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悲秋 拼音:bēi qiū
对萧瑟秋景而伤惑。语出《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唐 杜甫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臺。”《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所以才子有悲秋之辞,佳人有伤春之咏。” 郑振铎 《山中杂记·蝉与纺织娘》:“那末你的感触将更深了,那也许就是所谓悲秋。”词语解释:奔月 拼音:bēn yuè
古代神话。 后羿 之妻 姮娥 ,偷吃了 羿 的不死之药奔入月中。《淮南子·览冥训》:“ 羿 请不死之药於 西王母 , 姮娥 窃以奔月。”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思量,羞蛾难放,愿偷丸奔月,独守云房。”参见“ 嫦娥 ”。
词语解释:嫦娥 拼音:cháng é
(1).神话中的月中女神。 南朝 宋 颜延之 《为织女赠牵牛》诗:“婺女儷经星, 嫦娥 栖飞月。” 前蜀 韦庄 《谒金门》词:“天上 嫦娥 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明 何景明 《明月篇》诗:“河边织女期七夕,天上 嫦娥 奈九秋。” 毛泽东 《蝶恋花·答李淑一》词:“寂寞 嫦娥 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详“ 姮娥 ”。
(2).指月亮。 明 唐寅 《掏水月在手》诗:“玉纤弄水金鈿湿,要捧嫦娥对面看。”词语解释:敝裘 拼音:bì qiú
破旧的皮衣。 唐 岑参 《闻宇文判官西使还》诗:“白髮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明 刘基 《呼灯》诗:“西风一夜吹庭树,惊起呼灯问敝裘。” 清 黄鷟来 《雨中感怀》诗:“起行视天宇,太息揽敝裘。”词语解释:常娥 拼音:cháng é
同“ 嫦娥 ”。 《文选·谢庄〈月赋〉》“引玄兔於帝臺,集素娥於后庭” 唐 李善 注:“《淮南子》曰:‘ 羿 请不死之药於 西王母 , 常娥 窃而奔月。’” 唐 徐凝 《八月十五夜》诗:“皎皎秋空八月圆, 常娥 端正桂枝鲜。” 宋 王安石 《定林示道原》诗:“ 常娥 攀桂枝,顾景久徘徊。”详“ 嫦娥 ”。
词语解释:嫦娥 拼音:cháng é
(1).神话中的月中女神。 南朝 宋 颜延之 《为织女赠牵牛》诗:“婺女儷经星, 嫦娥 栖飞月。” 前蜀 韦庄 《谒金门》词:“天上 嫦娥 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明 何景明 《明月篇》诗:“河边织女期七夕,天上 嫦娥 奈九秋。” 毛泽东 《蝶恋花·答李淑一》词:“寂寞 嫦娥 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详“ 姮娥 ”。
(2).指月亮。 明 唐寅 《掏水月在手》诗:“玉纤弄水金鈿湿,要捧嫦娥对面看。”词语解释:嫦娥 拼音:cháng é
(1).神话中的月中女神。 南朝 宋 颜延之 《为织女赠牵牛》诗:“婺女儷经星, 嫦娥 栖飞月。” 前蜀 韦庄 《谒金门》词:“天上 嫦娥 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明 何景明 《明月篇》诗:“河边织女期七夕,天上 嫦娥 奈九秋。” 毛泽东 《蝶恋花·答李淑一》词:“寂寞 嫦娥 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详“ 姮娥 ”。
(2).指月亮。 明 唐寅 《掏水月在手》诗:“玉纤弄水金鈿湿,要捧嫦娥对面看。”
词语解释:姮娥 拼音:héng é
(1).神话中的月中女神。《淮南子·览冥训》:“ 羿 请不死之药於 西王母 , 姮娥 窃以奔月。” 高诱 注:“ 姮娥 , 羿 妻。 羿 请不死之药於 西王母 ,未及服之, 姮娥 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 姮娥 已有慇懃约,留著蟾宫第一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邢子仪》:“ 朱 在云中言曰:‘下界人勿须惊怖,我月府 姮娥 也。’”姮,本作“恒”,俗作“姮”。 汉 代因避 文帝 刘恒 讳,改称 常娥 ,通作 嫦娥 。
(2).借指月亮。 宋 王安石 《试院中五绝句》之三:“咫尺淹留可奈何,东西虚共一 姮娥 。” 清 杨模 《闰六月初七夜月》诗:“半露 姮娥 能却暑, 广寒 深处玉为楼。”词语解释:赤松 拼音:chì sōng
(1).即 赤松子 。(1)《楚辞·远游》:“闻 赤松 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韩非子·解老》:“ 赤松 得之,与天地统。” 汉 王充 《论衡·无形》:“ 赤松 、 王乔 ,好道为仙,度世不死。”参见“ 赤松子 ”。(2)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落帆 金华 岸, 赤松 若可招。” 王琦 注引《太平寰宇记》:“ 金华县 有 赤松涧 , 赤松子 游 金华山 ,以火自烧而化。”又引《浙江通志》:“ 金华县 北有 赤松山 ,相传 黄初平 叱石成羊处。 初平 号 赤松 ,故山以是名。”参见“ 赤松子 ”。
(2).亦作“ 赤诵 ”。复姓。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八:“吾姓为 赤松 ,名 时乔 ,字 受纪 。”《宋书·符瑞志上》作“赤诵”。
(3).常绿乔木,树皮较薄,淡黄红色。木材质粗,较坚韧,供建筑、造纸等用,树干可采松脂。又为观赏树。
词语解释:赤松子 拼音:chì sōng zǐ
(1).亦称“ 赤诵子 ”、“ 赤松子舆 ”。相传为上古时神仙,各家所载,其事互有异同。《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閒事,欲从 赤松子 游耳。” 司马贞 索隐引《列仙传》:“ 神农 时雨师也,能入火自烧, 崑崙山 上随风雨上下也。”《淮南子·齐俗训》:“今夫 王乔 、 赤诵子 吹呕呼吸,吐故纳新。” 高诱 注:“ 赤诵子 , 上谷 人也,病癘入山,导引轻举。”《汉书·古今人表》:“ 赤松子 , 帝嚳 师。” 宋 罗泌 《路史·馀论二·赤松石室》:“ 赤松子 者, 炎帝 之诸侯也,既耄,移老 襄城 ,家于石室……《神仙传》云:‘ 赤松子 者,服水玉, 神农 时为雨师,教 神农 入火……而《列仙传》有 赤松子舆 者,在 黄帝 时啖百草华,不穀,至 尧 时为木工,故传谓 帝俈 师之。又云 尧 师之。而道亦有 黄帝 问 赤松子 《中戒》等经,此 张良 所以愿从之游,非末代之数矣。’” 明 何景明 《张良》诗:“一遇 黄石公 ,还从 赤松子 。”
(2).相传为 晋 代得道成仙的 皇初平 。据 晋 葛洪 《神仙传》载: 丹溪 人 皇初平 十五岁时外出牧羊,被道士携至 金华山 石室中,四十馀年不复念家。其兄 初起 行山寻索,历年不得。后经道士指引于山中见之。问羊何在, 初平 叱白石成羊数万头。 初起 乃弃家从 初平 学道,“共服松脂、茯苓,至五百岁,能坐在立亡,行於日中无影,而有童子之色。后乃俱还乡里,亲族死终略尽,乃復还去。 初平 改字为 赤松子 , 初起 改字为 鲁班 ”。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二引作“ 黄初平 ”,并云:“今 婺州 金华山 赤松观 乃其飞昇之地。” 宋 罗泌 《路史·馀论二·赤松石室》:“ 酈氏 《水经》亦谓 赤松子 游 金华山 ,自烧而化……乃 皇初平 尔, 初平 亦 赤松子 也。”词语解释:赤松子 拼音:chì sōng zǐ
(1).亦称“ 赤诵子 ”、“ 赤松子舆 ”。相传为上古时神仙,各家所载,其事互有异同。《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閒事,欲从 赤松子 游耳。” 司马贞 索隐引《列仙传》:“ 神农 时雨师也,能入火自烧, 崑崙山 上随风雨上下也。”《淮南子·齐俗训》:“今夫 王乔 、 赤诵子 吹呕呼吸,吐故纳新。” 高诱 注:“ 赤诵子 , 上谷 人也,病癘入山,导引轻举。”《汉书·古今人表》:“ 赤松子 , 帝嚳 师。” 宋 罗泌 《路史·馀论二·赤松石室》:“ 赤松子 者, 炎帝 之诸侯也,既耄,移老 襄城 ,家于石室……《神仙传》云:‘ 赤松子 者,服水玉, 神农 时为雨师,教 神农 入火……而《列仙传》有 赤松子舆 者,在 黄帝 时啖百草华,不穀,至 尧 时为木工,故传谓 帝俈 师之。又云 尧 师之。而道亦有 黄帝 问 赤松子 《中戒》等经,此 张良 所以愿从之游,非末代之数矣。’” 明 何景明 《张良》诗:“一遇 黄石公 ,还从 赤松子 。”
(2).相传为 晋 代得道成仙的 皇初平 。据 晋 葛洪 《神仙传》载: 丹溪 人 皇初平 十五岁时外出牧羊,被道士携至 金华山 石室中,四十馀年不复念家。其兄 初起 行山寻索,历年不得。后经道士指引于山中见之。问羊何在, 初平 叱白石成羊数万头。 初起 乃弃家从 初平 学道,“共服松脂、茯苓,至五百岁,能坐在立亡,行於日中无影,而有童子之色。后乃俱还乡里,亲族死终略尽,乃復还去。 初平 改字为 赤松子 , 初起 改字为 鲁班 ”。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二引作“ 黄初平 ”,并云:“今 婺州 金华山 赤松观 乃其飞昇之地。” 宋 罗泌 《路史·馀论二·赤松石室》:“ 酈氏 《水经》亦谓 赤松子 游 金华山 ,自烧而化……乃 皇初平 尔, 初平 亦 赤松子 也。”词语解释:貂裘 拼音:diāo qiú
貂皮制成的衣裘。《淮南子·说山训》:“貂裘而杂,不若狐裘而粹。” 唐 薛逢 《侠少年》诗:“緑眼胡鹰踏锦韝,五花騘马白貂裘。”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裘》:“服貂裘者,立风雪中,更暖于宇下;眯入目中,拭之即出,所以贵也。” 清 纳兰性德 《于中好》词:“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词语解释:东山屐 拼音:dōng shān jī
晋 谢安 在 金陵 城东筑别墅,常着屐来此游憩。 谢玄 等破 苻坚 ,有驿书至, 安 方对客围棋,阅书既竟,了无喜色,棋如故。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事见《晋书·谢安传》。后因以“东山屐”为典。 明 何景明 《将游东园以风雨遂止》诗之一:“雨阻 东山 屐,天留 北海 杯。”词语解释:东山意 拼音:dōng shān yì
谓退隐的心愿。 唐 陈子昂 《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诗:“闻君 东山 意,宿习紫芝荣。” 唐 贾至 《赠裴九侍御昌江草堂弹琴》诗:“沉吟 东山 意,欲去芳嵗晚。”参见“ 东山 ”。
词语解释:东山 拼音:dōng shān
(1).《诗·豳风·东山》:“我徂 东山 ,慆慆不归。” 朱熹 集传:“ 东山 ,所征之地也。”后因以代指远征或远行之地。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玉汝 有爱妾 刘氏 ,将行,剧饮通夕…… 刘贡父 , 玉汝 姻党,即作小诗寄之以戏云:‘ 嫖姚 不復顾家为,谁谓 东山 久不归。’”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 东山 又 北山 ,镜中强半尚红颜。”
(2).《孟子·尽心上》:“ 孔子 登 东山 而小 鲁 。” 赵岐 注:“ 东山 ,盖 鲁 城东之高山。”后因以代指 鲁 地。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嫠家父祖生 齐 鲁 ,位下名高人比数……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 东山 一抔土。”
(3).据《晋书·谢安传》载, 谢安 早年曾辞官隐居 会稽 之 东山 ,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 东山 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 东晋 重臣。又, 临安 、 金陵 亦有 东山 ,也曾是 谢安 的游憩之地。后因以“东山”为典。指隐居或游憩之地。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 东山 时,心尚一何远!” 宋 沉遘 《吴正肃公挽歌辞》之一:“暂作 东山 去,还期 宣室 来。” 清 赵翼 《秋帆制府挽诗》:“南国烽烟悲远道, 东山 丝竹渺前尘。”
(4).代指 谢安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想象 东山 姿,缅怀 右军 言。” 清 顾炎武 《上吴侍郎旸》诗:“ 征虏 投壶暇, 东山 赌墅优。”
(5).泛指名高望重的人。 清 赵翼 《唐荆川先生读书处》诗之一:“并世文章无北地,当年声望此 东山 。” 赵朴初 《何满子·东山》词:“悄悄非关多病,三年不见 东山 。花事绸繆风又雨,更兼蜂妒鶯谗。”按,《人民文学》1977年第一期发表时附注云:“时见 江青 爪牙讲话,矛头指向 周总理 ,赋此书愤。”
(6).泛指东面的山。 宋 苏轼 《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 清 郑燮 《道情》之一:“一霎时波摇金影,驀抬头月上东山。” 杨朔 《雪浪花》:“那外国人想雇我的驴去逛东山。”
(7). 春秋 时少数民族 赤狄 别种 东山 皋落氏 的省称。《国语·晋语一》:“﹝ 晋献公 ﹞是故使 申生 伐 东山 ,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 韦昭 注:“ 东山 , 皋落氏 。”
(8). 南朝 梁 何胤 的别称。《南史·何胤传》:“初, 胤 二兄 求 点 并栖遁, 求 先卒,至是 胤 又隐。世号 点 为‘大山’, 胤 为‘小山’,亦曰‘东山’。”词语解释:高阳池 拼音:gāo yáng chí
池名。在 湖北 襄阳 。原是 汉 侍中 习郁 于 襄阳 岘山 养鱼之所。 晋 山简 镇 襄阳 ,名之曰 高阳池 ,盖取 郦食其 高阳 酒徒之意。《晋书·山简传》:“ 简 优游卒岁,唯酒是耽。诸 习氏 , 荆 土豪族,有佳园池, 简 每出嬉游,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 高阳池 。时有童儿歌曰:‘ 山公 出何许,往至 高阳池 。日夕倒载归,茗艼无所知。’” 宋 曾巩 《高阳池》诗:“ 山公 昔在郡,日醉 高阳池 。”参见“ 高阳酒徒 ”。
词语解释:高阳酒徒 拼音:gāo yáng jiǔ tú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初, 沛公 引兵过 陈留 , 酈生 踵军门上謁……使者出谢曰:‘ 沛公 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 酈生 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復入言 沛公 ,吾 高阳 酒徒也,非儒人也。’”后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唐 李白 《梁甫吟》:“君不见 高阳 酒徒起草中,长揖 山 东隆準公。” 明 李贽 《复麻城人书》:“今之好饮者,动以 高阳 酒徒自拟。”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六章四:“ 经天 夫人的烹调很拿手,碰着我们这四大家族,都是饕餮大家而兼 高阳 酒徒,那就相得益彰了。”词语解释:黑裘 拼音:hēi qiú
紫貂皮制成的裘。 唐 杜甫 《村雨》诗:“揽带看朱紱,开箱覩黑裘。” 唐 温庭筠 《过西堡塞北》诗:“白马犀匕首,黑裘金佩刀。”词语解释:恒娥 拼音:héng é
亦作“恒娥”。 月神名。 后羿 之妻。相传曾盗食不死之药而奔月,遂为月神。又称 嫦娥 、 常娥 。《淮南子·览冥训》:“譬若 羿 请不死之药於 西王母 , 恆娥 窃以奔月。” 五代 和凝 《柳枝》词:“不是昔年攀桂树,岂能月里索 恆娥 。”亦指月。 唐 韩愈 《月蚀》诗:“ 恒娥 还宫室,太阳有室家。”参见“ 嫦娥 ”。
词语解释:嫦娥 拼音:cháng é
(1).神话中的月中女神。 南朝 宋 颜延之 《为织女赠牵牛》诗:“婺女儷经星, 嫦娥 栖飞月。” 前蜀 韦庄 《谒金门》词:“天上 嫦娥 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明 何景明 《明月篇》诗:“河边织女期七夕,天上 嫦娥 奈九秋。” 毛泽东 《蝶恋花·答李淑一》词:“寂寞 嫦娥 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详“ 姮娥 ”。
(2).指月亮。 明 唐寅 《掏水月在手》诗:“玉纤弄水金鈿湿,要捧嫦娥对面看。”
词语解释:姮娥 拼音:héng é
(1).神话中的月中女神。《淮南子·览冥训》:“ 羿 请不死之药於 西王母 , 姮娥 窃以奔月。” 高诱 注:“ 姮娥 , 羿 妻。 羿 请不死之药於 西王母 ,未及服之, 姮娥 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 姮娥 已有慇懃约,留著蟾宫第一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邢子仪》:“ 朱 在云中言曰:‘下界人勿须惊怖,我月府 姮娥 也。’”姮,本作“恒”,俗作“姮”。 汉 代因避 文帝 刘恒 讳,改称 常娥 ,通作 嫦娥 。
(2).借指月亮。 宋 王安石 《试院中五绝句》之三:“咫尺淹留可奈何,东西虚共一 姮娥 。” 清 杨模 《闰六月初七夜月》诗:“半露 姮娥 能却暑, 广寒 深处玉为楼。”词语解释:姮娥 拼音:héng é
(1).神话中的月中女神。《淮南子·览冥训》:“ 羿 请不死之药於 西王母 , 姮娥 窃以奔月。” 高诱 注:“ 姮娥 , 羿 妻。 羿 请不死之药於 西王母 ,未及服之, 姮娥 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 姮娥 已有慇懃约,留著蟾宫第一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邢子仪》:“ 朱 在云中言曰:‘下界人勿须惊怖,我月府 姮娥 也。’”姮,本作“恒”,俗作“姮”。 汉 代因避 文帝 刘恒 讳,改称 常娥 ,通作 嫦娥 。
(2).借指月亮。 宋 王安石 《试院中五绝句》之三:“咫尺淹留可奈何,东西虚共一 姮娥 。” 清 杨模 《闰六月初七夜月》诗:“半露 姮娥 能却暑, 广寒 深处玉为楼。”词语解释:画麒麟 拼音:huà qí lín
刻画的麒麟。比喻虚有其表的人。词语解释:霍将军 拼音:huò jiāng jūn
指 西汉 抗击 匈奴 的名将 霍去病 。后借指功大位高的武将。 唐 高适 《蓟门》诗之一:“勋庸今已矣,不识 霍将军 。” 唐 崔颢 《霍将军》诗:“ 长安 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 霍将军 。”词语解释:霍嫖姚 拼音:huò piáo yáo
指 西汉 抗击 匈奴 名将 霍去病 。以其受封嫖姚校尉,故名。后亦借指守边立功的武将。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之十:“寒衣须及早,将寄 霍嫖姚 。” 唐 杜甫 《陪柏中丞观宴将士》诗之二:“ 汉 朝频选将,应拜 霍嫖姚 。” 陈去病 《丁未八月海上藏书楼夜坐杂感》诗:“蹈海几同 陆君实 ,破家终愧 霍嫖姚 。”词语解释:季子裘 拼音:jì zǐ qiú
季子 的貂裘。指 战国 时 苏秦 入 秦 求仕,资用耗尽而归之事。《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説 秦王 书十上而説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絶,去 秦 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犂黑,状有归色。”后以“季子裘”谓旅途或客居中处境困顿。 唐 殷尧藩 《九日》诗:“壮怀空掷 班超 笔,久客谁怜 季子 裘。” 宋 陆游 《舟中夜赋》诗:“千里风尘 季子 裘, 五湖 烟浪 志和 舟。” 明 唐顺之 《十五夜旅怀》诗:“镜有 潘郎 鬢,囊无 季子 裘。”词语解释:姱娥 拼音:kuā é
美丽的 嫦娥 。借指月亮。 宋 梅尧臣 《得馀干李尉书》诗:“姱娥夜出在寒溪,青铜莹磨光几里。”词语解释:麟阁 拼音:lín gé
亦作“麐阁”。 “ 麒麟阁 ”的省称。 南朝 梁 虞羲 《咏霍将军北伐》:“当令 麟阁 上,千载有雄名。” 清 葆光子 《物妖志·兽类·猿》:“ 紇 子 欧阳诵 ,面似猴。 长孙无忌 嘲之曰:‘谁於 麟阁 上画此一獮猴。’”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麐阁 糟邱样子殊,罡风正厉片时无。”词语解释:麟阁像 拼音:lín gé xiàng
麒麟阁 内的功臣像。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帝思 麟阁 像,臣献《栢梁篇》。”参见“ 麒麟阁 ”。
词语解释:麒麟阁 拼音:qí lín gé
汉 代阁名。在 未央宫 中。 汉宣帝 时曾图 霍光 等十一功臣像于阁上,以表扬其功绩。封建时代多以画像于“麒麟阁”表示卓越功勋和最高的荣誉。《三辅黄图·阁》:“ 麒麟阁 , 萧何 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汉书·苏武传》:“ 甘露 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迺图画其人於 麒麟阁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武帝 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像於阁,遂以为名。” 唐 高适 《塞下曲》:“画图 麒麟阁 ,入朝 明光宫 。” 清 李渔 《玉搔头·止兵》:“ 麒麟阁 主竟不容我这督师元老附箇名儿不成。”亦省称“ 麒阁 ”、“ 麒麟 ”。 唐 刘祎之 《酬郑沁州》诗:“ 麒阁 一代良,熊轩千里躅。”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三:“功名图 麒麟 ,战骨当速朽。”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三折:“博得青史标名姓,图像 麒麟 第一人。”词语解释:嫖姚 拼音:piáo yáo
(1).劲疾貌。 宋 杨万里 《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诗:“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 元 傅若金 《题张齐公祠》诗:“总説 霽云 能慷慨,兼闻 去病 最嫖姚。”
(2).指 霍去病 。 南朝 梁 范云 《效古》诗:“昔事前军幕,今逐 嫖姚 兵。”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二:“借问大将谁?恐是 霍嫖姚 。” 清 侯方域 《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 匈奴 未灭,何以家为?生平审处,岂后 嫖姚 。”词语解释:麒阁 拼音:qí gé
见“ 麒麟阁 ”。
词语解释:麒麟阁 拼音:qí lín gé
汉 代阁名。在 未央宫 中。 汉宣帝 时曾图 霍光 等十一功臣像于阁上,以表扬其功绩。封建时代多以画像于“麒麟阁”表示卓越功勋和最高的荣誉。《三辅黄图·阁》:“ 麒麟阁 , 萧何 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汉书·苏武传》:“ 甘露 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迺图画其人於 麒麟阁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武帝 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像於阁,遂以为名。” 唐 高适 《塞下曲》:“画图 麒麟阁 ,入朝 明光宫 。” 清 李渔 《玉搔头·止兵》:“ 麒麟阁 主竟不容我这督师元老附箇名儿不成。”亦省称“ 麒阁 ”、“ 麒麟 ”。 唐 刘祎之 《酬郑沁州》诗:“ 麒阁 一代良,熊轩千里躅。”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三:“功名图 麒麟 ,战骨当速朽。”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三折:“博得青史标名姓,图像 麒麟 第一人。”词语解释:麒麟殿 拼音:qí lín diàn
汉 代宫殿名。《汉书·佞幸传·董贤》:“后上置酒 麒麟殿 , 贤 父子亲属宴饮。”亦省称“ 麒麟 ”。《文选·张衡〈西京赋〉》:“ 麒麟 、 朱鸟 , 龙兴 、 含章 。” 李善 注:“ 汉 宫闕名,有 麒麟殿 、 朱鸟殿 。”词语解释:麒麟阁 拼音:qí lín gé
汉 代阁名。在 未央宫 中。 汉宣帝 时曾图 霍光 等十一功臣像于阁上,以表扬其功绩。封建时代多以画像于“麒麟阁”表示卓越功勋和最高的荣誉。《三辅黄图·阁》:“ 麒麟阁 , 萧何 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汉书·苏武传》:“ 甘露 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迺图画其人於 麒麟阁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武帝 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像於阁,遂以为名。” 唐 高适 《塞下曲》:“画图 麒麟阁 ,入朝 明光宫 。” 清 李渔 《玉搔头·止兵》:“ 麒麟阁 主竟不容我这督师元老附箇名儿不成。”亦省称“ 麒阁 ”、“ 麒麟 ”。 唐 刘祎之 《酬郑沁州》诗:“ 麒阁 一代良,熊轩千里躅。”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三:“功名图 麒麟 ,战骨当速朽。”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三折:“博得青史标名姓,图像 麒麟 第一人。”词语解释:麒麟画 拼音:qí lín huà
麒麟阁 上的功臣画像。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五:“身许 麒麟 画,年衰鸳鷺羣。”参见“ 麒麟阁 ”。
词语解释:麒麟阁 拼音:qí lín gé
汉 代阁名。在 未央宫 中。 汉宣帝 时曾图 霍光 等十一功臣像于阁上,以表扬其功绩。封建时代多以画像于“麒麟阁”表示卓越功勋和最高的荣誉。《三辅黄图·阁》:“ 麒麟阁 , 萧何 造,以藏秘书,处贤才也。”《汉书·苏武传》:“ 甘露 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迺图画其人於 麒麟阁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武帝 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像於阁,遂以为名。” 唐 高适 《塞下曲》:“画图 麒麟阁 ,入朝 明光宫 。” 清 李渔 《玉搔头·止兵》:“ 麒麟阁 主竟不容我这督师元老附箇名儿不成。”亦省称“ 麒阁 ”、“ 麒麟 ”。 唐 刘祎之 《酬郑沁州》诗:“ 麒阁 一代良,熊轩千里躅。” 唐 杜甫 《前出塞》诗之三:“功名图 麒麟 ,战骨当速朽。”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三折:“博得青史标名姓,图像 麒麟 第一人。”词语解释:乔松 拼音:qiáo sōng
(1).高大的松树。《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隰有游龙。” 汉 马融 《广成颂》:“陵乔松,履脩樠;踔攳枝,杪标端;尾苍蜼,掎玄猨;木产尽,寓属单。” 明 沉鲸 《双珠记·人珠还合》:“特俾丝萝,得附乔松。”
(2).古代传说中 王子乔 和 赤松子 的并称。两人均为传说中的仙人。《战国策·秦策三》:“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必有 伯夷 之廉,长为 应侯 ,世世称孤,而有 乔 松 之寿。”《三国志·魏志·董昭传》:“居有 泰山 之固,身为 乔 松 之偶。”《三国演义》第一○二回:“但存忠孝节,何必寿 乔 松 。”词语解释:窃药 拼音:qiè yào
(1).传说 后羿 得不死之药于 西王母 ,其妻 姮娥 盗食之,成仙奔月。见《淮南子·览冥训》。后以“窃药”喻求仙。 唐 李白 《感遇》诗之三:“昔余闻 姮娥 ,窃药驻云髮。不自娇玉颜,方希鍊金骨。” 唐 李商隐 《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诗:“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2).为死亡的婉词。 明 陈子龙 《为杜徕西悼亡》诗:“窃药先奔 羿 ,凌波不姓 甄 。”词语解释:秦裘 拼音:qín qiú
指破旧的皮衣。 唐 骆宾王 《宿山庄》诗:“拾青非 汉 策,化緇类 秦 裘。” 陈熙晋 笺注:“ 唐 都 秦中 ,故曰 秦 裘。兼用 苏秦 裘敝去 秦 事。”词语解释:裘敝金尽 拼音:qiú bì jīn jìn
见“ 裘弊金尽 ”。
词语解释:裘弊金尽 拼音:qiú bì jīn jìn
皮衣穿破,钱财用完。谓穷困落拓。语出《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説 秦王 ,书十上而説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亦作“ 裘敝金尽 ”。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忽裘敝而金尽,遂寡欢而愁殷。”词语解释:十上 拼音:shí shàng
谓多次上书言事。《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始将连横説 秦惠王 ……説 秦王 书十上而説不行。”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序:“仰 长安 而就日,赴帝乡以望云。虽文闕三冬,而书劳十上。”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虽免十上劳,何能一战霸。” 唐 贾岛 《即事》诗:“自嗟怜十上,谁肯待三徵。”词语解释:孀娥 拼音:shuāng é
(1).指 舜 妻 娥皇 、 女英 。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琴前镜里,孤鸞别鹤之哀;竹死城崩, 杞妇 孀娥 之泣。”一本作“ 杞妇 湘妃 之怨。”
(2).指 嫦娥 。 宋 吴潜 《糖多令·答和梅府教》词:“想 孀娥 ,自古多愁。安得仙师呼鹤驾,将我去, 广寒 游。” 清 陈维崧 《月中桂·咏丹桂》词:“仙翁颜渥赭,带笑睨, 孀娥 幽独。”词语解释:松乔 拼音:sōng qiáo
(1).神话传说中仙人 赤松子 与 王子乔 的并称。 汉 扬雄 《太玄赋》:“纳 傿 禄 於 江 淮 兮,揖 松 乔 於 华 岳 。” 唐 杜甫 《哭王彭州抡》诗:“执友惊沦没,斯人已寂寥。新文生 沉 谢 ,异骨降 松 乔 。” 清 龚自珍 《辨仙行》:“仙者乃非 松 乔 伦,亦无英魄与烈魂。”
(2).泛指隐士或仙人。 唐 白居易 《早冬游王屋寄温公周尊师中书李相公》诗:“若不为 松 乔 ,即须作 皋 夔 。” 明 许时泉 《武陵春》:“深感得仙翁指教,幸今朝奇遇 松 乔 。”词语解释:松子 拼音:sōng zǐ
(1).松树的种实。可食。 南朝 梁元帝 《与刘智藏书》:“松子为餐,蒲根是服。”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三:“风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 宋 黄庭坚 《戏和文潜谢穆父松扇》:“动摇怀袖风雨来,想见僧前落松子。”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松》:“松子多海东来,今 关 右亦有,但细小味薄也。”
(2).传说中神仙 赤松子 的省称。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虚无求列仙, 松子 久吾欺。”《梁书·阮孝绪传》:“愿跡 松子 於瀛海,追 许由 於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 唐 李白 《寄弄月溪吴山人》诗:“待号辞人间,携手访 松子 。” 王琦 注:“ 松子 , 赤松子 也。”词语解释:素娥 拼音:sù é
(1). 嫦娥 的别称。亦用作月的代称。《文选·谢庄〈月赋〉》:“引玄兔於帝臺,集 素娥 於后庭。” 李周翰 注:“ 常娥 窃药奔月,因以为名。月色白,故云 素娥 。” 唐 李商隐 《霜月》诗:“ 青女 素娥 俱耐冷,月中霜里鬭嬋娟。” 明 徐渭 《月下梨花》诗之一:“莫遣风吹廻作态, 素娥 应妬舞《霓裳》。” 郁达夫 《旧历八月十六夜观月》诗:“窗外 素娥 窗内客,分明各自梦 巫阳 。”
(2).白衣美女。指月宫仙女。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明皇梦游广寒宫》:“见有素娥十餘人,皆皓衣,乘白鸞,往来舞笑于 广陵 大桂树之下。”词语解释:魏阙 拼音:wèi quē
古代宫门外两边高耸的楼观。楼观下常为悬布法令之所。亦借指朝廷。《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唐 元稹 《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魏闕何由到, 荆州 且共依。” 清 金农 《吴江朱志广下第后闻作粤西山水之游》诗之一:“席帽奚伤落羽悲,晓辤魏闕又天涯。”词语解释:魏阙心 拼音:wèi quē xīn
谓身居江湖而心向朝廷。语本《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 宋 范成大 《送张真甫中书奉祠归蜀》诗:“一封朝奏钧天梦,万里 江 行魏闕心。” 宋 刘辰翁 《行香子·迭韵》词:“叹魏闕心,磻石魄, 汨罗 身。”词语解释:习池 拼音:xí chí
见“ 习家池 ”。
词语解释:习家池 拼音:xí jiā chí
古迹名。一名 高阳池 。在 湖北 襄阳 岘山 南。《晋书·山简传》:“ 简 镇 襄阳 ,诸 习氏 荆 土豪族,有佳园池, 简 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 高阳池 。”后多借指园池名胜。 唐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一:“非寻 戴安道 ,似向 习家池 。” 清 赵翼 《西湖咏古》:“不是行都集冠盖,此湖也只 习家池 。”亦省作“ 习池 ”。 唐 杜甫 《初冬》诗:“日有 习池 醉,愁来《梁甫吟》。” 宋 曾巩 《高邮逢人约襄阳之游》诗:“未把迂疎笑 山简 ,更须同上 习池 游。”或省作“习家”。 唐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兴欲倾燕馆,欢终到 习 家。”词语解释:习家 拼音:xí jiā
见“ 习家池 ”。
词语解释:习家池 拼音:xí jiā chí
古迹名。一名 高阳池 。在 湖北 襄阳 岘山 南。《晋书·山简传》:“ 简 镇 襄阳 ,诸 习氏 荆 土豪族,有佳园池, 简 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 高阳池 。”后多借指园池名胜。 唐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一:“非寻 戴安道 ,似向 习家池 。” 清 赵翼 《西湖咏古》:“不是行都集冠盖,此湖也只 习家池 。”亦省作“ 习池 ”。 唐 杜甫 《初冬》诗:“日有 习池 醉,愁来《梁甫吟》。” 宋 曾巩 《高邮逢人约襄阳之游》诗:“未把迂疎笑 山简 ,更须同上 习池 游。”或省作“习家”。 唐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兴欲倾燕馆,欢终到 习 家。”词语解释:习家池 拼音:xí jiā chí
古迹名。一名 高阳池 。在 湖北 襄阳 岘山 南。《晋书·山简传》:“ 简 镇 襄阳 ,诸 习氏 荆 土豪族,有佳园池, 简 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輒醉,名之曰 高阳池 。”后多借指园池名胜。 唐 杜甫 《从驿次草堂复至东屯茅屋》诗之一:“非寻 戴安道 ,似向 习家池 。” 清 赵翼 《西湖咏古》:“不是行都集冠盖,此湖也只 习家池 。”亦省作“ 习池 ”。 唐 杜甫 《初冬》诗:“日有 习池 醉,愁来《梁甫吟》。” 宋 曾巩 《高邮逢人约襄阳之游》诗:“未把迂疎笑 山简 ,更须同上 习池 游。”或省作“习家”。 唐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兴欲倾燕馆,欢终到 习 家。”词语解释:雁门僧 拼音:yàn mén sēng
指 东晋 高僧 慧远 。 慧远 , 雁门郡 楼烦 人,曾主持 庐山 东林寺 ,善诗文,与 刘遗民 、 宗炳 、 慧永 等结白莲社。见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二·释慧远》。 唐 杜牧 《行次白沙馆先寄上河南王侍郎》诗:“歌惭渔浦客,诗学 雁门僧 。” 唐 灵澈 《远公墓》诗:“空悲 虎溪 月,不见 雁门僧 。”词语解释:远公 拼音:yuǎn gōng
晋 高僧 慧远 ,居 庐山 东林寺 ,世人称为 远公 。 唐 孟浩然 《晚泊浔阳望庐山》诗:“尝读 远公 传,永怀尘外踪。” 宋 梅尧臣 《访矿坑老僧》诗:“莫貰 远公 酒,余非 陶令 贤。”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四一:“ 远公 置酒, 佛印 烧猪,真正名士,佛亦当少恕。”词语解释:远师 拼音:yuǎn shī
犹远征。《后汉书·袁安传》:“大将军远师讨伐,席卷北庭。”参见“ 远征 ”。
词语解释:远征 拼音:yuǎn zhēng
(1).征伐远方;远道出征。《左传·定公五年》:“不让则不和,不和不可以远征。”《后汉书·孔融传》:“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太古之时,有大人远征,家无餘人,唯有一女。” 明 高启 《苦战远征人》诗:“悠悠荷戈子,謫发事远征。远征无穷期,千里万里程。”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次后十年内,他跟他的很多战友,几次回到 陕北 、 延安 ,又几次从 陕北 、 延安 出发去远征苦战。”
(2).长途行军。 袁鹰 《未来之歌·两代红领巾》:“党代表 周恩来 同志目光炯炯,检阅少先队精神抖擞去远征。”词语解释:月中人 拼音:yuè zhōng rén
月中仙子。亦比喻意中美人。 唐 薛曜 《子夜冬歌》:“借问月中人,安得长不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