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丰隆 拼音:fēng lóng
(1).亦作“ 丰霳 ”。古代神话中的雷神。后多用作雷的代称。《楚辞·离骚》:“吾令 丰隆 椉云兮,求 宓妃 之所在。”《淮南子·天文训》:“季春三月, 丰隆 乃出,以将其雨。” 高诱 注:“ 丰隆 ,雷也。” 唐 皮日休 《霍山赋》:“叱 丰隆 ,奔列缺,轰然霹靂,天地俱裂。” 清 张尚瑗 《仙霞关》诗:“淙淙飞泉下幽壑,輣衝百道鸣丰霳。” 郭沫若 《创造者》诗:“你听,他声如丰隆。”
(2).丰盛隆厚。《后汉书·公孙瓒传》:“据职高重,享福丰隆。”《宋书·礼志三》:“其优衍丰隆,无所取喻。” 宋 李之仪 《与金马部书》之十一:“至于樽俎丰隆,祖帐华茂,倾意於俯格,而至巷无居人。”
(3).高大崇隆。《艺文类聚》卷六引 南朝 梁 萧子范 《建安城门峡赋》:“瓌诡丰隆,质状不同,班黄糅采,玄紫潜通。” 元 陈樵 《东阳县学晖映楼赋》:“登兹楼以相羊兮,爱结构之丰隆。” 清 张惠言 《景福宫赋》:“丰隆穹崇,岧嶤崔巍。”词语解释:高舂 拼音:gāo chōng
日影西斜近黄昏时。《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 渊虞 ,是谓高舂;至于 连石 ,是谓下舂。” 高诱 注:“高舂,时加戍,民碓舂时也。” 刘文典 集解:“《初学记》引注云:‘言尚未冥,上蒙先舂,曰高舂。’” 南朝 梁 王僧孺 《为韦雍州致仕表》:“高舂之景一斜,不周之风忽至。” 唐 皎然 《浮云》诗之三:“浮云浮云,集於高舂。高舂濛濛,日夕之容。” 清 赵翼 《遣兴》诗之三:“折坂未登车倒退,游山正好日高舂。”词语解释:桂娥 拼音:guì é
指月宫 嫦娥 。 宋 王銍 《明觉山中始见梅花戏呈妙明老》诗:“天仙謫自广寒宫,定与 桂娥 新作别。” 宋 范成大 《梦玉人引》词之二:“雨捲云飞,长有 桂娥 看客。” 元 马致远 《青哥儿·十二月》曲之八:“铜壶半分更漏,散秋香 桂娥 将就。”词语解释:汗漫游 拼音:hàn màn yóu
世外之游。形容漫游之远。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復见 陶唐 理,甘为汗漫游。” 仇兆鳌 注引《淮南子》:“ 若士 谓 卢敖 曰:‘吾与汗漫游於九垓之外。’” 元 耶律楚材 《过云川和刘正叔韵》:“西域风尘汗漫游,十年辜负旧渔舟。” 清 方文 《路灌沟喜遇谈长益话旧》诗:“闻尔京师去,真成汗漫游。” 清 钮琇 《觚賸·神僧》:“我将从师为汗漫游,师许之乎?” 叶玉森 《一岛》诗:“烟萝半壁能分我,请息诸天汗漫游。”词语解释:贺燕 拼音:hè yàn
《淮南子·说林训》:“汤沐具,而蟣蝨相弔;大厦成,而燕雀相贺,忧乐别也。”后以“贺燕”用作祝贺新居落成的套语。 南朝 陈 阴铿 《新成安乐宫》诗:“迢递翔鵾仰,连翩贺燕来。” 唐 刘禹锡 《奉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书》:“无因随贺燕,翔集画梁间。” 清 姚鼐 《东张橿亭庶子》诗:“柱石佐休明,厦成纷贺燕。”词语解释:胡越 拼音:hú yuè
(1). 胡 与 越 。亦泛指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 汉 邹阳 《上书吴王》:“臣闻 秦 倚 曲臺 之宫,悬衡天下,画地而人不犯,兵加 胡 越 。” 宋 司马光 《言施行封事上殿札子》:“ 汉武帝 详延特起之士,待以不次之位,终获其用,威加 胡 越 。” 清 姚鼐 《咏古》之二:“ 秦皇 服 胡 越 ,六合归悬衡。”后亦泛指异族。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剿抚异同》:“而听该酋置馆,杂居齐齿,胡越横行輦轂,羌夷布满街衢,自古及今,实所未闻。”
(2). 胡 地在北, 越 在南,比喻疏远隔绝。《淮南子·俶真训》:“六合之内,一举而千万里。是故自其异者视之,肝胆胡越,自其同者视之,万物一圈也。” 高诱 注:“肝胆喻近,胡越喻远。” 唐 白居易 《与微之书》:“况以胶漆之心,置於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 宋 欧阳修 《与王懿敏公书》之一:“人生聚散,忧患百端,相见何时?况开年决求南去,遂益为胡越也。” 明 孙梅锡 《琴心记·相如倦游》:“当时已惭裾曳,何况飘蓬,转眼又成胡越。”
(3).比喻敌人或对立关系。 宋 苏轼 《韩愈论》:“儒墨之相戾,不啻若 胡 越 ,而其疑似之间,相去不能以髮,宜乎 愈 之以为一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冢宰避内阁》:“ 孙富平 与 新建 各结强援,相攻若 胡 越 ,而阁部成两讼场矣。”词语解释:黄口 拼音:huáng kǒu
(1).雏鸟的嘴。借指雏鸟。 汉 刘向 《说苑·敬慎》:“ 孔子 见罗者,其所得者皆黄口也。 孔子 曰:‘黄口尽得,大爵独不得,何也?’” 南朝 齐 谢朓 《咏竹诗》:“青扈飞不碍,黄口得相窥。” 唐 元稹 《有鸟》诗之十四:“可惜官仓无限粟, 伯夷 饿死黄口肥。” 清 卓尔堪 《题脊令图》诗:“汝雏旦暮啼黄口,汝魂血污归故乡。”
(2).指幼儿。《淮南子·氾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 高诱 注:“黄口,幼也。”《新唐书·百官志一》:“每岁孟春上其籍,自黄口以上印臂。” 清 吴嘉纪 《堤决》诗之五:“暮年辛苦饲孤孙,黄口命倚白头存。” 阿英 《夜》:“孤儿寡妇的哀号,白发黄口的凄吟,一切的经过,又完全涌上心头。”词语解释:谏鼓 拼音:jiàn gǔ
设于朝廷供进谏者敲击以闻的鼓。《管子·桓公问》:“ 舜 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 禹 立諫鼓於朝,而备讯唉。”《新唐书·裴谞传》:“ 諝 上疏曰:‘諫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 唐 唐孙华 《吴歈为陈沧洲太守作》诗:“谁能鸣諫鼓,慷慨伏青蒲。”词语解释:青女 拼音:qīng nǚ
(1).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训》:“至秋三月……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高诱 注:“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 南朝 梁 萧统 《铜博山香炉赋》:“於时青女司寒,红光翳景。” 唐 杜甫 《秋野》诗之四:“飞霜任青女,赐被隔南宫。” 清 姚鼐 《问张荷塘疾》诗:“今年青女慵司令,九日黄花未吐枝。” 郭沫若 《东风吟》:“青女相欺又几时?眼前百卉竞芳菲。”
(2).借指霜雪。 唐 寒山 《诗》之一一五:“屡见枯杨荑,常遭青女杀。” 宋 王安石 《红梨》诗:“岁晚苍官纔自保,日高青女尚横陈。” 元 张可久 《一枝花·冬景》套曲:“玄冥不出权独占,青女三白势转严。” 清 纳兰性德 《浪淘沙·秋思》词:“霜讯下银塘,併作新凉,奈他青女忒轻狂。”
(3).喻指白发。 明 顾大典 《青衫记·乐天赏花》:“繁华易陨,恐青女又侵青镜。”词语解释:十日 拼音:shí rì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 尧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 羿 毙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尧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女於此时若食日,虽食八九无馋名。”参见“ 十日并出 ”。
(2).十干所表示的日子。《周礼·春官·冯相氏》:“ 冯相氏 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预 注:“甲至癸。” 唐 韩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国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数穷六十,其将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为历。”
词语解释:十日并出 拼音:shí rì bìng chū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庄子·齐物论》:“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照,而况德之进乎日者乎!”《淮南子·本经训》:“逮至 尧 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按,《山海经·海外东经》和《大荒南经》、《楚辞·天问》等亦载有此传说。
(2).比喻暴乱并起。 清 钱谦益 《〈陈乔生诗集〉序》:“九婴暴起,十日并出。心穷填海,力尽移山。 原軫 之归元如生, 霽云 之断指犹动。”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天津新议续议》:“今以数万里外,不宾之荒服,一旦冯陵中夏,竟使爝火争明,十日并出。”词语解释:霜娥 拼音:shuāng é
即 嫦娥 。借指月。 宋 黄裳 《蝶恋花·月词》:“俄落盏中如有恋,盏未乾时,还见 霜娥 现。” 清 黄景仁 《中秋夜雨》诗:“请从乐府歌 霜娥 ,肯向愁人鑑华髮。”词语解释:霜女 拼音:shuāng nǚ
即 青女 。神话传说中的霜雪之神。 宋 张先 《南乡子·送客过馀溪听天隐二玉鼓胡琴》词:“百卉已随 霜女 妒, 东君 。暗折双花借小春。” 宋 张耒 《明道杂志》:“﹝ 赵周干 《梅诗》﹞ 霜女 遗灵长著素,玉妃餘恨结成酸。”词语解释:云梯 拼音:yún tī
(1).古代攻城时攀登城墙的长梯。《墨子·公输》:“ 公输盘 为 楚 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 宋 。”《宋史·辅超传》:“ 超 率驍勇十七人升云梯,斫北门楼。”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云梯》:“ 文皇帝 时,攻取 明 人城堡,多以云梯制胜。”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六章:“围上 榆林 就两天了,正准备攻城。我们往下走的时光,沿路不是往上运粮的,就是搬云梯的。”
(2).传说中仙人登天之路。《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一》:“ 灵谿 可潜盘,安事登云梯。” 李善 注:“云梯,言仙人昇天,因云而上,故曰云梯。” 唐 王勃 《观内怀仙》诗:“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 宋 杨泽民 《浣溪沙·木樨》词:“金粟蒙茸翠叶垂,月宫仙种下天涯。儿曹攀折有云梯。”
(3).指高山上的石级或栈道。 唐 高适 《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诗:“萝径垂野蔓,石房倚云梯。” 清 魏源 《栈道杂诗》之三:“身已陟云梯,前山犹万仞。” 叶圣陶 《黄山三天》:“出了洞还得爬上百步云梯,又是很陡很险的石级,这才达到 文殊院 。”
(4).喻仕进之路。 唐 窦巩 《送刘禹锡》诗:“十年憔悴 武陵溪 ,鹤病深林玉在泥。今日 太行 平似砥,九霄初倚入云梯。” 宋 苏轼 《清远舟中寄耘老》诗:“ 海陵居士 无云梯,岁晚结庐 潁水 湄。”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改官诗》:“百丈云梯未可阶,寒氊仍问旧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