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霸陵醉尉 拼音:bà líng zuì wèi
《史记·李将军列传》:“﹝ 李广 ﹞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 霸陵亭 , 霸陵 尉醉,呵止 广 。 广 骑曰:‘故 李将军 。’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 广 宿亭下。居无何, 匈奴 入杀 辽西 太守……於是天子乃召拜 广 为 右北平 太守。 广 即请 霸陵 尉与俱,至军而斩之。”后遂以“霸陵醉尉”事为失官以后受人侵辱之典。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 霸陵 醉尉,侵辱可知; 东陵 故侯,生平已矣。” 倪璠 注:“伤 明彻 困辱於 周 ,不能復为 陈 用也。” 宋 苏轼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之一:“月黑林间逢縞袂, 霸陵 醉尉误谁何?”词语解释:北海尊 拼音:běi hǎi zūn
亦作“ 北海樽 ”。 汉 末 孔融 为 北海 相,时称 孔北海 。 融 性宽容少忌,好士,喜诱益后进。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见《后汉书·孔融传》。后常用作典实,以喻主人之好客。 唐 萧颖士 《山庄月夜作》诗:“未奏 东山 妓,先倾 北海 尊。” 明 夏完淳 《放歌赠吴锦雯兼讯武林诸同志》:“逢人便下 南州 榻,满座还开 北海 樽。” 清 赵翼 《重过灵岩山馆》诗:“旌麾 三楚 镇雄繁,预拟归开 北海 樽。”词语解释:北海樽 拼音:běi hǎi zūn
见“ 北海尊 ”。
词语解释:北海尊 拼音:běi hǎi zūn
亦作“ 北海樽 ”。 汉 末 孔融 为 北海 相,时称 孔北海 。 融 性宽容少忌,好士,喜诱益后进。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见《后汉书·孔融传》。后常用作典实,以喻主人之好客。 唐 萧颖士 《山庄月夜作》诗:“未奏 东山 妓,先倾 北海 尊。” 明 夏完淳 《放歌赠吴锦雯兼讯武林诸同志》:“逢人便下 南州 榻,满座还开 北海 樽。” 清 赵翼 《重过灵岩山馆》诗:“旌麾 三楚 镇雄繁,预拟归开 北海 樽。”词语解释:蟾蜍 拼音:chán chú
亦作“ 蟾蠩 ”。亦作“ 蟾诸 ”。
(1).两栖动物。俗称癞蛤蟆。形似蛙而大,背面多呈黑绿色,有大小疙瘩。耳后腺和皮肤腺分泌白色黏液,可入药。《淮南子·原道训》:“夫释大道而任小数,无以异於使蟹捕鼠,蟾蠩捕蚤。” 汉 张衡 《西京赋》:“蟾蜍与龟,水人弄蛇。” 清 赵翼 《岭南物产图》诗:“蛤蚧脰能鸣,蟾蜍眉有毒。”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二:“﹝ 徐启新 ﹞为子延师而供膳甚菲。邨中四五月间人多食蛙者,然必从市中买之。 启新 以蟾诸类蛙,而堦下颇伙,即命童子取以供师。”
(2).《后汉书·天文志上》“言其时星辰之变” 南朝 梁 刘昭 注:“ 羿 请无死之药於 西王母 , 姮娥 窃之以奔月…… 姮娥 遂託身于月,是为蟾蠩。”后用为月亮的代称。 唐 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诗之二:“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明 刘基 《水龙吟·夜闻铜瓶汤响作》词:“玉釭开尽丹葩,画簷深宿蟾蜍影。” 清 金农 《东冈卧病》诗:“蟾蜍两岁照秋林,忽忽奚堪百感侵。”
(3).形似蟾蜍的器物。(1)候风地动仪上的部件。《后汉书·张衡传》:“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衔之。”(2)古建筑的承溜装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洧水》:“旧引 绥水 南入塋域而为池沼,沼在丑地,皆蟾蜍吐水,石隍承溜。”(3)砚滴或砚台。《西京杂记》卷六:“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润如新,王取以盛书滴。” 唐 常衮 《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诗:“缀帘金翡翠,赐砚玉蟾蜍。” 清 赵翼 《汪水云砚歌》:“想当搦管濡墨时,蟾蜍滴泪和墨砚淋漓。”(4)旧俗点缀端阳节景的五毒制品之一。 清 陈维崧 《虞美人·端午闺词》词:“灵符颭上香云腻。绣虎釵头睡,守宫蜥蜴粉蟾蜍,还剩玄綃半捻裹蜘蛛。”词语解释:蟾钩 拼音:chán gōu
月牙。喻女子的弓鞋。 唐 夏侯审 《咏被中绣鞋》:“云里蟾鉤落凤窝,玉郎沉醉也摩挲。”词语解释:蟾光 拼音:chán guāng
月色;月光。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太簇正月》:“飘颻餘雪,入簫管以成歌;皎洁轻冰,对蟾光而写镜。” 唐 皎然 《溪上月》诗:“蟾光散浦溆,素影动沦涟。” 宋 吕渭老 《情久长》词:“岁华暮,蟾光射雪,碧瓦飘霜,尘不动,寒无际。” 明 陆采 《怀香记·佳会赠香》:“人静更阑,正蟾光皎皎,花影珊珊。”词语解释:蟾魄 拼音:chán pò
月亮的别名。亦指月色。 唐 元稹 《纪怀赠李户曹》诗:“华表当蟾魄,高楼挂玉绳。” 唐 顾甄远 《惆怅》诗之二:“禁漏声稀蟾魄冷,纱厨筠簟波光浄。” 清 钮琇 《觚賸·酒兵》:“佳时怡遇蟾魄圆,触著狂怀兴蓬勃。”《花月痕》第五回:“彩云三素,忽散鱼鳞;宝月一奩,旋亏蟾魄。”词语解释:蟾兔 拼音:chán tù
(1).蟾蜍与玉兔。旧说两物为月中之精,因作月的代称。《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唐 欧阳詹 《玩月》诗:“八月十五夕,旧嘉蟾兔光。” 清 方文 《汤君谟读书敬亭寄此》诗:“前夕与我约,月明登兹臺,蟾兔忽已缺,轩车犹未来。”
(2).月中玉兔。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兔儿爷摊子》:“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词语解释:对日 拼音:duì rì
回答有关太阳问题的故事。出处有二:(1)《后汉书·黄琬传》:“ 建和 元年正月日食……太后詔问所食多少, 琼 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 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餘,如月之初?’ 琼 大惊,即以其言应詔,而深奇爱之。”(2)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晋 明帝 数岁,坐 元帝 膝上,有人从 长安 来……因问 明帝 :‘汝意谓 长安 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 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 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 长安 。’”后因以“对日”为形容幼年聪慧之典。 北周 庾信 《伤王司徒褒》诗:“青衿已对日,童子即论天。” 唐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翀天王子去,对日圣君怜。”词语解释:遏行云 拼音:è xíng yún
见“ 遏云 ”。
词语解释:遏云 拼音:è yún
使云停止不前。形容歌声响亮动听。语本《列子·汤问》:“ 薛谭 学謳於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唐 许浑 《陪王尚书泛舟莲池》诗:“舞疑回雪态,歌转遏云声。”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遂开场於 平里坊 下,歌声遏云,观者如堵。” 清 叶燮 《原诗》卷三:“然必须其人之发於喉、吐於口之音以为之质,然后其声绕梁,其调遏云,乃为美也。”亦作“ 遏流云 ”、“ 遏行云 ”。 唐 李白 《南都行》:“清歌遏流云,艷舞有餘閒。” 宋 辛弃疾 《鹧鸪天·和赵晋臣敷文韵》词:“回急雪,遏行云,近时歌舞旧时情。”词语解释:遏流云 拼音:è liú yún
见“ 遏云 ”。
词语解释:遏云 拼音:è yún
使云停止不前。形容歌声响亮动听。语本《列子·汤问》:“ 薛谭 学謳於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唐 许浑 《陪王尚书泛舟莲池》诗:“舞疑回雪态,歌转遏云声。”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遂开场於 平里坊 下,歌声遏云,观者如堵。” 清 叶燮 《原诗》卷三:“然必须其人之发於喉、吐於口之音以为之质,然后其声绕梁,其调遏云,乃为美也。”亦作“ 遏流云 ”、“ 遏行云 ”。 唐 李白 《南都行》:“清歌遏流云,艷舞有餘閒。” 宋 辛弃疾 《鹧鸪天·和赵晋臣敷文韵》词:“回急雪,遏行云,近时歌舞旧时情。”词语解释:遏云 拼音:è yún
使云停止不前。形容歌声响亮动听。语本《列子·汤问》:“ 薛谭 学謳於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唐 许浑 《陪王尚书泛舟莲池》诗:“舞疑回雪态,歌转遏云声。”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遂开场於 平里坊 下,歌声遏云,观者如堵。” 清 叶燮 《原诗》卷三:“然必须其人之发於喉、吐於口之音以为之质,然后其声绕梁,其调遏云,乃为美也。”亦作“ 遏流云 ”、“ 遏行云 ”。 唐 李白 《南都行》:“清歌遏流云,艷舞有餘閒。” 宋 辛弃疾 《鹧鸪天·和赵晋臣敷文韵》词:“回急雪,遏行云,近时歌舞旧时情。”词语解释:遏云歌 拼音:è yún gē
指嘹亮优美的歌声。 唐 罗隐 《春思》诗:“ 蜀国 暖回溪峡浪, 卫娘 清转遏云歌。”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艺文赏鉴一》:“ 吴 姬双唱遏云歌,惊散鸳鸯与雁鷺。”参见“ 遏云 ”。
词语解释:遏云 拼音:è yún
使云停止不前。形容歌声响亮动听。语本《列子·汤问》:“ 薛谭 学謳於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唐 许浑 《陪王尚书泛舟莲池》诗:“舞疑回雪态,歌转遏云声。”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遂开场於 平里坊 下,歌声遏云,观者如堵。” 清 叶燮 《原诗》卷三:“然必须其人之发於喉、吐於口之音以为之质,然后其声绕梁,其调遏云,乃为美也。”亦作“ 遏流云 ”、“ 遏行云 ”。 唐 李白 《南都行》:“清歌遏流云,艷舞有餘閒。” 宋 辛弃疾 《鹧鸪天·和赵晋臣敷文韵》词:“回急雪,遏行云,近时歌舞旧时情。”词语解释:飞将 拼音:fēi jiàng
(1).“ 飞将军 ”的省称。 唐 王昌龄 《出塞》诗:“但使 龙城 飞将 在,不教胡马度 阴山 。”
(2).泛称敏捷善战的将领。 唐 李涉 《寄河阳从事杨潜》诗:“吾友从军在 河 上,腰佩吴鉤佐飞将。”词语解释:飞将军 拼音:fēi jiàng jūn
(1). 汉 时 匈奴 对 汉 将 李广 的称呼。《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 居 右北平 , 匈奴 闻之,号曰‘ 汉 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 右北平 。”
(2).借指行动神速、骁勇善战者。 毛泽东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词:“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3).指空军飞行员。 邹韬奋 《令人感泣的壮烈空军》:“但一机已为敌机机枪弹射中数排,油缸起火,我飞将军当时虽仍能以降落伞降至我岸,但不屑为。”词语解释:凤诏 拼音:fèng zhào
即诏书。 晋 陆翽 《邺中记》:“ 石季龙 与皇后在观上,为詔书五色纸,著凤口中,凤既衔詔,侍人放数百丈緋绳,轆轤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詔。凤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画,脚皆用金。” 唐 李商隐 《梦令狐学士》诗:“右 银臺 路雪三尺,凤詔裁成当直归。” 元 陈樵 《送李仲积北上》诗:“峩峩 黄金臺 ,凤詔求贤材。”参见“ 詔书 ”。
词语解释:诏书 拼音:zhào shū
皇帝颁发的命令。《史记·儒林列传》:“臣谨案詔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汉 初定仪则,则命有四品: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詔书,四曰戒敕。”《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不一日, 哲宗皇帝 晏驾,新天子即位,颁下詔书,大赦天下。” 陈白尘 《大风歌》第一部第二章:“ 吕雉 冷笑道:‘ 陈平 、 周勃 是奉先皇帝诏书前去斩 樊哙 ,三妹今日进宫,究竟是来吊丧,还是向先皇帝算帐?’”词语解释:歌云 拼音:gē yún
指动听的歌声。典出《列子·汤问》:“ 薛谭 学謳于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宋 张先 《凤栖梧》词:“可惜歌云容易去,东城杨柳东城路。”词语解释:公干 拼音:gōng gàn
(1).公正干练。 唐 元稹 《中书省议举县令状》:“右吏部以停年课资之格,取宰邑字人之官,公干强白者,拘以考浅,疾废耄瞶者,得在选中,倒置是非,无甚於此。”
(2).公务;公事。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一折:“你端的为马来将人盼,既不为马共人,却有甚别公干?” 元 杨梓 《霍光鬼谏》第四折:“灭九族诛戮了髫齔,斩全家抄估了事产。可怜见二十年公干。”《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李彪 吩咐道:‘这位相公是州里爷的乡里,护丧回去。有些公干,要在此地方停住两日。’”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六:“那时他从 北京 到了 上海 ,不知道有什么公干。”
(3).办理公事。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如今差他出去公干,万无一失。”《水浒传》第九十回:“那汉道:‘不必文诌了,有肉快切一盘来,俺吃了,要赶路进城公干。’” 明 朱权 《荆钗记·套书》:“打听得承局到 温州 公干, 王十朋 教他寄书。我不免在门首等承局来。” 沙汀 《代理县长》:“县长到省城公干去了。”词语解释:汗血盐车 拼音:hàn xuè yán chē
骏马拉运盐的车子。“汗血”,骏马。语出《史记·大宛列传》;“盐车”,语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后以“汗血盐车”喻人才埋没受屈。 宋 辛弃疾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前韵答之》词:“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参见“ 汗血马 ”。
词语解释:汗血马 拼音:hàn xuè mǎ
古代西域骏马名。流汗如血,故称。后多以指骏马。《史记·大宛列传》:“得 乌孙 马好,名曰‘天马’。及得 大宛 汗血马,益壮,更名 乌孙 马曰‘西极’,名 大宛 马曰‘天马’云。”《汉书·武帝纪》:“四年春,贰师将军 广利 斩 大宛王 首,获汗血马来。”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大宛 旧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髆出,如血。号一日千里。” 唐 杜甫 《洗兵马》诗:“京师皆骑汗血马, 回紇 餵肉 蒲萄宫 。”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君如汗血马,作驹已权寄。”词语解释:骥伏盐车 拼音:jì fú yán chē
典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伯乐 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幂之。驥於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於天,若出金石者,何也?欣见 伯乐 之知己也。”后以“驥伏盐车”谓才华遭到抑制,处境困厄。 宋 黄庭坚 《次韵晁补之廖正一赠答诗》:“驥伏盐车不称情,轻车肥马凤凰城。” 明 吾丘瑞 《运甓记·辞亲赴任》:“争奈尘埋,未逢鑑识,譬之剑沉 丰 狱,驥伏盐车。”词语解释:李飞将 拼音:lǐ fēi jiàng
指 汉 名将 李广 。因其作战勇猛, 匈奴 称其“ 汉 飞将军”。 唐 李白 《古风》诗之六:“苦战功不赏,忠诚杂可宣。谁怜 李飞将 ,白首没三边。”词语解释:牵盐 拼音:qiān yán
《战国策·楚策四》载: 汗明 向 春申君 讲述:有匹年老的骏马,“服盐车而上 大行 ”,结果是“蹄申膝折”,“白汗交流”,仍上不了山。 伯乐 见之,为它卸下车辕而哭,马亦“仰而鸣,声达于天。”后遂以“牵盐”喻怀才不遇。 唐 陆龟蒙 《记事》诗:“骏骨正牵盐,玄文终覆酱。” 唐 李咸用 《投知》诗:“嘶风重诉牵盐耻, 伯乐 何妨转眼看。”词语解释:秦青 拼音:qín qīng
(1).古善相马者 秦牙 、 管青 的并称。《文选·张协〈七命〉》:“ 秦青 不能识其众尺, 方堙 不能覩其若灭。” 李善 注:“《吕氏春秋》曰:‘古者善相马者 管青 相脣吻, 秦牙 相前,皆天下良士也!’”
(2).古时善歌者。《列子·汤问》:“ 薛谭 学謳於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唐 张祜 《边上逢歌者》诗:“垂老秋歌出塞庭,遏云相付旧 秦青 。”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二出:“循腔自可成絶唱,千载 秦青 远继芳。”词语解释:驱盐车 拼音:qū yán chē
《战国策·楚策四》:“夫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后以“驱盐车”喻任贱役。 清 顾炎武 《丈夫》诗:“矫首望 太行 ,努力驱盐车。” 王蘧常 注:“盐车,喻贤才之屈居贱役也。”词语解释:融尊 拼音:róng zūn
《后汉书·孔融传》:“﹝ 融 ﹞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坐上客恆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后因以“融尊”为酒杯的典故。 宋 柳永 《永遇乐》词之二:“且乘閒, 孙 阁长开, 融 尊盛举。” 宋 周邦彦 《西平乐》词:“多谢故人,亲驰 郑 驛,时倒 融 尊。”词语解释:嘶盐 拼音:sī yán
语本 汉 贾谊 《吊屈原赋》:“驥垂两耳,服盐车兮。”谓骏马面对盐车悲鸣。喻贤才屈居贱役。 明 徐渭 《赋得风入四蹄轻》之四:“带烙成駢死,嘶盐了此生。 孙阳 何处是,泪尽 太行 程。”参见“ 盐车 ”。
词语解释:盐车 拼音:yán chē
运载盐的车子。《战国策·楚策四》:“夫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伯乐 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幂之。”后以“盐车”为典,多用于喻贤才屈沉于天下。 汉 贾谊 《吊屈原文》:“驥垂两耳,服盐车兮。” 唐 殷尧藩 《暮春述怀》诗:“此时若遇 孙阳 顾,肯服盐车不受鞭。” 宋 黄庭坚 《送曹子方福建路运判兼简运使张仲谋》诗:“盐车之下有絶足,败羣勿纵为民残。” 明 高启 《天闲青骢赤骠二马歌》:“请看垂耳盐车者,那得昂藏八尺身!” 清 孙枝蔚 《君马黄》诗:“耻遭众口夸,寧受盐车厄。”词语解释:响遏行云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形容声音高昂激越。《列子·汤问》:“ 薛谭 学謳於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唐 赵嘏 《闻笛》诗:“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櫳。” 张篁溪 《辛亥革命徵信录》:“时 望平街 上已聚有千餘人,同声鼓噪,响遏行云。”词语解释:盐车 拼音:yán chē
运载盐的车子。《战国策·楚策四》:“夫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伯乐 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幂之。”后以“盐车”为典,多用于喻贤才屈沉于天下。 汉 贾谊 《吊屈原文》:“驥垂两耳,服盐车兮。” 唐 殷尧藩 《暮春述怀》诗:“此时若遇 孙阳 顾,肯服盐车不受鞭。” 宋 黄庭坚 《送曹子方福建路运判兼简运使张仲谋》诗:“盐车之下有絶足,败羣勿纵为民残。” 明 高启 《天闲青骢赤骠二马歌》:“请看垂耳盐车者,那得昂藏八尺身!” 清 孙枝蔚 《君马黄》诗:“耻遭众口夸,寧受盐车厄。”词语解释:盐辎 拼音:yán zī
盐车。 宋 苏轼 《次韵孔文仲推官见赠》:“均为人所劳,何必陋盐輜。”词语解释:长安日 拼音:cháng ān rì
(1).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晋明帝 数岁,坐 元帝 膝上。有人从 长安 来, 元帝 问 洛 下消息,澘然流涕。 明帝 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 明帝 :‘汝意谓 长安 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 异之。明日,集羣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 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 长安 。’”后因以“长安日”指 长安 。 唐 李峤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诗:“将交 洛城 雨,稍远 长安 日。”
(2).指代君王。 唐 张说 《幽州新岁作》诗:“遥遥西向 长安 日,愿上 南山 寿一杯。”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韵》:“愿枉 长安 日,光辉照北原。”词语解释:驻行云 拼音:zhù xíng yún
形容歌声响亮美妙。 宋 张纲 《浣溪沙·荣国生日》词之一:“百和宝薰笼瑞雾,一声珠唱驻行云。”参见“ 响遏行云 ”。
词语解释:响遏行云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形容声音高昂激越。《列子·汤问》:“ 薛谭 学謳於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唐 赵嘏 《闻笛》诗:“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櫳。” 张篁溪 《辛亥革命徵信录》:“时 望平街 上已聚有千餘人,同声鼓噪,响遏行云。”词语解释:驻云 拼音:zhù yún
使云停留不行。形容歌声响亮,音乐美妙。 宋 苏轼 《苏州闾丘江君二家雨中饮酒》诗之一:“已烦仙袂来行雨,莫遣歌声便驻云。”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混成集》:“翁一日自品象管作数声,真有驻云落木之意,要非人间曲也。”参见“ 响遏行云 ”。
词语解释:响遏行云 拼音:xiǎng è xíng yún
形容声音高昂激越。《列子·汤问》:“ 薛谭 学謳於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於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唐 赵嘏 《闻笛》诗:“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櫳。” 张篁溪 《辛亥革命徵信录》:“时 望平街 上已聚有千餘人,同声鼓噪,响遏行云。”词语解释:坐上客 拼音:zuò shàng kè
(1).座席上的宾客。《后汉书·孔融传》:“﹝ 孔融 ﹞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嘆曰:‘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2).指受到主人尊敬礼遇的客人。《三国演义》第十九回:“方 操 下楼时, 布 告 玄德 曰:‘公为坐上客, 布 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