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鹖冠 拼音:hé guān
(1).以鹖羽为饰之冠。武官之冠。《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冠,俗谓之大冠,环缨无蕤,以青系为緄,加双鶡尾,竖左右,为鶡冠云。五官、左右虎賁、羽林、五中郎将、羽林左右监皆冠鶡冠,纱縠单衣。” 唐 柳宗元 《送邠宁独孤书记赴辟命序》:“﹝ 杨朝晟 ﹞沉断壮勇,专志武力,出麾下,取主公之节鉞而代之位,鶡冠者仰而荣之。”集注引 孙汝听 曰:“鶡冠,武士之冠也。” 清 钱谦益 《中秋日得凤督马公书来报剿寇师期喜而有作》诗:“鶡冠将军来打门,尺书远自中都至。”
(2).隐士之冠。《文选·刘孝标〈辩命论〉》:“至於鶡冠瓮牖,必以悬天有期。” 李善 注:“《七略》 鶡冠子 者,盖 楚 人也,常居深山,以鶡为冠,故曰鶡冠。” 唐 杜甫 《小寒食舟中作》诗:“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鶡冠。” 仇兆鳌 注:“ 赵 注:鶡冠,隐者之冠。”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五:“浑忘憔悴无颜色,翻笑他人戴鶡冠。”词语解释:横草 拼音:héng cǎo
(1).谓军队行于草野之中,使草倒伏。比喻功劳极为轻微。《汉书·终军传》:“ 军 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 颜师古 注:“言行草中,使草偃卧,故云横草也。”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愧无横草功,虚负雨露恩。” 宋 司马光 《言郭昭选札子》:“无横草之劳,而数月之间,恩命相继,是无功受赏也。” 王闿运 《振威将军张君墓志铭》:“而 淮 军坐食馈餉几三十年,有累卵之危,无横草之功。”
(2).指立功。 唐 韩愈 《答张彻》诗:“微诚慕横草,琐力摧撞筳。” 清 张家珍 《哭马》诗:“可怜横草后,不得裹尸归。力尽犹追逸。功高几溃围。”
(3).杂草。《南史·儒林传·何佟之》:“于时又有 遂安 令 刘澄 ,为性弥洁,在县扫拂郭邑,路无横草。”词语解释:红粟 拼音:hóng sù
储藏过久而变为红色的陈米。亦指丰足的粮食。 宋 王禹偁 《赠吕通秘丞》诗:“闻君公事苦喧卑,红粟堆边独敛眉。” 清 唐孙华 《南巡扈跸诗为宋药洲太史赋》:“红粟千车助饱腾,紫臺万里亲输送。”词语解释:鸿宝 拼音:hóng bǎo
(1).道教修仙炼丹之书。《汉书·刘向传》:“上復兴神僊方术之事,而 淮南 有《枕中鸿宝苑祕书》。” 唐 皇甫冉 《故齐王赠承天皇帝挽歌》:“《鸿宝》仙书祕,龙旂帝服尊。” 宋 陆游 《夜读隐书有感》诗:“力探《鸿宝》寻奇诀,剩采青精试祕方。” 清 孙枝蔚 《戏赠莫大岸》诗:“家无《鸿宝》书,安得铸金丹。”
(2).泛指珍贵的书籍。 柳亚子 《题〈太平天囯战史〉》诗:“成王败寇漫相和,直笔何人继 董狐 。鸿宝一编珍贮袭,他年同调岂终孤?”
(3).大宝;珍宝。 唐 权德舆 《故尚书工部员外郎赠礼部尚书王公神道碑铭》:“ 王 之庄, 柳 之辩, 殷 之介,皆希代鸿宝。”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有士人得此书,珍为鸿宝。”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种种繆戾,由其高官厚禄之性素已养成,由是引犬羊为同种,奉豭尾为鸿宝。”
(4).《易·繫辞下》:“圣人之大宝曰位。”后因以“大宝”或“鸿宝”指帝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觐圣》:“朕 崇寧皇帝 是也,嗣登鸿宝,未敢燕閒。”参见“ 大寳 ”。
词语解释:大宝 拼音:dà bǎo
皇帝之位。例如:久居大宝。
珍贵的财宝、宝贝
对佛法的称呼
一种重五十两的银元宝词语解释:呼韩 拼音:hū hán
(1). 汉 时 匈奴 单于 呼韩邪 的省称。《文选·张衡〈东京赋〉》:“ 宣 重威以抚和戎狄, 呼韩 来享。” 薛综 注:“《汉书·宣(帝)纪》曰:‘ 呼韩邪 单于欵 五原塞 ,愿奉国珍。’” 清 赵翼 《古来吟明妃杨妃者多失其平》诗:“远嫁 呼韩 岂素期?请行似怨不同时。”
(2).古代亦借指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序》:“自我皇 宋 之承天命也……岂徒世无穷人,民获休息,朝 呼韩 ,罢酤铁而已哉?” 宋 辛弃疾 《水龙吟·再和以寿南涧》词:“甚年年却有, 呼韩 塞上,人争问,公安否?” 清 杜诏 《隋堤曲》:“将兵西域再征 辽 , 呼韩 稽顙诸蕃朝。”词语解释:胡越 拼音:hú yuè
(1). 胡 与 越 。亦泛指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 汉 邹阳 《上书吴王》:“臣闻 秦 倚 曲臺 之宫,悬衡天下,画地而人不犯,兵加 胡 越 。” 宋 司马光 《言施行封事上殿札子》:“ 汉武帝 详延特起之士,待以不次之位,终获其用,威加 胡 越 。” 清 姚鼐 《咏古》之二:“ 秦皇 服 胡 越 ,六合归悬衡。”后亦泛指异族。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剿抚异同》:“而听该酋置馆,杂居齐齿,胡越横行輦轂,羌夷布满街衢,自古及今,实所未闻。”
(2). 胡 地在北, 越 在南,比喻疏远隔绝。《淮南子·俶真训》:“六合之内,一举而千万里。是故自其异者视之,肝胆胡越,自其同者视之,万物一圈也。” 高诱 注:“肝胆喻近,胡越喻远。” 唐 白居易 《与微之书》:“况以胶漆之心,置於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 宋 欧阳修 《与王懿敏公书》之一:“人生聚散,忧患百端,相见何时?况开年决求南去,遂益为胡越也。” 明 孙梅锡 《琴心记·相如倦游》:“当时已惭裾曳,何况飘蓬,转眼又成胡越。”
(3).比喻敌人或对立关系。 宋 苏轼 《韩愈论》:“儒墨之相戾,不啻若 胡 越 ,而其疑似之间,相去不能以髮,宜乎 愈 之以为一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冢宰避内阁》:“ 孙富平 与 新建 各结强援,相攻若 胡 越 ,而阁部成两讼场矣。”词语解释:虎脊 拼音:hǔ jǐ
本谓骏马毛色如虎。后用作骏马的代称。《汉书·礼乐志》:“天马徠,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马毛色如虎脊(者)有两也。”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三:“龙文虎脊皆君驭,歷块过都见尔曹。”词语解释:虎将 拼音:hǔ jiàng
《汉书·王莽传下》:“ 莽 拜将军九人,皆以虎为号,号曰‘九虎’,将北军精兵数万人东,内其妻子宫中以为质。”后遂用为勇将的通称。《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寧能御雄才虎将以制天下乎?”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五章:“他想, 郝摇旗 近来收集自己溃散馀部,虽然只有七十多人,但手下几员偏将都不弱, 郝 本人又是一员虎将,不可低估了这一股人马的战斗力量。”词语解释:虎落 拼音:hǔ luò
篱落;藩篱。古代用以遮护城邑或营寨的竹篱。亦用以作为边塞分界的标志。《汉书·晁错传》:“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为中周虎落。” 颜师古 注:“虎落者,以竹篾相连遮落之也。” 王先谦 补注:“於内城、小城之中间,以虎落周绕之,故曰中周虎落也。” 唐 皎然 《从军行》之五:“誓师张虎落,选将擐犀渠。” 清 黄遵宪 《将应顺天试仍用前韵呈霭人樵野丈》:“眼看虎落环甌脱,心冀 燕 讎復 望诸 。”词语解释:貉一丘 拼音:mò yī qiū
《汉书·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后用“貉一丘”谓同属一类,没有差别。 宋 苏轼 《过岭》诗之一:“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金 元好问 《祖唐臣愚庵》诗:“ 青州 荆州 兔三窟,古人今人貉一丘。” 清 查慎行 《岁寒杂感》诗之九:“谁将正变溯源流,今古何殊貉一丘。”亦作“ 貉同丘 ”。 明 吴幵 《优古堂诗话》:“ 吕吉甫 云:‘南北战争蜗两角,古今兴废貉同丘。’”词语解释:羽翼 拼音:yǔ yì
(1).禽鸟的翼翅。《管子·霸形》:“寡人之有 仲父 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 汉 严忌 《哀时命》:“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又无羽翼而高翔。” 宋 苏轼 《谢秋赋试官启》:“翻然如畀之羽翼,追逸翮以并游;沛然如假之舟航,临长川而获济。” 太平天囯 洪大全 《临江仙》词:“几时舒羽翼,万里取长风。”
(2).指飞翔。 唐 韦应物 《将往江淮寄李十九儋》诗:“如何不相见,羽翼有高卑。” 宋 王安石 《鸱》诗:“不知羽翼青冥上,腐鼠相随势亦高。”
(3).辅佐;维护。《吕氏春秋·举难》:“﹝ 魏文侯 ﹞以私胜公,衰国之政也。然而名号显荣者,三士羽翼之也。” 高诱 注:“羽翼,佐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是説也,羽翼吾道,其功岂浅浅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命诏旨书》:“又褒封 达 胞为 翼王 ,羽翼天朝。”
(4).指庇护。 郭沫若 《恢复·黑夜和我对话》:“罪恶,都是在你的羽翼之下长成;你的话十分靠不住呀,你要晓得!”
(5).指辅佐的人或力量。 汉 枚乘 《七发》:“独宜世之君子,博见强识,承间语事,变度易意,常无离侧,以为羽翼。”《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 植 既以才见异,而 丁仪 、 丁廙 、 杨脩 等为之羽翼。”《三国志·蜀志·姜维传》:“ 维 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 羌 胡以为羽翼,谓自 陇 以西,可断而有也。” 唐 杜甫 《收京》诗之二:“羽翼怀 商 老,文思忆帝 尧 。”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木刻纪程〉小引》:“别的出版者,一方面还正在绍介 欧 美 的新作,一方面则在复印 中国 的古刻,这也都是 中国 的新木刻的羽翼。”
(6).党羽。《汉书·刘向传》:“夫乘权藉势之人,子弟鳞集於朝,羽翼阴附者众。”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八:“柔而易制者升为心腹,姦而可使者保为羽翼。” 清 李渔 《玉搔头·微行》:“只怕他羽翼众多,人心叵测。”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四八》:“现在一调查,则他所安排的羽翼,竟有七人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