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轩辕镜 拼音:xuān yuán jìng
(1).镜名。古人谓用之可以辟邪。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轩辕镜,其形如毬,可作卧榻前悬挂,取以辟邪。” 宋 梅尧臣 《饮刘原甫家》诗:“世无轩辕镜,百怪争后先。”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四折:“大人怀揣万古轩辕镜,照察我这衔冤负屈情。”
(2).喻月亮。 明 常伦 《山坡羊·赏月》曲:“嘆人世阴晴不定,想兔魄今宵偏莹。山衔树捧拥出轩辕镜。”词语解释:羊酪 拼音:yáng lào
用羊乳制成的一种食品。常借指乡土特产的美味。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陆机 诣 王武子 , 武子 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 陆 曰:‘卿 江 东何以敌此?’ 陆 云:‘有千里蓴羹,但未下盐豉耳。’” 宋 陆游 《读史》诗:“南言蓴菜似羊酪,北説荔枝如石榴。” 清 吴伟业 《新翻子夜歌》:“龙团与羊酪,相逢土风异。”词语解释:杨朱哭 拼音:yáng zhū kū
临歧路而哭。 宋 孔武仲 《舍轿马而步》诗:“户枢劳乃久,金矿鍜方熟。聊歌以自娱,不作 杨朱 哭。”参见“ 杨朱泣岐 ”。
词语解释:杨朱泣岐 拼音:yáng zhū qì qí
《荀子·王霸》:“ 杨朱 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哀哭之。”谓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 杨朱 为此而哭泣。后常引作典故,用来表达对世道崎岖,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 杨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丝。” 唐 李商隐 《荆门西下》诗:“ 洞庭湖 阔蛟龙恶,却羡 杨朱 泣路岐。” 五代 李翰 《蒙求》:“ 墨子 悲丝, 杨朱 泣岐。”词语解释:蝇虎 拼音:yíng hǔ
蜘蛛的一种。体小脚短,色白或灰,不结网。常在墙壁上捕食苍蝇和其他小虫。俗称苍蝇老虎。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蝇虎……形似蜘蛛而色灰白,善捕蝇。”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得雋蝇虎健,相残雀豹趟。” 宋 梅尧臣 《宿州河亭书事》诗:“林中鵶舅狞,席上蝇虎攫。”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小儿取壁间蝇虎十餘枚,寘甖中,缄其口,乃捕蝇数十,下投之,令争噉。”词语解释:颍川集 拼音:yǐng chuān jí
东汉 时 陈寔 、 荀淑 两家享名当时,均为 颍川 人,两家父子同游或聚会,称为“潁川集”。后代诗文中常用作典故,咏贤士相聚或出游。因事涉星象,故亦借以咏星。 唐 董思恭 《咏星》:“方知 潁川 集,别有 太丘 门。”参见“ 德星 ”、参阅《后汉书·荀韩锺陈传》。词语解释:鱼龙 拼音:yú lóng
(1).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周礼·地官·大司徒》“鳞物” 汉 郑玄 注:“鱼龙之属。”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草木之遇阳春,鱼龙之逢风雨。”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明 李贽 《环阳楼晚眺得碁字》诗:“水底鱼龙醒,花间鸟鹊飢。” 清 吴伟业 《黄河》诗:“白浪日崔嵬,鱼龙亦壮哉。”
(2).指古代百戏杂耍中能变化为鱼和龙的猞猁模型。亦为该项百戏杂耍名。《汉书·西域传赞》:“设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碭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颜师古 注:“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於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潄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於庭,炫燿日光。”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百戏骋鱼龙,千门壮宫殿。” 宋 苏轼 《次韵答钱穆父作诗见及》:“鱼龙絶伎来千里,斑白遗民数四朝。”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阎罗王、鱼龙、轿子、金童玉女。”
(3).古爬行动物名。外形像鱼,生于海洋。四肢桨状,适于游泳。眼大。嘴长,牙齿尖锐,肉食。卵胎生。于侏罗纪最繁盛。词语解释:虞泉 拼音:yú quán
见“ 虞渊 ”。
词语解释:虞渊 拼音:yú yuān
亦称“ 虞泉 ”。 传说为日没处。《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 虞渊 ,是谓黄昏。”《汉书·扬雄传上》:“外则正南极海,邪界 虞渊 ,鸿濛沆茫,碣以崇山。”《晋书·束晳传》:“亦岂能登海湄而抑东流之水,临 虞泉 而招西归之日?” 唐 柳宗元 《杂曲歌辞》之一:“君不见 夸父 逐日窥 虞渊 ,跳踉 北海 超 崑崙 。” 郭沫若 《赠日本友人》诗:“纵有乌云遮皓月,终教红日出 虞渊 。”词语解释:羽扇 拼音:yǔ shàn
(1).用长羽毛制成的扇子。 晋 陆机 《羽扇赋》:“昔 楚襄王 会於 章臺 之上……大夫 宋玉 、 唐勒 侍,皆操白鹤之羽以为扇。” 宋 赵汝钠 《水龙吟·白莲》词:“羽扇微摇,翠帷低拥,清凉庭院。”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廓尔喀之降》:“ 福康安 以为势如破竹,旦夕可奏功,甚骄满,拥肩舆挥羽扇以战,自比 武侯 也。” 瞿秋白 《铁花》诗:“不是那轻挥羽扇,妙舞回旋的--而是那胼胝满目--是有力的掌。”
(2).特指天子仪仗中的掌扇。《西京杂记》卷一:“ 汉 制:天子……夏设羽扇,冬设繒扇。” 宋 王溥 《唐会要·朔望朝参》:“乃请备羽扇于殿两厢。上将出,所司承旨索扇,扇合。上坐定,乃去扇。给事中奏无事,将退,又索扇如初。令以常式。”后亦因以指代天子。 明 夏完淳 《翠华篇》:“平旦千官上殿来,螭头羽扇无消息。”自注:“此追记 圣安皇帝 北狩作也。”词语解释:雨霖铃 拼音:yǔ lín líng
亦作“ 雨淋铃 ”。
(1). 唐 教坊曲名。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补遗》:“ 明皇 既幸 蜀 ,西南行初入 斜谷 ,属霖雨涉旬,於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 贵妃 ,採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唐 元稹 《琵琶歌》:“因兹弹作《雨霖铃》,风雨萧条鬼神泣。” 明 梁辰鱼 《红线女》第一折:“《雨霖铃》空响人何处,只落得渺渺独愁予。”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信得羽衣传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人间空唱《雨淋铃》。”参阅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五。
(2).词牌名。由 唐 教坊曲演化而成。双调,一百零三字,仄韵。 宋 柳永 始作。 柳永 一生失意潦倒,生活漂泊无定。在他离开 汴京 时作此词,以抒发惜别之情。词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句,脍炙人口。后用以指代失意潦倒。 清 陈维崧 《赠歌者陈郎》诗:“怜尔少年非失意,逢人也唱《雨霖铃》。”词语解释:玉李 拼音:yù lǐ
(1).传说中的仙李。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 崑崙山 ﹞有珠玉树沙棠琅玕碧瑰之树,玉李、玉瓜、玉桃,其实形如世间桃李,但为光明洞澈而坚,须以玉井水洗之,便软而可食。”
(2).星名。即李星。见《史记·天官书》。 宋 杨万里 《三辰砚屏歌》:“东方亭亭升火轮,西有玉李伴金盆。”
(3).李子的一种。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一:“红李,玉李,花红和虎拉车,相继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