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胶漆 拼音:jiāo qī
(1).胶与漆。亦指黏结之物。《孙子·作战》:“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田父嗟胶漆,行人避蒺藜。”
(2).比喻事物的牢固结合。《韩非子·安危》:“ 尧 无胶漆之约於当世而道行, 舜 无置锥之地於后世而德结。”《韩诗外传》卷四:“夫习之於人微而著,深而固,是畅於筋骨,贞於胶漆。”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编简一定,胶漆不移。”
(3).比喻情谊极深,亲密无间。 汉 邹阳 《狱中上书》:“感於心,合於意,坚如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於众口哉!” 唐 白居易 《和〈寄乐天〉》:“贤愚类相交,人情之大率;然自古今来,几人号胶漆?”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白居易》:“与 元稹 极善胶漆,音韵亦同。” 李光 《将游燕蓟留别秋叶仍用前韵》之二:“两点 金 焦 双血泪,悠悠胶漆説 雷 陈 。”词语解释:鲛馆 拼音:jiāo guǎn
犹鲛室。语本 晋 郭璞 《江赋》:“鮫人构馆于悬流。” 唐 杜甫 《雨》诗:“鮫馆如鸣杼,樵舟岂伐枚。”词语解释:鲛室 拼音:jiāo shì
谓鲛人水中居室。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俗异隣鮫室,朋来坐马韉。” 明 唐顺之 《漂布架》诗之二:“移向海傍堪望处,错疑鮫室挂寒綃。”《红楼梦》第七六回:“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个月影,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鮫室之内。”词语解释:结网 拼音:jié wǎng
亦作“ 结罔 ”。 织网。《汉书·扬雄传上》:“ 雄 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罔。” 南唐 陈陶 《闲居杂兴》诗之二:“中原莫道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疎。” 宋 黄庭坚 《演雅》诗:“桑蚕作茧自缠裹,珠蝥结网工遮逻。” 柯岩 《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蜘蛛在屋角结网了,它有着多么坚韧不拔的毅力呵!”词语解释:截肪 拼音:jié fáng
切开的脂肪。喻颜色和质地白润。 三国 魏 曹丕 《与锺大理书》:“窃见玉书称美玉,白如截肪,黑譬纯漆,赤拟鸡冠,黄侔蒸栗。” 唐 白居易 《文柏床》诗:“玄班状狸首,素质如截肪。”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 政和 中, 蔡太师 在 钱塘 ,一日中使赐茶药,亦於合中得大玉环,径七寸,色如截肪。”词语解释:解龟 拼音:jiě guī
解下龟印。指辞官。《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牵丝及 元兴 ,解龟在 景平 。” 李善 注:“解龟,去官也。” 张铣 注:“解龟,谓解去所佩龟印也。” 唐 杜牧 《正初奉酬歙州刺史邢群》诗:“一壑风烟 阳羡 里,解龟休去路非赊!” 明 唐顺之 《罢病归访王山人含真》诗:“还因解龟后,重问养鷄乡。”词语解释:解佩 拼音:jiě pèi
(1).解下佩带的饰物。 汉 刘向 《列仙传·江妃二女》:“ 江妃 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於 江 汉 之湄,逢 郑交甫 ,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僕曰:‘我欲下请其佩。’……遂手解佩与 交甫 。” 五代 李瀚 《蒙求》诗:“渊客泣珠, 交甫 解佩。” 宋 欧阳修 《玉楼春》词:“闻琴解珮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 元 李裕 《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四十韵》:“ 楚 女窥墻日, 文园 病渴年。合欢连组带,解佩杂芳荃。” 清 钮琇 《觚賸·河东君》:“盖就新去故,喜极而悲,验裠之恨方殷,解珮之情逾切矣。”
(2).佩是古代文官朝服上的饰物,因谓脱去朝服辞官为“解佩”。《文选·鲍照〈拟古〉诗》:“解佩袭犀渠,卷袠奉卢弓。” 李周翰 注:“佩,文服也。犀渠,甲也。袠,书衣也。卢弓,征伐之弓。谓弃笔从戎也。”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上:“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娥入宠,再盼倾国。”
(3).《汉书·龚遂传》载: 宣帝 任 遂 为 勃海 太守,其地因岁饥,多盗劫。 遂 到任后,劝民务农桑,民有持带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后因以称买牛务农为“解佩”。 宋 苏轼 《侄安节远来夜坐》诗之三:“腰下牛闲方解佩,洲中奴长足为生。”参见“ 卖剑买牛 ”。
词语解释:卖剑买牛 拼音:mài jiàn mǎi niú
谓卖掉武器,从事农业生产。《汉书·循吏传·龚遂》:“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蔆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宋 陆游 《游近村》诗之二:“乞浆得酒人情好,卖剑买牛农事兴。” 金 元好问 《示崔雷诗社诸人》诗:“卖剑买牛真得计,腰金骑鹤恐非才。”亦省作“ 卖剑 ”。 唐 黄滔 《误笔牛赋》:“笔为锋也,无慙卖剑之年;墨作池焉,岂愧蹊田之日。”词语解释:金鼎 拼音:jīn dǐng
(1).黄金炊具。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金鼎玉杯,银樽珠襦之宝,皆以送女。”
(2).为鼎类炊具的美称。 宋 陈师道 《满庭芳·咏茶》词:“华堂静,松风竹雪,金鼎沸湲潺。”
(3).特指道士炼丹之鼎炉。 南朝 宋 鲍照 《代淮南王》诗:“琉璃作盌牙作盘,金鼎玉匕合神丹。” 唐 聂夷中 《访嵩阳道士不遇》诗:“先生五岳游,文焰灭金鼎。” 唐 吕岩 《渔父·神异》词:“金鼎内,迴朦朧。换骨添筋处处通。”
(4).借指炼丹或炼丹之术。 唐 李白 《避地司空原言怀》诗:“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 明 陆采 《明珠记·访侠》:“愿弃了升斗微官,早学那刀圭金鼎。”
(5).指九鼎。古代传说 夏 铸九鼎,奉为传国之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夏 铸九牧之金鼎, 周 勒 肃慎 之楛矢。”《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旄头翫其金鼎,典午失其珠囊。”后亦用以喻指国家宰辅大臣。 宋 曾巩 《送沉谏议》诗:“金鼎盐梅须大用,九霄应已梦仪刑。” 元 李献卿 《刘寓叔先生挽诗》:“便调金鼎佐无为,凤池坐数 汾阳 考。”
(6).鼎形的金香炉。《红楼梦》第七六回:“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词语解释:金风 拼音:jīn fēng
秋风。《文选·张协〈杂诗〉》:“金风扇素节,丹霞启阴期。” 李善 注:“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也。” 唐 李白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诗:“当君相思夜,火落金风高。”《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一年四季,风各有名:春天为和风,夏天为薰风,秋天为金风,冬天为朔风。和、薰、金、朔四样风配着四时。” 鲁迅 《亥年残秋偶作》诗:“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词语解释:金闺籍 拼音:jīn guī jí
金门 所悬名牒,牒上有名者准其进入。后用以指在朝为官。《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既通 金闺 籍,復酌琼筵醴。” 李善 注:“ 金闺 ,即 金门 也。《解嘲》曰:‘歷 金门 ,上玉堂。’ 应劭 《汉书》注曰:‘籍者,为二尺竹牒,记其年纪、名字、物色,悬之宫门,案省相应,乃得入也。’” 唐 韦应物 《答韩库部》诗:“名列 金闺 籍,心与素士同。” 宋 沉遘 《送陈舜俞寿州从事》诗:“未引 金闺 籍,聊为幙府宾。”词语解释:金闺彦 拼音:jīn guī yàn
指朝廷杰出的才士。语出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 金闺 之诸彦,兰臺之羣英。” 明 孟称舜 《娇红记·会娇》:“ 金闺 彦,联翩占住,小生平昔依慕。”词语解释:金虎 拼音:jīn hǔ
(1).指西面方向。语出《淮南子·天文训》:“西方金也……其神为 太白 ,有兽白虎。” 唐 吕温 《凌烟阁勋臣颂·刘夔公宏基》:“ 夔公 峥嶸,金虎之精。”
(2).西方七宿的通称。《文选·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 望舒 离金虎, 屏翳 吐重阴。” 李善 注:“《汉书》曰:西方,金也……然西方七星,毕昴之属,俱白虎也。” 刘良 注:“毕星,西方宿,故云金虎也。”
(3).指金星和昴星。古人以为金星与昴宿相近系兵乱之象。《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大辰匿耀,金虎习质。” 李善 注:“《石氏星经》曰:昴者,西方白虎之宿也。太白者,金之精。太白入昴,金虎相薄,主有兵乱也。” 唐 李嘉祐 《润州杨别驾宅送蒋九侍御收兵归扬州》诗:“冷气清金虎,兵威壮铁冠。”
(4).指太阳。 南朝 梁 刘孝绰 《望月有所思》诗:“玉羊东北上,金虎西南昃。” 五代 谭用之 《江边秋夕》诗:“吟期汗漫驱金虎,坐约丹青跨玉鱼。” 明 何景明 《后白菊赋》:“金虎兮屏舍,白帝兮徂驾。”
(5).比喻国君所亲厚的小人。《文选·张衡〈东京赋〉》:“始於宫邻,卒於金虎。” 李善 注:“ 应劭 《汉官仪》曰:不制之臣,相与比周。比周者,宫隣金虎。宫隣金虎,言小人在位,比周相进,与君为隣,贪求之德坚若金,谗谤之言恶若虎也。” 唐 杜牧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金虎知难动,毛釐亦耻言。” 清 钱谦益 《癸未元日》诗:“禁城云护铜龙晓,阁道风迴金虎清。”
(6).器物上的虎形金属装饰。 唐 韩湘 《言志》诗:“寳鼎存金虎,元田养白鸦。” 宋 米芾 《书史》:“研滴须琉璃,镇纸须金虎。”
(7).指虎。 元 张可久 《人月圆·吴门怀古》曲:“山藏金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一本作“ 白虎 ”。
(8).见“金虎臺。”
(9).见“ 金虎符 ”。
词语解释:金虎符 拼音:jīn hǔ fú
古代发兵或表明身份的凭证。《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授君印綬、册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九。” 吕向 注:“金虎、竹使符, 汉 家符名。”《元史·兵志一》:“万户佩金虎符。符趺为伏虎形,首为明珠,而有三珠、二珠、一珠之别。”《元史·地理志六》:“ 至元 十七年,命 都实 为招讨使,佩金虎符,往求 河 源。”亦省称“ 金虎 ”。 元 萨都剌 《送管监司升广西宣慰使》诗:“花驄一日行千里,金虎三珠照百蛮。”词语解释:金茎 拼音:jīn jīng
(1).用以擎承露盘的铜柱。《文选·班固〈西都赋〉》:“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 李善 注:“金茎,铜柱也。”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五:“ 蓬莱 高闕对 南山 ,承露金茎霄汉间。”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香飘玉鼎晴烟细,日照金茎丽影移。”
(2).指承露盘或盘中的露。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五折:“泼阳乌放威刚此时,渴病争如是。倾将石髓流,胜却金茎赐。” 清 姚弘绪 《送阎荆州终养归中州》诗:“霞觴味并金茎赐,綵袖香从玉殿分。” 清 金农 《东冈卧病》诗:“久别金茎分草露,顿忘碧海守蹄涔。”词语解释:金茎露 拼音:jīn jīng lù
承露盘中的露。传说将此露和玉屑服之,可得仙道。 唐 李商隐 《汉宫词》:“侍臣最有 相如 渴,不赐金茎露一盃。” 冯浩 笺注引《三辅黄图》:“ 建章宫 有 神明臺 , 武帝 造,祭仙人处。上有 承露臺 ,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和玉屑服之。” 明 高濂 《玉簪记·假宿》:“禪居在别院。他是金茎露、玉井莲,不是照凌波、梦中见。”词语解释:临川羡鱼 拼音:lín chuān xiàn yú
见“ 临河羡鱼 ”。
词语解释:临河羡鱼 拼音:lín hé xiàn yú
比喻空有愿望,而无实际行动。《淮南子·说林训》:“临 河 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羡,一本作“ 羡 ”。亦作“ 临川羡鱼 ”、“ 临渊羡鱼 ”。 汉 扬雄 《河东赋》:“ 雄 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网。” 汉 张衡 《归田赋》:“徒临川以羡鱼,俟 河 清乎未期。”《汉书·董仲舒传》:“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词语解释:临渊羡鱼 拼音:lín yuān xiàn yú
见“ 临河羡鱼 ”。
词语解释:临河羡鱼 拼音:lín hé xiàn yú
比喻空有愿望,而无实际行动。《淮南子·说林训》:“临 河 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羡,一本作“ 羡 ”。亦作“ 临川羡鱼 ”、“ 临渊羡鱼 ”。 汉 扬雄 《河东赋》:“ 雄 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网。” 汉 张衡 《归田赋》:“徒临川以羡鱼,俟 河 清乎未期。”《汉书·董仲舒传》:“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词语解释:羡鱼 拼音:xiàn yú
喻空存想望。 唐 孟浩然 《临洞庭》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唐 高适 《奉酬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诗:“一生徒羡鱼,四十犹聚萤。”参见“ 临渊羡鱼 ”。
词语解释:临渊羡鱼 拼音:lín yuān xiàn yú
见“ 临河羡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