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安期 拼音:ān qī
见“ 安期生 ”。
词语解释:安期生 拼音:ān qī shēng
亦称“ 安期 ”。亦称“ 安其生 ”。 仙人名。 秦 、 汉 间 齐 人,一说 琅琊 阜乡 人。传说他曾从 河上丈人 习 黄帝 、 老子 之说,卖药 东海 边。 秦始皇 东游,与语三日夜,赐金璧数千万,皆置之 阜乡 亭而去,留书及赤玉舄一双为报。后 始皇 遣使入海求之,未至 蓬莱山 ,遇风波而返。一说,生平与 蒯通 友善,尝以策干 项羽 ,未能用。后之方士、道家因谓其为居海上之神仙。事见《史记·乐毅列传》、 汉 刘向 《列仙传》等。《史记·封禅书》:“ 安期生 僊者,通 蓬莱 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汉书·蒯通传》:“ 通 善 齐 人 安其生 , 安其生 尝干 项羽 , 羽 不能用其策。而 项羽 欲封此两人,两人卒不肯受。”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年非 安期 、 彭祖 多歷之寿,目不接见神仙,耳不独闻异説,何以知长生之可获,养性之有徵哉!” 宋 陆游 《长歌行》:“人生不作 安期生 ,醉入 东海 骑长鲸。” 明 高启 《赠李外史》诗:“我闻 安期 古策士,亲见 楚 汉 争雌雄。” 清 孙枝蔚 《列仙诗》:“ 霸王 虚有重瞳子,那识 安期 是异人。”词语解释:安期生 拼音:ān qī shēng
亦称“ 安期 ”。亦称“ 安其生 ”。 仙人名。 秦 、 汉 间 齐 人,一说 琅琊 阜乡 人。传说他曾从 河上丈人 习 黄帝 、 老子 之说,卖药 东海 边。 秦始皇 东游,与语三日夜,赐金璧数千万,皆置之 阜乡 亭而去,留书及赤玉舄一双为报。后 始皇 遣使入海求之,未至 蓬莱山 ,遇风波而返。一说,生平与 蒯通 友善,尝以策干 项羽 ,未能用。后之方士、道家因谓其为居海上之神仙。事见《史记·乐毅列传》、 汉 刘向 《列仙传》等。《史记·封禅书》:“ 安期生 僊者,通 蓬莱 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汉书·蒯通传》:“ 通 善 齐 人 安其生 , 安其生 尝干 项羽 , 羽 不能用其策。而 项羽 欲封此两人,两人卒不肯受。”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年非 安期 、 彭祖 多歷之寿,目不接见神仙,耳不独闻异説,何以知长生之可获,养性之有徵哉!” 宋 陆游 《长歌行》:“人生不作 安期生 ,醉入 东海 骑长鲸。” 明 高启 《赠李外史》诗:“我闻 安期 古策士,亲见 楚 汉 争雌雄。” 清 孙枝蔚 《列仙诗》:“ 霸王 虚有重瞳子,那识 安期 是异人。”词语解释:白眉 拼音:bái méi
(1).《三国志·蜀志·马良传》:“ 马良 ,字 季常 , 襄阳 宜城 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 马 氏五常,白眉最良。’ 良 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后因以喻兄弟或侪辈中的杰出者。 唐 陈子昂 《合州津口别舍弟》诗:“思积芳庭树,心断白眉人。”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妓聪敏》:“歌妓 顺时秀 ,姓 郭 氏,性资聪敏,色艺超絶,教坊之白眉也。”《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先生大才,又是尊府白眉,今日幸会,一切要求指教。” 郭沫若 《沸羹集·亦石真已死了吗?》:“他的知识的渊博,见解的精当,实是侪辈中的白眉。”
(2).喻一弯新月。 唐 元稹 《月三十韵》:“蓂叶标新朔,霜毫引细辉。白眉惊半隐,虹势讶全微。”词语解释:百金诺 拼音:bǎi jīn nuò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楚 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后以“百金诺”指信实可靠的诺言。 唐 高适 《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何意千里心,仍求百金诺。”词语解释:曹丘生 拼音:cáo qiū shēng
见“ 曹丘 ”。
词语解释:曹丘 拼音:cáo qiū
复姓。 汉 代有 曹丘生 ,对 季布 的任侠义勇到处赞扬, 季布 因之享有盛名。事详《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后因以“曹丘”或“曹丘生”作为荐引、称扬者的代称。《平山冷燕》第十二回:“第二是大富家才子论不得:他货财广有,易于交结,故人人作 曹丘 之誉,无才往往邀有才之名,所以也论不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封三娘》:“妾非 毛遂 ,乃 曹丘生 , 十一娘 愿缔永好,请倩冰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四章:“在弟来谒之前,谬蒙老年兄与 献策兄 先为 曹丘 ,实在感愧莫名。” 清 代避 孔丘 讳,丘字作“邱”。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续集·某宫保》:“某异乡人,此间无人相识,谁作 曹邱 者?”词语解释:爨琴 拼音:cuàn qín
(1).谓焚琴为炊。 宋 苏轼 《次韵朱光庭喜雨》:“破屋常持伞,无薪欲爨琴。”
(2).喻指糟蹋美好的事物。 清 谈迁 《北游录·纪文》:“硜硜之节,有司未谅。煮鹤爨琴,强为劝驾,则门下何以应之?”词语解释:爨桐 拼音:cuàn tóng
(1).谓焚烧桐木为炊。事本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 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 蔡邕 )闻火烈声,曰:‘此良材也。’因请之,削以为琴,果有美音。”后以“爨桐”指遭毁弃的良材。 唐 顾非熊 《冬日寄蔡先辈校书京》诗:“惟君知我苦,何异爨桐鸣。” 前蜀 韦庄 《同旧韵》:“但埋 酆 狱气,未发爨桐音。”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八》:“世非无爨桐之患而患无 蔡邕 。”
(2).指焦尾琴。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十:“有絃即弹,有孔即吹,不独柯亭、爨桐也。”词语解释:爨下焦 拼音:cuàn xià jiāo
即焦尾琴。借指高雅之古曲。 宋 刘克庄 《鹧鸪天·戏题周登乐府》词:“纷纷竞奏 桑间 曲,寂寂谁知爨下焦。”参见“ 爨下餘 ”。
词语解释:爨下余 拼音:cuàn xià yú
谓灶下烧残的良木。典出《后汉书·蔡邕传》:“ 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后以“爨下餘”比喻幸免于难的良材。 唐 韩愈 《题木居士》诗:“为神詎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下餘。”词语解释:爨下余 拼音:cuàn xià yú
谓灶下烧残的良木。典出《后汉书·蔡邕传》:“ 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后以“爨下餘”比喻幸免于难的良材。 唐 韩愈 《题木居士》诗:“为神詎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下餘。”词语解释:桂花 拼音:guì huā
亦作“ 桂华 ”。
(1).树名。即木犀,也指其所开的花。《汉书·礼乐志》:“都荔遂芳,窅窊桂华。” 颜师古 注:“此言都艮薜荔俱有芬芳,桂华之形窅窊也。” 唐 许浑 《送宋处士归山》诗:“卖药修琴归去迟,山风吹尽桂花枝。” 宋 梅尧臣 《和韩子华桂花》:“空山桂花多,艳色粲然发。” 明 王慎中 《访空同先生故宅》诗:“年年桂花发,人拟 子云 居。”
(2).指月。 北周 庾信 《舟中望月》诗:“天汉看珠蚌,星桥视桂花。” 唐 韩愈 《明水赋》:“桂华吐耀,兔影腾精。” 宋 范成大 《好事近》词:“何待桂华相照,有人人如月。”词语解释:桂华 拼音:guì huá
见“ 桂花 ”。
词语解释:桂花 拼音:guì huā
亦作“ 桂华 ”。
(1).树名。即木犀,也指其所开的花。《汉书·礼乐志》:“都荔遂芳,窅窊桂华。” 颜师古 注:“此言都艮薜荔俱有芬芳,桂华之形窅窊也。” 唐 许浑 《送宋处士归山》诗:“卖药修琴归去迟,山风吹尽桂花枝。” 宋 梅尧臣 《和韩子华桂花》:“空山桂花多,艳色粲然发。” 明 王慎中 《访空同先生故宅》诗:“年年桂花发,人拟 子云 居。”
(2).指月。 北周 庾信 《舟中望月》诗:“天汉看珠蚌,星桥视桂花。” 唐 韩愈 《明水赋》:“桂华吐耀,兔影腾精。” 宋 范成大 《好事近》词:“何待桂华相照,有人人如月。”词语解释:桂轮 拼音:guì lún
指月。 唐 李涉 《秋夜题夷陵水馆》诗:“凝碧初高海气秋,桂轮斜落到江楼。” 宋 张先 《燕归梁》词:“去岁中秋玩桂轮,河汉浄无云。” 清 陈维崧 《念奴娇·乙巳中秋用东坡韵寄广陵诸旧游》词:“月明如此,问江山今古几多陈迹;谁把桂轮今夜裡,碾破 楚 天新碧?”词语解释:桂魄 拼音:guì pò
指月。 唐 骆宾王 《伤祝阿王明府》诗:“嗟乎,轮销桂魄,驪珠毁贝闕之前,斗散紫氛,龙剑没 延平 之水。” 宋 周邦彦 《南柯子·咏梳儿》词:“桂魄分餘晕,檀槽破紫心。” 明 徐渭 《宴游西郊》诗:“钩弯迟桂魄,流曲拟 兰亭 。”《西湖佳话·孤山隐迹》:“缓步 六桥 ;受用荷香十里;情期八月,消磨桂魄三更。”词语解释:桂影 拼音:guì yǐng
指月影,月光。 唐 李咸用 《山中夜坐寄故里友生》诗:“虫声促促催乡梦,桂影高高挂旅情。” 明 刘基 《祝英台近》词:“翠烟收,珠露下,星汉共瀟洒。桂影徘徊,白雪粲簷瓦。”词语解释:桂枝 拼音:guì zhī
(1).传说月中有桂树,因以“桂枝”指月。 唐 卢照邻 《明月引》:“横桂枝於西第,绕菱花於北堂。” 唐太宗 《辽城望月》诗:“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
(2).“桂林一枝”的省言。喻登科及第。 唐 孟浩然 《送洗然弟进士举》诗:“桂枝如已擢,早逐雁南飞。” 唐 司空曙 《下第日书情寄上叔父》诗:“欲归江海寻山去,愿报何人得桂枝。” 宋 梅尧臣 《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诗:“无忘桂枝荣,举酒一以送。” 元 杨弘道 《幽怀久不写一首效韩子此日足可惜赠彦深》诗:“明年桂枝春,兄弟双翱翔。”参见“ 桂林一枝 ”。
(3).中药名。即肉桂。可作中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桂》﹝集解﹞引 陶弘景 曰:“单名桂者,即是牡桂,乃《尔雅》所谓侵木桂也。叶长尺许,花子皆与菌桂同,大小枝皮俱名牡桂,但大枝皮肉理粗。虚如木而肉少味薄,名曰木桂,亦云大桂,不及小嫩枝皮肉多而半卷,中心皱起,其味辛美,一名肉桂,亦名桂枝,一名桂心。出 融州 、 桂州 、 交州 ,甚良。”
(4).古代妇女首饰步摇上的饰物。《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繆。”
词语解释:桂林一枝 拼音:guì lín yī zhī
《晋书·郤詵传》:“﹝ 詵 ﹞累迁 雍州 刺史。 武帝 於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原为自谦之词,谓己只是群才之一。后用以喻科举考试中出类拔萃的人。 清 赵翼 《黄雨歌》:“桂林一枝定谁折,黄色上眉先报喜。”自注:“时诸生方乡试。” 清 蒲松龄 《与益都王禹臣亲家启》:“才得风檐片幅,已足当 齐 鲁 之大观;行佔桂林一枝,岂止坐僮僕之新敬。”词语解释:桂子 拼音:guì zǐ
桂花。 宋 柳永 《望海潮》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词语解释:过庭 拼音:guò tíng
(1).《论语·季氏》:“ 鲤 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 鲤 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 退而学《礼》。”后因以“过庭”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 唐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献杜仆射相公》:“过庭多令子,乞墅有名甥。”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四:“ 白 ( 李白 )方幼穉,而其父首诲以靡丽放旷之词。然则 白 之狂逸不羈,盖亦过庭之所致也。” 清 钱谦益 《袁可立父淮先赠承德尚室司丞加赠奉直大夫尚室司少卿制》:“以忠义勉其子,过庭多长者之言。”
(2).以喻长辈的教训。《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久废过庭,不闻善诱。”词语解释:焦桐 拼音:jiāo tóng
琴名。 东汉 蔡邕 曾用烧焦的桐木造琴,后因称琴为焦桐。 唐 张祜 《思归引》:“焦桐弹罢丝自絶,漠漠暗魂愁夜月。”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音入 蓝桥 ,响振琼瑶,却是羡焦桐一曲巧,芳心顿消。” 龚尔位 《己酉九日麓山待钝庵》诗:“日夕而不至,焦桐起离情。”参见“ 焦尾琴 ”。
词语解释:焦尾琴 拼音:jiāo wěi qín
(1).琴名。《后汉书·蔡邕传》:“ 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南史·王敬则传》:“ 仲雄 善弹琴, 江 左有 蔡邕 焦尾琴在主衣库,上敕五日一给 仲雄 。”亦省称“ 焦尾 ”。 唐 李颀 《题僧房》诗:“谁能事音律,焦尾 蔡邕 家。” 清 顾绍敏 《秋日感怀》诗:“ 中郎 应自怜焦尾,巧匠何堪笑斵轮。”
(2).泛指好琴。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第一折:“夜深了也,取下我这焦尾琴来,抚一曲遣我的心闷咱。” 唐 李咸用 《山居》诗:“焦尾何人听,凉宵对月弹。”词语解释:焦尾 拼音:jiāo wěi
见“ 焦尾琴 ”。
词语解释:焦尾琴 拼音:jiāo wěi qín
(1).琴名。《后汉书·蔡邕传》:“ 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南史·王敬则传》:“ 仲雄 善弹琴, 江 左有 蔡邕 焦尾琴在主衣库,上敕五日一给 仲雄 。”亦省称“ 焦尾 ”。 唐 李颀 《题僧房》诗:“谁能事音律,焦尾 蔡邕 家。” 清 顾绍敏 《秋日感怀》诗:“ 中郎 应自怜焦尾,巧匠何堪笑斵轮。”
(2).泛指好琴。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第一折:“夜深了也,取下我这焦尾琴来,抚一曲遣我的心闷咱。” 唐 李咸用 《山居》诗:“焦尾何人听,凉宵对月弹。”词语解释:焦梧桐 拼音:jiāo wú tóng
指琴。 唐 贾岛 《投孟郊》诗:“愿倾肺肠事,尽入焦梧桐。”参见“ 焦桐 ”。
词语解释:焦桐 拼音:jiāo tóng
琴名。 东汉 蔡邕 曾用烧焦的桐木造琴,后因称琴为焦桐。 唐 张祜 《思归引》:“焦桐弹罢丝自絶,漠漠暗魂愁夜月。”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音入 蓝桥 ,响振琼瑶,却是羡焦桐一曲巧,芳心顿消。” 龚尔位 《己酉九日麓山待钝庵》诗:“日夕而不至,焦桐起离情。”参见“ 焦尾琴 ”。
词语解释:焦尾琴 拼音:jiāo wěi qín
(1).琴名。《后汉书·蔡邕传》:“ 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南史·王敬则传》:“ 仲雄 善弹琴, 江 左有 蔡邕 焦尾琴在主衣库,上敕五日一给 仲雄 。”亦省称“ 焦尾 ”。 唐 李颀 《题僧房》诗:“谁能事音律,焦尾 蔡邕 家。” 清 顾绍敏 《秋日感怀》诗:“ 中郎 应自怜焦尾,巧匠何堪笑斵轮。”
(2).泛指好琴。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第一折:“夜深了也,取下我这焦尾琴来,抚一曲遣我的心闷咱。” 唐 李咸用 《山居》诗:“焦尾何人听,凉宵对月弹。”词语解释:金诺 拼音:jīn nuò
珍贵如金的诺言。语本《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楚 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 晋 顾云 《代人上路相公启》:“果践玉书,不移金诺。” 宋 陆游 《重修大庆寺疏》:“儻承金诺,敢请水衔。” 明 高明 《琵琶记·南浦嘱别》:“孩儿,既蒙 张太公 金诺,必不食言,你可放心早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宝》:“是 阿宝 信誓物。借口相覆,小生不忘金诺也。”词语解释:橘奴 拼音:jú nú
《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丹阳 太守 李衡 ” 裴松之 注引《襄阳记》:“ 衡 每欲治家,妻輒不听,后密遣客十人於 武陵 龙阳 汜洲 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后遂以“橘奴”为橘树或橘子的别称。 唐 杜甫 《驱竖子摘苍耳》诗:“加点瓜薤间,依稀橘奴跡。” 金 张子羽 《寿张和滑益之》诗:“病眼只贪书味永,渴心频梦橘奴香。” 元 郝经 《橄榄》诗:“始觉众果俗,橘奴復棃儿。”词语解释:李衡奴 拼音:lǐ héng nú
《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丹阳 太守 李衡 ”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襄阳记》:“ 衡 每欲治家,妻輒不听,后密遣客十人於 武陵 龙阳 汜洲 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后遂称橘子为“李衡奴”。 唐 罗隐 《秋日富春江行》诗:“远岸平如翦,澄江静似铺。紫鳞仙客驭,金颗李衡奴。”词语解释:鲤趋 拼音:lǐ qū
犹鲤庭。 明 皇甫濂 《悼子乘》诗:“悵怳 鲤 趋日,礼训犹用情。” 清 黄鷟来 《沉阳立春日感事述怀寄张四明西一百二十韵》:“帐冷停鸞驭,庭閒失 鲤 趋。”词语解释:鲤庭 拼音:lǐ tíng
《论语·季氏》载, 孔鲤 “趋而过庭”,遇见其父 孔子 , 孔子 教训他要学诗、学礼。后因以“鲤庭”谓子受父训之典。 唐 杨汝士 《宴杨仆射新昌里第》诗:“文章旧价留鸞掖,桃李新阴在 鲤 庭。” 元 耶律楚材 《又索六经》诗:“莫教幼穉空相忆,日日求书到 鲤 庭。”昆剧《墙头马上》第一场:“书生谁似我, 鲤 庭中寸步难挪。”词语解释:梁苑雪 拼音:liáng yuàn xuě
(1). 南朝 宋 谢惠连 为《雪赋》,曲尽描绘 梁苑 大雪景色,传为妙文。后用为赞美他人诗文的典故。 清 吴伟业 《送周子俶张青琱往河南学使者幕》诗之三:“赋夸 梁苑 雪,歌起 鄴臺 风。”
(2).借喻白色的繁花。 清 王丹林 《寒食》诗:“香薺乱堆 梁苑 雪,緑榆小铸 沉郎 钱。”参见“ 梁苑 ”。
词语解释:梁苑 拼音:liáng yuàn
(1). 西汉 梁孝王 所建的 东苑 。故址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东南。园林规模宏大,方三百余里,宫室相连属,供游赏驰猎。 梁孝王 在其中广纳宾客,当时名士 司马相如 、 枚乘 、 邹阳 等均为座上客。也称 兔园 。事见《史记·梁孝王世家》。 南朝 齐 王融 《奉辞镇西应教》诗:“霤庭参辩 奭 , 梁苑 豫才 邹 。” 唐 李白 《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庐山屏风迭》诗:“ 荆门 倒 屈 宋 , 梁苑 倾 邹枚 。若笑我夸诞,知音安在哉!” 宋 张元干 《天仙子》词:“少年油壁记寻芳, 梁苑 路。今何处。千树红云空梦去。” 清 钮琇 《〈觚賸〉自序》:“入 燕 都而怀故国,记览《梦华》;登 梁苑 而晤名贤,书携行秘。”
(2).代指 大梁 。今 河南省 开封市 。《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一》:“七月丁卯,入於 梁苑 。是时帝年三十有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小生姓 侯 ,名 方域 ,表字 朝宗 , 中州 归德 人也。 夷门 谱谍, 梁苑 冠裳。”词语解释:末至客 拼音:mò zhì kè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 梁王 不悦,游於 兔园 。迺置旨酒,命宾友,召 邹生 ,延 枚叟 。 相如 末至,居客之右。”后因以“末至客”为典实。 唐 刘禹锡 《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萄》:“昔年随 汉 使,今日寄 梁王 ……惭非末至客,不得一枝尝。”词语解释:木奴 拼音:mù nú
(1).《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丹阳 太守 李衡 ”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 李衡 ﹞於 武陵 龙阳 氾洲 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 吴 末, 衡 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家道殷足。’”后因称柑橘树为“木奴”。 宋 陈师道 《和苏公洞庭春色》:“ 洞庭 千木奴,寸丝不挂手。”
(2).指柑橘的果实。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緑糉新菱实,金丸小木奴。”
(3).泛称果树和其它具有经济价值的树木。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梅杏》:“‘木奴千,无凶年。’盖言果实可以市易五穀也。” 元 王祯 《农书》卷五:“古人云:‘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餘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惟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
(4).柯树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柯树》。词语解释:千金诺 拼音:qiān jīn nuò
语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后以“千斤诺”指难得的、可贵的诺言。 清 吴伟业 《家园次罢官吴兴有感》诗之三:“枉殉千金诺,空酬一饭恩。”参见“ 千金一诺 ”。
词语解释:千金一诺 拼音:qiān jīn yī nuò
谓守信用,不轻易许诺。语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 清 沉起凤 《谐铎·鄙夫训世》:“若千金一诺,更属无益,不妨口作慷慨,心存机械,俾天下知我失信,永无造门之请。”词语解释:千金一诺 拼音:qiān jīn yī nuò
谓守信用,不轻易许诺。语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 清 沉起凤 《谐铎·鄙夫训世》:“若千金一诺,更属无益,不妨口作慷慨,心存机械,俾天下知我失信,永无造门之请。”词语解释:千奴 拼音:qiān nú
见“ 千头木奴 ”。
词语解释:千头木奴 拼音:qiān tóu mù nú
指千棵柑橘树。 汉 末 李衡 为官清廉,晚年派人于 武陵 龙阳 汜洲 种柑橘千株。临死,对他的儿子说:“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见《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裴松之 注引《襄阳记》、 晋 习凿齿 《襄阳耆旧传·李衡传》。后多用以为典。亦省作“ 千奴 ”。 宋 苏轼 《食柑》诗:“坐客慇勤为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贫。”词语解释:千头橘 拼音:qiān tóu jú
千棵柑橘树。 明 李东阳 《次李白洲留别韵》之一:“家贫尚有千头橘,身健何须九节蒲。” 清 赵翼 《七十自述》诗之十九:“夸张有绢千头橘,防备无衣百本桑。”参见“ 千头木奴 ”。
词语解释:千头木奴 拼音:qiān tóu mù nú
指千棵柑橘树。 汉 末 李衡 为官清廉,晚年派人于 武陵 龙阳 汜洲 种柑橘千株。临死,对他的儿子说:“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见《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裴松之 注引《襄阳记》、 晋 习凿齿 《襄阳耆旧传·李衡传》。后多用以为典。亦省作“ 千奴 ”。 宋 苏轼 《食柑》诗:“坐客慇勤为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贫。”词语解释:千头木奴 拼音:qiān tóu mù nú
指千棵柑橘树。 汉 末 李衡 为官清廉,晚年派人于 武陵 龙阳 汜洲 种柑橘千株。临死,对他的儿子说:“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见《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裴松之 注引《襄阳记》、 晋 习凿齿 《襄阳耆旧传·李衡传》。后多用以为典。亦省作“ 千奴 ”。 宋 苏轼 《食柑》诗:“坐客慇勤为收子,千奴一掬奈吾贫。”词语解释:趋庭 拼音:qū tíng
亦作“趍庭”。 《论语·季氏》:“﹝ 孔子 ﹞尝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 鲤 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 退而学礼。” 鲤 , 孔子 之子 伯鱼 。后因以“趋庭”谓子承父教。 唐 王勃 《滕王阁序》:“他日趋庭,叨陪 鲤 对;今晨捧袂,喜託龙门。” 宋 王禹偁 《恩赐宰臣一子可尚书水部员外郎制》:“惟尔严父,为予大臣。嘉其调鼎之功,命及趋庭之子,俾升华省,仍列清曹。” 清 顾炎武 《与李霖瞻书》:“趍庭变学,既已引置 庄 岳 之间;挟策读书,亦都从游舞雩之下。”词语解释:然诺 拼音:rán nuò
然、诺皆应对之词,表示应允。引申为言而有信。《文选·宋玉〈神女赋〉》:“含然诺其不分兮,喟扬音而哀叹。” 李善 注:“言神女之意虽含诺犹不当其心。”《史记·游侠列传序》:“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 唐 张谓 《题长安壁主人》诗:“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章炳麟 《革命之道德》:“信者,向之所谓重然诺也。”词语解释:授简 拼音:shòu jiǎn
给予简札。谓嘱人写作。语出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 梁王 不悦,游於 兔园 ……授简於 司马大夫 ,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 唐 韩愈 《喜雪献裴尚书》诗:“拟盐吟旧句,授简慕前规。” 明 杨慎 《八月二日经筵纪事》诗:“宠高 梁 授简,恩迈 汉 临雍。” 清 吴伟业 《感旧赠萧明府》诗:“授简肯忘羣彦会,弃繻谁识少年装。”词语解释:无二诺 拼音:wú èr nuò
楚 汉 时名将 季布 恪守信义,不轻易然诺,故 楚 谚有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后以“无二诺”称美信守诺言者。 唐 魏徵 《述怀》诗:“ 季布 无二诺, 侯嬴 重一言。”词语解释:瑶阙 拼音:yáo quē
(1).传说中的仙宫。 五代 齐己 《升天行》:“瑶闕参差 阿母 家,楼臺戏闭凝彤霞。” 宋 洪迈 《夷坚乙志·九华天仙》:“瑶闕琼宫,高枕 巫山 十二。” 清 陈维崧 《百字令·淮阴阎再彭以破环词索和为缀此章》词:“半规破镜,筭仍飞上瑶闕。”
(2).指皇宫,朝廷。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诗:“独立当瑶闕,传訶步紫垣。” 宋 谢翱 《回銮曲》诗之二:“都人望气归瑶闕,星扫茸头落参伐。”词语解释:瑶台 拼音:yáo tái
(1).美玉砌的楼台。亦泛指雕饰华丽的楼台。《楚辞·离骚》:“望瑶臺之偃蹇兮,见 有娥 之佚女。” 游国恩 纂义引 徐焕龙 曰:“瑶臺,砌玉为臺。”《淮南子·本经训》:“晚世之时,帝有 桀 紂 ,为琁室瑶臺,象廊玉牀。”《旧唐书·后妃传上·太宗贤妃徐氏》:“是以卑宫菲食,圣主之所安;金屋瑶臺,骄主之为丽。” 明 李梦阳 《去妇词》:“瑶臺筑就犹嫌恶,金屋装成不论钱。”
(2).指传说中的神仙居处。 晋 王嘉 《拾遗记·昆仑山》:“傍有瑶臺十二,各广千步,皆五色玉为臺基。”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四折:“你如今上丹霄、赴絳闕、步瑶臺。比红尘中别是一重境界。”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牛相奉旨招婿》:“小娘子是瑶臺 閬苑 神仙, 蔡状元 是 天禄 石渠 贵客。”
(3).积雪的楼台。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赞》:“气徧霜繁,年丰雪积……权陋瑶臺,暂践盈尺。” 唐 许浑 《看雪》诗:“客醉瑶臺曙,兵防玉塞寒。” 宋 柳永 《望远行》词:“长空降瑞,寒风翦,淅淅瑶花初下……须信幽兰歌断,彤云收尽,别有瑶臺琼榭。”
(4).玉镜台。妆台的美称。 唐 刘禹锡 《伤往赋》:“寳瑟僵兮弦柱絶,瑶臺倾兮镜匳空。”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御饯》:“冠裳俊雅,正瑶臺镜里,凤妆浓乍。”词语解释:月桂 拼音:yuè guì
(1).神话传说里的月中桂树。亦借指月亮、月光。 南朝 梁元帝 《刻漏铭》:“宫槐晚合,月桂宵暉。”《初学记》卷一引 南朝 陈 张正见 《薄帷鉴明月诗》:“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楼。”一本作“ 桂月 ”。 前蜀 杜光庭 《普康诸公主为皇帝修金箓斋词》:“伏愿皇帝明齐月桂,寿比天榆。”《红楼梦》第四八回:“月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参见“ 月中桂 ”。
(2).比喻登第、登科。 唐 李潜 《和主司王起》:“恩波旧是仙舟客,德宇新添月桂名。” 唐 周墀 《贺王仆射放榜》诗:“虽欣月桂居先折,更羡春兰最后荣。” 宋 梅尧臣 《送王秀才归建昌》诗:“莫问鸟爪人,欲取月桂捷。”参见“ 月中桂 ”。
(3).岩桂的一种。常绿乔木,叶互生,花时常不绝,带黄色,伞形花序,浆果小,卵形,暗紫色。供观赏,叶子可作香料。又名天竺桂。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上》:“月桂叶如桂花,浅黄色,四瓣,青蕊,花盛发如柿叶蔕稜,出 蒋山 。” 宋 陆游 《九月初作》诗:“两丛月桂门前买,自下中庭破緑苔。”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天竺桂》:“此即 闽 、 粤 、 浙 中山桂也,而 台州 天竺 最多,故名。大树繁花,结实如莲子状。 天竺 僧人称为月桂是矣。”参阅《广群芳谱·花谱十九·岩桂》。
词语解释:月中桂 拼音:yuè zhōng guì
神话传说谓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名 吴刚 ,学仙有过,谪令常斫桂树,树创随合。事见《初学记》卷一引 晋 虞喜 《安天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 唐 李白 《赠崔司户文昆季》诗:“欲折月中桂,持为寒者薪。”后以为科举应试中式的典实。 唐 许浑 《下第贻友人》诗:“人心高下月中桂,客思往来波上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幸天子开贤路,因而赴帝里,也已高攀月中桂。”
词语解释:月中桂 拼音:yuè zhōng guì
神话传说谓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名 吴刚 ,学仙有过,谪令常斫桂树,树创随合。事见《初学记》卷一引 晋 虞喜 《安天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 唐 李白 《赠崔司户文昆季》诗:“欲折月中桂,持为寒者薪。”后以为科举应试中式的典实。 唐 许浑 《下第贻友人》诗:“人心高下月中桂,客思往来波上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幸天子开贤路,因而赴帝里,也已高攀月中桂。”词语解释:月中桂 拼音:yuè zhōng guì
神话传说谓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名 吴刚 ,学仙有过,谪令常斫桂树,树创随合。事见《初学记》卷一引 晋 虞喜 《安天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 唐 李白 《赠崔司户文昆季》诗:“欲折月中桂,持为寒者薪。”后以为科举应试中式的典实。 唐 许浑 《下第贻友人》诗:“人心高下月中桂,客思往来波上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幸天子开贤路,因而赴帝里,也已高攀月中桂。”词语解释:洲中奴 拼音:zhōu zhōng nú
指柑橘树。 宋 苏轼 《侄安节远来夜坐》诗之三:“腰下牛闲方解佩,洲中奴长足为生。”参见“ 木奴 ”。
词语解释:木奴 拼音:mù nú
(1).《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丹阳 太守 李衡 ”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 李衡 ﹞於 武陵 龙阳 氾洲 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 吴 末, 衡 甘橘成,岁得绢数千匹,家道殷足。’”后因称柑橘树为“木奴”。 宋 陈师道 《和苏公洞庭春色》:“ 洞庭 千木奴,寸丝不挂手。”
(2).指柑橘的果实。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緑糉新菱实,金丸小木奴。”
(3).泛称果树和其它具有经济价值的树木。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梅杏》:“‘木奴千,无凶年。’盖言果实可以市易五穀也。” 元 王祯 《农书》卷五:“古人云:‘木奴千,无凶年。’木奴者,一切树木皆是也。自生自长,不费衣食,不忧水旱,其果木材植等物可以自用,有餘又可以易换诸物。若能多广栽种,不惟无凶年之患,抑亦有久远之利焉。”
(4).柯树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柯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