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草庐三顾 拼音:cǎo lú sān gù
语本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諮臣以当世之事。” 汉 末 刘备 欲得贤辅,曾三诣 隆中 ,枉驾 亮 舍,虚心就教,历来引为礼贤下士的佳话。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下:“ 王介 字 中甫 , 衢州 人,博学善讥謔…… 熙寧 初, 荆公 以翰林学士被召,前此屡召不起,至是始受命。 介 以诗寄云:‘草庐三顾动幽蛰,蕙帐一空生晓寒。’用蕙帐事盖有所讽。”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后世唯 诸葛武侯 有 伊尹 风味,其草庐三顾而后起,与 耕莘 聘币,已略相类。”词语解释:泛蚁 拼音:fàn yǐ
亦作“泛蚁”。 浮在酒上的泡沫。借指酒。 唐 元稹 《赋得玉卮无当》:“泛蚁功全小,如虹色不移。” 唐 方干 《袁明府以家酝寄余余以山梅答赠非唯四韵兼亦双关》:“罇罍泛蚁堪尝日,童稚驱禽欲熟时。”词语解释:方广 拼音:fāng guǎng
(1).面积;范围。《宣和遗事》后集:“又如此行十餘日,方至一小城,云是 西污州 ……其中方广不甚大,有屋数十间,皆頽弊。”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南海盘陀石》:“ 武当山 圣帝金殿,方广不踰二丈,虽容千人,亦復不窄。”
(2).佛教语。大乘经典、教义的通称。其言富、其理正,故名。亦借指佛教。《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方广东被,教肄南移。” 吕延济 注:“方广,佛号也。” 隋 吉藏 《胜鬘宝窟》卷中:“方广者,是大乘经之通名也……理正为方,言富为广。”
(3).指佛寺。 清 金人瑞 《敬生诵经宝林寺访之作》诗:“不然何今日,含泪访方广。”词语解释:飞光 拼音:fēi guāng
(1).飞逝的光阴。 南朝 梁 沉约 《宿东园》诗:“飞光忽我遒,岂止岁云暮。” 宋 曾巩 《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节推》诗:“南北相望十八年,俯仰飞光如转烛。” 清 张云锦 《玉烛新·和南台徐丈雪夜艺舫韵》词:“才转眼春暖冬寒,飞光去来何骤。” 鲁迅 《集外集拾遗·〈秋夜有感〉诗》:“綺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
(2).犹耀光。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词语解释:飞黄 拼音:fēi huáng
(1).传说中的神马名。又名乘黄。《淮南子·览冥训》:“青龙进驾,飞黄伏皁。” 高诱 注:“飞黄,乘黄也,出西方,状如狐,背上有角,寿千岁。” 唐 张说 《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不因兹白人间有,定是飞黄天上来。”
(2).指古代勇士 飞廉 与 中黄伯 。《文选·张协〈七命〉》:“於是 飞 黄 奋鋭, 賁 石 逞技。” 李周翰 注:“ 飞 , 飞廉 ; 黄 , 中黄 。”
(3).见“ 飞黄腾踏 ”。
词语解释:飞黄腾踏 拼音:fēi huáng téng tà
形容马的飞驰。后多比喻官职地位升得很快。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元 陈赓 《武善夫桃源图》诗:“飞黄腾踏有天倪,紫电转盼天山低。”亦作“ 飞黄腾达 ”。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三折:“ 李春郎 飞黄腾达,赖长者恩荣德化。”《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只这 苏州 城内有无数高才饱学,朝吟暮咏,受尽了灯窗之苦,尚不能勾飞黄腾达。” 叶圣陶 《倪焕之》二:“那时还行着科举,出身寒素,不多时便飞黄腾达的,城里就有好几个。”亦省作“ 飞黄 ”。 明 邵璨 《香囊记·起程》:“及早飞黄千里,扬姓字耀门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贱名已録,所未投到者,欲一见飞黄之快耳。” 冯德英 《苦菜花》第四章:“功成之日,飞黄之时,幸勿遗我碌碌也。”词语解释:飞觞 拼音:fēi shāng
(1).举杯或行觞。《文选·左思〈吴都赋〉》:“里讌巷饮,飞觴举白。” 刘良 注:“行觴疾如飞也。大白,杯名,有犯令者举而罚之。” 唐 刘宪 《夜宴安乐公主新宅》诗:“层轩洞户旦新披,度曲飞觴夜不疲。” 宋 张孝祥 《定风波》词:“见説墙西歌吹好,玉人扶坐劝飞觴。”
(2).指传杯行酒令。《镜花缘》第八二回:“即用本字飞觴:或飞上一字,或飞下一字,悉听其便。”词语解释:飞霜 拼音:fēi shuāng
(1).降霜。 晋 张协 《七命》:“飞霜迎节,高风送秋。”《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昔者,贱臣叩心,飞霜击於 燕 地。” 李善 注:“《淮南子》曰: 邹行 尽忠於 燕惠王 , 惠王 信譖而繫之, 邹子 仰天而哭,正夏而天为之降霜。”后因用以指冤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飞霜冤,不比黑盆冤,一件件风影敷衍。” 吴梅 《自题风洞山传奇八绝句》之五:“西曹铸就飞霜狱,十二金牛挽不来。”
(2).犹飞白。 唐 王昌龄 《箜篌引》:“摇笔飞霜如夺鉤,鬼神不得知其由。”参见“ 飞白 ”。
(3).犹清新。 前蜀 杜光庭 《醮泸州安乐山词》:“虽申降福之仪,几闕飞霜之韵。”
词语解释:飞白 拼音:fēi bái
(1).亦作“ 飞白书 ”。一种特殊的书法。相传 东汉 灵帝 时修饰 鸿都门 ,匠人用刷白粉的帚写字, 蔡邕 见后,归作“飞白书”。这种书法,笔画中丝丝露白,像枯笔所写。 汉 魏 宫阙题字,曾广泛采用。 唐 张怀瓘 《书断》上:“飞白者, 后汉 左中郎将 蔡邕 所作也。 王隐 、 王愔 并云:飞白变楷製也。本是宫殿题署,势既径丈,字宜轻微不满,名为飞白。” 唐 李绰 《尚书故实》:“飞白书始於 蔡邕 ,在 鸿门 见匠人施堊箒,遂创意焉。”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梁武帝 造寺,令 萧子云 飞白大书‘萧’字,至今‘萧’字存焉。” 清 赵翼 《王述庵道经毘陵停舟话旧》诗:“焚黄詔特荣先垄,飞白书应起赐楼。”
(2).中国画中一种枯笔露白的线条。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巧艺》:“ 顾长康 好写起人形,欲图 殷荆州 。 殷 曰:‘我形恶,不烦耳。’ 顾 曰:‘明府正为眼尔,但明点童子,飞白拂其上,使如轻云之蔽日。’”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仁宗 万机之暇,无所翫好,惟亲翰墨,而飞白尤为神妙。凡飞白以点画象形物,而点最难工。” 清 钱谦益 《戏题万户部小像》诗:“ 荆州 恰好添飞白, 子夏 何妨戴小冠。”
(3).修辞学上辞格之一。白,指“白字”,“飞白”就是故意写白字。是明知其错而有意仿效的一种修辞方法。词语解释:三顾 拼音:sān gù
(1).指 汉 末 刘备 三次往 隆中 访聘 诸葛亮 。 宋 陈亮 《酌古论·诸葛孔明下》:“雍容草庐,三顾后起。” 清 魏源 《定军山武侯祠》诗:“三顾起 南阳 ,六出来 渭 岸。”
(2).泛指一再顾访或诚意邀请。 唐 沉佺期 《陪幸韦嗣立山庄》诗:“茆室承三顾,花源接九重。”参见“ 三顾草庐 ”。
词语解释:三顾草庐 拼音:sān gù cǎo lú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 刘备 往访 诸葛亮 ,凡三往,乃见。后 诸葛亮 上 后主 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諮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以“三顾草芦”比喻对贤才的诚心邀请。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刘绍棠 《小荷才露尖尖角》:“你算是河边巧遇 姜子牙 ,不必三顾茅庐请 诸葛 了。”词语解释:三顾茅庐 拼音:sān gù máo lú
见“ 三顾草庐 ”。
词语解释:三顾草庐 拼音:sān gù cǎo lú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载: 刘备 往访 诸葛亮 ,凡三往,乃见。后 诸葛亮 上 后主 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諮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以“三顾草芦”比喻对贤才的诚心邀请。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刘绍棠 《小荷才露尖尖角》:“你算是河边巧遇 姜子牙 ,不必三顾茅庐请 诸葛 了。”词语解释:西园 拼音:xī yuán
(1).园林名。 汉 上林苑 的别名。《文选·张衡〈东京赋〉》:“岁维仲冬,大閲 西园 ,虞人掌焉,先期戒事。” 薛综 注:“ 西园 , 上林苑 也。”《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四年》:“帝著商贾服,从之饮宴为乐。又於 西园 弄狗,著进贤冠,带綬。”
(2).园林名。在 河南省 临漳县 邺县 旧治北,传为 曹操 所建。 三国 魏 曹植 《公宴诗》:“清夜游 西园 ,飞盖相追随。” 唐 张说 《邺都引》:“城郭为墟人代改,但见 西园 明月在。”
(3).园林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 明 代始建。其罗汉堂有五百罗汉像,姿态各殊,为 清 代泥塑杰作。
(4).园林名。在 湖北省 武昌县 西。《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辛酉, 纶 集其麾下於 西园 。”词语解释:萧艾 拼音:xiāo ài
艾蒿,臭草。常用来比喻品质不好的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唐 杜甫 《种莴苣》诗:“中园陷萧艾,老圃永为耻。” 清 方文 《即事》诗之二:“多少崇兰化萧艾,幽香毕竟在吾徒。”词语解释:燕霜 拼音:yàn shuāng
《初学记》卷二引《淮南子》:“ 邹衍 事 燕惠王 ,尽忠。左右譖之,王繫之。仰天而哭,夏五月,天为之下霜。”后以“燕霜”为蒙冤之典。 唐 李白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诗:“我无 燕 霜感,玉石俱烧焚。”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长流夜郎前后》:“由于内战,使得‘玉石俱焚’, 李白 本人正被囚在狱中等待处分。说‘我无 燕 霜感’,其实正是我有弥天的 燕 霜之感。”词语解释:蚁酒 拼音:yǐ jiǔ
浊酒。因酒面浮有泡沫,故称。 唐 郑谷 《蜀中春日》诗:“不嫌蚁酒衝愁肺,却忆渔蓑覆病身。” 宋 梅尧臣 《王道损赠永兴冰蜜梨四颗》诗:“色向瑶盘发,甘应蚁酒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