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犊角茧 拼音:dú jiǎo jiǎn
喻指年轻人。语本《后汉书·赵憙传》“茧栗犊,岂能负重致远乎” 唐 李贤 注:“犊角如茧栗,言小也。” 宋 苏轼 《再用数珠韵赠湜长老》:“耆年日彫丧,但有犊角茧,时来窥方丈,共笑虎毛浅。”词语解释:杜母 拼音:dù mǔ
(1).《后汉书·杜诗传》:“七年,迁 南阳 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於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於 召信臣 ,故 南阳 为之语曰:‘前有 召父 ,后有 杜母 。’”后遂以“杜母”称扬父母官。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延师》:“ 杜母 高风不可攀,甘棠游憩在 南安 。”
(2).石竹子的别名。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四六:“石竹子,《本草》名瞿麦,一名巨句麦,一名大菊,一名大兰,又名杜母草、燕麦、蘥麦。”词语解释:耳余 拼音:ěr yú
汉 张耳 、 陈馀 的合称。二人始为好友,结为刎颈交,后以势利互相倾轧, 耳 斩 馀 泜水 上。故多用以为朋友凶终隙末之喻。 宋 范成大 《次韵龚养正病中见寄》:“瘠肥邈尔自 秦 越 ,势利纷然皆 耳 餘 。” 陈去病 《有怀刘三钝剑亚子并苦念西狩无畏》诗:“不见 耳 餘 事,千古资譙訶。”词语解释:二千石 拼音:èr qiān dàn
汉 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史记·孝文本纪》:“臣谨请(与) 阴安侯 列侯 顷王后 与 瑯玡王 、宗室、大臣、列侯、吏二千石议。”《汉书·循吏传序》:“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 颜师古 注:“谓郡守、诸侯相。” 晋 葛洪 《西京杂记》卷一:“京师大水,祭山川以止雨,丞相、御史、二千石祷祠如求雨灋。” 宋 宋□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文翁掷斧》:“ 翁 呪曰:“吾得二千石,斧当著此。”因掷之,正中所欲处。后果为 蜀郡 太守。”词语解释:二赵 拼音:èr zhào
(1).指 十六国 的 前赵 与 后赵 。《周书·王褒庾信传论》:“若乃 鲁徵 、 杜广 、 徐光 、 尹弼 之畴,知名於二 赵 ; 宋谚 、 封奕 、 朱彤 、 梁讜 之属,见重於 燕 、 秦 。”
(2).指 西汉 赵飞燕 、 赵昭仪 姊妹。 宋 石延年 《小桃绝句》之一:“二 乔 二 赵 俱倾国,女弟娇彊意自先。”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卜居 半塘 ,一时名噪,人皆以二 赵 二 乔 目之。”词语解释:贰师 拼音:èr shī
(1).指 贰师城 。《史记·大宛列传》:“且 贰师 马, 宛 宝马也。” 金 赵秉文 《西汉论》:“ 武帝 非实知 卫 霍 之才,特以私 卫后 之亲耳。以 李广利 征 贰师 準之,可见。”
(2).指 汉 贰师将军 李广利 。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明主不深晓,以为僕沮 贰师 ,而为 李陵 游説,遂下於理。” 北周 庾信 《见征客始还遇猎》诗:“ 贰师 新受詔, 长平 正凯归。” 清 王士禛 《和沉石田钩弋夫人歌》:“ 汉 家竞説 贰师 功, 卫 霍 勋名甲第同。”词语解释:驹伏辕 拼音:jū fú yuán
汉武帝 时, 魏其侯 窦婴 与丞相 武安侯 田蚡 不和。一次宴会上,与 魏其 交好的 灌夫 冲撞了 武安侯 , 武安侯 治之重罪, 魏其 竭力为之开脱。 武帝 召群臣问是非,因两人都是外戚,大臣不敢直言。“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数言 魏其 、 武安 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事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后因以“驹伏辕”形容畏缩不前,无所作为。 宋 陆游 《闻孙岩老挂冠叹仰之馀辄赋长句》:“后人竞作驹伏辕,未死奄奄如九泉。”词语解释:五侯鲭 拼音:wǔ hòu qīng
指 汉 代 娄护 合 王氏 五侯家珍膳而烹饪的杂烩。五侯, 汉 成帝 母舅 王谭 、 王根 、 王立 、 王商 、 王逢时 同日封侯,号五侯。鯖,肉和鱼的杂烩。《西京杂记》卷二:“五侯不相能,宾客不得来往。 娄护 、 丰辩 ,传食五侯间,各得其懽心,竞致奇膳, 护 乃合以为鯖,世称五侯鯖,以为奇味焉。”后用以指佳肴。 唐 韩翃 《送刘长上归城南别业》诗:“朝还会相就,饭尔五侯鯖。” 宋 苏轼 《次韵孔毅甫集句见赠》之二:“今君坐致五侯鯖,尽是猩脣与熊白。” 清 赵翼 《杨桐山招饮》诗:“也曾吃过五侯鯖,等闲炰炙不足数。”词语解释:辕驹 拼音:yuán jū
见“ 辕下驹 ”。
词语解释:辕下驹 拼音:yuán xià jū
(1).指车辕下不惯驾车之幼马。亦比喻少见世面器局不大之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 张守节 正义引 应劭 曰:“驹马加著辕。局趣,纤小之貌。” 唐 杜甫 《别苏徯》诗:“赠尔 秦 人策,莫鞭辕下驹。” 清 侯方域 《蹇千里传》:“一日会食中书,漏下三鼓矣。 千里 一尽数豆,忽奋迅大言駡坐。凤阁侍郎 王及善 嘆曰:‘是局趣辕下驹耳。幸致位此,乃欲一鸣惊人乎?’”亦省作“ 辕驹 ”。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韵》:“出尘皆野鹤,歷块匪辕驹。” 清 赵翼 《浮论》诗:“局促辕驹岂足道,出门一笑开心颜。”
(2).用作自谦之辞。 宋 黄庭坚 《奉和公择舅氏送吕道人研长韵》:“辕驹蒙推挽,官次奉丹鈆。”词语解释:辕下驹 拼音:yuán xià jū
(1).指车辕下不惯驾车之幼马。亦比喻少见世面器局不大之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 张守节 正义引 应劭 曰:“驹马加著辕。局趣,纤小之貌。” 唐 杜甫 《别苏徯》诗:“赠尔 秦 人策,莫鞭辕下驹。” 清 侯方域 《蹇千里传》:“一日会食中书,漏下三鼓矣。 千里 一尽数豆,忽奋迅大言駡坐。凤阁侍郎 王及善 嘆曰:‘是局趣辕下驹耳。幸致位此,乃欲一鸣惊人乎?’”亦省作“ 辕驹 ”。 唐 杜甫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韵》:“出尘皆野鹤,歷块匪辕驹。” 清 赵翼 《浮论》诗:“局促辕驹岂足道,出门一笑开心颜。”
(2).用作自谦之辞。 宋 黄庭坚 《奉和公择舅氏送吕道人研长韵》:“辕驹蒙推挽,官次奉丹鈆。”词语解释:召杜 拼音:shào dù
见“ 召父杜母 ”。
词语解释:召父杜母 拼音:shào fù dù mǔ
指 西汉 召信臣 和 东汉 杜诗 。他们都曾为 南阳 太守,且皆有善政,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故 南阳 人为之语曰:“前有 召 父,后有 杜 母。”见《汉书·循吏传·召信臣》、《后汉书·杜诗传》。后因以“召父杜母”。为颂扬地方官政绩的套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那时 裴安卿 便是重出世的 召父 ,再生来的 杜母 ,也只得低头受缚。” 清 姚鼐 《闻香茝兄擢广东按察使却寄二十韵》:“政兹褒 召 杜 ,道必闭 申 韩 。”词语解释:召父杜母 拼音:shào fù dù mǔ
指 西汉 召信臣 和 东汉 杜诗 。他们都曾为 南阳 太守,且皆有善政,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故 南阳 人为之语曰:“前有 召 父,后有 杜 母。”见《汉书·循吏传·召信臣》、《后汉书·杜诗传》。后因以“召父杜母”。为颂扬地方官政绩的套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那时 裴安卿 便是重出世的 召父 ,再生来的 杜母 ,也只得低头受缚。” 清 姚鼐 《闻香茝兄擢广东按察使却寄二十韵》:“政兹褒 召 杜 ,道必闭 申 韩 。”词语解释:赵家姊妹 拼音:zhào jiā zǐ mèi
指 赵飞燕 及其妹 合德 。 飞燕 善舞, 合德 柔媚,二人同得宠于 汉成帝 。 明 陈所闻 《懒画眉·赠赵鹿岩二歌者三阕》曲:“当筵惯作美人粧,舞袖风迴送暗香,只疑是 赵 家姊妹在 昭阳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女》:“睹女,惊赞曰:‘好个美姑姑!假到 昭阳院 , 赵 家姊妹,何足数得!’” 沉昌直 《题美人对舞图》诗:“一种柔情谁得似, 赵 家姊妹 汉 宫中。”词语解释:折角 拼音:zhé jiǎo
(1). 汉元帝 时,少府 五鹿充宗 治 梁丘 《易》,以贵幸善辩,诸儒莫敢与抗论。人有荐 朱云 者, 云 入,昂首论难,驳得 充宗 无言以对。诸儒为之语曰:“ 五鹿 岳岳, 朱云 折其角。”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折角”喻指雄辩。 宋 周邦彦 《汴都赋》:“虽有注河之辩,折角之口,终日危坐,抵掌而谭,犹不能既其万一。” 清 黄景仁 《送容甫归里》诗:“此日众中推折角,他年殿上待重茵。”
(2).指在争论中被人驳倒。《旧五代史·周书·冯道传》:“復有 梁 朝宰臣 李琪 ,每以文章自擅,曾进《贺平中山王都表》云:‘復 真定 之逆城。’ 道 让 琪 曰:‘昨来收復 定州 ,非 真定 也。’ 琪 昧於地理,顿至折角。” 清 惜秋 旅生 《维新梦·外交》:“看诸卿闻命即行,絶无繫恋,似此皇华之选,必无折角之虞。”
(3).谓折迭其边角。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升庵集》:“余尝爱 赵子昂 《书跋》云:‘聚书藏书,良非易事。善观书者……勿捲脑,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特指折迭头巾之角。 清 沉育 《郭有道墓》诗:“士林争折角,仙侣羡同舟。”参见“ 折角巾 ”。
词语解释:折角巾 拼音:zhé jiǎo jīn
即林宗巾。 东汉 郭太 ,字 林宗 。名重一时。一日道遇雨,头巾沾湿,一角折迭。时人效之,故意折巾一角,称“林宗巾”。见《后汉书·郭太传》。 宋 张耒 《赠赵景平》诗之一:“定知 鲁国 衣冠异,尽戴 林宗 折角巾。”后用以泛指文士之冠。《周书·武帝纪下》:“初服常冠,以皂纱为之,加簪而不施缨导,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水浒传》第九八回:“忽见一秀士,头戴折角巾,引一个緑袍少年将军来,教 琼英 飞石子打击。”亦省作“ 折巾 ”。 清 侯方域 《九日登高》诗:“荒径遥开丛菊泪,折巾欹落短毛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