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耿邓 拼音:gěng dèng
东汉 初名臣 耿弇 和 邓禹 的并称。 王莽 篡 汉 ,二人皆起而佐 光武 定天下。 唐 李白 《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 莽 夷朱暉, 耿 邓 乃起。”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孰与 关 张 并,功临 耿 邓 亲。”词语解释:耿贾 拼音:gěng jiǎ
东汉 初名臣 耿弇 和 贾复 的并称。 唐 杜甫 《述古》诗之三:“ 耿 贾 亦宗臣,羽翼共徘徊。” 唐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耿 贾 官勋大, 荀 陈 地望清。”词语解释:公车 拼音:gōng chē
(1).君主的兵车。《诗·鲁颂·閟宫》:“公车千乘,朱英緑縢,二矛重弓。” 郑玄 笺:“兵车之法,左人持弓,右人持矛。” 孔颖达 疏:“公之兵车有千乘矣。”
(2).官车。《周礼·春官·巾车》:“巾车掌公车之政令。” 郑玄 注:“公,犹官也。”《后汉书·霍谞传》:“服闕,公车徵,再迁 北海 相,入为尚书僕射。” 唐 元结 《黍官引》:“公车诣魏闕,天子垂清问。”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兹奉严君而同上公车,须别慈母而载驰孔道。”
(3). 汉 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天下上事及征召等事宜,经由此处受理。后以指此类官署。《史记·滑稽列传》:“ 朔 初入 长安 ,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牘。”《后汉书·丁鸿传》:“赐御衣及綬,禀食公车,与博士同礼。” 李贤 注:“公车,署名。公车所在,因以名。诸待詔者,皆居以待命,故令给食焉。” 唐 元稹 《高端婺州长史》:“尔等皆执艺术,待詔公车。”《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七年》:“伏望詔求方正有道之士,召诣公车对策;如 司马光 、 苏辙 辈,復置左右,以辅圣德。”
(4). 汉 代以公家车马递送应征的人,后因以“公车”为举人应试的代称。 明 王晫 《今世说·雅量》:“﹝ 李梦兰 ﹞弱冠举孝廉,公车不第,策蹇南归,务益砥礪读书。”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家 西涧 先生説:‘ 张之杜 中 顺治 辛卯举人,连上公车不第,因就 朱方旦 问之。’” 清 王韬 《〈日本杂事诗〉序》:“而君时公车北上,以此相左。”
(5).借指应试的举子。《花月痕》第二回:“那年春闈榜后,朝议举行鸿词科,因此各道公车,迟留观望,不尽出都。”词语解释:共被 拼音:gòng bèi
同被而寝。亦谓亲如兄弟。《飞燕外传》:“ 昭仪 拜乃泣曰:‘姊寧忘共被,夜长苦寒不成寐,使 合德 雍姊背邪?’”《晋书·祖逖传》:“与司空 刘琨 俱为 司州 主簿,情好绸繆,共被同寝。” 唐 杨炯 《从弟去溢墓志铭》:“ 姜肱 没齿,无因共被之欢; 钟毓 生年,非復同车之乐。” 唐 杜甫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仇兆鳌 注:“共被同行,所谓如弟兄也。 汉 姜肱 兄弟同被而寝。 晋 祖逖 、 刘琨 情好绸繆,共被同寝。”词语解释:钩距 拼音:gōu jù
(1).亦作“ 鉤拒 ”。古代的一种兵器。《墨子·备穴》:“为铁鉤距长四尺者,财自足,穴彻,以鉤客穴。” 岑仲勉 简注:“既通敌穴,即以铁钩距钩敌方作穴之工兵。 史树青 等曾説:‘ 四川 出土的铁器中,有 汉 钩镶一件,在《武梁祠石刻》中,我们曾见过这样的武器, 刘熙 《释名》説:“两头曰鉤,中央曰镶,或推镶或鉤引。”但据《墨子·鲁问篇》説:“ 公输班 作鉤距。”其作用是“退者鉤之,进者拒之”……我们推测就是展览会中陈列的钩镶,钩拒是它的别名而已。’”《墨子·鲁问》:“ 公输子 自 鲁 南游 楚 ,焉始为舟战之器,作为鉤拒之备,退者鉤之,进者拒之。”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杨锐》:“比寇至,船二百餘艘抵岸,为鉤距所破。”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 公输般 ﹞造了钩拒,教 楚王 和 越 人打仗。”
(2).古代连弩车弩机的部件。《墨子·备高临》:“筐大三围半,左右有鉤距,方三寸。轮厚尺二寸。鉤距臂博尺四寸,厚七寸,长六尺。”
(3).辗转推问,究得情实。《汉书·赵广汉传》:“﹝ 广汉 ﹞尤善为鉤距,以得事情。鉤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準,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鉤,致;距,闭也。使对者无疑,若不问而自知,众莫觉所由以闭,其术为距也。”《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惟 重荣 自能鉤距,凡有争讼,多廷辩之。” 梁启超 《〈史记·货殖列传〉今义》:“行之以鉤距之法,用之以罗织之罪。”
(4).犹机谋。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 屏山 以为 李 有鉤距, 刘 谈论锋出,皆惮之。”《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元年》:“ 竦 娶 杨氏 ,颇工笔札,有鉤距。”
(5).指钓钩。 唐 元稹 《估客乐》诗:“一身偃市利,突若截海鲸。钩距不敢下,下则牙齿横。” 傅尃 《钓诗》:“隈谭既失用,钩距竟成虚。”词语解释:鼓车 拼音:gǔ chē
载鼓之车。古代皇帝出外时的仪仗之一。《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建旌旗鼓车,旄头先敺。”《南齐书·王融传》:“卿国既异其优劣,聊復相访。若千里日至,圣上当驾鼓车。” 唐 杜牧 《驌驦骏》诗:“遭遇不遭遇,盐车与鼓车。”词语解释:驾鼓车 拼音:jià gǔ chē
据《后汉书·循吏传序》载, 汉光武帝 刘秀 ,治民以轻法,修身以俭朴,“ 建武 十三年,异国有献名马者,日行千里,又进宝劒,贾兼百金,詔以马驾鼓车,劒赐骑士。”“驾鼓车”本用以称颂 光武帝 不务玩好、崇尚节俭的美德。后用作大材小用之典。 唐 杜甫 《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诗:“吾闻驾鼓车,不合用騏驥。” 元 陈旅 《三马图》诗:“时平不出横门道,愿为君王驾鼓车。”亦省作“ 驾鼓 ”。 明 陈束 《厩马赋》:“ 伯氏 难遘,虑贾勇以招尤,甘专心而顺畜,虽驾鼓以犹任,况闻香而不齅。”词语解释:姜被 拼音:jiāng bèi
《后汉书·姜肱传》:“ 肱 与二弟 仲海 、 季江 ,俱以孝行著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 李贤 注引《谢承书》曰:“ 肱 性篤孝,事继母恪勤。母既年少,又严厉。 肱 感《愷风》之孝,兄弟同被而寑,不入房室,以慰母心。”后因以“姜被”指兄弟和兄弟之情。 唐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诗:“ 歷下 辞 姜 被, 关西 得 孟 邻。” 唐 杜牧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诗:“旅馆夜忧 姜 被冷,暮江寒觉 晏 裘轻。” 清 张廷璐 《哭梁贡》诗:“魂依 姜 被霜华冷,肠断 苏 机血泪枯。”词语解释:姜肱被 拼音:jiāng gōng bèi
即 姜 被。 金 元好问 《送钦叔内翰并寄刘白二君》诗之一:“半年 姜肱 被,所乐良不貲。” 明 高启 《期家兄宿东湖民家不至》诗:“谁信 姜肱 被,今宵还独眠。” 清 曹寅 《月夜书怀》诗:“暖忆 姜肱 被,羞弹 卜式 冠。”参见“ 姜被 ”。
词语解释:姜被 拼音:jiāng bèi
《后汉书·姜肱传》:“ 肱 与二弟 仲海 、 季江 ,俱以孝行著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 李贤 注引《谢承书》曰:“ 肱 性篤孝,事继母恪勤。母既年少,又严厉。 肱 感《愷风》之孝,兄弟同被而寑,不入房室,以慰母心。”后因以“姜被”指兄弟和兄弟之情。 唐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诗:“ 歷下 辞 姜 被, 关西 得 孟 邻。” 唐 杜牧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诗:“旅馆夜忧 姜 被冷,暮江寒觉 晏 裘轻。” 清 张廷璐 《哭梁贡》诗:“魂依 姜 被霜华冷,肠断 苏 机血泪枯。”词语解释:烂羊头 拼音:làn yáng tóu
(1).对人的蔑称。 元 无名氏 《符金锭》第二折:“险不着那 郑思 烂羊头打我一顿。”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二折:“这廝烂羊头,喫我打一顿。”参见“ 烂羊 ”。
(2).形容人被打得血肉模糊。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一折:“父亲,拳撞脚踢,与他箇烂羊头。”《金瓶梅词话》第十四回:“你如今还不心死,到明日不吃人争锋廝打,羣到那里打个烂羊头,你肯断絶了这条路儿!”《红楼梦》第六五回:“凡丫头们二爷多看一眼,他有本事当着爷打个烂羊头。”
词语解释:烂羊 拼音:làn yáng
《后汉书·刘玄传》:“其所授官爵者,皆羣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著绣面衣、锦袴、襜褕、诸于,駡詈道中。 长安 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后以“烂羊”为典,指地位卑下者或滥授官爵。 唐 张说 《羽林大将军王氏神道碑》:“王侯无种,屠狗起於将军;战伐有功,烂羊超於都尉。” 清 许承钦 《次韵赠邓孝威》:“屠狗可怜长结客,烂羊终日听封侯。” 清 王韬 《停捐纳》:“再閲数十年,将所谓官者,满街悉是,徧地皆然,烂羊续貂之誚,重见於今日矣!”词语解释:三里雾 拼音:sān lǐ wù
谓浓雾。《后汉书·张楷传》:“﹝ 楷 ﹞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时 关西 人 裴优 亦能为三里雾,自以不如 楷 ,从学之, 楷 避不肯见。” 唐 李商隐 《圣女祠》诗:“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銖衣。”后亦用以借指道术。 元 马祖常 《寿郝大参》诗:“留客只谈三里雾,见人不问五侯鯖。”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忽焉五斗米之教起,三里雾之术成。”词语解释:五里雾 拼音:wǔ lǐ wù
《后汉书·张楷传》:“ 张楷 字 公超 ,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后借以形容迷离恍惚的境界。 孙中山 《三民主义的解释》:“现在许多人讲民生主义,都是离题太远,堕入五里雾中,这也是国人不求甚解的过错。” 邹韬奋 《抗战以来》六:“究竟怎样,实使人如陷入五里雾中,无数青年及热心国事的人们便在这五里雾中遭到源源而来的无妄之灾。”词语解释:羊头 拼音:yáng tóu
(1).见“ 羊胃羊头 ”。
(2).三棱形的箭镞。《淮南子·修务训》:“ 苗山 之鋋,羊头之销。”参阅《方言》第九。
词语解释:羊胃羊头 拼音:yáng wèi yáng tóu
语出《后汉书·刘玄传》:“其所授官爵者,皆羣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著绣面衣、锦袴、襜褕、诸于,駡詈道中。 长安 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本喻猥贱的小人,后指污滥的官吏。《燕京杂诗》:“晓闻云雾蔽 长安 ,羊胃羊头天昼寒。”亦省作“ 羊胃 ”、“ 羊头 ”。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将相尽 更始 之羊胃,衣冠多南渡之雁民。” 陈世宜 《寒夜与楚伧秋心共饮》诗:“虬髯不作 扶餘 王,羊头早薄骑都尉。”词语解释:灶下养 拼音:zào xià yǎng
厨工的辱称。《后汉书·刘玄传》:“其所授官爵者,皆羣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著绣面衣、锦袴、襜褕、诸于,駡詈道中。 长安 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后以借指无能的武将。亦省称“ 灶养 ”。 清 顾炎武 《将去关中别中尉存杠于慈恩寺塔下》诗:“低头从灶养,脱跡溷林僧。” 清 赵翼 《戏咏火判官》:“人以头焦惊上客,世无灶养作中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