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绣服 拼音:xiù fú
(1).用彩线刺绣的衣服。古代贵者所服。《南史·崔祖思传》:“琼簪玉笏,碎以为尘;珍裘绣服,焚之如草。”《艺文类聚》卷四六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为临川王让太尉表》:“安车駟马,望高闕而朝至;绣服緹麾,轥康衢而暮返。”
(2).《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侍御史有绣衣直指,出讨姦猾,治大狱, 武帝 所制,不常置。”后以“绣服”指侍御史。 唐 卢照邻 《〈乐府杂诗〉序》:“霜臺有暇,文律动於京师;绣服无私,锦字飞於天下。” 唐 钱起 《送裴迪侍御使蜀》诗:“朝天绣服乘恩贵,出使星軺满路光。”词语解释:绣衣 拼音:xiù yī
(1).彩绣的丝绸衣服。古代贵者所服。今多指饰以刺绣的丝质服装。《左传·闵公二年》:“﹝ 卫懿公 ﹞与夫人绣衣,曰:‘听於二子!’”《南史·崔祖思传》:“ 东阿 妇以绣衣赐死, 王景兴 以折米见誚。” 元 萨都剌 《鹦鹉曲》:“ 双成 小立各宫样,绣衣乌帽 高将军 。”
(2).见“ 绣衣直指 ”。
词语解释:绣衣直指 拼音:xiù yī zhí zhǐ
官名。 汉武帝 天汉 年间,民间起事者众,地方官员督捕不力,因派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仗节,兴兵镇压,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亦皆伏诛。后因称此等特派官员为“绣衣直指”。绣衣,表示地位尊贵;直指,谓处事无私。后亦称“ 绣衣使者 ”。绣衣直指本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称“ 绣衣御史 ”。 王莽 时改称“绣衣执法”。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又《武帝纪》、《元后传》、《后汉书·伏湛传》。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虽地处禁中,而人同方外。可以养拙,可以藏愚,绣衣直指所不能绳,强项申威所不能及。”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汉 以来重守令……虽有刺史、部使者,绣衣直指之属,间一命之,不专以为治也。”亦省称“ 绣衣 ”、“ 绣衣吏 ”。《北史·高道穆传》:“臣虽愚短,守不假器,绣衣所指,冀以清肃。”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天子绣衣吏, 东吴 美退居。” 宋 姜夔 《阮郎归·为张平甫寿是日同宿湖西定香寺》词之一:“年年风絮时,绣衣夜半草符移,月中双桨归。” 清 魏源 《军储篇一》:“夫水师整飭,而外洋无庇贩之人;绣衣四出,黥面令行,而内地无尝试之犯。”词语解释:蓄缩 拼音:xù suō
(1).畏缩;退缩。 唐 柳宗元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 宋 岳珂 《经进百韵诗》:“王师俱蓄缩,胡骑愈纵横。” 清 唐孙华 《题宋药洲太史出塞督运图》诗:“臣僚相顾各蓄缩,谁肯慷慨随戎旃。”
(2).懈怠。
(3).收缩;不伸。 唐 柳宗元 《招海贾文》:“ 弱水 蓄缩,其下不极。投之必沉,负羽无力。” 南唐 谭峭 《谭子化书·用神》:“虫之无足,蛇能屈曲,蛭能掬蹙,蜗牛能蓄缩。”词语解释:轩裳 拼音:xuān cháng
(1).犹车服。 晋 陶潜 《杂诗》之十:“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 一妹 以天人之姿,藴不世之艺,从夫之贵,以盛轩裳。” 明 高叔嗣 《再调考功作》诗:“轩裳日待旦,閶闔凌云排。”
(2).指官位爵禄。 唐 元结 《忝官引》:“而可爱轩裳,其心又干进。” 宋 叶适 《谢除华文阁待制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表》:“追忆悔尤,滥轩裳之非据;自嗟衰耄,指林壑以言归。” 元 张养浩 《山坡羊》曲:“琴书笔砚为功课,轩裳倘来何用躲。行,也在我;藏,也在我。”
(3).代称有高位的人。 唐 沉佺期 《洛阳道》诗:“白日青春道,轩裳半下朝。” 宋 王自中 《酹江月·题钓台》词:“到底轩裳,不如蓑笠,久矣心相与。” 明 刘基 《太公钓渭图》诗:“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 清 魏源 《村居杂兴呈筠谷从兄》诗之五:“ 尧 时石户农,肯易轩裳苦。”
(4).用为对人的敬称。 康有为 《怀翁常熟去国》诗:“早携书剑将行马,忽枉轩裳特执裾。”词语解释:宣室 拼音:xuān shì
(1).古代宫殿名。 殷 代宫名。《淮南子·本经训》:“ 武王 甲卒三千,破 紂 牧野 ,杀之 宣室 。” 高诱 注:“ 宣室 , 殷 宫名;一曰 宣室 ,狱也。”
(2).古代宫殿名。指 汉 代 未央宫 中之 宣室殿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孝文帝 方受釐,坐 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 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 未央 前正室。” 司马贞 索隐引《三辅故事》云:“ 宣室 在 未央殿 北。” 南朝 宋 刘孝标 《重答刘秣稜沼书》:“若使 墨翟 之言无爽, 宣室 之谈有徵,冀 东平 之树,望 咸阳 而西靡。” 明 杨慎 《春兴》诗:“ 宣室 鬼神思 贾谊 ,中原将帅用 廉颇 。” 清 查嗣瑮 《贾太傅祠》诗:“已遣 长沙 忧不返,如何 宣室 召空回。”
(3).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 汉 焦赣 《易林·师之恒》:“乘龙从蜺,徵诣北闕,乃见宣室,拜守东城。”《陈书·宗元饶传》:“ 元饶 劾奏曰:‘爰降曲恩,祖行宣室,亲承规诲,事等言提。虽廉洁之怀,诚无素蓄,而禀兹严训,可以厉精。’” 唐 骆宾王 《代李敬业以武后临朝移诸郡县檄》:“公等或居 汉 地,或叶周亲,或膺重寄於话言,或受顾命於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 宋 苏轼 《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洺州》:“新年对宣室,白首代 尧 言。” 清 龚自珍 《咏史》诗:“宣室今年起故侯,衔兼中外辖黄流。”词语解释:玄成 拼音:xuán chéng
汉 韦贤 于 宣帝 时代 蔡义 为丞相, 元帝 时,其少子 玄成 ,复以明经历位至丞相。见《汉书·韦贤传》。后借指能继承先辈相位的人。 唐 岑参 《仆射裴公挽歌》:“莫埋承相印,留着付 玄成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荐》:“相公五君咏曰:‘凄凉丞相府,餘庆在 玄成 。’”词语解释:玄圭 拼音:xuán guī
亦作“ 玄珪 ”。
(1).一种黑色的玉器,上尖下方,古代用以赏赐建立特殊功绩的人。《书·禹贡》:“ 禹 锡玄圭,告厥成功。” 孔 传:“玄,天色, 禹 功尽加于四海,故 尧 赐玄圭以彰显之,言天功成。” 蔡沉 集传:“水色黑,故圭以玄云。”《汉书·王莽传上》:“ 伯禹 锡玄圭, 周公 受郊祀,盖以达天之使,不敢擅天之功也。”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元帝表》:“玄珪既赐,苍玉无陈,乃棫朴之愆期,非苞茅之不贡。” 明 杨慎 《别陈玉泉》诗:“平成绍 禹 绩,玄圭献 尧 天。”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他别有土茅封地,居水国,秉玄圭。”
(2).借指特大功业。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毚鼎迁 宋 ,玄圭告成。”
(3).指墨。言其色黑而形似圭。 宋 杨万里 《春兴》诗:“急磨玄圭染霜纸,撼落花鬚浮砚水。”词语解释:璇题 拼音:xuán tí
亦作“琁题”。 玉饰的椽头。《文选·扬雄〈甘泉赋〉》:“珍臺閒馆,琁题玉英。”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题,头也。榱椽之头,皆以玉饰,言其英华相爥也。” 唐 白居易 《劝酒》诗:“东邻起楼高百尺,璇题照日光相射。”《明史·万燝传》:“前建佛宇,璇题耀日,珠网悬星,费金钱几百万。”词语解释:牙旷 拼音:yá kuàng
(1). 伯牙 和 师旷 的并称。二人皆 春秋 时著名音乐高手。 汉 班固 《答宾戏》:“若乃 牙 旷 清耳於管絃, 离娄 眇目於毫分。”
(2).泛指精通音乐的人。 晋 司马彪 《赠山涛》诗:“ 班 匠 不我顾, 牙 旷 不我録。” 唐 白居易 《法曲歌》:“愿求 牙 旷 正华音,不令夷夏相交侵。” 宋 韩维 《览梅圣俞诗编》诗:“安得 牙 旷 手,提耳发其聪。”词语解释:雅拜 拼音:yǎ bài
古代九种跪拜仪式之一。跪拜时先屈一膝,再屈一膝。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 朱文公 云:‘古者男子拜,两膝齐屈,如今之道拜。 杜子春 注《周礼》奇拜,以为先屈一膝,如今之雅拜,即今拜也。’”词语解释:延阁 拼音:yán gé
(1).古代帝王藏书之所。《汉书·艺文志》“於是建藏书之策”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 刘歆 《七略》曰:‘外则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则有 延阁 、 广内 、 秘室 之府。’” 南朝 梁简文帝 《上昭明太子集别传等表》:“请备之延阁,藏诸广内,永彰茂实,式表洪微。”
(2).绵延的阁道。《文选·左思〈魏都赋〉》:“驰道周屈於果下,延阁胤宇以经营。” 张载 注:“三臺与法殿,皆阁道相通,直行为经,周行为营。” 唐 柳宗元 《永州龙兴寺东丘记》:“因其旷,虽增以崇臺延阁,廻环日星,临瞰风雨,不可病其敞也。”
(3).延搁。拖延耽搁。《西游补》第十回:“ 行者 周围一看,又不知打从那一面镜中跳出,恐怕延阁工夫,误了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