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顺风 拼音:shùn fēng
(1).顺着风向。《荀子·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唐 韩偓 《失鹤》诗:“碧落顺风初得志,故巢因雨却闻腥。” 管桦 《女民警》:“因为顺风,车像长了翅膀一般飞驰。”
(2).指与行进方向一致的风。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翼乎如鸿毛遇顺风,沛乎若巨鱼纵大壑。”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丁·南康神惠庙碑》:“王顾曰:‘今日风色何如?’对曰:‘顺风也。’”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四:“先大夫言:小车俗名二把手,遇顺风,有以布为帆者。”
(3).比喻顺从风俗;顺应时尚。《楚辞·刘向〈九叹·惜贤〉》:“默顺风以偃仰兮,尚由由而进之。” 王逸 注:“言己欲寂默不语,以顺风俗,随众俛仰而不敢毁誉,然尚犹豫不肯进也。”《后汉书·方术传序》:“ 汉 自 武帝 颇好方术,天下怀协道蓺之士,莫不负策抵掌,顺风而届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虽復 陆贾 籍甚, 张释 傅会, 杜钦 文辨, 楼护 脣舌,頡頏万乘之阶,抵嘘公卿之席,并顺风以託势,莫能逆波而泝洄矣。”
(4).顺势,趁便。《明史·陈邦彦传》:“会日暮, 子壮 不能辨旗帜,疑皆敌舟也,阵动。大兵顺风追击,遂大溃。” 陈衍 《辽诗纪事·刘元英》:“ 薛大训 《神仙通鑑》:﹝ 刘元英 ﹞素喜性命之説,钦崇 黄 老 之教。一日,忽有道人来謁, 海蟾 乃邀坐堂上待以宾礼,问其氏族名字,俱不对,但自称 正阳子 , 海蟾 顺风请益。”
(5).比喻顺利、平安。亦常用作对出门人的祝愿。《儒林外史》第二回:“你亲家自从当了门户,时运也算走顺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七回:“当下与 子安 又谈了些别话, 子安 便説了一声‘顺风’,作别上岸去了。”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五场:“公子多多保重,一路顺风!”
(6). 宋 时的一种包头软巾。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本朝幞头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凡五等;唯直脚贵贱通服之。”词语解释:说剑 拼音:shuō jiàn
亦作“说劒”。 《庄子》有《说剑》篇,写 赵文王 好剑, 庄子 往说之,云:“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劝 文王 好天子之剑。后遂以“説剑”指谈论武事。 唐 杨炯 《从甥梁錡墓志铭》:“歷诸侯而説剑,直之无前;引司马而操弓,观者如堵。” 唐 高适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诗:“説剑增慷慨,论交持始终。”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词:“説剑论诗餘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
亦作“说劒”。解掉佩剑。説,通“ 脱 ”。《礼记·乐记》:“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説剑也。”《左传·定公十三年》:“ 赵孟 怒召 午 ,而囚诸 晋阳 ,使其从者説劒而入。” 词语解释:素王 拼音:sù wáng
(1).上古帝王。《史记·殷本纪》:“ 伊尹 处士, 汤 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 汤 ,言素王及九主之事。” 司马贞 索隐:“素王者,太素上皇,其道质素,故称素王。”
(2).犹空王。谓具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帝王之位者。《庄子·天道》:“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 郭象 注:“有其道为天下所归,而无其爵者,所谓素王自贵也。” 汉 贾谊 《过秦论下》:“诸侯起於匹夫,以利会,非有素王之行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能立素王之业者,不必东 鲁 之 丘 。” 胡思敬 《政变月记》:“方今圣人在上,奋发有为。 康有为 必欲以衰 周 之事,行之今时,恐人人存改制之心,人人谓素王可作。”
(3).指 孔子 。 汉 王充 《论衡·定贤》:“ 孔子 不王,素王之业在《春秋》。”《淮南子·主术训》:“ 孔子 之通,智过於 萇宏 ,勇服於 孟賁 ……然而勇力不闻,伎巧不知,专行教道,以成素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玄圣创典,素王述训。” 唐 刘沧 《经曲阜城》诗:“三千弟子标青史,万代先生号素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鬨丁》:“百尺翠云巔,仰见宸题金匾;素王端拱, 颜 曾 四座冠冕。” 陈去病 《自兖州过曲阜谒圣庙孔林》诗之二:“《春秋》素王业,今古復焉如。”词语解释:天放 拼音:tiān fàng
放任自然。《庄子·马蹄》:“一而不党,命曰天放。” 成玄英 疏:“直置放任,则物皆自足,故名曰天放也。”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疏野》:“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宋 苏轼 《书唐氏六家书后》:“ 张长史 草书頽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称神逸。” 明 文徵明 《题郭忠恕避暑宫图》:“行笔天放,设色古雅。”词语解释:天籁 拼音:tiān lài
(1).自然界的声响,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庄子·齐物论》:“女闻人籟而未闻地籟,女闻地籟而未闻天籟夫!” 唐 刘禹锡 《武陵北亭记》:“林风天籟,与金奏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吴子昭雯》:“尤喜诗与歌,声出似天籟。” 瞿秋白 《荒漠里》:“且沉心静气的听,听荒漠里的天籁。”
(2).指诗文天然浑成得自然之趣。 唐 陆龟蒙 《奉和因赠至一百四十言》:“唱既野芳坼,酬还天籟疎。”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而近体之妙,须不着一字,自得风流;天籟不来,人力亦无如何。”词语解释:天全 拼音:tiān quán
(1).谓保全天性。 宋 苏轼 《李行中秀才醉眠亭》诗之一:“已向闲中作地仙,更於酒里得天全。”
(2).谓天然浑成,无斧凿雕饰之迹。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中:“﹝ 东坡 ﹞集中,次韵者几三分之一,虽穷极伎巧,倾动一时,而害於天全多矣。” 明 高启 《太湖石》诗:“又嗟此石何献巧,自召凿取亏天全。”词语解释:醯鸡 拼音:xī jī
即蠛蠓。古人以为是酒醋上的白霉变成。《列子·天瑞》:“醯鸡生乎酒。” 清 翁叔元 《病中杂述》诗之二:“微生属醯鸡,世事付野马。” 章炳麟 《訄书·民数》:“丛林乔木,不一日而兹,惟蠛蠓醯鸡歟,蠕动羣飞,其卵育亦不迮。”词语解释:章甫 拼音:zhāng fǔ
亦作“ 章父 ”。
(1). 商 代的一种冠。《礼记·儒行》:“ 丘 少居 鲁 ,衣逢掖之衣;长居 宋 ,冠章甫之冠。” 孙希旦 集解:“章甫, 殷 玄冠之名, 宋 人冠之。”《庄子·逍遥游》:“ 宋 人资章甫而适诸 越 , 越 人断髮文身,无所用之。”《汉书·贾谊传》:“章父荐屨,渐不可久兮。” 颜师古 注:“章父, 殷 冠名也……父读曰甫。”
(2).称儒者之冠。 宋 梅尧臣 《杨畋赴官荆州》诗:“ 吴 钩皆尚壮,章甫几为儒?”
(3).指仕宦。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正始寺》:“輙以山水为富,不以章甫为贵,任性浮沉,若淡兮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