称。 唐 李商隐 《燕台诗·春》:“ 蜀 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 清 纳兰性德 《菩萨蛮》词:“ 蜀 魂羞顾影,玉照斜红冷,谁唱《后庭花》?新年忆旧家。”参见“ 杜宇 ”。
词语解释:杜宇 拼音:dù yǔ
(1).传说中的古代 蜀国 国王。《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引 汉 扬雄 《蜀王本纪》:“ 荆 人 鳖令 死,其尸流亡,随 江 水上至 成都 ,见 蜀王 杜宇 , 杜宇 立以为相。 杜宇 号 望帝 ,自以德不如 鳖令 ,以其国禪之,号 开明帝 。” 清 赵翼 《清流关》诗:“开边渡 澜沧 ,得国承 杜宇 。”
(2).即杜鹃鸟。据《成都记》载: 杜宇 又曰 杜主 ,自天而降,称 望帝 ,好稼穑,治 郫城 。后 望帝 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 宋 王安石 《杂咏绝句》之十五:“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不信呵去那緑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道‘不如归去。’”《红楼梦》第七十回:“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櫳空月痕。”参见“ 杜鹃 ”。
词语解释:杜鹃 拼音:dù juān
(1).鸟名。又名杜宇、子规。相传为古 蜀 王 杜宇 之魂所化。春末夏初,常昼夜啼鸣,其声哀切。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六:“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 蜀 帝魂。其声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唐 杜甫 《杜鹃行》:“君不见昔日 蜀 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寄巢生子不自啄,羣鸟至今与哺雏。”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放归》:“遥看官道直如絃,闻鶗鴂,听杜鹃,家山应在白云边。” 郭沫若 《芍药与其他·蚯蚓》:“老百姓自然也不曾称赞过我们,因为他并没有具备着阿谀的辞令,不象你们诗人们动辄就要赞美杜鹃、同情孤雁那样。”参见“ 杜宇 ”。
(2).花名。又名映山红。 唐 李绅 《新楼诗·杜鹃楼》:“杜鹃如火千房拆,丹槛低看晚景中。”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五》:“ 润州 鹤林寺 杜鹃,今俗名映山红,又名红躑躅者,此花在 江 东,弥山亘野,殆与榛莽相仍。” 老舍 《二马》第四段六:“春天杜鹃开花的时候,要多么好看!”参见“ 杜鹃花 ”。词语解释:双凫 拼音:shuāng fú
(1).两只水鸟;两只野鸭。 汉 扬雄 《解嘲》:“譬若江湖之崖,渤澥之岛,乘雁集不为之多,双鳧飞不为之少。” 宋 黄庭坚 《次韵清水岩》:“双鳧能来游,俗子跡可扫。” 元 虞集 《苏武慢》词:“乘雁双鳧,断芦漂苇,身在画图秋晚。”
(2).《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 王乔 者, 河 东人也。 显宗 世,为 叶 令。 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舃焉。乃詔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后用为地方官的故实。 唐 徐凝 《送李补阙归朝》诗:“駟马归 咸秦 。双鳧出 海门 。” 宋 苏轼 《次韵陈海州书怀》:“酒醒却忆儿童事,长恨双鳧去莫攀。” 元 无名氏 《碧桃花》第一折:“现如今拥双鳧做宰臣,许下我五花誥为县君。”词语解释:讼棠 拼音:sòng táng
《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 郑玄 笺:“ 召伯 听男女之讼,不重烦劳百姓,止舍小棠之下而听断焉。国人被其德,説其化,思其人,敬其树。”遂以“讼棠”指政简刑清、人民仰戴的官府。 宋 洪适 《贺方镇江启》:“讼棠可款,曾无步武之遥;荫樾焉依,更借齿牙之助。”词语解释:棠芾 拼音:táng fèi
《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蔽芾,树木茂盛、浓荫覆蔽貌。后因以“棠芾”喻惠政。 宋 李昴英 《贺新郎·陪广帅方右史登越台》词:“清明官府歌棠芾。且萧閒事外,下看玉城珠市。”参见“ 棠树 ”。
词语解释:棠树 拼音:táng shù
棠梨树。《史记·燕召公世家》:“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因以“棠树”喻惠政。 唐 刘禹锡 《寄陕州姚中丞》诗:“相思望棠树,一寄商声謳。” 唐 黄滔 《鄜畤李相公》诗:“游子不缘贪献赋,永依棠树託蓬根。”词语解释:棠户 拼音:táng hù
指施行惠政的官署。 唐 张垍 《奉和岳州山城》:“讼虚棠户曙,观静竹簷曛。”参见“ 棠树政 ”。
词语解释:棠树政 拼音:táng shù zhèng
喻惠政。 唐 许浑 《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诗:“三月已乖棠树政,三年空负竹林期。”亦省作“ 棠政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明年,甘露復降殿前树。从事 冯巡 、主簿 华操 等相与褒树,表勒棠政。”参见“ 棠树 ”。词语解释:棠郊成政 拼音:táng jiāo chéng zhèng
犹言棠树政。 宋 柳永 《永遇乐》词:“甘雨车行,仁风扇动,雅称安黎庶。棠郊成政,槐府登贤,非久定须归去。”参见“ 棠树政 ”。
词语解释:棠树政 拼音:táng shù zhèng
喻惠政。 唐 许浑 《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诗:“三月已乖棠树政,三年空负竹林期。”亦省作“ 棠政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明年,甘露復降殿前树。从事 冯巡 、主簿 华操 等相与褒树,表勒棠政。”参见“ 棠树 ”。
词语解释:棠树 拼音:táng shù
棠梨树。《史记·燕召公世家》:“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因以“棠树”喻惠政。 唐 刘禹锡 《寄陕州姚中丞》诗:“相思望棠树,一寄商声謳。” 唐 黄滔 《鄜畤李相公》诗:“游子不缘贪献赋,永依棠树託蓬根。”词语解释:棠树 拼音:táng shù
棠梨树。《史记·燕召公世家》:“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因以“棠树”喻惠政。 唐 刘禹锡 《寄陕州姚中丞》诗:“相思望棠树,一寄商声謳。” 唐 黄滔 《鄜畤李相公》诗:“游子不缘贪献赋,永依棠树託蓬根。”词语解释:棠树政 拼音:táng shù zhèng
喻惠政。 唐 许浑 《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诗:“三月已乖棠树政,三年空负竹林期。”亦省作“ 棠政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明年,甘露復降殿前树。从事 冯巡 、主簿 华操 等相与褒树,表勒棠政。”参见“ 棠树 ”。
词语解释:棠树 拼音:táng shù
棠梨树。《史记·燕召公世家》:“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因以“棠树”喻惠政。 唐 刘禹锡 《寄陕州姚中丞》诗:“相思望棠树,一寄商声謳。” 唐 黄滔 《鄜畤李相公》诗:“游子不缘贪献赋,永依棠树託蓬根。”词语解释:棠颂 拼音:táng sòng
指《诗·召南·甘棠》的歌颂之辞。该篇歌颂 周 召公奭 巡行南国,在棠树下听讼断案的惠政,故称。 唐 孟郊 《和宣州钱判官使院厅前石楠树》:“始觉石楠咏,价倾赋《两都》。棠颂庶可比,桂词难以踰。”词语解释:棠阴 拼音:táng yīn
(1).棠树树荫。 唐 戴叔伦 《抚州对事后送外生宋垓归饶州觐侍呈上姊夫》诗:“石壁转棠阴, 鄱阳 寄茅室。”
(2).喻惠政或良吏的惠行。 南朝 梁简文帝 《罢丹阳郡往与吏民别》诗:“柳栽今尚在,棠阴君詎怜。” 唐 刘长卿 《馀干夜宴奉饯前苏州韦使君新除婺州作》诗:“幸容栖託分,犹恋旧棠阴。” 宋 王禹偁 《暴富送孙何入史馆》诗:“二年佐棠阴,眼黑怕文簿。跃身入三舘,烂目閲四库。” 清 钱谦益 《南京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谭性教授承德郎》:“棠阴遍 陈 汝 之间,尸祝在 黄 韩 之后。”参见“ 棠树 ”。
(3).《淮南子·览冥训》:“日入 落棠 。” 高诱 注:“ 落棠 ,山名,日所入也。”后因以“棠阴”指光阴。《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凡我僚旧,均哀共戚。怨天德之无厚,痛棠阴之不留。” 吕向 注:“言其光阴不復留也。”
词语解释:棠树 拼音:táng shù
棠梨树。《史记·燕召公世家》:“ 召公 巡行乡邑,有棠树,决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怀棠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后因以“棠树”喻惠政。 唐 刘禹锡 《寄陕州姚中丞》诗:“相思望棠树,一寄商声謳。” 唐 黄滔 《鄜畤李相公》诗:“游子不缘贪献赋,永依棠树託蓬根。”词语解释:啼血 拼音:tí xuè
指杜鹃鸟哀鸣出血或杜鹃哀鸣所出之血。杜鹃鸟口红,春时杜鹃花开即鸣,声甚哀切。古人误传其“夜啼达旦,血渍草木”。 唐 顾况 《子规》诗:“ 杜宇 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着子规。” 宋 真山民 《啄杜鹃》诗:“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清 陈维崧 《虞美人》词:“无聊笑捻花枝説,处处鹃啼血。” 鲁迅 《野草·希望》:“我早先岂不知我的青春已经逝去了?但以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僵坠的胡蝶,暗中的花,猫头鹰的不祥之言,杜鹃的啼血。”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三·杜鹃》。参见“ 啼魂 ”。
词语解释:啼魂 拼音:tí hún
指杜鹃鸟。古代传说杜鹃鸟乃上古 蜀 王 望帝 ( 杜宇 )所化,至春啼鸣,故称。 明 王世贞 《沉母挽章》诗:“慈竹 吴 江冷,啼魂 蜀 道难。”参见“ 啼血 ”。词语解释:王凫 拼音:wáng fú
指 王乔 飞凫入朝故事。后用为出任县令的典实。 唐 杜甫 《奉赠萧十二使君》诗:“ 王 鳧聊暂出, 萧 雉只相驯。” 清 查慎行 《送同年宫书升赴任临汾》诗:“矫首共看 汾水 上,一双飞舄是 王 鳧。”参见“ 王乔 ”。
词语解释:王乔 拼音:wáng qiáo
(1).传说中的仙人。 周灵王 太子 晋 ,即 王子乔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王乔 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躡虚。” 李善 注引《列仙传》:“ 王子乔 者, 周灵王 太子 晋 也。” 唐 陈子昂 《窅冥君古坟记铭序》:“昔 王乔 古坟,唯留一剑; 令威 荒塚,又嘆千年。” 宋 叶适 《虎长老修双峰》诗:“夜随 王乔 玉簫发,晓答 矩那 金磬清。” 清 孙枝蔚 《善哉行》:“僊人 王乔 ,奉鹤相迎。”参见“ 王子乔 ”。
(2).传说中的仙人。 汉 叶县 令 王乔 。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叶令祠》:“俗説 孝明帝 时,尚书郎 河东 王乔 迁为 叶令 。 乔 有神术,每月朔常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候望之,言其临至时,常有双鳧从东南飞来。因伏伺见鳧,举罗,但得一双舄耳。使尚方识视,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 宋 苏辙 《双凫观》诗:“ 王乔 西飞朝 洛阳 ,飘飘千里双鳧翔。” 元 丁鹤年 《环翠楼歌》:“ 子晋 鸞笙乘月过, 王乔 鳧舄凌云还。” 清 方文 《石臼行赠崔正谊明府》:“门前鳧雁应无数,或有 王乔 履一行。”
(3).传说中的仙人。指 武阳 食肉芝登仙的 王乔 。《淮南子·齐俗训》:“今夫 王乔 、 赤诵子 ,吹呕呼吸,吐故内新。” 高诱 注:“ 王乔 , 蜀 武阳 人也,为 柏人 令,得道而仙。” 前蜀 杜光庭 《王氏神仙传》:“ 益州 北平山 上有白虾蟇,谓之肉芝,非仙才灵骨,莫能致也。 乔 食之得道。”
词语解释:王子乔 拼音:wáng zǐ qiáo
(1).传说中的仙人名。 汉 刘向 《列仙传·王子乔》:“ 王子乔 者, 周灵王 太子 晋 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 伊 洛 间,道士 浮丘公 接上 嵩高山 。三十餘年后,求之於山上,见 柏良 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 緱氏山 巔。’至时,果乘鹤驻山头,望之不可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又谓, 王子乔 曾至 锺山 ,获《九化十变经》,以隐遁日月,游行星辰,后以疾终。其墓在 景陵 , 战国 时有发其墓者,见一剑,正要取视,其剑忽然上飞去。事见《太平御览》卷六六五。《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仙人 王子乔 ,难可与等期。” 金 元好问 《缑山置酒》诗:“人言 王子乔 ,鹤驭此上宾。” 清 周亮工 《来日大难》诗:“愿见神仙,乞药一丸;如 王子乔 ,驭鹤驂鸞。”
(2).古曲名。《文选·潘岳〈笙赋〉》“ 子乔 轻举” 唐 李善 注:“《歌録》曰:‘吟叹四曲《王昭君》、《楚妃叹楚》、《楚王吟》、《王子乔》,皆古辞。’”词语解释:王乔 拼音:wáng qiáo
(1).传说中的仙人。 周灵王 太子 晋 ,即 王子乔 。《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王乔 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躡虚。” 李善 注引《列仙传》:“ 王子乔 者, 周灵王 太子 晋 也。” 唐 陈子昂 《窅冥君古坟记铭序》:“昔 王乔 古坟,唯留一剑; 令威 荒塚,又嘆千年。” 宋 叶适 《虎长老修双峰》诗:“夜随 王乔 玉簫发,晓答 矩那 金磬清。” 清 孙枝蔚 《善哉行》:“僊人 王乔 ,奉鹤相迎。”参见“ 王子乔 ”。
(2).传说中的仙人。 汉 叶县 令 王乔 。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叶令祠》:“俗説 孝明帝 时,尚书郎 河东 王乔 迁为 叶令 。 乔 有神术,每月朔常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候望之,言其临至时,常有双鳧从东南飞来。因伏伺见鳧,举罗,但得一双舄耳。使尚方识视,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 宋 苏辙 《双凫观》诗:“ 王乔 西飞朝 洛阳 ,飘飘千里双鳧翔。” 元 丁鹤年 《环翠楼歌》:“ 子晋 鸞笙乘月过, 王乔 鳧舄凌云还。” 清 方文 《石臼行赠崔正谊明府》:“门前鳧雁应无数,或有 王乔 履一行。”
(3).传说中的仙人。指 武阳 食肉芝登仙的 王乔 。《淮南子·齐俗训》:“今夫 王乔 、 赤诵子 ,吹呕呼吸,吐故内新。” 高诱 注:“ 王乔 , 蜀 武阳 人也,为 柏人 令,得道而仙。” 前蜀 杜光庭 《王氏神仙传》:“ 益州 北平山 上有白虾蟇,谓之肉芝,非仙才灵骨,莫能致也。 乔 食之得道。”
词语解释:王子乔 拼音:wáng zǐ qiáo
(1).传说中的仙人名。 汉 刘向 《列仙传·王子乔》:“ 王子乔 者, 周灵王 太子 晋 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 伊 洛 间,道士 浮丘公 接上 嵩高山 。三十餘年后,求之於山上,见 柏良 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 緱氏山 巔。’至时,果乘鹤驻山头,望之不可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又谓, 王子乔 曾至 锺山 ,获《九化十变经》,以隐遁日月,游行星辰,后以疾终。其墓在 景陵 , 战国 时有发其墓者,见一剑,正要取视,其剑忽然上飞去。事见《太平御览》卷六六五。《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仙人 王子乔 ,难可与等期。” 金 元好问 《缑山置酒》诗:“人言 王子乔 ,鹤驭此上宾。” 清 周亮工 《来日大难》诗:“愿见神仙,乞药一丸;如 王子乔 ,驭鹤驂鸞。”
(2).古曲名。《文选·潘岳〈笙赋〉》“ 子乔 轻举” 唐 李善 注:“《歌録》曰:‘吟叹四曲《王昭君》、《楚妃叹楚》、《楚王吟》、《王子乔》,皆古辞。’”词语解释:王乔履 拼音:wáng qiáo lǚ
见“ 王乔舄 ”。
词语解释:王乔舄 拼音:wáng qiáo xì
亦作“ 王乔屨 ”。亦作“ 王乔履 ”。 指 王乔 飞凫入朝故事。 南朝 梁 吴均 《赠周兴嗣》诗之二:“千里无关梁,安得 王乔 屨?”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之一:“看君宜著 王乔 履,真赐还疑出尚方。” 宋 刘攽 《过太康县马上口占》:“举翼 王乔 舄,排云 子晋 簫。” 清 吕谦恒 《望吴岳呈王使君拟山》诗:“凌风欲躡 王乔 舄,玉粒丹砂信可捫。”词语解释:王乔舄 拼音:wáng qiáo xì
亦作“ 王乔屨 ”。亦作“ 王乔履 ”。 指 王乔 飞凫入朝故事。 南朝 梁 吴均 《赠周兴嗣》诗之二:“千里无关梁,安得 王乔 屨?”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之一:“看君宜著 王乔 履,真赐还疑出尚方。” 宋 刘攽 《过太康县马上口占》:“举翼 王乔 舄,排云 子晋 簫。” 清 吕谦恒 《望吴岳呈王使君拟山》诗:“凌风欲躡 王乔 舄,玉粒丹砂信可捫。”词语解释:望帝 拼音:wàng dì
相传 战国 末年 杜宇 在 蜀 称帝,号 望帝 ,为 蜀 除水患有功,后禅位,退隐 西山 , 蜀 人思之;时适二月,子规(杜鹃)啼鸣,以为魂化子规,故名之为 杜宇 ,为 望帝 。事见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太平御览》卷五六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鳖令 至 岷山 下,已復生,起见 蜀 望帝 。”《文选·左思〈蜀都赋〉》“碧出 萇弘 之血,鸟生 杜宇 之魂” 李善 注引《蜀记》:“ 蜀 人闻子规鸟鸣,皆曰 望帝 也。” 唐 杜甫 《杜鹃行》:“古时 杜宇 称 望帝 ,魂作杜鹃何微细。” 宋 杨万里 《和张功父闻子规》:“ 仲宣 久作《登楼赋》, 望帝 更吟当殿声。” 鲁迅 《秋夜有感》诗:“ 望帝 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词语解释:细柳营 拼音:xì liǔ yíng
汉文帝 时, 周亚夫 为将军,屯军 细柳 。帝自劳军,至 细柳营 ,因无军令而不得入。于是使使者持节诏将军, 亚夫 传令开壁门。既入,帝按辔徐行。至营, 亚夫 以军礼见,成礼而去。帝曰:“此真将军矣!曩者 霸上 , 棘门 军,若儿戏耳!”见《史记·绛侯世家》。后遂称军营纪律严明者为 细柳营 。 细柳 ,在今 陕西省 咸阳市 西南。 唐 李嘉祐 《送马将军奏事毕归滑州使幕》诗:“ 棠梨宫 里瞻龙衮, 细柳营 前著豹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纷纷将士愿移家, 细柳营 中起暮笳。”亦省作“ 细柳 ”。 南朝 陈 徐陵 《为始兴王让琅玡二郡太守表》:“自 甘泉 通水, 细柳 屯兵,旁带戎臣,颇同疆埸。” 明 徐渭 《上督府公生日诗》:“已遣严兵营 细柳 ,更教长剑倚 扶桑 。” 清 毛师柱 《兵过》诗:“军容同 细柳 ,知不负君恩。”词语解释:仙凫 拼音:xiān fú
(1).《后汉书·方术传·王乔》:“ 王乔 者, 河 东人也。 显宗 世,为 叶 令。 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舃焉。乃詔尚方诊视,则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后常以“仙鳧”作为履的典实。 唐 段成式 《光风亭夜宴妓有醉殴者》诗:“掷履仙鳧起,撦衣蝴蝶飘。” 唐 姚月华 《制履赠杨达》诗:“金刀翦紫羢,与郎作轻履。愿化双仙鳧,飞来入闺里。” 唐 孟浩然 《同张明府碧溪赠答》诗:“仙鳧能作伴,罗袜共凌波。”
(2).比喻足迹、行踪。 明 何景明 《送寇定州》诗:“霄汉仙鳧去,风尘老驥行。”
(3).鸭的美称。 唐 李邕 《斗鸭赋》:“徵羽毛之好鸟,得渤澥之仙鳧。”词语解释:绣服 拼音:xiù fú
(1).用彩线刺绣的衣服。古代贵者所服。《南史·崔祖思传》:“琼簪玉笏,碎以为尘;珍裘绣服,焚之如草。”《艺文类聚》卷四六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为临川王让太尉表》:“安车駟马,望高闕而朝至;绣服緹麾,轥康衢而暮返。”
(2).《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侍御史有绣衣直指,出讨姦猾,治大狱, 武帝 所制,不常置。”后以“绣服”指侍御史。 唐 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霜臺有暇,文律动於京师;绣服无私,锦字飞於天下。” 唐 钱起 《送裴迪侍御使蜀》诗:“朝天绣服乘恩贵,出使星軺满路光。”词语解释:绣衣 拼音:xiù yī
(1).彩绣的丝绸衣服。古代贵者所服。今多指饰以刺绣的丝质服装。《左传·闵公二年》:“﹝ 卫懿公 ﹞与夫人绣衣,曰:‘听於二子!’”《南史·崔祖思传》:“ 东阿 妇以绣衣赐死, 王景兴 以折米见誚。” 元 萨都剌 《鹦鹉曲》:“ 双成 小立各宫样,绣衣乌帽 高将军 。”
(2).见“ 绣衣直指 ”。
词语解释:绣衣直指 拼音:xiù yī zhí zhǐ
官名。 汉武帝 天汉 年间,民间起事者众,地方官员督捕不力,因派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仗节,兴兵镇压,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亦皆伏诛。后因称此等特派官员为“绣衣直指”。绣衣,表示地位尊贵;直指,谓处事无私。后亦称“ 绣衣使者 ”。绣衣直指本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称“ 绣衣御史 ”。 王莽 时改称“绣衣执法”。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又《武帝纪》、《元后传》、《后汉书·伏湛传》。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虽地处禁中,而人同方外。可以养拙,可以藏愚,绣衣直指所不能绳,强项申威所不能及。”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汉 以来重守令……虽有刺史、部使者,绣衣直指之属,间一命之,不专以为治也。”亦省称“ 绣衣 ”、“ 绣衣吏 ”。《北史·高道穆传》:“臣虽愚短,守不假器,绣衣所指,冀以清肃。”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天子绣衣吏, 东吴 美退居。” 宋 姜夔 《阮郎归·为张平甫寿是日同宿湖西定香寺》词之一:“年年风絮时,绣衣夜半草符移,月中双桨归。” 清 魏源 《军储篇一》:“夫水师整飭,而外洋无庇贩之人;绣衣四出,黥面令行,而内地无尝试之犯。”词语解释:亚夫营 拼音:yà fū yíng
汉 将 周亚夫 驻军 细柳 (今 陕西省 咸阳市 西南 渭河 北),防御 匈奴 ,营中戒备森严。 文帝 亲来劳军亦不得入,及至以天子名义下诏令,始开营门。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后因以“ 亚夫 营”称戒备森严的军营。 唐 杜甫 《春远》诗:“故乡归不得,地入 亚夫 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誓师》:“不怕烟尘四面生,江头尚有 亚夫 营。”词语解释:严家 拼音:yán jiā
家规严厉的人家。《韩非子·显学》:“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参见“ 严家饿隶 ”。
词语解释:严家饿隶 拼音:yán jiā è lì
形容拘谨的书法风格。语出《晋书·王羲之传论》:“ 献之 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清 姚鼐 《论书绝句》:“薑芽敛处成何状,正得严家饿隶伦。”词语解释:严君 拼音:yán jūn
(1).父母之称。《易·家人》:“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后汉书·张湛传》:“矜严好礼,动止有则,居处幽室,必自修整,虽遇妻子,若严君焉。”
(2).指父亲。 晋 潘尼 《乘舆箴》:“国事明王,家奉严君。” 宋 梅尧臣 《任廷平归京》诗序:“君之严君以太子少保致仕西都。”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严君怒犹未息,兄宜仍往 扬州 。”参阅 清 袁枚 《随园随笔·严君三称》。
(3). 秦 樗里子 受封于 严 ,因号 严君 。参阅《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词语解释:严陵 拼音:yán líng
(1).即 严光 。 光 字 子陵 ,省称 严陵 。 东汉 会稽馀姚 人。少曾与 汉光武帝 刘秀 同游学。 秀 即帝位后, 光 变姓名隐遁。 秀 遣人觅访,征召到京,授谏议大夫,不受,退隐于 富春山 。后人称他所居游之地为 严陵山 、 严陵濑 、 严陵钓台 等。诗文中常用其事。《南史·隐逸传上·刘凝之》:“昔 老莱 向 楚王 称僕, 严陵 亦抗礼 光武 。” 唐 李白 《箜篌谣》:“贵贱结交心不移,惟有 严陵 及 光武 。” 前蜀 韦庄 《旅中感遇寄呈李秘书昆仲》诗:“怀乡不怕 严陵 笑,只待秋风别钓磯。”参阅《后汉书·逸民传·严光》。
(2).即 严陵濑 。 宋 杨万里 《夜泊钓台小酌》诗:“ 牛狸 送我止 严陵 ,黄雀随人赴帝城。”词语解释:严子 拼音:yán zǐ
(1).即 庄子 。避 东汉 明帝 讳,庄改为“严”。《汉书·叙传上》:“若夫 严子 者,絶圣弃智,修生保真,清虚澹泊,归之自然。” 颜师古 注:“ 严 , 庄周 也。”
(2).指 西汉 末 严君平 。 明 陆粲 《赠别王直夫》诗:“ 严子 时闭肆, 贡公 乃弹冠。”参阅《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词语解释:叶县凫 拼音:yè xiàn fú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叶令祠》:“俗説 孝明帝 时,尚书郎 河东 王乔 ,迁为 叶 令, 乔 有神术,每月朔常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无车骑,密令太史候望,言其临至时,常有双鳧从东南飞来;因伏伺,见鳧举罗,但得一双舄耳。”后因以“叶县鳧”指代得到皇上眷念的县令。 唐 高适 《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詔宠 金门 策,官荣 叶县 鳧。”词语解释:遗棠 拼音:yí táng
典出《诗·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 郑玄 笺:“茇,草舍也。 召伯 听男女之讼,不重烦劳,百姓止舍小棠之下听断焉,国人被其德,説其化,思其人,敬其树。”后以“遗棠”指 召伯 留下的盛德惠政。 唐 蔡希叔 《陕中作》诗:“川原餘让畔,歌吹忆遗棠。”词语解释:膺门 拼音:yīng mén
(1).马的胸膛。《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膺门沫赭,汗沟走血。” 李善 注:“《相马经》曰:‘膺门欲开,汗沟欲深。’”按, 南朝 宋 徐咸 《相马书》作“胸堂欲开”。
(2).《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是时朝庭日乱,纲纪穨阤, 膺 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以“膺门”借指名高望重者的门下。 唐 元稹 《陪诸公游通德湖》诗:“唯有满园桃李下, 膺 门偏拜 阮元瑜 。” 唐 杜牧 《昔事文皇帝》诗:“吠声嗾国猘,公议怯 膺 门。” 前蜀 贯休 《别卢使君》诗:“幸到 膺 门下,频蒙俸粟分。”词语解释:召公棠 拼音:zhào gōng táng
见“ 召棠 ”。
词语解释:召棠 拼音:shào táng
《诗·召南·甘棠序》:“《甘棠》,美 召伯 也。 召伯 之教,明於南国。” 孔颖达 疏、 朱熹 集传并谓 召伯 巡行南土,布 文王 之政,曾舍于甘棠之下,因爱结于民心,故人爱其树,而不忍伤。后世因以“召棠”为颂扬官吏政绩的典实。《艺文类聚》卷七七引 南朝 梁 刘孝绰 《栖隐寺碑铭》:“ 召 棠且思, 羊 碑犹泣。”《蕙风词话续编》卷一引 金 李用章 《大常引·同知崔仲明生日》词:“ 太行 千里政声扬,问何处,是黄堂,遗爱几时忘!试听取,人歌《召棠》。” 清 赵翼 《青山庄歌》:“令孙继起为方伯,分 陕 曾栽 召伯 棠。”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诗人佳句二》引 燕人谒 《韩魏公相州祠堂记》诗:“有客能吟丞相柏,无人敢伐 召公 棠。”词语解释:竹林七贤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魏 晋 之间 陈留 阮籍 、 谯郡 嵇康 、 河内 山涛 、 河南 向秀 、 籍 兄子 咸 、 琅邪 王戎 、 沛 人 刘伶 相与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时人号为“竹林七贤”。见《三国志·魏志·嵇康传》“ 嵇康 文辞壮丽,好言 老 庄 而崇奇任侠”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谢 遏 诸人共道竹林优劣, 谢公 云:‘先辈初不臧贬七贤。’”亦称“ 竹林七子 ”。 唐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竹林七子去道赊, 兰亭 雄笔安足夸。”词语解释:竹林七子 拼音:zhú lín qī zǐ
见“ 竹林七贤 ”。
词语解释:竹林七贤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魏 晋 之间 陈留 阮籍 、 谯郡 嵇康 、 河内 山涛 、 河南 向秀 、 籍 兄子 咸 、 琅邪 王戎 、 沛 人 刘伶 相与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时人号为“竹林七贤”。见《三国志·魏志·嵇康传》“ 嵇康 文辞壮丽,好言 老 庄 而崇奇任侠”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谢 遏 诸人共道竹林优劣, 谢公 云:‘先辈初不臧贬七贤。’”亦称“ 竹林七子 ”。 唐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诗:“竹林七子去道赊, 兰亭 雄笔安足夸。”词语解释:竹林贤 拼音:zhú lín xián
晋 孙绰 撰《僧史》,以七人配德 三国 魏 嵇康 、 阮籍 等竹林七贤,号竹林七僧,后以“竹林贤”泛指幽居寺庙的僧人。 唐 皎然 《遥和尘外上人与陆澧夜集山寺问涅槃义》:“共是竹林贤,心从贝叶传。” 明 何景明 《怀叶时华》诗:“客皆莲社友,人是竹林贤。” 陈去病 《酬钝根醴陵山中》诗:“小别几同龙汉刦,幽居奚啻竹林贤。”词语解释:竹林游 拼音:zhú lín yóu
见“ 竹林之游 ”。
词语解释:竹林之游 拼音:zhú lín zhī yóu
(1).指 魏 晋 间 阮籍 、 嵇康 等七人在竹林的宴游。《晋书·王戎传》:“﹝ 戎 ﹞尝经 黄公 酒壚下过,顾谓后车客曰:‘吾昔与 嵇叔夜 、 阮嗣宗 酣畅於此,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 嵇 阮 云亡,吾便为时之所羈紲,今日视之虽近,邈若山河!’”亦省作“ 竹林游 ”。 唐 储光羲 《仲夏饯魏四河北觐叔》诗:“东篱摘芳菊,想见竹林游。”参见“ 竹林七贤 ”。
(2).谓以竹制麻将牌博戏。 钱化佛 《攻宁记》三:“联军先锋队占领了 石头城 ,于是大家都兴奋起来,先闯进 马群 营内,戍卒完全逃去……桌子上尚有凌乱的麻雀牌,可知被围攻的时候,他们 满 军犹好整以暇,正在做竹林之游哩。”词语解释:子规 拼音:zǐ guī
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 蜀 帝 杜宇 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埤雅·释鸟》:“杜鹃,一名子规。” 唐 杜甫 《子规》诗:“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宋 陈亮 《水龙吟》词:“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水浒传》第三七回:“枝上子规啼夜月,园中粉蝶宿花丛。” 鲁迅 《无题》诗:“无端旧梦驱残醉,独对灯阴忆子规。”词语解释:子陵 拼音:zǐ líng
严光 的字。 东汉 馀姚 人。曾与 汉 光武帝 刘秀 同游学, 刘秀 即位后,改名隐居,后被召至京师 洛阳 ,授谏议大夫,不受而退隐于 富春山 。 唐 刘长卿 《泛曲阿后湖简同游诸公》诗:“且习 子陵 隐,能忘生事忧。” 唐 温庭筠 《渭上题》诗:“ 吕公 荣达 子陵 归,万古烟波绕钓磯。” 宋 范仲淹 《过方处士旧隐》诗序:“某 景祐 初,典 桐庐郡 ,有 七里瀨 , 子陵 之钓臺在。” 明 王世贞 《鸣凤记·献首祭告》:“早知道祸机隐伏,谁羡着掛冠归,便做了 子陵 、 靖节 也来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