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粉郎 拼音:fěn láng
傅粉郎君。 三国 魏 何晏 美仪容,面如傅粉,尚 魏 公主,封列侯,人称粉侯,亦称粉郎。见《三国志·魏志·何晏传》、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后用作心爱郎君的爱称。 宋 柳永 《甘草子》词:“却傍金笼教鸚鵡,念粉郎言语。” 清 纳兰性德 《凤凰台上忆吹箫·除夕得梁汾中信因赋》词:“心知梅花佳句,待粉郎香令,再结相思。”词语解释:伏龟 拼音:fú guī
传说中俯伏在松树下的神龟,为松树之精所化。《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兔丝;上有丛蓍,下有伏龟。” 唐 李商隐 《高松》诗:“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 朱鹤龄 注引《嵩山记》:“ 嵩高山 有大松树,或百岁,或千岁,其精变为青牛,为伏龟,採食其实得长生。”词语解释:浮丘 拼音:fú qiū
(1).即 浮丘公 。《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三》:“左挹 浮丘 袖,右拍 洪崖 肩。” 李善 注引《列仙传》:“ 浮丘公 接 王子乔 以上 嵩高山 。” 唐 李白 《凤笙篇》:“莫学吹笙 王子晋 ,一遇 浮丘 断不还。” 唐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见寄》诗:“何时得把 浮丘 袖?白日将昇第九天。” 宋 司马光 《游仙曲》之二:“何时得接 浮丘 袂,沧海横飞万餘里。”参见“ 浮丘公 ”。
(2).复姓。 汉 有 浮丘伯 。见《汉书·儒林传·申公》。
词语解释:浮丘公 拼音:fú qiū gōng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文选·谢灵运〈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儻遇 浮丘公 ,长絶子徽音。” 李善 注引《列仙传》:“ 王子晋 好吹笙,道人 浮丘公 接以上 嵩山 。”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倘遇 浮丘公 ,歘造 蓬莱 巔。”词语解释:傅粉 拼音:fù fěn
(1).搽粉。《汉书·广川王刘越传》:“前画工画 望卿 舍, 望卿 袒裼傅粉其傍。” 南朝 梁简文帝 《独处愁》诗:“弹棋镜奩上,傅粉高楼中。” 明 孙梅锡 《琴心记·勉拨房赀》:“你看我男子烧汤女傅粉,嗏, 临邛 市上不折本。”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从来傅粉之面,止耐远观,难於近视。” 巴金 《家》三十:“却换了一个画眉傅粉的小生。”
(2).搽粉的人。借指妾婢。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诟奸》:“你傅粉盈房,岂无殊色?我洗妆入道,不变初心。”词语解释:傅粉郎 拼音:fù fěn láng
见“ 傅粉何郎 ”。
词语解释:傅粉何郎 拼音:fù fěn hé láng
(1).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何平叔 ( 何晏 )美姿仪,面至白。 魏明帝 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噉,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后以“傅粉何郎”称美男子。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李端》:“《赠郭驸马诗》云……薰香 荀令 偏怜少,傅粉 何郎 不解愁。” 明 秦楼外史 《男王后》第二折:“待我这傅粉 何郎 ,做了箇结綺 张娘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所以我还记得那词上两句是:两个是傅粉 何郎 ,两个是画眉 张敞 。”亦省作“ 傅粉郎 ”。 后蜀 毛熙震 《南歌子》词:“暗想為云女,应怜傅粉郎。”
(2).蝶的别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昆虫上·蝶》:“傅粉郎, 唐 人咏蝶诗:‘傅粉何郎全縞素。’”词语解释:共被 拼音:gòng bèi
同被而寝。亦谓亲如兄弟。《飞燕外传》:“ 昭仪 拜乃泣曰:‘姊寧忘共被,夜长苦寒不成寐,使 合德 雍姊背邪?’”《晋书·祖逖传》:“与司空 刘琨 俱为 司州 主簿,情好绸繆,共被同寝。” 唐 杨炯 《从弟去溢墓志铭》:“ 姜肱 没齿,无因共被之欢; 钟毓 生年,非復同车之乐。” 唐 杜甫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仇兆鳌 注:“共被同行,所谓如弟兄也。 汉 姜肱 兄弟同被而寝。 晋 祖逖 、 刘琨 情好绸繆,共被同寝。”词语解释:关令 拼音:guān lìng
古代司关的官员。后人诗文中也专指关令 尹喜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 ﹞至关,关令 尹喜 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 裴駰 集解引《列仙传》:“关令 尹喜 者, 周 大夫也…… 老子 西游, 喜 先见其气,知真人当过,候物色而迹之,果得 老子 。 老子 亦知其奇,为著书。与 老子 俱之 流沙 之西,服巨胜实,莫知其所终。”《周书·王褒传》:“同夫关令,物色异人。” 唐 岑参 《题观楼》诗:“荒楼荒井闭空山,关令乘云去不还。” 陈铁民 侯忠义 校注:“关令,即 尹喜 , 周 人,为 函谷关 令。”词语解释:广厦 拼音:guǎng shà
见“ 广夏 ”。
词语解释:广夏 拼音:guǎng xià
亦作“ 广厦 ”。 高大的房屋。《楚辞·王褒〈九怀·陶壅〉》:“息 阳城 兮广夏,衰色罔兮中怠。” 王逸 注:“遂止炎野大屋庐也。”《三国志·魏志·刘廙传》:“殿下可高枕於广夏,潜思於治国。”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林纾 《张母谢夫人墓志铭》:“吾詎真有广厦以徧覆之者。”词语解释:何郎粉 拼音:hé láng fěn
即傅粉 何郎 。 三国 魏 何晏 性自喜,好修饰,平日粉白不去手。因以“何郎粉”借指年轻俊美的男子。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张郎 倘得相亲傍,乍相逢厌见 何郎 粉,看邂逅偷将 韩寿 香。”亦省作“ 何粉 ”。 明 王骥德 《男王后》第三折:“嫂嫂,你本琼岛仙郎,错做金宫艷质,如今幸亲 何 粉,敢惜 韩 香?”参见“ 何郎 ”。
词语解释:何郎 拼音:hé láng
(1). 三国 魏 驸马 何晏 仪容俊美,平日喜修饰,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人称“傅粉 何郎 ”。后即以“何郎”称喜欢修饰或面目姣好的青年男子。见《世说新语·容止》、《三国志·魏志·曹爽传》 裴松之 注引《魏略》。 唐 宋璟 《梅花赋》:“儼如傅粉,是谓 何郎 。” 唐 许浑 《夏日戏题郭别驾东堂》诗:“犹恐 何郎 热,冰生白玉盘。”
(2).借作驸马的美称。 唐 刘禹锡 《题于家公主旧宅》诗:“ 何郎 独在无恩泽,不似当初傅粉时。”
(3).指 南朝 梁 诗人 何逊 。 何逊 青年时即以文学著称,为当时名流所称道。 唐 李商隐 《漫成》诗之三:“雾夕咏芙蕖, 何郎 得意初。” 宋 刘克庄 《沁园春·维扬作》词:“甚都无人诵, 何郎 诗句,也无人报,书记平安。” 明 高启 《梅花》诗之一:“自去 何郎 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4).借指才高的年轻男子。 明 叶宪祖 《丹桂钿合》第七折:“ 何郎 俊才调凌云, 谢女 艳容华濯露。”词语解释:将无同 拼音:jiāng wú tóng
犹言莫非相同;恐怕相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阮宣子 有令闻,太尉 王夷甫 见而问曰:‘ 老 庄 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亦作“ 将毋同 ”。 宋 程大昌 《续演繁露·将毋同》:“ 王戎 问 老 庄 、 孔子 异, 阮瞻 曰:‘将毋同。’不直云同而云‘将毋同’者, 晋 人语度自尔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附录《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二讲:“‘将毋同’三字,究竟怎样讲?有人说是‘殆不同’的意思;有人说是‘岂不同’的意思--总之,是一种两可、飘渺恍惚之谈罢了。”参见“ 三语掾 ”。
词语解释:三语掾 拼音:sān yǔ yuàn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阮宣子 有令闻,太尉 王夷甫 见而问曰:‘ 老 庄 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晋书·阮瞻传》亦载此事,但 王衍 作 王戎 , 阮修 作 阮瞻 。后常以“三语掾”作为幕府官的美称。 唐 刘商 《杂言哀悼姚仓曹》诗:“可怜三语掾,长作九泉灰。” 宋 苏轼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欲知妙湛与总持,更问 江 东三语掾。” 金 元好问 《益父曹弟见过》诗:“从事旧惭三语掾,通家犹记十年兄。”词语解释:姜被 拼音:jiāng bèi
《后汉书·姜肱传》:“ 肱 与二弟 仲海 、 季江 ,俱以孝行著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 李贤 注引《谢承书》曰:“ 肱 性篤孝,事继母恪勤。母既年少,又严厉。 肱 感《愷风》之孝,兄弟同被而寑,不入房室,以慰母心。”后因以“姜被”指兄弟和兄弟之情。 唐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诗:“ 歷下 辞 姜 被, 关西 得 孟 邻。” 唐 杜牧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诗:“旅馆夜忧 姜 被冷,暮江寒觉 晏 裘轻。” 清 张廷璐 《哭梁贡》诗:“魂依 姜 被霜华冷,肠断 苏 机血泪枯。”词语解释:姜肱被 拼音:jiāng gōng bèi
即 姜 被。 金 元好问 《送钦叔内翰并寄刘白二君》诗之一:“半年 姜肱 被,所乐良不貲。” 明 高启 《期家兄宿东湖民家不至》诗:“谁信 姜肱 被,今宵还独眠。” 清 曹寅 《月夜书怀》诗:“暖忆 姜肱 被,羞弹 卜式 冠。”参见“ 姜被 ”。
词语解释:姜被 拼音:jiāng bèi
《后汉书·姜肱传》:“ 肱 与二弟 仲海 、 季江 ,俱以孝行著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 李贤 注引《谢承书》曰:“ 肱 性篤孝,事继母恪勤。母既年少,又严厉。 肱 感《愷风》之孝,兄弟同被而寑,不入房室,以慰母心。”后因以“姜被”指兄弟和兄弟之情。 唐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诗:“ 歷下 辞 姜 被, 关西 得 孟 邻。” 唐 杜牧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诗:“旅馆夜忧 姜 被冷,暮江寒觉 晏 裘轻。” 清 张廷璐 《哭梁贡》诗:“魂依 姜 被霜华冷,肠断 苏 机血泪枯。”词语解释:令公香 拼音:lìng gōng xiāng
见“ 令君香 ”。
词语解释:令君香 拼音:lìng jūn xiāng
荀彧 在 汉 末曾守尚书令,人称 荀令君 ,得异香,至人家坐,三日香气不歇。见《太平御览》卷七○三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后多以“令君香”指高雅人士的风采。 唐 李百药 《安德山池宴集》诗:“云飞凤臺管,风动令君香。” 唐 王维 《春日直门下省早朝》诗:“骑省直 明光 ,鸡鸣謁 建章 ,遥闻侍中珮,闇识令君香。”亦作“ 令公香 ”。 唐 李颀 《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词语解释:令君香 拼音:lìng jūn xiāng
荀彧 在 汉 末曾守尚书令,人称 荀令君 ,得异香,至人家坐,三日香气不歇。见《太平御览》卷七○三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后多以“令君香”指高雅人士的风采。 唐 李百药 《安德山池宴集》诗:“云飞凤臺管,风动令君香。” 唐 王维 《春日直门下省早朝》诗:“骑省直 明光 ,鸡鸣謁 建章 ,遥闻侍中珮,闇识令君香。”亦作“ 令公香 ”。 唐 李颀 《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词语解释:龙梭 拼音:lóng suō
(1).《晋书·陶侃传》:“ 侃 少时渔於 雷泽 ,网得一织梭,以挂于壁。有顷雷雨,自化为龙而去。”后因以“龙梭”为织梭的美称。 唐 李贺 《有所思》诗:“西风未起悲龙梭,年年织梭攒双蛾。” 宋 苏轼 《和仲伯达》:“人不我知斯我贵,不须雷雨起龙梭。” 清 方履籛 《祭董母庄太宜人文》:“犹陈象服,虚佇龙梭。”
(2).小战船。 清 林福祥 《平海心筹》:“始则击破其尾棚,继復击沉其华艇,以龙梭而当其火船。”词语解释:三语掾 拼音:sān yǔ yuàn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阮宣子 有令闻,太尉 王夷甫 见而问曰:‘ 老 庄 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晋书·阮瞻传》亦载此事,但 王衍 作 王戎 , 阮修 作 阮瞻 。后常以“三语掾”作为幕府官的美称。 唐 刘商 《杂言哀悼姚仓曹》诗:“可怜三语掾,长作九泉灰。” 宋 苏轼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欲知妙湛与总持,更问 江 东三语掾。” 金 元好问 《益父曹弟见过》诗:“从事旧惭三语掾,通家犹记十年兄。”词语解释:荀令香 拼音:xún lìng xiāng
《太平御览》卷七○三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 荀令君 至人家,坐处三日香。”按, 荀令君 即 荀彧 ,字 文若 ,为侍中,守尚书令。传说他曾得异香,用以薰衣,馀香三日不散。后以“荀令香”指奇香异芳。 唐 白居易 《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即事》:“花妒 谢 家妓,兰偷 荀令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