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白玉京 拼音:bái yù jīng
指天帝所居之处。 唐 李白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诗:“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宋 苏轼 《游罗浮山示儿子过》诗:“人间有此白玉京, 罗浮 见日鷄一鸣。” 宋 陆游 《夏夜》诗之四:“不知竟是真仙未?夜夜神游白玉京。”词语解释:抱关 拼音:bào guān
监门。借指小吏的职务。亦借指职位卑微。《史记·魏公子列传》:“ 嬴 乃 夷门 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 嬴 於众人广坐之中。”《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论》:“朝有世及之私,下多抱关之怨。”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韩非》:“君子失时,白首抱关。” 宋 苏轼 《次韵胡完夫》:“青山别泪尚斕斑,十载江湖困抱关。” 明 刘基 《又次韵和新罗严上人》:“见説抱关堪避世,稗官犹可学 虞初 。”参见“ 抱关击柝 ”。
词语解释:抱关击柝 拼音:bào guān jī tuò
守门打更的小吏。《荀子·荣辱》:“故或禄天下而不自以为多,或监门御旅,抱关击柝,而不以为寡。” 杨倞 注:“抱关,门卒也,击柝,击木所以警夜者。”《意林》卷六引 晋 顾夷 《义记》:“国无道而尸大位,可耻也;国有道而有抱关击柝,亦耻也。” 宋 王安石 《谢执政启》:“盖闻抱关击柝,所以待士之为贫。”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胥吏》:“天下之吏,既为无赖子所据,而佐贰又为吏之出身,士人目为异途,羞与为伍……非如 孔 孟 之时,委吏乘田,抱关击柝之皆士人也。”词语解释:尘甑 拼音:chén zèng
《后汉书·独行传·范冉》载, 桓帝 时以 冉 为 莱芜 长,因遭母忧,不到官,结草室而居。“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后因以“尘甑”为形容清贫之典。 宋 范成大 《春寒即事留游子明王仲显》诗:“笑我生尘甑,惭君有意袍;故人能少驻,门径久蓬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一员官》:“夫人从容曰:‘君尘甑犹昔,何老誖不念子孙耶?’”词语解释:槌鼓 拼音:chuí gǔ
擂鼓,击鼓。 唐 杜牧 《大雨行》:“奔觥槌鼓助声势,眼底不顾纤腰娘。”词语解释:地崩山摧 拼音:dì bēng shān cuī
土地崩裂,山岭倒塌。多形容巨大变故。例如: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唐·李白《蜀道难》词语解释:帝力 拼音:dì lì
(1).帝王的作用或恩德。《汉书·张耳传》:“且先王亡国,赖皇帝得復国,德流子孙,秋豪皆帝力也。” 唐 高适 《别杨山人》诗:“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宋 范仲淹 《寄赠林逋处士》诗:“未能忘帝力,犹待补天均。”
(2).指皇权统治。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普式庚 少时欲畔帝力,一举不成,遂以鎩羽。”词语解释:断金 拼音:duàn jīn
语出《易·繫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孔颖达 疏:“金是坚固之物,能断而截之,盛言利之甚也。”后谓同心协力或情深义厚。《汉书·王莽传上》:“当此之时,宫亡储主, 董贤 据重,加以 傅氏 有女之援,皆自知得罪天下,结讎 中山 ,则必同忧,断金相翼。”《晋书·慕容垂载记》:“主上与将军风殊类别,臭味不同,奇将军於一见,託将军以断金。”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斯则断金由於湫隘,刎颈起於苫盖。” 宋 陈师道 《谢端砚》诗:“挥翰吾非玉堂手,断金君有古人心。”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小生与 荆兄 悲同抱玉,义切断金。”词语解释:范甑 拼音:fàn zèng
犹范釜。 唐 罗隐 《寄大理徐郎中》诗:“官序 詵 枝老,幽尘 范 甑空。”参见“ 范冉 ”。
词语解释:范冉 拼音:fàn rǎn
字 史云 , 东汉 陈留 人。曾师事 马融 ,通五经。 桓帝 时为 莱芜 长,遭母忧,不就。性狷急,常佩韦以自缓。罹党锢之祸,遁迹 梁 沛 间,卖卜为生,清贫自守,时或粮绝,穷居自若。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冉,或作“丹”。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冉》。后以“范丹”指代贫困而有操守的贤士。 明 邵璨 《香囊记·得书》:“喜得逆旅逢青眼,免使破甑生尘愁 范丹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看来世间听不得的是媒人的口,他要説了穷, 石崇 也无立锥之地;他要説了富, 范丹 也有万顷之财。” 清 陈梦雷 《赠臬宪于公》诗:“谁识 范丹 守,犹甘 原宪 贫。”词语解释:釜鱼甑尘 拼音:fǔ yú zèng chén
釜中生鱼,甑中生尘,比喻生活清贫。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一旦以輜重被訐於监司,夫以巡方而黷货,又何问下吏之操守,釜鱼甑尘之风,空谷於天下矣。”参见“ 釜中生鱼 ”。
词语解释:釜中生鱼 拼音:fǔ zhōng shēng yú
釜中已生出鱼来。谓生活贫困,断炊已久。《后汉书·独行传·范冉》:“ 桓帝 时以 冉 为 莱芜 长……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词语解释:釜中鱼 拼音:fǔ zhōng yú
见“ 釜中之鱼 ”。
词语解释:釜中之鱼 拼音:fǔ zhōng zhī yú
亦作“ 釜中鱼 ”。 比喻不能久活。《元史·王荣祖传》:“彼小国负险自守,釜中之鱼,非久自死。”《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 杨八老 和一羣百姓们,都被 倭 奴擒了,好似瓮中之鱉,釜中之鱼。”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严戊卿扑鳄行纪诛潮匪事》:“穽中之虎釜中鱼,一网擒之伏猛鷙。”亦省作“ 釜鱼 ”。 明 何景明 《诸入朝歌》之八:“楼船一鼓风波力,沧海鲸鯢作釜鱼。” 清 陈贞慧 《过江七事·禁缉事》:“将使釜鱼风鹤之民,转益惊佈,不至鸟兽散不止。” 王闿运 《与曾侍郎言兵事书》:“如釜鱼游沸羹之中。”词语解释:怀刺 拼音:huái cì
怀藏名片。谓准备谒见。语本《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建安 初,来游 许 下。始达 潁川 ,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魏书·元顺传》:“ 顺 曾怀刺诣 肇 门,门者以其年少……不肯为通。” 宋 苏辙 《司马君实端明独乐图》诗:“过门有意奉谈笑,幅巾怀刺无袍鞾。” 清 唐孙华 《有客》诗:“敝衣策蹇卫,怀刺謁公卿。”词语解释:击鼓 拼音:jī gǔ
打鼓作声;用鼓声打出信号或表示愿望。例如:击鼓(吹号)要求休战谈判。词语解释:击壤 拼音:jī rǎng
(1).古代的一种游戏。把一块鞋子状的木片侧放地上,在三四十步处用另一块木片去投掷它,击中的就算得胜。 汉 王充 《论衡·刺孟》:“夫毁瓦画墁,犹比童子击壤于涂,何以异哉!”参阅《太平御览》卷七五五引 三国 魏 邯郸淳 《艺经》。
(2).《艺文类聚》卷十一引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 帝尧 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於道。”后因以“击壤”为颂太平盛世的典故。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即是 羲唐 化,获我击壤情。” 唐 张说 《季春下旬诏宴薛王山池序》:“ 河 清难得,人代几何?击壤之懽,良有以也。” 宋 范成大 《插秧》诗:“谁知细细青青草,中有丰年击壤声。” 清 方贞观 《出宗阳》诗:“生逢击壤世,不得守耕桑。”参见“ 击壤歌 ”。
词语解释:击壤歌 拼音:jī rǎng gē
古歌名。相传 唐尧 时有老人击壤而唱此歌。 汉 王充 《论衡·艺增》:“传曰:有年五十击壤於路者,观者曰:‘大哉, 尧 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尧 何等力!’”按,《艺文类聚》卷十一引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所引歌辞略异,末句作“帝何力於我哉!”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幼海议本》:“息风波,固皇图,愿见康衢《击壤歌》。”词语解释:击壤歌 拼音:jī rǎng gē
古歌名。相传 唐尧 时有老人击壤而唱此歌。 汉 王充 《论衡·艺增》:“传曰:有年五十击壤於路者,观者曰:‘大哉, 尧 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尧 何等力!’”按,《艺文类聚》卷十一引 晋 皇甫谧 《帝王世纪》所引歌辞略异,末句作“帝何力於我哉!”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幼海议本》:“息风波,固皇图,愿见康衢《击壤歌》。”词语解释:监门 拼音:jiān mén
(1).监守门户。《荀子·荣辱》:“或监门御旅,抱关击柝。” 杨倞 注:“监门,主门也。”《后汉书·董卓传》:“ 傕 使校尉监门,隔絶内外。”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学校贡举·监门》:“ 雍熙 二年正月,詔礼部试九经诸科,轮番差官二人,在省门监守,此试院监门之始也。”
(2).守门小吏。《周礼·地官·司门》:“祭祀之牛牲繫焉,监门养之。” 郑玄 注:“监门,门徒。”《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张耳 、 陈餘 乃变名姓,俱之 陈 ,为里监门以自食。”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监门,里正卫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漳水》:“ 路温舒 ,县之东里人,父为里监门,使 温舒 牧羊泽中,取蒲牒用写书即此泽也。” 清 王夫之 《和高季迪风雨》:“目彼 信陵 客,曾为 陈 监门。”
(3).禁卫宫门之官。《隋书·百官志下》:“左右监门,各率一人,副率二人,掌诸门禁。” 唐 王涯 《宫词》之四:“头白监门掌来去,问频多是最承恩。” 宋 代六部及三省枢密院亦设监门官。《宋史·职官志三》:“六部监门官一员,掌司门钥。 绍兴 二年,选升朝文臣有才力人充,仍令六门踏逐奏差。” 清 谭莹 《妖氛》诗之七:“防海千帆集,筹边两鬢苍;监门谁 郑侠 ?挥泪绘流亡。”
(4).监狱的门。《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 王太 ﹞将 房德 放起,开了枷锁,又把自己旧衣帽与他穿了,引至监门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监禁》:“禁中原有女监,早间放风,禁卒拘管出入,不许男犯近前,晚须监门锁闭。”
(5).指监狱。《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还亏那 山阳县 因他是个清官,又是官犯,不曾下在监里,就安顿在监门里一个土地祠居住。”词语解释:金兰 拼音:jīn lán
(1).指契合的友情;深交。语出《易·繫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易》美金兰,《诗》咏百朋,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自昔把臂之英,金兰之友。” 吕延济 注:“金兰,喻交道,其坚如金,其芳如兰。” 唐 岑文本 《冬日宴于庶子宅》诗:“金兰篤惠好,尊酒畅生平。”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倅》:“气味已投,金兰分定。”
(2).指结义兄弟。 明 许自昌 《水浒记·党援》:“为救金兰,奔走直如飞电,取道到 忠义堂 前。” 欧阳山 《三家巷》八:“后来 何守仁 提议大家换帖,结为异姓金兰。”川剧《柳荫记》第二场:“一轮红日当空照,喜今朝,结金兰,胜过同胞。”
(3).酒名。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酒》:“使虏至 燕山 ,得其宫中酒,号金兰者,乃大佳。 燕 西有 金兰山 ,汲其泉以酿。”词语解释:金牛 拼音:jīn niú
(1).一些县镇、山川湖岗之名。旧时各地多有金精化为牛的传说,因视为祥瑞,故以之为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洞庭山 ﹞上有天帝坛山,山有金牛穴, 吴 孙权 时,令人掘金,金化为牛,走上山,其跡存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县南江侧有 明圣湖 ,父老传言,湖有金牛,古见之,神化不测,湖取名焉。”
(2).古 川陕 间栈道名。 蜀 道之南栈,旧名 金牛峡 ,故自 陕西省 勉县 而西,南至 四川省 剑阁县 之 剑门关 口,称 金牛道 。自 秦 以后,由 汉中 入 蜀 者,必取道于此。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八:“ 秦 开 蜀 道置 金牛 , 汉 水元通星汉流。” 清 吴伟业 《圆圆曲》:“专征簫鼓向 秦川 , 金牛 道上车千乘。”词语解释:骏骨 拼音:jùn gǔ
(1).据《战国策·燕策一》载, 郭隗 用买马作喻,说古代有用五百金买千里马的马头骨,因而在一年内就得到三匹千里马的,劝 燕昭王 厚币以招贤。后因以“骏骨”喻杰出的人才。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朕倾心骏骨,非惧真龙。” 唐 元稹 《献荥阳公》诗:“骏骨黄金买,英髦絳帐延。” 清 姚鼐 《哭孔撝约三十二韵》:“鹿鸣君始赋,骏骨窃先知。”
(2).指良马。 唐太宗 《临洛水》诗:“春蒐驰骏骨,总轡俯长河。” 宋 梅尧臣 《伤马》诗:“空伤骏骨埋,固乏弊帷葬。”参见“ 千金市骨 ”。
词语解释:千金市骨 拼音:qiān jīn shì gǔ
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招揽人才的迫切。 战国 时 郭隗 以马作喻,劝说 燕昭王 招揽贤士,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比喻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将闻风而至。见《战国策·燕策一》。 宋 黄庭坚 《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次其韵》:“三品席珍虚鹿币,千金市骨上 燕臺 。”词语解释:莱芜甑 拼音:lái wú zèng
汉 代 范冉 ,字 史云 ,为 莱芜 长,后遭党人禁锢,生活清贫,但穷居自若,言貌无改,当时有民谣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冉》。后因以“莱芜甑”指生活清贫。 南朝 梁 吴均 《赠周兴嗣》诗之一:“唯安 莱芜 甑,兼慕 林宗 巾。” 唐 杜甫 《赠裴南部》诗:“尘满 莱芜 甑,堂横 单父 琴。”词语解释:马骨 拼音:mǎ gǔ
战国 时, 燕昭王 欲求贤才, 郭隗 以买千里马为喻,说古代有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比喻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必闻风而至。事见《战国策·燕策一》。后以“马骨”喻贤才俊士。 明 张煌言 《感遇》诗:“落拓何曾夸马骨,淹留岂为恋猪肝。” 清 朱之瑜 《与源纲条书》之一:“是则千里逸足,期年三至,而僕为五百金之马骨矣。”词语解释:买骨 拼音:mǎi gǔ
见“ 买骏骨 ”。
词语解释:买骏骨 拼音:mǎi jùn gǔ
战国 时, 燕昭王 要招揽贤才, 郭隗 喻以故事:从前有国君欲以千金求千里马,三年未得。有人花五百金买一死千里马的头回报,国君大怒,此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久果然买得三匹千里马。见《战国策·燕策一》。后因以“买骏骨”为求贤若渴之典。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 燕王 买骏骨, 渭老 得熊羆。” 唐 李贺 《马诗》之十三:“堆金买骏骨,将送 楚襄王 。”亦省作“ 买骏 ”、“ 买骨 ”。 闽 徐夤 《偶题》诗之一:“买骨须求騏驥骨,爱毛宜採凤凰毛。” 唐 韩琮 《咏马》:“难逢 王济 知音癖,欲就 燕昭 买骏名。” 明 王錂 《春芜记·忤奸》:“你空费着买骏黄金,怎知他把駑駘来鞚引。” 清 陈维崧 《齐天乐·梅庐花下送潘原白之蓟门友人之彭城》词:“今日游 燕 ,问谁买骏有如此。” 清 丘逢甲 《十一用久旱得雨初霁饮人境庐时闻和局将定韵》之二:“悲歌 易水 无豪侠,买骨 金臺 有钝駑。”词语解释:买骏 拼音:mǎi jùn
见“ 买骏骨 ”。
词语解释:买骏骨 拼音:mǎi jùn gǔ
战国 时, 燕昭王 要招揽贤才, 郭隗 喻以故事:从前有国君欲以千金求千里马,三年未得。有人花五百金买一死千里马的头回报,国君大怒,此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久果然买得三匹千里马。见《战国策·燕策一》。后因以“买骏骨”为求贤若渴之典。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 燕王 买骏骨, 渭老 得熊羆。” 唐 李贺 《马诗》之十三:“堆金买骏骨,将送 楚襄王 。”亦省作“ 买骏 ”、“ 买骨 ”。 闽 徐夤 《偶题》诗之一:“买骨须求騏驥骨,爱毛宜採凤凰毛。” 唐 韩琮 《咏马》:“难逢 王济 知音癖,欲就 燕昭 买骏名。” 明 王錂 《春芜记·忤奸》:“你空费着买骏黄金,怎知他把駑駘来鞚引。” 清 陈维崧 《齐天乐·梅庐花下送潘原白之蓟门友人之彭城》词:“今日游 燕 ,问谁买骏有如此。” 清 丘逢甲 《十一用久旱得雨初霁饮人境庐时闻和局将定韵》之二:“悲歌 易水 无豪侠,买骨 金臺 有钝駑。”词语解释:买骏骨 拼音:mǎi jùn gǔ
战国 时, 燕昭王 要招揽贤才, 郭隗 喻以故事:从前有国君欲以千金求千里马,三年未得。有人花五百金买一死千里马的头回报,国君大怒,此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不久果然买得三匹千里马。见《战国策·燕策一》。后因以“买骏骨”为求贤若渴之典。 唐 杜甫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 燕王 买骏骨, 渭老 得熊羆。” 唐 李贺 《马诗》之十三:“堆金买骏骨,将送 楚襄王 。”亦省作“ 买骏 ”、“ 买骨 ”。 闽 徐夤 《偶题》诗之一:“买骨须求騏驥骨,爱毛宜採凤凰毛。” 唐 韩琮 《咏马》:“难逢 王济 知音癖,欲就 燕昭 买骏名。” 明 王錂 《春芜记·忤奸》:“你空费着买骏黄金,怎知他把駑駘来鞚引。” 清 陈维崧 《齐天乐·梅庐花下送潘原白之蓟门友人之彭城》词:“今日游 燕 ,问谁买骏有如此。” 清 丘逢甲 《十一用久旱得雨初霁饮人境庐时闻和局将定韵》之二:“悲歌 易水 无豪侠,买骨 金臺 有钝駑。”词语解释:祢刺 拼音:mí cì
《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禰衡 ]始达 潁川 ,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后因以“禰刺”谓士人耿介有节操。 唐 黄滔 《与蒋先辈启》之二:“足以雪曩岁之湮沉,恢张 禰 刺;壮平生之意气,弃掷 终 繻。”词语解释:千金市骨 拼音:qiān jīn shì gǔ
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招揽人才的迫切。 战国 时 郭隗 以马作喻,劝说 燕昭王 招揽贤士,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比喻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将闻风而至。见《战国策·燕策一》。 宋 黄庭坚 《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次其韵》:“三品席珍虚鹿币,千金市骨上 燕臺 。”词语解释:千里骨 拼音:qiān lǐ gǔ
千里马的骨骼。比喻英俊不凡的气质。 宋 苏轼 《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诗:“喜见三少年,俱有千里骨。”词语解释:壤歌 拼音:rǎng gē
即《击壤歌》。相传 尧 时有老人击壤而歌。后成为歌颂太平盛世之典。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壤歌》惟海甸,画角自山楼。白髮寐常早,荒榛农復秋。” 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队名》:“《壤歌》皆白髮,象舞及青衿。”参见“ 壤父 ”。
词语解释:壤父 拼音:rǎng fù
传说中 尧 时的一个田野老人。 晋 皇甫谧 《高士传》卷上:“ 帝尧 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壤父年八十餘而击壤於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於我哉?’”参见“ 壤歌 ”。词语解释:石阁 拼音:shí gé
(1).石砌的楼房。寺院藏经之所。 唐 杜甫 《昔游》诗:“林昏罢幽磬,竟夜伏石阁。” 唐 白居易 《菩提寺上方晚望香山寺寄舒员外》诗:“石阁僧上来,云汀雁飞下。”
(2).见“ 石渠阁 ”。
词语解释:石渠阁 拼音:shí qú gé
阁名。 西汉 皇室藏书之处,在 长安 未央宫 殿北。《三辅黄图·阁》:“ 石渠阁 , 萧何 造。其下礲石为渠以导水,若今御沟,因为阁名。所藏入 关 所得 秦 之图籍。至於 成帝 ,又於此藏祕书焉。”《汉书·儒林传·施雠》:“ 甘露 中,与五经诸儒,杂论同异於 石渠阁 。”亦省作“ 石渠 ”、“ 石阁 ”。《汉书·刘向传》:“讲论五经於 石渠 。” 唐 李贺 《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鲁幕》:“ 金门石阁 知卿有,豸角鸡香早晚含。”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诗:“群彦挥铅笔,微生滥 石渠 。”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蛮素至江》:“ 明光 奏赋, 石渠 侍讲。” 陈去病 《辛亥六月金陵杂诗》之九:“ 石渠天禄 儘储材,漫把閒情理刼灰。”词语解释:石渠 拼音:shí qú
(1).石筑的水渠。 汉 刘桢 《公宴》诗:“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 唐 孟浩然 《病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诗:“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2).见“ 石渠阁 ”。
词语解释:石渠阁 拼音:shí qú gé
阁名。 西汉 皇室藏书之处,在 长安 未央宫 殿北。《三辅黄图·阁》:“ 石渠阁 , 萧何 造。其下礲石为渠以导水,若今御沟,因为阁名。所藏入 关 所得 秦 之图籍。至於 成帝 ,又於此藏祕书焉。”《汉书·儒林传·施雠》:“ 甘露 中,与五经诸儒,杂论同异於 石渠阁 。”亦省作“ 石渠 ”、“ 石阁 ”。《汉书·刘向传》:“讲论五经於 石渠 。” 唐 李贺 《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鲁幕》:“ 金门石阁 知卿有,豸角鸡香早晚含。”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诗:“群彦挥铅笔,微生滥 石渠 。”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蛮素至江》:“ 明光 奏赋, 石渠 侍讲。” 陈去病 《辛亥六月金陵杂诗》之九:“ 石渠天禄 儘储材,漫把閒情理刼灰。”词语解释:市骨 拼音:shì gǔ
指 战国 时 燕昭王 用千金买千里马骨以求贤才事。常用以比喻招揽人才之迫切。《南史·郑鲜之传》:“昔 叶公 好龙而真龙见, 燕昭 市骨而骏足至。” 唐 柳宗元 《斩曲几文》:“ 昭王 市骨, 乐毅 归 燕 。” 清 魏源 《都中吟》:“市骨招骏人才出,纵不拔得十五终得一。”参见“ 千金市骨 ”。
词语解释:千金市骨 拼音:qiān jīn shì gǔ
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招揽人才的迫切。 战国 时 郭隗 以马作喻,劝说 燕昭王 招揽贤士,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比喻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将闻风而至。见《战国策·燕策一》。 宋 黄庭坚 《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次其韵》:“三品席珍虚鹿币,千金市骨上 燕臺 。”词语解释:市骏 拼音:shì jùn
指 燕昭王 用千金购千里马骨以求贤的故事。 南朝 梁 萧统 《答东湘王求文集诗苑书》:“爱贤之情,与时而篤,冀同市骏,庶匪畏龙。” 唐 骆宾王 《与程将军书》:“ 燕昭 为市骏之资, 郭隗 居礼贤之始。” 柳亚子 《题芷畦燕游续草》诗:“不信黄金能市骏,可怜忙杀烂羊头。”详“ 千金市骨 ”。
词语解释:千金市骨 拼音:qiān jīn shì gǔ
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招揽人才的迫切。 战国 时 郭隗 以马作喻,劝说 燕昭王 招揽贤士,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比喻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将闻风而至。见《战国策·燕策一》。 宋 黄庭坚 《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苏子由韵》:“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次其韵》:“三品席珍虚鹿币,千金市骨上 燕臺 。”词语解释:同心 拼音:tóng xīn
(1).齐心。《易·繫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唐 杜甫 《提封》诗:“提封 汉 天下,万国尚同心。” 明 李贽 《又答石阳太守》:“我二人老矣,彼此同心,务共证盟千万古事业,勿徒为泛泛会聚也!”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依我说,大家同心合作!”
(2).共同的心愿;心思相同。《孟子·告子上》:“欲贵者,人之同心也。”《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众女子相见毕,説道:‘正要来看十八姨,为主人留坐,不意姨至,足见同心。’” 清 李渔 《怜香伴·神引》:“[生]使者到此,莫非为 崔 曹 二女作合么?[小生]然也。[生]可见神佛原有同心。”
(3).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唐 李德裕 《鸳鸯篇》:“君不见昔时同心人,化作鸳鸯鸟。” 清 李渔 《巧团圆·剖私》:“怎奈侣伴虽多,同心却少。”
(4).引申为知己。 唐 王维 《送别》诗:“置酒临长道,同心与我违。”
(5).指同心结。 唐 长孙佐辅 《答边信》诗:“挥刀就烛裁红綺,结作同心答千里。” 宋 郑文 妻 孙氏 《忆秦娥》词:“闲将柳带,试结同心。” 明 刘基 《双带子》诗之二:“结得同心欲寄郎,还将双带刺鸳央。”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从今后必再要与你订山盟海誓全,必再要挽同心情更欢。”详“ 同心结 ”。
(6).指共一个中心或核心。 南朝 梁简文帝 《对烛赋》:“於是摇同心之明烛,施雕金之丽盘。” 唐 韩翃 《送王少府归杭州》诗:“葛花满把能消酒,梔子同心好赠人。” 宋 梅尧臣 《杨乐道留饮席上客置黄红丝头芍药》诗:“万丝必同心,千叶必同萼。”词语解释:同心断金 拼音:tóng xīn duàn jīn
《易·繫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后以“同心断金”形容心齐力量大。 清 陈确 《与张考夫书》:“同心断金,既如此其利,弟虽有喙三尺,復安用之!”词语解释:投刺 拼音:tóu cì
(1).投递名帖。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宁寺》:“或有人慕其高义,投刺在门, 元慎 称疾高卧。” 唐 孟郊 《送李观韩愈别兼献张徐州》诗:“ 禰生 投刺游, 王粲 吟诗謁。”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 明 季士大夫投刺率称某某拜,开国犹然,近人多易以‘顿首’二字。” 黄远庸 《记者眼光中之孙中山》:“盖是日乃 中山君 不见客之日也,投刺而入,即蒙接见。”
(2).留下名帖。表示解职告退。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 滂 覩时方艰难,知其志不行,乃投刺而去。”《后汉书·循吏传·童恢》:“及 赐 被劾当免,掾属悉投刺去, 恢 独诣闕争之。”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序:“先君体有不安,昼则輟食,夜则废寝,方寸烦乱,容身无所,便投刺解职,以遵归路。”词语解释:五丁 拼音:wǔ dīng
(1).神话传说中的五个力士。《艺文类聚》卷七引 汉 扬雄 《蜀王本纪》:“天为 蜀王 生五丁力士,能献山, 秦王 ( 秦惠王 )献美女与 蜀王 , 蜀王 遣五丁迎女。见一大虵入山穴中,五丁并引虵,山崩, 秦 五女皆上山,化为石。”一说“ 秦惠王 欲伐 蜀 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 蜀王 负力。令五丁引之成道。”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 賁 、 育 五丁之勇,而咸死者,人理之常。” 明 刘基 《一剪梅》词:“五丁难挽逝川回,千古英雄,此恨都同。” 郭沫若 《蜀道奇》诗:“五丁开山事乌有,其説虽墨意可朱。”
(2).泛指力士。 宋 王十朋 《会稽风俗赋》:“浪桨风帆,千艘万艫。大武挽縴,五丁譟謼。”词语解释:燕昭市骏 拼音:yān zhāo shì jùn
指 战国 时 郭隗 以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为喻,劝说 燕昭王 真心求贤的事。 唐 高适 《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家僮愕视欲先鞭,櫪马惊嘶还屡顾。始知物妙皆可怜, 燕昭 市骏岂徒然。”参见“ 燕骏千金 ”。
词语解释:燕骏千金 拼音:yān jùn qiān jīn
战国 时, 燕昭王 即位后急于招揽人才。 郭隗 以马为喻,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卖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劝说 燕昭王 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将闻风而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以“燕骏千金”为招纳贤士之典。 宋 真德秀 《谢赐衣带鞍马表》:“ 舜 裳五色,惭微裨补之能; 燕 骏千金,愿广招徠之意。”词语解释:夷门 拼音:yí mén
(1). 战国 魏 都城的东门。故址在今 河南 开封 城内东北隅。因在 夷山 之上,故名。《史记·魏公子列传》:“ 魏 有隐士曰 侯嬴 ,年七十,家贫,为 大梁 夷门 监者。”
(2).泛指城门。 唐 李华 《奉寄彭城公》诗:“应怜抱关者,贫病老 夷门 。”
(3). 大梁 ( 开封 )的别称。 唐 唐尧客 《大梁行》:“旧国多孤垒, 夷门 荆棘生。” 宋 孙道绚 《滴滴金》词:“梦绕 夷门 旧家山,恨惊回难续。” 金 赵秉文 《上清宫》诗:“暇日登临近 吹臺 , 夷门 城下访寒梅。”词语解释:鱼釜 拼音:yú fǔ
见“ 鱼釜尘甑 ”。
词语解释:鱼釜尘甑 拼音:yú fǔ chén zèng
《后汉书·独行传·范冉》:“﹝ 范冉 ﹞遭党人禁錮,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荫。如此十餘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 范冉 字 史云 , 桓帝 时曾任 莱芜 长。后以“鱼釜尘甑”谓贫穷得无粮可炊。 清 陈烺 《梅喜缘·情诉》曲:“甘守着裙布釵荆,甘受尽鱼釜尘甑,不惭愧牛衣对影,也惟愿鹿车挽并。”亦省作“ 鱼釜 ”。 清 张问陶 《话故山》诗:“词人久已甘鱼釜,新妇犹知羡鹿车。” 清 朱鹤龄 《湖翻行》:“竟日鱼釜无炊烟,浇愁何处沽村酒。”词语解释:鱼生空釜 拼音:yú shēng kōng fǔ
同“ 鱼釜尘甑 ”。 宋 陆游 《独立》诗:“羊踏寒蔬新少梦,鱼生空釜久諳穷。”词语解释:渔阳掺 拼音:yú yáng càn
即《渔阳参挝》。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声烦《广陵散》,杵急《渔阳掺》。” 唐 李颀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唐 李商隐 《听鼓》诗:“欲问《渔阳掺》,时无 禰正平 。”参见“ 渔阳参挝 ”。
词语解释:渔阳参挝 拼音:yú yáng cān wō
鼓曲名。亦称“ 渔阳掺挝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禰衡 被 魏武 謫为鼓吏,正月半试鼓, 衡 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座为之改容。” 闻一多 《时代的鼓手》:“用他那流着鲜血的手,抢过主帅手中的槌来擂出的鼓声,是 祢衡 那喷着怒火的《渔阳掺挝》。”词语解释:玉京 拼音:yù jīng
(1).道家称天帝所居之处。 晋 葛洪 《枕中书》引《真记》:“元都玉京, 七宝山 ,週廻九万里,在 大罗 之上。”《魏书·释老志》:“道家之原,出於 老子 。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 唐 白居易 《梦仙》诗:“须臾羣仙来,相引朝玉京。” 金 元好问 《步虚词》之二:“万神朝罢出 通明 ,和气欢声满玉京。”
(2).泛指仙都。 宋 陆游 《七月一日夜坐舍北水涯戏作》诗:“斥僊岂復尘中恋,便拟骑鲸返玉京。” 清 龚自珍 《行路易》诗:“浩浩荡荡,仙都玉京。蟠桃之花万丈明, 淮南 之犬彳亍行。”
(3).指帝都。 唐 孟郊 《长安旅情》诗:“玉京十二楼,峨峨倚青翠。”《宣和遗事》后集:“玉京曾忆旧繁华,万里帝王家。” 清 赵翼 《因邸报秦楚蜀三省同时奏捷喜作凯歌》:“露布星驰到玉京,鐃簫大凯溢欢声。”词语解释:玉京人 拼音:yù jīng rén
指仙女。亦泛指美人。 宋 周邦彦 《法曲献仙音》词:“縹緲玉京人,想依然京兆眉嫵。”词语解释:甑尘 拼音:zèng chén
见“ 甑尘釜鱼 ”。
词语解释:甑尘釜鱼 拼音:zèng chén fǔ yú
《后汉书·独行传·范冉》:“所止单陋,有时絶粒,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 范冉 字 史云 , 桓帝 以为 莱芜 长。后以“甑尘釜鱼”形容家贫断炊已久。 唐 刘禹锡 《学阮公体》诗之三:“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 唐 卢纶 《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诗:“甑尘方欲合,笼翮或将舒。”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 史云 甑尘,前史所伟。”词语解释:甑生尘 拼音:zèng shēng chén
见“ 甑尘釜鱼 ”。
词语解释:甑尘釜鱼 拼音:zèng chén fǔ yú
《后汉书·独行传·范冉》:“所止单陋,有时絶粒,穷居自若,言貌无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尘 范史云 ,釜中生鱼 范莱芜 。’” 范冉 字 史云 , 桓帝 以为 莱芜 长。后以“甑尘釜鱼”形容家贫断炊已久。 唐 刘禹锡 《学阮公体》诗之三:“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 唐 卢纶 《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诗:“甑尘方欲合,笼翮或将舒。”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 史云 甑尘,前史所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