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对酒当歌 拼音:duì jiǔ dāng gē
曹操《短歌行》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句,意谓生命短促,应及时有所作为。后用以指及时行乐。词语解释:恶木 拼音:è mù
贱劣的树。《文选·陆机〈猛虎行〉》:“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李善 注:“《管子》曰:夫士怀耿介之心,不荫恶木之枝。恶木尚能耻之,况与恶人同处!”《周书·寇儁传》:“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 儁 於后知之,乃曰:‘恶木之荫,不可暂息;盗泉之水,无容悮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遂访主还之。”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不子也》:“夫恶木垂荫,志士不息;盗泉飞溢,廉夫不饮。匹夫匹妇,况天子乎?”词语解释:珥笔 拼音:ěr bǐ
(1).古代史官、谏官上朝,常插笔冠侧,以便记录,谓之“珥笔”。《文选·曹植〈求通亲亲表〉》:“安宅京室,执鞭珥笔。出从华盖,入侍輦轂。” 李善 注:“珥笔,戴笔也。” 元 耶律楚材 《爱子金柱索诗》:“他时辅翊英雄主,珥笔 承明 策万言。” 严复 《救亡决论》:“出宰百里,入主曹司,珥笔登朝,公卿跬步。”
(2).指诉讼。 宋 黄庭坚 《江西道院赋》:“ 江西 之俗,士大夫多秀而文,其细民险而健,以终讼为能,由是玉石俱焚,名曰珥笔之民。” 金 元好问 《高平道中望陵川》诗之一:“来时珥笔夸健讼,去日攀车餘泪痕。”词语解释:二并四具 拼音:èr bìng sì jù
谓贤主、嘉宾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同时具备。语本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四美具,二难并。” 宋 张榘 《贺新凉》词:“倒挽峡流归笔底,衮衮二并四具。”词语解释:繁手 拼音:fán shǒu
弹奏乐器的一种变化复杂的手法。《文选·马融〈长笛赋〉》:“繁手累发,密櫛叠重。” 吕延济 注:“繁手,手指繁捻而累举如梳齿也。”《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繁手超於北里,妙舞丽於《阳阿》。”词语解释:郭隗宫 拼音:guō wěi gōng
战国 燕昭王 为礼待 郭隗 所建的馆舍。见《战国策·燕策一》、《史记·燕世家》。后因以为贤人聚集之所。 清 钱谦益 《上元后二日闻诸公贬谪之信偶作》诗:“ 黄金臺 畔夕阳红,衰草丛残 郭隗 宫。”词语解释:郭隗金 拼音:guō wěi jīn
《文选·鲍照〈放歌行〉》:“岂伊白璧赐,将起 黄金臺 。” 李善 注:“《上谷郡图经》曰:‘ 黄金臺 , 易水 东南十八里。 燕昭王 置千金於臺上,以延天下之士。’”后因以“郭隗金”为以重金礼聘贤士之典。 唐 吴仁璧 《投谢钱武肃》诗:“东门上相好知音,数尽臺前 郭隗 金。”词语解释:郭隗台 拼音:guō wěi tái
燕昭王为招贤强国,于 易水 东南筑台,置千金于上,以招贤士,旁有“小金臺”,相传即“郭隗臺”。于是四方贤良,争趋归 燕 。后因以“郭隗臺”指招良纳贤之处。 闽 徐夤 《草》诗:“ 燕昭 没后多卿士,千载流芳 郭隗臺 。” 前蜀 贯休 《陈情献蜀皇帝》诗:“自惭林藪龙鐘者,亦得亲登 郭隗臺 。” 清 孙致弥 《感旧示魏禹平》诗:“ 郭隗臺 荒荆棘里,茫茫棖触恨难胜。”词语解释:郭隗尊 拼音:guō wěi zūn
燕昭王 礼聘 郭隗 ,筑宫台而尊事之。见《战国策·燕策一》。后因以“郭隗尊”指帝王招揽贤良之士的典实。 唐 秦系 《山中枉皇甫温大夫见招书》诗:“卧多共息 嵇康 病,才劣虚同 郭隗 尊。”参见“ 郭隗宫 ”。
词语解释:郭隗宫 拼音:guō wěi gōng
战国 燕昭王 为礼待 郭隗 所建的馆舍。见《战国策·燕策一》、《史记·燕世家》。后因以为贤人聚集之所。 清 钱谦益 《上元后二日闻诸公贬谪之信偶作》诗:“ 黄金臺 畔夕阳红,衰草丛残 郭隗 宫。”词语解释:河汉 拼音:hé hàn
(1). 黄河 与 汉水 的并称。《庄子·齐物论》:“ 王倪 曰:‘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 河 汉 沍而不能寒。’” 南朝 梁 江淹 《被黜为吴兴令辞笺诣建平王》:“濯以 河 汉 之流,曝以秋阳之景。”
(2).指银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河汉清且浅,相去復几许。” 南朝 梁 沉约 《夜夜曲》之一:“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復直。”《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只见星沉河汉,日出扶桑。” 清 陈梦雷 《明月何皎皎》诗:“河汉已西逝,北斗忽低昂。”
(3).比喻博大精深的事物。 汉 王充 《论衡·案书》:“ 汉 作书者多, 司马子长 、 扬子云 , 河 汉 也,其餘 涇 渭 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夫圣人之言,显而晦,微而婉,幽远而难闻, 河 汉 而不测。”
(4).《庄子·逍遥游》:“ 肩吾 问於 连叔 曰:‘吾闻言於 接舆 ,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成玄英 疏:“犹如上天河汉,迢递清高,寻其源流,略无穷极也。”后因以“河汉”比喻言论夸诞迂阔、不切实际。转指不相信或忽视(某人的话)。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公 云:‘贤圣去人,其间亦邇。’子姪未之许。公叹曰:‘若 郗超 闻此语,必不至河汉。’”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当 秦 汉 之世,《左氏》未行,遂使五经、杂史、百家诸子,其言河汉,无所遵凭。”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陆放翁诗》:“试平心以两家诗比较,当不河汉其言矣。” 清 王韬 《中国自有常尊》:“势无陂而不平,道无往而不復,观诸上古之迹,验诸近今之事,当不河汉乎斯言。” 陈以益 《男尊女卑与贤母良妻》:“然今 日本 固儼然世界一等国也,读者能勿河汉余言乎?” 鲁迅 《热风·儿歌的‘反动’》:“ 胡先生 夙擅改削,当不以鄙言为河汉也。”词语解释:黄金台 拼音:huáng jīn tái
古台名。又称 金台 、 燕台 。故址在今 河北省 易县 东南 北易水 南。相传 战国 燕昭王 筑,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贤士,故名。 南朝 宋 鲍照 《代放歌行》:“岂伊白璧赐,将起 黄金臺 。” 钱振伦 注:“《上谷郡图经》曰:‘ 黄金臺 , 易水 东南十八里, 燕昭王 置千金於臺上,以延天下之士。’”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五:“ 燕昭 延 郭隗 ,遂筑 黄金臺 。” 清 吴伟业 《夜宿阜昌》诗:“草没 黄金臺 ,犹忆 昭王 迎。”词语解释:惊鹊 拼音:jīng què
受惊的乌鹊。比喻无处栖身的人。语本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宋 苏轼 《次韵蒋颖叔》:“月明惊鹊未安枝,一棹飘然影自随。” 宋 苏辙 《次韵知郡贾蕃大夫思归》:“得坎浮槎应有命,投林惊鹊且安枝。”词语解释:摸金 拼音:mō jīn
见“ 摸金校尉 ”。
词语解释:摸金校尉 拼音:mō jīn xiào wèi
曹操 所设官职,专司掘坟挖金。《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 操 又特置发丘中郞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李周翰 注:“言 操 置发丘中郞,摸金校尉之官,所过皆破坏冢墓,以取金宝,而露其骸骨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 宋 严有翼 詆 东坡 诗:‘误以葱为韭,以 长桑君 为 仓公 ,以摸金校尉为摸金郞中。’”亦省作“ 摸金 ”。后亦泛指发墓盗金者。 清 钱谦益 《闻母邹太君七十序》:“高臺倾矣,曲池平矣,华堂便房,牛溲马矢平填其中,而高坟大闕,摸金发丘交臂其间矣。”词语解释:三匝 拼音:sān zā
亦作“ 三帀 ”。
(1).三周。《史记·项羽本纪》:“﹝ 楚军 ﹞围 汉王 三帀。”《晋书·王忱传》:“ 忱 与宾客十许人,连臂被髮裸身而入,绕之三帀而出。” 唐 李白 《猛虎行》:“有时六博快壮心,遶牀三匝呼一掷。”
(2).形容反复盘旋。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唐 蒋冽 《夜飞鹊》诗:“何啻飞三匝,犹言未得枝。”词语解释:铩翮 拼音:shā hé
犹铩羽。 晋 左思 《蜀都赋》:“鸟鎩翮,兽废足。” 唐 刘禹锡 《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因令属和重以自述故是成六十二韵》:“鎩翮重叠伤,兢魂再三褫。” 宋 欧阳修 《述怀》诗:“鎩翮追羣翔,孤唳惊众听。” 明 吾丘瑞 《运甓记·诸贤渡江》:“豹虎劘牙,鵷鸞鎩翮,胸怀技痒难禁。”词语解释:赏心乐事 拼音:shǎng xīn lè shì
欢畅的心情和快乐的事情。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 建安 末,余时在 鄴宫 ,朝游夕讌,究欢愉之极。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頽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赵朴初 《滴水集·〈千秋节〉词》:“东风里,赏心乐事家家院。”词语解释:四并 拼音:sì bìng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后即以“四并”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同时遭逢。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已知良会得四并,更许深杯辞百爵。” 杨慎 《牧庵词》引 元 姚燧 《醉高歌》:“荣枯枕上三更,傀儡塲中四并。人生幻化如泡影,几个临危自省!”词语解释:天河 拼音:tiān hé
(1).即银河。《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 汉 郑玄 笺:“云汉,谓天河也。” 北周 庾信 《镜赋》:“天河渐没,日轮将起。”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六:“天河横未落,斗柄当西南。”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三:“天上已布满了秋星,天河很低很亮。”
(2).星名。《晋书·天文志上》:“天高西一星曰天河,主察山林妖变。”词语解释:隗始 拼音:wěi shǐ
《史记·燕召公世家》:“ 燕昭王 於破 燕 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 郭隗 曰:‘ 齐 因孤之国乱而袭破 燕 ,孤极知 燕 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 郭隗 曰:‘王必欲致士,先从 隗 始。况贤於 隗 者,岂远千里哉!’於是 昭王 为 隗 改筑宫而师事之。 乐毅 自 魏 往, 邹衍 自 齐 往, 剧辛 自 赵 往,士争趋 燕 。”后因以“隗始”用作以礼招贤的典故。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但今者僶勉从事,挛拘就役,朝廷厚用其才,竟不薄加其礼。求诸 隗 始,其义安施?”亦为自赞自诵义。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於戏!后世考文之士,有若 阮孝绪 辈,覈繁简之衷,以悉类次之当,必以余言为 隗 始夫。”词语解释:隗台 拼音:wěi tái
战国 燕昭王 为 郭隗 筑的台。也称 黄金台 。 唐 罗隐 《送章碣赴举》诗:“ 龙门 盛事无因见,费尽黄金老 隗臺 。” 唐 元稹 《处分幽州德音》:“ 燕 赵 之间,古多奇士, 隗臺 如在,代岂乏贤?”参见“ 黄金臺 ”。
词语解释:黄金台 拼音:huáng jīn tái
古台名。又称 金台 、 燕台 。故址在今 河北省 易县 东南 北易水 南。相传 战国 燕昭王 筑,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贤士,故名。 南朝 宋 鲍照 《代放歌行》:“岂伊白璧赐,将起 黄金臺 。” 钱振伦 注:“《上谷郡图经》曰:‘ 黄金臺 , 易水 东南十八里, 燕昭王 置千金於臺上,以延天下之士。’”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五:“ 燕昭 延 郭隗 ,遂筑 黄金臺 。” 清 吴伟业 《夜宿阜昌》诗:“草没 黄金臺 ,犹忆 昭王 迎。”词语解释:魏鹊无枝 拼音:wèi què wú zhī
喻贤才无所依存。语本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宋 李曾伯 《临江仙·甲寅中秋和刘舍人赏月》词:“我有芳尊供翫事,从渠 魏 鹊无枝。”词语解释:星河 拼音:xīng hé
银河。 南朝 齐 张融 《海赋》:“湍转则日月似惊,浪动而星河如覆。” 宋 李清照 《南歌子》词:“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陈毅 《水调歌头·四游良口》词:“全国红旗举,跃进跨星河。”词语解释:燕台 拼音:yān tái
(1).指 战国 时 燕昭王 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 河北省 易县 东南。相传 燕昭王 筑台以招纳天下贤士,故也称贤士台、招贤台。见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后作为君主或长官礼贤之典。 唐 李白 《江上答崔宣城》诗:“谬忝 燕臺 召,而陪 郭隗 踪。” 金 元好问 《即事呈邦瑞》诗:“明日 燕臺 传盛事,坐中宾客尽名流。” 明 陈所闻 《玉交枝·寄平湖沉海曙》曲:“再休嗟明珠暗投,正 燕臺 把千金骏求。”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用其韵》:“三品席珍虚鹿币,千金市骨上 燕臺 。” 唐 高适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题诗 碣石馆 ,纵酒 燕王臺 。” 唐 高骈 《留别彰德军从事范校书》诗:“匹马东归羡知己, 燕王臺 上结交新。” 唐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此时闻有 燕昭臺 ,挺身东望心眼开。”
(2).指 冀 北一带。 唐 祖咏 《望蓟门》诗:“ 燕臺 一望客心惊:簫鼓喧喧 汉 将营。” 明 何景明 《送马公顺视学湖南》诗之一:“同是 燕臺 旧游客,可堪相见又相违。” 陈毅 《闻八路军大捷》诗:“抗 日 旌旗战局开,大军东出薄 燕臺 。”
(3).指幕府。 唐 李商隐 《梓州罢吟寄同舍》:“长吟远下 燕臺 去,惟有衣香染未销。” 冯浩 笺注:“ 燕臺 ,指幕府……言我惟怀府公之德,别无閒情牵绕也。” 唐 黄滔 《南海幕和段先辈送韦侍御赴阙》:“魏闕别当飞羽翼, 燕臺 独且占风流。” 南唐 李中 《和胊阳载笔鲁裕见寄》:“ 燕臺 多事每开颜,相许论交淡薄间。”词语解释:燕王台 拼音:yān wáng tái
见“ 燕臺 ”。
词语解释:燕台 拼音:yān tái
(1).指 战国 时 燕昭王 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 河北省 易县 东南。相传 燕昭王 筑台以招纳天下贤士,故也称贤士台、招贤台。见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后作为君主或长官礼贤之典。 唐 李白 《江上答崔宣城》诗:“谬忝 燕臺 召,而陪 郭隗 踪。” 金 元好问 《即事呈邦瑞》诗:“明日 燕臺 传盛事,坐中宾客尽名流。” 明 陈所闻 《玉交枝·寄平湖沉海曙》曲:“再休嗟明珠暗投,正 燕臺 把千金骏求。”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用其韵》:“三品席珍虚鹿币,千金市骨上 燕臺 。” 唐 高适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题诗 碣石馆 ,纵酒 燕王臺 。” 唐 高骈 《留别彰德军从事范校书》诗:“匹马东归羡知己, 燕王臺 上结交新。” 唐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此时闻有 燕昭臺 ,挺身东望心眼开。”
(2).指 冀 北一带。 唐 祖咏 《望蓟门》诗:“ 燕臺 一望客心惊:簫鼓喧喧 汉 将营。” 明 何景明 《送马公顺视学湖南》诗之一:“同是 燕臺 旧游客,可堪相见又相违。” 陈毅 《闻八路军大捷》诗:“抗 日 旌旗战局开,大军东出薄 燕臺 。”
(3).指幕府。 唐 李商隐 《梓州罢吟寄同舍》:“长吟远下 燕臺 去,惟有衣香染未销。” 冯浩 笺注:“ 燕臺 ,指幕府……言我惟怀府公之德,别无閒情牵绕也。” 唐 黄滔 《南海幕和段先辈送韦侍御赴阙》:“魏闕别当飞羽翼, 燕臺 独且占风流。” 南唐 李中 《和胊阳载笔鲁裕见寄》:“ 燕臺 多事每开颜,相许论交淡薄间。”词语解释:燕昭台 拼音:yān zhāo tái
见“ 燕臺 ”。
词语解释:燕台 拼音:yān tái
(1).指 战国 时 燕昭王 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 河北省 易县 东南。相传 燕昭王 筑台以招纳天下贤士,故也称贤士台、招贤台。见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后作为君主或长官礼贤之典。 唐 李白 《江上答崔宣城》诗:“谬忝 燕臺 召,而陪 郭隗 踪。” 金 元好问 《即事呈邦瑞》诗:“明日 燕臺 传盛事,坐中宾客尽名流。” 明 陈所闻 《玉交枝·寄平湖沉海曙》曲:“再休嗟明珠暗投,正 燕臺 把千金骏求。”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用其韵》:“三品席珍虚鹿币,千金市骨上 燕臺 。” 唐 高适 《酬裴员外以诗代书》:“题诗 碣石馆 ,纵酒 燕王臺 。” 唐 高骈 《留别彰德军从事范校书》诗:“匹马东归羡知己, 燕王臺 上结交新。” 唐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此时闻有 燕昭臺 ,挺身东望心眼开。”
(2).指 冀 北一带。 唐 祖咏 《望蓟门》诗:“ 燕臺 一望客心惊:簫鼓喧喧 汉 将营。” 明 何景明 《送马公顺视学湖南》诗之一:“同是 燕臺 旧游客,可堪相见又相违。” 陈毅 《闻八路军大捷》诗:“抗 日 旌旗战局开,大军东出薄 燕臺 。”
(3).指幕府。 唐 李商隐 《梓州罢吟寄同舍》:“长吟远下 燕臺 去,惟有衣香染未销。” 冯浩 笺注:“ 燕臺 ,指幕府……言我惟怀府公之德,别无閒情牵绕也。” 唐 黄滔 《南海幕和段先辈送韦侍御赴阙》:“魏闕别当飞羽翼, 燕臺 独且占风流。” 南唐 李中 《和胊阳载笔鲁裕见寄》:“ 燕臺 多事每开颜,相许论交淡薄间。”词语解释:拥彗 拼音:yōng huì
亦作“ 拥彗 ”。
(1).执帚。帚用以扫除清道,古人迎候宾客,常拥篲以示敬意。《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騶子 ﹞如 燕 , 昭王 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汉书·高帝纪下》:“后上朝, 太公 拥彗,迎门却行。”《史记·高祖本纪》作“拥篲”。 唐 李白 《行路难》诗之二:“君不见昔时 燕 家重 郭隗 ,拥篲折腰无嫌猜。” 鲁迅 《三闲集·路》:“文艺家的眼光要超时代,所以到否虽不可知,也须先行拥篲清道,或者伛偻奉迎。”
(2).引申为扫清障碍。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例言》:“今只有《原富》一种(其在前一二无可观),理深文奥,读者不易,先读本论,可为拥篲之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