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伯伦 拼音:bó lún
晋 刘伶 的字。 伶 与 阮籍 嵇康 等六人友好,称竹林七贤。尝作《酒德颂》,自称“惟酒是务,焉知其餘”。后世以 伶 为蔑视礼法、纵酒避世的典型。 唐 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 僚 之於丸, 秋 之於弈, 伯伦 之於酒,乐之终身不厌,奚暇外慕?” 唐 孟郊 《百忧》诗:“ 伯伦 心不醉,四皓迹难留。” 宋 朱弁 《风月堂诗话》卷上:“ 东坡 云:‘诗文岂在多,一颂了 伯伦 ’。是 伯伦 他文字不见於世矣。”词语解释:大刀头 拼音:dà dāo tóu
汉武帝 时 李陵 败降 匈奴 , 昭帝 即位,遣 陵 故人 任立政 等三人至 匈奴 招 陵 。单于置酒赐 汉 使者,“ 立政 等见 陵 ,未得私语,即目视 陵 ,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諭之,言可还归 汉 也”。见《汉书·李陵传》。刀环在刀之头,后即以“大刀头”作为“还”字的隐语。《玉台新咏·古绝句》:“藁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藁砧今何在》:“‘藁砧今何在’,藁砧,趺也,问夫何处也。‘山上復有山’,重山为‘出’字,言夫不在也。‘何当大刀头’,刀头有环,问夫何时当还也。‘破镜飞上天’,言月半当还也。” 宋 方岳 《水调歌头·九日多景楼用吴侍郎韵》:“旧黄花,新白髮,笑重游。满船明月犹在,何日大刀头?”词语解释:刀环 拼音:dāo huán
(1).刀头上的环。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少阴病》:“右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鷄子殼置刀鐶中。” 清 王秀楚 《扬州十日记》:“刀環響處,愴呼亂起。” 清 方维仪 《旅夜闻寇》诗:“生民塗炭盡,積血染刀鐶。”
(2).《汉书·李陵传》:“ 立政 等見 陵 ,未得私語,即目視 陵 ,而數數自循其刀環,握其足,陰諭之,言可歸還也。”环、还同音,后因以“刀环”为“还归”的隐语。 唐 高適 《入昌松东界山行》诗:“王程應未盡,且莫顧刀環。” 明 王世贞《明月篇》诗:“東家覊婦望刀環,西鄰棄妾守釵鈿。” 清 朱奕恂 《拟古出塞》诗:“少婦識雄心,不復問刀環。”词语解释:刀头 拼音:dāo tóu
(1).刀的尖端。亦指刀身。《宋书·胡藩传》:“以刀头穿岸,劣容脚指,於是径上,随之者稍多。” 唐 杜甫 《后出塞》诗:“千金装马鞭,百金装刀头。”《西游补》第七回:“你自家不敢出头,倒教三四寸乳孩儿拿着些柴头木片到俺这里来祭刀头,俺的宝刀头説与我,不要那些小廝们的血吃,要 章邯 血吃。”
(2).“还”的隐语。还归。刀头有环,环、还音同。 唐 徐彦伯 《鼓吹曲辞·芳树》:“藳砧刀头未有时,攀条拭泪坐相思。” 宋 范成大 《余与陆务观自圣政所分袂留此为赠》诗:“一语相开仍自解,除书闻已趣刀头。” 明 杨珽 《龙膏记·藏春》:“临岐分手浑难定,浪卜刀头无準。”参见“ 大刀头 ”。
词语解释:大刀头 拼音:dà dāo tóu
汉武帝 时 李陵 败降 匈奴 , 昭帝 即位,遣 陵 故人 任立政 等三人至 匈奴 招 陵 。单于置酒赐 汉 使者,“ 立政 等见 陵 ,未得私语,即目视 陵 ,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諭之,言可还归 汉 也”。见《汉书·李陵传》。刀环在刀之头,后即以“大刀头”作为“还”字的隐语。《玉台新咏·古绝句》:“藁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藁砧今何在》:“‘藁砧今何在’,藁砧,趺也,问夫何处也。‘山上復有山’,重山为‘出’字,言夫不在也。‘何当大刀头’,刀头有环,问夫何时当还也。‘破镜飞上天’,言月半当还也。” 宋 方岳 《水调歌头·九日多景楼用吴侍郎韵》:“旧黄花,新白髮,笑重游。满船明月犹在,何日大刀头?”词语解释:倒屣 拼音:dǎo xǐ
亦作“ 倒屧 ”。
(1).急于出迎,把鞋倒穿。《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时 邕 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 粲 在门,倒屣迎之。 粲 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邕 曰:‘此 王公 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后因以形容热情迎客。 唐 皮日休 《初夏即事寄鲁望》诗:“敲门若我访,倒屣欣逢迎。”屣,一本作“ 屧 ”。 元 任昱 《折桂令·同友人联句》曲:“既有当壚,毋劳倒屣,便可投辖。”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吾辈得施为,正好谈心花底;兰友瓜戚,门外不须倒屣。”
(2).指从坐席上匆忙避开。《西京杂记》卷二:“ 衡 邑人有言《诗》者, 衡 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词语解释:咄咄 拼音:duō duō
(1).感叹声。表示感慨。《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咄咄 子陵 ,不可相助为理邪?” 晋 陆机 《东宫》诗:“冉冉逝将老,咄咄奈老何!” 唐 李益 《北至太原》诗:“咄咄薄游客,斯言殊不刊。”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咄咄危哉!大事去矣!”
(2).感叹声。表示责备或惊诧。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其姊﹞咄咄责妹曰:‘何处无婚姻,必欲与我共一壻?’”《人民文学》1981年第7期:“人们对他的行动咄咄称奇。”
(3).呼驴马等牲畜之声。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鸟兽呼音》:“留都呼马驘驴曰咄咄。”词语解释:咄咄怪事 拼音:duō duō guài shì
连声惊呼称怪。形容令人惊讶的怪事。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 殷中军 ( 殷浩 )被废在 信安 ,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 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宋 杨万里 《明发栖隐寺》诗:“何如今晨天地间,咄咄怪事满眼前。” 清 沉起凤 《谐铎·帖嘲》:“世有一字不通之辈,而能知我高才,可谓咄咄怪事。”参见“ 咄咄书空 ”。
词语解释:咄咄书空 拼音:duō duō shū kōng
《晋书·殷浩传》载 殷浩 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后以“咄咄书空”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宋 王楙 《野客丛书·殷浩失望》:“ 浩 之出,不惟一事无立,而丧师辱国,殆有甚焉。朝野於是大失所望,削爵贬窜,固其宜也,而咄咄书空,不能自遣。”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包涵所》:“ 西湖 大家何所不有, 西子 有时亦贮金屋,‘咄咄书空’则穷措大耳。” 欧榘甲 《新广东》五:“将来事成者出于他党,则此私会必致有咄咄书空之恨矣。” 章炳麟 《梁园客》诗自注:“﹝ 梁鼎芬 ﹞既失志,有咄咄书空之感。去秋,遂因政变作符命数篇,诗以记之。”词语解释:咄咄书空 拼音:duō duō shū kōng
《晋书·殷浩传》载 殷浩 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后以“咄咄书空”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宋 王楙 《野客丛书·殷浩失望》:“ 浩 之出,不惟一事无立,而丧师辱国,殆有甚焉。朝野於是大失所望,削爵贬窜,固其宜也,而咄咄书空,不能自遣。”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包涵所》:“ 西湖 大家何所不有, 西子 有时亦贮金屋,‘咄咄书空’则穷措大耳。” 欧榘甲 《新广东》五:“将来事成者出于他党,则此私会必致有咄咄书空之恨矣。” 章炳麟 《梁园客》诗自注:“﹝ 梁鼎芬 ﹞既失志,有咄咄书空之感。去秋,遂因政变作符命数篇,诗以记之。”词语解释:歌尘 拼音:gē chén
形容歌声动听。典出《艺文类聚》卷四三引 汉 刘向 《别录》:“ 汉 兴以来,喜《雅歌》者 鲁 人 虞公 ,发声清哀,盖动梁尘。” 唐 郑谷 《蜡烛》诗:“多情更有分明处,照得歌尘下燕梁。” 唐 刘兼 《春宴河亭》诗:“舞袖逐风翻绣浪,歌尘随燕下雕梁。” 明 沉兰先 《单烈妇》诗:“多少杨花飘泊去,歌尘舞袖愧伊儔。”词语解释:怪事咄咄 拼音:guài shì duō duō
同“ 咄咄怪事 ”。 清 张尚瑗 《仙霞关》诗:“ 七闽 路与中原通,怪事咄咄惊天公。”词语解释:过隙 拼音:guò xì
喻时间短暂,光阴易逝。《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駟之过隙。” 唐 窦常 《谒诸葛武侯庙》诗:“人同过隙无留影,石在穷沙尚启行。” 宋 姜夔 《张平甫哀挽》诗:“空嗟过隙催人世,赖有提孩读父书。” 明 冯梦龙 《风流梦·梦感春情》:“我 杜丽娘 生於宦族,长在名门,年已二八,不得早谐佳偶,诚为虚度青春,光阴若过隙耳。”参见“ 过隙白驹 ”。
词语解释:过隙白驹 拼音:guò xì bái jū
比喻光阴易逝,人生短促。语本《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 陆德明 释文:“郤,本亦作隙。隙,孔也。”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三折:“浮生似争穴聚蚁,光阴似过隙白驹。”亦省作“ 过隙驹 ”、“ 过驹 ”。 唐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诗:“乡思巢枝鸟,年华过隙驹。” 明 唐顺之 《挽张舍人》诗之二:“共羡昂霄鹤,翻悲过隙驹。” 明 冯梦龙 《楚江情·于公训子》:“渥丹镜颜不久苍,过驹牕影难轻放。” 清 谭嗣同 《仁学》十六:“过驹不留,而堕甑犹顾。” 何其芳 《画梦录·梦后》:“有些人喜欢白昼,明知如过隙驹,乃与之竞逐,那真会成一个追西方日头的故事吧,以渴死终。”词语解释:韩寿 拼音:hán shòu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惑溺》:“ 韩寿 美姿容, 贾充 辟以为掾。 充 每聚会, 贾 女於青璅中看,见 寿 ,説之。”后因以“韩寿”借称美男子,多指出入歌楼舞榭的风流子弟。 唐 乔知之 《倡女行》:“昨宵綺帐迎 韩寿 ,今朝罗袖引 潘郎 。” 唐 罗虬 《比红儿诗》之十七:“当时若是逢 韩寿 ,未必埋踪在 贾 家。” 元 曾瑞 《青杏子·骋怀》套曲:“大筵排回雪 韦娘 ,小酌会窃香 韩寿 。”词语解释:韩寿偷香 拼音:hán shòu tōu xiāng
晋 韩寿 美姿容, 贾充 辟为司空掾。 充 少女 午 见而悦之,使侍婢潜修音问,及期往宿,家中莫知,并盗西域异香赠 寿 。 充 僚属闻 寿 有奇香,告于 充 。 充 乃考问女之左右,具以状对。 充 秘其事,遂以女妻 寿 。见《晋书·贾谧传》、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惑溺》。后因以“韩寿偷香”为男女暗中通情的典故。 明 沉鲸 《双珠记·遇淫持正》:“不但偷铃, 韩寿 偷香,方法也是我教他的。”亦作“ 韩寿分香 ”。 后蜀 欧阳炯 《春光好》词:“虽似 安仁 掷果,未闻 韩寿 分香。”词语解释:韩寿香 拼音:hán shòu xiāng
晋 贾充 女 午 与 韩寿 私通,并把皇帝赐其父之外域异香赠 寿 。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惑溺》。后因以“韩寿香”指异香或男女定情之物。 唐 史凤 《传香枕》诗:“ 韩寿 香从何处传,枕边芳馥恋嬋娟。” 唐 刘禹锡 《秦娘歌》:“ 秦嘉 镜有前时结, 韩寿 香销故篋衣。”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张郎 倘得相亲傍,乍相逢厌见 何郎 粉,看邂逅偷将 韩寿 香。”亦省作“ 韩香 ”。 宋 周邦彦 《风流子》词:“问甚时説与,佳音密耗,寄将 秦 镜,偷换 韩 香。” 明 秦楼外史 《男王后》第三折:“你本琼岛仙郎,错做金宫艷质,如今幸亲 何 粉,敢惜 韩 香。”参见“ 韩寿偷香 ”。
词语解释:韩寿偷香 拼音:hán shòu tōu xiāng
晋 韩寿 美姿容, 贾充 辟为司空掾。 充 少女 午 见而悦之,使侍婢潜修音问,及期往宿,家中莫知,并盗西域异香赠 寿 。 充 僚属闻 寿 有奇香,告于 充 。 充 乃考问女之左右,具以状对。 充 秘其事,遂以女妻 寿 。见《晋书·贾谧传》、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惑溺》。后因以“韩寿偷香”为男女暗中通情的典故。 明 沉鲸 《双珠记·遇淫持正》:“不但偷铃, 韩寿 偷香,方法也是我教他的。”亦作“ 韩寿分香 ”。 后蜀 欧阳炯 《春光好》词:“虽似 安仁 掷果,未闻 韩寿 分香。”词语解释:韩香 拼音:hán xiāng
见“ 韩寿香 ”。
词语解释:韩寿香 拼音:hán shòu xiāng
晋 贾充 女 午 与 韩寿 私通,并把皇帝赐其父之外域异香赠 寿 。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惑溺》。后因以“韩寿香”指异香或男女定情之物。 唐 史凤 《传香枕》诗:“ 韩寿 香从何处传,枕边芳馥恋嬋娟。” 唐 刘禹锡 《秦娘歌》:“ 秦嘉 镜有前时结, 韩寿 香销故篋衣。”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张郎 倘得相亲傍,乍相逢厌见 何郎 粉,看邂逅偷将 韩寿 香。”亦省作“ 韩香 ”。 宋 周邦彦 《风流子》词:“问甚时説与,佳音密耗,寄将 秦 镜,偷换 韩 香。” 明 秦楼外史 《男王后》第三折:“你本琼岛仙郎,错做金宫艷质,如今幸亲 何 粉,敢惜 韩 香。”参见“ 韩寿偷香 ”。词语解释:骅骝 拼音:huá liú
亦作“ 驊駵 ”。 周穆王 八骏之一。泛指骏马。《荀子·性恶》:“驊騮騹驥纤离緑耳,此皆古之良马也。” 杨倞 注:“皆 周穆王 八骏名。”《史记·秦本纪》:“ 造父 以善御幸於 周繆王 ,得驥、温驪、驊駵、騄耳之駟,西廵狩,乐而忘归。” 唐 耿湋 《上将行》:“櫪下驊騮思鼓角,门前老将识风云。” 宋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井蛙骅骝》:“井蛙不可以语海,其见小也;驊騮不可以捕鼠,其用大也。小大虽殊,其不适用一也。” 清 李渔 《蜃中楼·义举》:“恨不得一步驊騮骋到 瀟湘 。” 柳亚子 《叔老病中惠题〈羿楼客籍〉第一册次韵奉和》:“摇笔书生盛唱酬,天马行空似驊騮。”词语解释:贾充香 拼音:jiǎ chōng xiāng
晋 贾充 女与 韩寿 私通, 贾充 有异香,一著人则历月不歇, 贾 女窃香与 寿 。 贾充 闻香而察其事,遂嫁女与 寿 。见《晋书·贾充传》。后因以“贾充香”表示男女倾情之物。 元 周文质 《蝶恋花·悟迷》套曲:“朱门深闭 贾充 香,兰房强揣 郑生 玉,青楼空掷 潘安 果。”词语解释:贾娘 拼音:jiǎ niáng
指 晋 贾充 之女 贾午 。 唐 杨巨源 《独不见》诗:“香传 贾娘 手,粉离 何郎 面。”参见“ 贾女香 ”。
词语解释:贾女香 拼音:jiǎ nǚ xiāng
晋 贾充 女与 韩寿 私通。 贾 家有 武帝 所赐异香,为外国所贡,一著人则历月不歇。 贾 女窃香与 寿 , 贾充 闻香而察其事,遂嫁女与 寿 。见《晋书·贾充传》。后因以“贾女香”指馥郁的异香。 宋 黄庭坚 《酴醾》诗:“ 汉 宫娇额半涂黄,入骨浓薰 贾 女香。”词语解释:贾女香 拼音:jiǎ nǚ xiāng
晋 贾充 女与 韩寿 私通。 贾 家有 武帝 所赐异香,为外国所贡,一著人则历月不歇。 贾 女窃香与 寿 , 贾充 闻香而察其事,遂嫁女与 寿 。见《晋书·贾充传》。后因以“贾女香”指馥郁的异香。 宋 黄庭坚 《酴醾》诗:“ 汉 宫娇额半涂黄,入骨浓薰 贾 女香。”词语解释:贾氏窥帘 拼音:jiǎ shì kuī lián
晋 贾充 属吏 韩寿 美姿容, 贾充 女在门帘后窥见而悦之,两人私通。 贾 女窃异香与 寿 , 贾充 闻香而察其事,遂嫁女与 寿 。见《晋书·贾充传》。后因以“贾氏窥帘”形容女子对所爱之人倾心相慕。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二:“ 贾氏 窥帘 韩掾 少, 宓妃 留枕 魏王 才。” 明 张凤翼 《红拂记·掷家图国》:“道我似 贾女 私窥,忍捐恩负主,应猜做偷香情绪。”词语解释:贾袖传香 拼音:jiǎ xiù chuán xiāng
指 晋 贾充 女与 韩寿 私通,偷 武帝 赐 充 异香赠 韩 事。 宋 史达祖 《眼儿媚·代答》词:“期花等月, 秦 臺吹玉, 贾 袖传香。”参见“ 贾女香 ”。
词语解释:贾女香 拼音:jiǎ nǚ xiāng
晋 贾充 女与 韩寿 私通。 贾 家有 武帝 所赐异香,为外国所贡,一著人则历月不歇。 贾 女窃香与 寿 , 贾充 闻香而察其事,遂嫁女与 寿 。见《晋书·贾充传》。后因以“贾女香”指馥郁的异香。 宋 黄庭坚 《酴醾》诗:“ 汉 宫娇额半涂黄,入骨浓薰 贾 女香。”词语解释:谏猎 拼音:jiàn liè
(1).指对天子迷恋游猎,不务政事,予以规讽。事本《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相如 ﹞尝从上至 长杨 猎,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豕,驰逐壄兽, 相如 因上疏諫。” 唐 贾至 《咏冯昭仪当熊》:“逐兽长廊静,呼鹰御苑空。王孙莫諫猎,贱妾解当熊。” 清 陈梦雷 《秋兴》诗之七:“争夸鸣鏑催红雨,喜控归鞍数锦毛。諫猎有书谁入告,三年讲武圣躬劳。”后用以指谏止帝王的穷于武事。 唐 戴叔伦 《客舍秋怀呈骆正字士则》诗:“买山犹未得,諫猎又非时。” 唐 李端 《长安感事呈卢纶》诗:“諫猎一朝寝,论边素未工。”
(2).泛指谏诤。 唐 杜甫 《哭王彭州抡》诗:“解龟生碧草,諫猎阻青霄。”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 王 盖先以御史罢官。” 浦起龙 心解:“先官侍御,故用諫猎字。”词语解释:梁尘 拼音:liáng chén
比喻嘹亮动听的歌声。 南朝 宋 鲍照 《学古》诗:“调絃俱起舞,为我唱梁尘。” 南朝 梁 萧统 《三妇艳》诗:“小妇独无事,红黛润芳津,良人且高卧,方欲荐梁尘。”参见“ 梁尘飞 ”。
词语解释:梁尘飞 拼音:liáng chén fēi
《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 汉 刘向 《别录》:“ 汉 兴以来,善歌者 鲁 人 虞公 ,发声清哀,盖动梁尘。”后因以“梁尘飞”形容歌曲高妙动人。 晋 陆机 《拟古诗·拟东城一何高》:“长歌赴促节,哀响逐高徽。一唱万夫叹,再唱梁尘飞。” 宋 梅尧臣 《夜听邻家唱》诗:“想象朱脣动,髣髴梁尘飞。” 清 黄景仁 《杂咏》之一:“梁尘飞更寂,璚枝冷欲披。”词语解释:书空 拼音:shū kōng
(1).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 唐 李公佐 《谢小娥传》:“余遂请 齐公 书於纸。乃凭槛书空,凝思默虑。” 清 黄遵宪 《续怀人》诗:“只恨书空作 唐 字,独无炼石补天词。” 傅尃 《避地》诗之二:“那意书空成咤怪,转因避地得偷閒。”参见“ 书空咄咄 ”。
(2).雁在空中成列而飞,其行如字,故称。 宋 赵师侠 《菩萨蛮·舂陵迎阳亭》词:“残角起江城,书空征雁横。”
词语解释:书空咄咄 拼音:shū kōng duō duō
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 殷中军 被废,在 信安 ,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 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因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金 元好问 《镇平县斋感怀》诗:“书空咄咄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丽品》:“公子疑信参半,书空咄咄,侦骑四出,踪绪杳然,悲愤填膺,一病几殆。” 夏衍 《文艺工作者与社会》:“社会上将文人看作一种特殊的存在,而将他们规定为只能书空咄咄而没有实行力的迂腐的人种。”词语解释:书空咄咄 拼音:shū kōng duō duō
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 殷中军 被废,在 信安 ,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 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因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金 元好问 《镇平县斋感怀》诗:“书空咄咄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丽品》:“公子疑信参半,书空咄咄,侦骑四出,踪绪杳然,悲愤填膺,一病几殆。” 夏衍 《文艺工作者与社会》:“社会上将文人看作一种特殊的存在,而将他们规定为只能书空咄咄而没有实行力的迂腐的人种。”词语解释:缩地 拼音:suō dì
传说中化远为近的神仙之术。 晋 葛洪 《神仙传·壶公》:“ 费长房 有神术,能缩地脉,千里存在,目前宛然,放之復舒如旧也。”后因谓两地相距遥远不能迅速会晤为缩地无术。 唐 元稹 《和乐天早春见寄》:“同受新年不同赏,无由缩地欲如何。” 明 周履靖 《锦笺记·渝盟》:“愿得你缩地兼程,更教他闻呼疾至。” 清 赵翼 《中秋后晓村太守招游怀杜阁》诗:“几同缩地幻,直过移山猛。”词语解释:偷香 拼音:tōu xiāng
晋 贾充 女 午 悦 韩寿 ,其婢为致意, 韩 乃踰墙与之私通。 午 偷 武帝 赐 充 异香赠 韩 。此香著体,数月不散,终被 充 发觉,遂以 午 嫁 韩 。见《世说新语·惑溺》、《晋书·贾充传》。后以“偷香”谓女子爱悦男子,或谓与妇女私通。 唐 李端 《妾薄命》诗:“折步教人学,偷香与客熏。”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乐府一》:“ 开封 富民 杨氏 子,馆客颇豪俊。有女未笄,私窃慕之,遂有偷香之説,密约登第结姻。” 明 杨珽 《龙膏记·祸媒》:“难道有约在桑间,偷香寄宫宛。” 鲁迅 《集外集拾遗·辩“文人无行”》:“轻薄、浮躁、酗酒、嫖妓而至于闹事,偷香而至于害人,这是古来之所谓‘文人无行’。”词语解释:隙驹 拼音:xì jū
亦作“隟驹”。词语解释:隙驷 拼音:xì sì
1.亦作"?驷"。
2.《礼记。三年问》:"则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之过?。"郑玄注:"驷之过?,喻疾也。"孔颖达疏:"驷谓驷马,?谓空?。驷马峻疾,空?狭小,以峻疾而过狭小,言急速之甚。"后因以"隙驷"比喻易逝的光阴。词语解释:遗寿 拼音:yí shòu
未尽天年;短寿。 元 袁桷 《林处士哀辞》:“寿而无德与名,君子耻之,故修短有命,遗寿焉犹可言也。名德不至,则澌尽腐灭,又安所取哉!”词语解释:驻隙 拼音:zhù xì
使光阴停留。 唐 司空曙 《哭王注》诗:“已叹 漳 滨卧,何言驻隙难。异才伤促短,诸友哭门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