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阊阖 拼音:chāng hé
(1).传说中的天门。《楚辞·离骚》:“吾令帝閽开关兮,倚閶闔而望予。” 王逸 注:“閶闔,天门也。” 南朝 梁 沉约 《游金华山》诗:“若蒙羽驾迎,得奉金书召。高驰入閶闔,方覩 灵妃 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星斗增辉,快覩 蓬莱 之现;风雷布令,遥瞻閶闔之开。”
(2).室门。《说文·门部》:“ 楚 人名门皆曰閶闔。”《文选·潘岳〈寡妇赋〉》:“梦良人兮来游,若閶闔兮洞开。” 李周翰 注:“閶闔,天门,今以为室门,盖亦通言也。”
(3).古宫门名。《三辅黄图·汉宫》:“﹝ 建章宫 ﹞正门曰 閶闔 ,高二十五丈,亦曰 璧门 。”
(4).古 洛阳 城门名。《晋书·地理志》:“﹝ 洛阳 ﹞西有 广阳 、 西明 、 閶闔 三门。”《文选·潘岳〈藉田赋〉》:“於是前驱鱼丽,属车鳞萃; 閶闔 洞启,参涂方駟。” 李善 注:“《洛阳宫舍记》: 洛阳 有 閶闔门 。”
(5).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后汉书·寇荣传》:“閶闔九重,陷穽步设,举趾触罘罝,动行絓罗网,无缘至万乘之前。” 南朝 梁 丘迟 《侍宴乐游苑送张徐州应诏》诗:“詰旦閶闔开,驰道闻凤吹。” 宋 王安石 《驾自启圣还内》诗:“尘土未惊閶闔闭,緑槐空覆影参差。” 清 魏源 《北上杂诗同邓湘皋孝廉》之五:“我欲叫閶闔,閶闔苍莽垂。”
(6).借指京城。 宋 王安石 《别谢师宰》诗:“閶闔城西地如水,鷄鸣黄尘波浪起。” 宋 杨万里 《和陈蹇叔郎中乙巳上元晴和》:“如何閶闔新春夜,顿有芙蕖满眼红?”
(7).指宫殿。 南朝 梁 费昶 《华观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閶闔下重关,丹墀吐明月。” 唐 杜甫 《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晨趋閶闔内,足踏宿昔趼。” 仇兆鳌 注:“天上有閶闔殿,故人间帝殿,亦名閶闔。” 宋 王安石 《韩持国从富并州辟》诗:“会当荐还朝,立子在閶闔。”
(8).借指朝廷。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生离》:“小弟正欲上书閶闔,解职救兄。”
(9).阊阖风的省称。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閶闔西南来,潜波涣鳞起。” 南朝 梁 王僧孺 《逮诣南司辞府笺》:“閶闔始吹,细草仍坠。” 宋 司马光 《和秉国芙蓉》之一:“清晓霜华漫自浓,独凭爱日养残红。劝君秉烛须勤赏,閶闔难禁一夜风。”词语解释:弹铗 拼音:dàn jiá
(1).弹击剑把。铗,剑把。《战国策·齐策四》:“ 齐 人有 冯諼 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 孟尝君 ,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 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 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鋏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 孟尝君 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復弹其鋏,歌曰:‘长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 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於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 孟尝君 客我。’后有顷,復弹其剑鋏,歌曰:‘长鋏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 问:‘ 冯公 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 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於是 冯諼 不復歌。”后因以“弹鋏”谓处境窘困而又欲有所干求。 南朝 梁 陶弘景 《答赵英才书》:“子架学区中,飞才甸外,不肯扫门觅仕,復懒弹鋏求通。”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儻使士有澹雅若 严君平 ,清廉如 段干木 ,与僕易地而处,亦将弹鋏告劳,积薪为恨。” 明 王世贞 《答陈淮安玉叔书》:“ 沉嘉则 、 魏季朗 诸君从门下游,甚善;然渠辈尚以多弹鋏之叹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孤吟》:“人不见,烟已昏,击筑弹鋏与谁论。”
(2).谓寄食权门。 唐 于武陵 《过侯王故第》诗:“不知弹鋏客,何处感新恩。” 清 徐乾学 《北征》诗:“入市碎琴易,依人弹鋏难。”
(3).或谓思归。 明 郭登 《送岳季方还京》诗:“身留塞北空弹鋏,梦绕 江 南未拂衣。”词语解释:弹剑 拼音:dàn jiàn
犹弹铗。 唐 李白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诗之一:“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 宋 苏辙 《次韵王适食茅栗》:“故国霜蓬如盌大,夜来弹剑似 冯讙 。”词语解释:封禅书 拼音:fēng shàn shū
指 司马相如 言封禅事的遗书。 宋 林逋 《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 茂陵 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禪书。”详“ 封禪文 ”。
词语解释:封禅文 拼音:fēng shàn wén
司马相如 言封禅的遗书。《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既病免,家居 茂陵 。天子曰:‘ 司马相如 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 所忠 往,而 相如 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 长卿 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 长卿 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禪事,奏 所忠 。 忠 奏其书,天子异之。” 唐 李白 《宣城哭蒋徵君华》诗:“安得 相如 草,空餘封禪文。”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选韵》:“ 长卿 躑躅归 茂陵 ,封禪文谁卖残藁。”后用以指歌颂帝王功德的文章。 清 姚鼐 《题子颍所作登日观图》诗:“前生定结名山诺,到死羞为封禪文。”词语解释:封禅文 拼音:fēng shàn wén
司马相如 言封禅的遗书。《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既病免,家居 茂陵 。天子曰:‘ 司马相如 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 所忠 往,而 相如 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 长卿 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 长卿 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禪事,奏 所忠 。 忠 奏其书,天子异之。” 唐 李白 《宣城哭蒋徵君华》诗:“安得 相如 草,空餘封禪文。”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选韵》:“ 长卿 躑躅归 茂陵 ,封禪文谁卖残藁。”后用以指歌颂帝王功德的文章。 清 姚鼐 《题子颍所作登日观图》诗:“前生定结名山诺,到死羞为封禪文。”词语解释:冯欢弹铗 拼音:féng huān dàn jiá
据《战国策。齐策四》载,齐人冯谖(《史记。孟尝君列传》引作"冯歡")为孟尝君门客,不受重视。冯三弹其铗而歌,一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三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一一满足其要求,使冯食有鱼,出有车,冯母供养无乏。于是冯全心为孟尝君谋划,营就三窟。后因以"冯歡弹铗"为怀才不遇或有才华的人希望得到恩遇之典。词语解释:冯铗 拼音:féng jiá
“冯驩弹鋏”之省。 唐 罗隐 《投郑尚书启》:“何昔时有殉义之人,而今日无死恩之士,輒復更弹 冯 鋏,上指膺门。” 宋 李曾伯 《水调歌头·和吴鹤林舍人送杨柳韵》词:“ 琳 檄未能草, 冯 鋏直空弹。” 明 邵璨 《香囊记·辞婚》:“乡书有雁, 晏 裘凋弊成长嘆;旅食无鱼, 冯 鋏歌残厌久居。”词语解释:冯谖剑 拼音:féng xuān jiàn
谓怀才未遇者希望为人赏识重用。 唐 钱起 《新丰主人》诗:“客里 冯諼 剑,歌中 宁戚 牛。”参见“ 冯驩弹鋏 ”。
词语解释:冯欢弹铗 拼音:féng huān dàn jiá
据《战国策。齐策四》载,齐人冯谖(《史记。孟尝君列传》引作"冯歡")为孟尝君门客,不受重视。冯三弹其铗而歌,一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三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一一满足其要求,使冯食有鱼,出有车,冯母供养无乏。于是冯全心为孟尝君谋划,营就三窟。后因以"冯歡弹铗"为怀才不遇或有才华的人希望得到恩遇之典。词语解释:歌鱼 拼音:gē yú
谓嗟叹不被知遇。典出《战国策·齐策四》:“ 齐 人有 冯諼 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 孟尝君 ,愿寄食门下……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鋏归来乎!食无鱼。’” 唐 杜牧 《寄浙西李判官》诗:“唯念贤哉 崔大让 ,可怜无事不歌鱼!”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正堪怜歌鱼幸舍,向人弹彻。”词语解释:剑歌 拼音:jiàn gē
弹剑而歌。典出《战国策·齐策四》: 齐 人 冯谖 寄食 孟尝君 门下,不得意,“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鋏归来乎,食无鱼……长鋏归来乎,出无车”。《史记·孟尝君列传》作“ 冯驩 ”。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九:“且復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前蜀 韦庄 《东游远归》诗:“扣角干名计已疏,剑歌休恨食无鱼。”《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剑歌已了,更復前行,一步一前。”词语解释:九阊 拼音:jiǔ chāng
(1).九天之门。指天。 清 龚自珍 《赠太子太师涿州卢公神道碑铭》:“我书公劳,十不六七,塞满九閶。”
(2).指朝廷。 清 张九钺 《振灾篇》:“痌瘝一上闻,惠泽下九閶。” 清 唐孙华 《张母陈太孺人贞节诗》:“旌命下九閶,恩纶賁黄壚。”词语解释:坑降 拼音:kēng jiàng
活埋已经投降的兵将。 唐 李端 《送彭将军云中觐兄》诗:“设伏军谋密,坑降塞邑愁。”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总叙》:“为将者患不知耳,诚知 差 之暴骨,不如 践 之问孤; 楚 之坑降,不如 晋 之释原。”词语解释:坑赵 拼音:kēng zhào
史载, 秦 将 白起 破 赵 ,活埋 赵 降卒四十万人。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后遂以“坑赵”为杀降的典实。 唐 杜甫 《聂耒阳书致酒肉》诗:“人非西諭 蜀 ,兴在北坑 赵 。”词语解释:马卿 拼音:mǎ qīng
汉 司马相如 字 长卿 ,后人遂称之为 马卿 。 隋 薛道衡 《老氏碑》:“尚寝 马卿 之书,未允 梁松 之奏。” 唐 刘知几 《史通·载言》:“若 韦孟 讽諫之诗, 扬雄 出师之颂, 马卿 之书《封禪》, 贾谊 之论《过秦》,诸如此文,皆施纪传。” 明 张居正 《送陈见吾考绩南还因寄亲友》诗之一:“候吏重瞻仙令舄,路人争羡 马卿 车。” 清 刘大櫆 《司马相如》诗:“ 马卿 才不羈,文与 屈 宋 竞。”词语解释:马相如 拼音:mǎ xiàng rú
汉 司马相如 的简称。 唐 李商隐 《梓潼望长卿山》诗:“ 梓潼 不见 马相如 ,更欲南行问酒壚。”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一折:“总饶你似 马相如 赋《子虚》,怎比的他 石崇 家夸 金谷 。” 元 萨都剌 《平川幽居》诗之二:“ 汉 廷论封禪,应问 马相如 。”词语解释:秦坑 拼音:qín kēng
指 秦始皇 坑儒事。 唐 张说 《奉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学士序》:“乃命学者缮落简,缉遗编,纂 鲁 壁之文章,缀 秦 坑之煨烬。” 前蜀 杜光庭 《蜀王仙都醮山词》:“凤札龙书,靡存于 鲁 壁;虎符龟籙,难访于 秦 坑。”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相与提携,莫蹈 秦 坑之祸。”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海忠介抚江南》:“然此后青衿日恣,动以 秦 坑胁上官,至乡绅则畏之为倀子。”词语解释:扫门 拼音:sǎo mén
(1). 汉 魏勃 少时欲求见 齐 相 曹参 ,贫无以自通,乃常早起为 齐 相舍人扫门。 齐 相舍人怪而为之引见。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后以“扫门”为求谒权贵的典故。 唐 钱起 《送杨錥归隐》诗:“悔作扫门事,还吟招隐诗。” 宋 无名氏 《释常谈·扫门》:“凡欲求事,先施功力,谓之扫门。”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荐主同咨》:“次年 楚王 妖书诸事起, 沉 遂为公议所弃……旋以扫门入幕,受指目矣。” 清 袁枚 《枚方以诗呈中丞而中丞适以诗至病中如数奉答即以留别》之四:“扫门 魏勃 从今远,识曲 钟期 自古稀。”
(2).洒扫门庭。表示迎宾诚意。《玉娇梨》第十八回:“ 苏友白 道:‘晚生在此,也无甚事,老先生行后,也就要动身了,大都违颜半月,即当至贵村叩謁矣。’ 白公 道:‘至期当扫门拱候。’”词语解释:食无鱼 拼音:shí wú yú
《战国策·齐策四》:“ 齐 人有 冯諼 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 孟尝君 ,愿寄食门下……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鋏归来乎!食无鱼。’”后遂以“食无鱼”为待客不丰或不受重视、生活贫苦的典故。 宋 杨万里 《跋蜀人魏致尧抚干万言书》诗:“雨里短檠头似雪,客间长鋏食无鱼。” 清 曹寅 《饮椿下》诗:“前时旧宾客,恒叹食无鱼。”词语解释:食鱼 拼音:shí yú
比喻幕宾受到重视、优待。语出《战国策·齐策四》:“ 齐 人有 冯諼 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 孟尝君 ,愿寄食门下……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鋏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 孟尝君 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唐 方干 《赠处州段郎中》诗:“德重自将天子合,情高元与世人疏。寒潭是处清连底,宾席何心望食鱼。” 明 徐渭 《自为墓志铭》:“﹝余﹞一旦为少保 胡公 罗致幕府……食鱼而居庐,人争荣而安之,而己深以为危。”词语解释:相如 拼音:xiāng rú
相同;相类。《墨子·备城门》:“﹝门﹞广八尺,为之两相如。” 孙诒让 间诂:“谓门左右两扇同度。”《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厥土之膏,亩价一金,田田相如。” 李贤 注:“相如,言地皆沃美相类也。”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第一出:“总祗道,男和女,不相如。难道真个俺巾幗辈便於时无补。”词语解释:倚柱 拼音:yǐ zhù
(1).靠在柱子上。《战国策·燕策三》:“ 軻 ( 荆軻 )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駡。”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夏侯太初 尝倚柱作书。”
(2).据《战国策·齐策四》载, 齐 人 冯谖 客于 孟尝君 ,左右贱之,食以草具。 冯谖 倚柱弹其剑而歌曰:“长鋏归来乎!食无鱼。” 孟尝君 命左右食之。有顷, 冯谖 复歌曰:“长鋏归来乎!出无车。” 孟尝君 命左右为之驾。后有顷, 冯谖 又歌曰:“长鋏归来乎!无以为家。” 孟尝君 乃使人给其老母食用,无使乏。于是 冯谖 不复歌。后因以“倚柱”谓辞家求宦,不能侍亲于膝下。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实之用前韵为老者寿戏答》词:“老去聊攀 莱子 例,倒著斑衣戏舞。记田舍、火鑪头语。肘后黄金腰下印,有高堂、未敢将身许。且扇枕,莫倚柱。”
(3).倚靠的柱子。多比喻支持者。 郁达夫 《过去》:“ 老二 象一只雄鸡,有什么可笑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总要我做她的倚柱,扑上身来笑个痛快。”词语解释:长铗 拼音:cháng jiá
(1).指长剑。铗,剑柄。《楚辞·九章·涉江》:“带长鋏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晋 张协 《杂诗》之七:“长鋏鸣鞘中,烽火列边亭。”
(2).《战国策·齐策四》载: 齐 人 冯谖 贫苦不能自存,寄居 孟尝君 门下。因食无鱼、出无车,无以为家,三弹其剑铗,歌曰:“长鋏归来乎!”后人因用为处境窘困而有所干求之典。 唐 柳宗元 《酬娄秀才将之淮南见赠之什》诗:“高冠余肯赋,长鋏子忘贫。” 清 龚自珍 《鹧鸪天·题于湘山旧雨轩图》词:“长鋏怨,破簫词,两般合就鬢边丝。”参见“ 弹2鋏 ”。词语解释:长铗归来 拼音:cháng jiá guī lái
比喻因怀才不遇而思归。 唐 李白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诗:“长鋏归来乎,秋风思归客。”参见“ 弹2鋏 ”、“ 长鋏 ”。词语解释:长乐 拼音:cháng lè
(1).永久快乐。《韩非子·功名》:“以尊主御忠臣,则长乐生而功名成。”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夬》:“如鱼逢水,长乐受喜。” 清 龚自珍 《以金石文字拓本寄秦恩复》诗:“如作器者言词良,长生长乐乐未央。”
(2).指 长乐宫 。 汉 班固 《西都赋》:“自 未央 而连 桂宫 ,北弥 明光 而亘 长乐 。”
(3).用以泛指宫殿。 唐 钱起 《赠阙下裴舍人》诗:“ 长乐 鐘声花外尽, 龙池 柳色雨中深。” 清 陈维崧 《鹊花翻·春夜听客弹琵琶作隋唐平话》词:“依稀 长乐 夜乌啼,分明 湓浦 邻船话。”参见“ 长乐宫 ”。
(4).见“ 长乐坡 ”。
词语解释:长乐宫 拼音:cháng lè gōng
(1). 西汉 高帝 时,就 秦 兴乐宫 改建而成。为 西汉 主要宫殿之一。 汉 初皇帝在此视朝。 惠帝 后,为太后居地。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西北郊 汉 长安 故城东南隅。
(2). 汉 代天子母亲的代称。《骈雅·释名称》:“ 汉 制,帝祖母称‘长信宫’,帝母称‘长乐宫’。”
词语解释:长乐坡 拼音:cháng lè pō
地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郊。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卷二五:“ 长乐坡 在 滻水 之西岸,旧名 滻阪 。 隋文帝 恶有反字,改名 长乐坡 。” 唐 白居易 《长乐坡送人赋得愁字》:“终日坡前恨离别,谩名 长乐 是长愁。”《敦煌曲子词·斗白草》:“望春希 长乐 ,南楼对北华。” 任二北 《敦煌曲初探》:“ 长乐 ,指 长乐坡 。”词语解释:长卿 拼音:zhǎng qīng
(1).螃蜞的异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蟛蜞,小蟹也。生长海边涂中,食土,一名‘长卿’。”
(2). 汉 辞赋家 司马相如 的字。 相如 未遇时家徒四壁,后为 武帝 所赏识,以辞赋名世。诗文中常用以为典。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吾徒匹夫,加之罄困,家有 长卿 壁立之贫,腹怀 翳桑 絶粮之馁。” 唐 高适 《酬裴秀才》诗:“ 长卿 无产业, 季子 慙妻嫂。”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胡不学 长卿 ,预作封禪词。”
指六卿之长。 清 唐甄 《潜书·卿牧》:“冢宰辅相天子,无所不理。今名为吏(吏部尚书),但主除吏。当授使授,当陟使陟,当黜使黜,不过注簿一小吏,乌得为长卿!五卿皆然,不可以不正,请復名为冢宰。”参见“ 六卿 ”。
词语解释:六卿 拼音:liù qīng
(1).上古天子有六军,六军之主将称“六卿”。《书·甘誓》:“大战于甘,乃召六卿。” 孔 传:“天子六军,其将皆命卿。”
(2).指六官。《书·周官》:“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夏 殷 亡闻焉, 周 官则备矣。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於百事。” 春秋 末, 宋国 亦设六卿之官,其官名与 周 稍异。《左传·哀公二十六年》:“於是 皇缓 为右师, 皇非我 为大司马, 皇怀 为司徒, 灵不缓 为左师, 乐茷 为司城, 乐朱鉏 为大司寇,六卿三族降听政,因大尹以达。”后用以泛称朝廷重臣。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威重於六卿,富累於 陶衞 ,舆服僭於王公,宫室溢於制度。”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王源》:“闻之前典,岂有六卿之胄,纳女於管库之人?” 隋 唐 后亦用以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二》:“至身为三公,为六卿,非不崇高也,而其於古者大臣巍然岸然师傅自处之风,匪但目未覩,耳未闻,梦寐亦未之及。”
(3).指 春秋 时 晋 之 范 、 中行 、 知 、 赵 、 韩 、 魏 六氏。《左传·襄公十九年》:“公( 鲁襄公 )享 晋 六卿于 蒲圃 ,赐之三命之服。”《韩非子·孤愤》:“所以谓 晋 亡者,亦非地与城亡也, 姬氏 不制,而六卿专之也。”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今陛下君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 田常 、六卿之臣,而无辅弼,何以相救?”
(4).谓卿六人。《左传·襄公九年》:“将盟, 郑 六卿: 公子騑 、 公子发 、 公子嘉 、 公孙輒 、 公孙蠆 、 公孙舍之 及其大夫、门子,皆从 郑伯 。”《文选·左思〈魏都赋〉》:“其府寺则位副三事,官踰六卿。” 张载 注:“置卿近九,故曰官踰六卿。”
(5).见“ 六大 ”。
词语解释:六大 拼音:liù dà
商 周 时六种官职之总称。《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亦称“ 六卿 ”。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三节:“在 周 王及其师保之下,朝廷中最高的官职是卿士,即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合称六卿。六卿经常在王的左右,所以在青铜器铭文里简称为‘三左三右’。三左是太史、太祝、太卜,三右是太宰、太宗、太士,在朝廷中分立于 周 王的两侧,协助 周 王处理政务。”
佛教语。谓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识大。亦称“ 六界 ”。以此六者为周遍一切法界的根本法则,是构成众生世界的六种要素,故名为大。参阅《仁王经》。词语解释:长沙傅 拼音:cháng shā fù
指 西汉 贾谊 。 文帝 时 贾谊 被谪为 长沙王 太傅,故称。 唐 宋之问 《新年作》诗:“已似 长沙 傅,从今又几年。” 唐 张九龄 《咏史》:“轻既 长沙 傅,重亦边郡徙。”亦省作“ 长沙 ”。 元 张养浩 《沉醉东风》曲:“万言策 长沙 不还,《六韜》书 云梦 空嘆。”词语解释:赵坑 拼音:zhào kēng
秦 将 白起 大破 赵 军于 长平 ,活埋降卒四十余万,事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后用以指军事上的惨败和灾难。 唐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纵未移 周 鼎,何辞免 赵 坑。” 冯浩 笺注:“此言纵未能灭我王室,而困守围城,何以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