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班姬 拼音:bān jī
(1).指 西汉 女文学家 班倢伃 。名不详。 成帝 时被选入宫,立为倢伃。后为 赵飞燕 所谮,退处东宫,作赋自伤。 成帝 去世后,充奉园陵。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 洛川 神女,尚復不惑 东阿 ;世上 班姬 ,何关君事。” 唐 刘驾 《皎皎词》:“ 班姬 入后宫, 飞燕 舞东风。” 明 高启 《秋风引》:“入 班姬 之永巷,过 襄王 之高臺。” 清 朱受新 《流萤词》:“莫入 班姬 金阁里,恐随团扇落秋风。”
(2).指 班昭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班姬 《女戒》,足称母师也。” 唐 张说 《唐西台刺史徐府君碑》:“ 班姬 父兄,文雄 汉 室; 左思 女弟,词蔚 晋 宫。” 清 秋瑾 《赠女弟子徐小淑和韵》:“丽句天生 谢道韞 ,史才入目 汉 班姬 。”词语解释:班女 拼音:bān nǚ
(1).指 汉 班倢伃 。 唐 元稹 《苦乐相倚曲》:“ 汉成 眼瞥 飞燕 时,可怜 班女 恩已衰。” 唐 鲍溶 《辞辇行》:“青娥三千奉一人, 班女 不以色事君。”参见“ 班姬 ”。
(2).指 汉 班昭 , 班固 之妹,博学高才。 固 著《汉书》未竟, 昭 续成之。入宫为皇后、诸贵人师,著《女诫》等。 唐 元稹 《郑氏封才人》:“ 郑氏 山东 令族,海内良家,每师 班女 之文,尝慕 樊姬 之德。”
词语解释:班姬 拼音:bān jī
(1).指 西汉 女文学家 班倢伃 。名不详。 成帝 时被选入宫,立为倢伃。后为 赵飞燕 所谮,退处东宫,作赋自伤。 成帝 去世后,充奉园陵。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 洛川 神女,尚復不惑 东阿 ;世上 班姬 ,何关君事。” 唐 刘驾 《皎皎词》:“ 班姬 入后宫, 飞燕 舞东风。” 明 高启 《秋风引》:“入 班姬 之永巷,过 襄王 之高臺。” 清 朱受新 《流萤词》:“莫入 班姬 金阁里,恐随团扇落秋风。”
(2).指 班昭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班姬 《女戒》,足称母师也。” 唐 张说 《唐西台刺史徐府君碑》:“ 班姬 父兄,文雄 汉 室; 左思 女弟,词蔚 晋 宫。” 清 秋瑾 《赠女弟子徐小淑和韵》:“丽句天生 谢道韞 ,史才入目 汉 班姬 。”词语解释:汉皋佩 拼音:hàn gāo pèi
即 汉皋 珠。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心摇 汉皋 佩,泪堕 峴亭 碑。” 宋 石孝友 《玉楼春》词:“ 汉皋 珮失诚相误, 楚峡 云归无觅处。”参见“ 汉皋珠 ”。
词语解释:汉皋珠 拼音:hàn gāo zhū
相传 周 郑交甫 于 汉皋 台 下遇二女,二女解珠佩相赠。后因以为男女爱慕赠答的典实。 张素 《无题》诗:“临 江 早弄 汉皋 珠,眇曼风流旷世无。”参见“ 汉皋 ”。 词语解释:汉佩 拼音:hàn pèi
亦作“ 汉珮 ”。 即 汉皋 珠。 宋 孙光宪 《临江仙》词之二:“终是有心投 汉 珮,低头但理 秦 筝。” 清 魏源 《秦淮灯船引》:“泉落鮫宫万游戏, 汉 佩 湘 珠千出没。”参见“ 汉皋 ”、“ 汉皋珠 ”。词语解释:河梁 拼音:hé liáng
(1).桥梁。《列子·说符》:“ 孔子 自 卫 反 鲁 ,息驾乎河梁而观焉。” 晋 陆云 《答兄平原》诗:“南津有絶济,北渚无河梁。”
(2).旧题 汉 李陵 《与苏武》诗之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后因以“河梁”借指送别之地。 南朝 齐 王融 《别萧谘议》诗:“徘徊将所爱,惜别在河梁。” 宋 叶适 《送宋知录》诗:“与子比邻计未疎,河梁新驾月明初。” 清 唐孙华 《偕同年吴元朗游西泾次友人韵》:“送别临河梁,暮凉怯綃縠。”词语解释:淮阳病 拼音:huái yáng bìng
见“ 淮阳多病 ”。
词语解释:淮阳多病 拼音:huái yáng duō bìng
《汉书·汲黯传》:“召 黯 拜为 淮阳 太守…… 黯 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復见陛下,不意陛下復收之。臣常有狗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后人往往引此以自况多病。 唐 杜牧 《初冬夜饭》诗:“ 淮阳 多病偶求懽,客袖侵霜与独盘。”亦省作“ 淮阳病 ”。 唐 羊士谔 《暇日适值澄霁江亭游宴》诗:“振卧 淮阳 病,悲秋 宋玉 文。”词语解释:淮阳多病 拼音:huái yáng duō bìng
《汉书·汲黯传》:“召 黯 拜为 淮阳 太守…… 黯 泣曰:‘臣自以为填沟壑,不復见陛下,不意陛下復收之。臣常有狗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后人往往引此以自况多病。 唐 杜牧 《初冬夜饭》诗:“ 淮阳 多病偶求懽,客袖侵霜与独盘。”亦省作“ 淮阳病 ”。 唐 羊士谔 《暇日适值澄霁江亭游宴》诗:“振卧 淮阳 病,悲秋 宋玉 文。”词语解释:淮阳绩 拼音:huái yáng jì
汉 汲黯 任 淮阳 太守,政绩清明。后以“淮阳绩”指良好的政绩。 宋 刘敞 《睡起》诗:“媿无 淮阳 绩,高卧亦终年。”词语解释:江妃 拼音:jiāng fēi
亦作“ 江婓 ”。 传说中的神女。 汉 刘向 《列仙传·江妃二女》:“ 江妃 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於 江 汉 之湄,逢 郑交甫 ,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 晋 左思 《蜀都赋》:“试水客,艤轻舟;娉 江婓 ,与神游。” 宋 杨万里 《江水》诗:“ 江妃 将底药,软此千里玉?” 清 厉鹗 《折桂令·浩然巾》曲:“分明是 江妃 后尘,又猜疑 孟浩 前身。”词语解释:婕妤 拼音:jié yú
(1).宫中女官名。 汉武帝 时始置,位视上卿,秩比列侯。自 魏 晋 至 明 多沿设。《史记·外戚世家》:“ 武帝 时,幸夫人 尹婕妤 。”《旧唐书·徐坚传》:“ 坚 长姑为 太宗 充容,次姑为 高宗 婕妤,并有文藻。” 明 沉鲸 《双珠记·遗珠入宫》:“善仪形妃嬪规模,美才藻婕妤纲领。”
(2).特指 西汉 女文学家 班婕妤 。 南朝 梁 元帝 《班婕妤》诗:“ 婕妤 初选入,含媚向罗幃。何言 飞燕 宠,青苔生玉墀。” 五代 齐己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诗之六:“不同 婕妤 咏,託意怨君王。” 明 徐渭 《芭蕉花》诗:“寄书 苏蕙 老,挟扇 婕妤 孱。” 清 赵翼 《啖荔戏书》诗:“ 赵 家姊妹将入宫, 婕妤 早避 长门 宿。”参见“ 婕妤怨 ”。
词语解释:婕妤怨 拼音:jié yú yuàn
乐府 楚 调曲名。《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八·班婕妤》 宋 郭茂倩 题解:“一曰《婕妤怨》……《乐府解题》曰:‘《婕妤怨》者,为 汉成帝 班婕妤 作也。 婕妤 , 徐令彪 之姑, 况 之女。美而能文,初为 帝 ( 成帝 )所宠爱。后幸 赵飞燕 姊弟,冠於后宫; 婕妤 自知见薄,乃退居东宫,作赋及《紈扇诗》以自伤悼。后人伤之而为《婕妤怨》也。’”又因 班婕妤 失宠后,奉养太后於 长信宫 ,故 唐 人乐府又名《长信怨》。参阅《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词语解释:解佩 拼音:jiě pèi
(1).解下佩带的饰物。 汉 刘向 《列仙传·江妃二女》:“ 江妃 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於 江 汉 之湄,逢 郑交甫 ,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僕曰:‘我欲下请其佩。’……遂手解佩与 交甫 。” 五代 李瀚 《蒙求》诗:“渊客泣珠, 交甫 解佩。” 宋 欧阳修 《玉楼春》词:“闻琴解珮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 元 李裕 《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四十韵》:“ 楚 女窥墻日, 文园 病渴年。合欢连组带,解佩杂芳荃。” 清 钮琇 《觚賸·河东君》:“盖就新去故,喜极而悲,验裠之恨方殷,解珮之情逾切矣。”
(2).佩是古代文官朝服上的饰物,因谓脱去朝服辞官为“解佩”。《文选·鲍照〈拟古〉诗》:“解佩袭犀渠,卷袠奉卢弓。” 李周翰 注:“佩,文服也。犀渠,甲也。袠,书衣也。卢弓,征伐之弓。谓弃笔从戎也。”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上:“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娥入宠,再盼倾国。”
(3).《汉书·龚遂传》载: 宣帝 任 遂 为 勃海 太守,其地因岁饥,多盗劫。 遂 到任后,劝民务农桑,民有持带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后因以称买牛务农为“解佩”。 宋 苏轼 《侄安节远来夜坐》诗之三:“腰下牛闲方解佩,洲中奴长足为生。”参见“ 卖剑买牛 ”。
词语解释:卖剑买牛 拼音:mài jiàn mǎi niú
谓卖掉武器,从事农业生产。《汉书·循吏传·龚遂》:“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蔆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宋 陆游 《游近村》诗之二:“乞浆得酒人情好,卖剑买牛农事兴。” 金 元好问 《示崔雷诗社诸人》诗:“卖剑买牛真得计,腰金骑鹤恐非才。”亦省作“ 卖剑 ”。 唐 黄滔 《误笔牛赋》:“笔为锋也,无慙卖剑之年;墨作池焉,岂愧蹊田之日。”词语解释:具茨 拼音:jù cí
山名,在今 河南省 密县 。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变宫调》:“ 具茨 应不远, 汾 阳寧足随。” 唐 钱起 《奉和圣制登会昌山应制》:“睿想入希夷,真游到 具茨 。”词语解释:留侯 拼音:liú hòu
秦 末, 张良 运筹帷幄,佐 刘邦 平定天下,以功封 留侯 。诗文中常用为称颂功臣之典。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 白帝 幸 曲逆 , 鸿门 赖 留侯 。” 唐 张九龄 《送张说》诗:“ 山甫 归应疾, 留侯 功復成。”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筌 註《黄帝阴符经》,推演幽奥,僉谓 鬼谷 留侯 復生。”词语解释:牧马 拼音:mù mǎ
(1).牧放马匹。《庄子·徐无鬼》:“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 唐 杜牧 《上李太尉论北边事启》:“暖日广川,牧马养习,以俟强大。”
(2).古代作战多用战马,故常以“牧马”指驻防、戍边或胡骑南侵。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 偃师 张幕, 河阳 牧马,虽接战於 富平 ,已连营於 官渡 。” 唐 温庭筠 《送并州郭书记》诗:“塞城牧马去,烽火射鵰归。” 唐 无名氏 《胡笳曲》:“ 汉 家自失 李将军 ,单于公然来牧马。” 宋 杨万里 《国势》中:“是时虏之创痍未尽,而势力未全盛也。而今者狠然有窥吾 淮 甸,南下牧马之意。”
(3).放牧的马。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 唐 李益 《塞下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羣嘶边草緑。”
(4).引申指胡骑或征骑。 唐 杜甫 《近闻》诗:“近闻 犬戎 远遁逃,牧马不敢侵 临洮 。” 清 顾炎武 《哭杨主事廷枢》诗:“牧马饮 江 南,真龙起 芒碭 。”词语解释:七贵 拼音:qī guì
(1).指 西汉 时七个以外戚关系把持朝政的家族。《文选·潘岳〈西征赋〉》:“窥七贵於 汉 庭,譸一姓之或在。” 李周翰 注:“ 汉 庭七贵: 吕 、 霍 、 上官 、 丁 、 赵 、 傅 、 王 ,并后族也。”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昔 鲁叟 之修《春秋》也,不藉三 桓 之势; 汉 臣之著《史记》也,无假七贵之权。”
(2). 隋 末, 洛阳 人称 段达 、 王世充 、 元文都 、 卢楚 、 皇甫无逸 、 郭文懿 、 赵长文 为七贵。见《隋书·越王侗传》。
(3).泛指权贵。 唐 李白 《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昔在 长安 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明 何景明 《入京篇》诗:“七贵家连凤城里,转日薰天势无比。” 清 顾炎武 《酬史庶常可程》诗:“跨驴入 长安 ,七贵相经过。”词语解释:塞马 拼音:sāi mǎ
(1).塞上的马。 北周 庾信 《和赵王送峡中军》诗:“胡笳遥惊夜,塞马暗嘶羣。” 唐 元稹 《塞马》诗:“塞马倦江渚,今朝神彩生。” 明 马銮 《雨中偕友人过度来亲家小饮即事》诗:“薄暮城乌息,频年塞马骄。”
(2).喻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吉凶莫测。亦用以表示超然于得失祸福之外。 唐 杜牧 《赠李侍御》诗:“冥鸿不下非无意,塞马归来是偶然。” 宋 司马光 《自嘲》诗:“有心齐塞马,无意羡川鱼。” 明 许自昌 《水浒记·效款》:“塞马去无凭准, 楚 弓丧何须问。”词语解释:塞上翁 拼音:sāi shàng wēng
塞翁。 唐 高适 《金城北楼》诗:“垂竿已谢 磻溪 老,体道犹思塞上翁。” 唐 刘禹锡 《览董评事思归之什因以诗赠》:“文儒自袭胶西相,倚伏能齐塞上翁。”词语解释:塞翁 拼音:sài wēng
典出《淮南子·人间训》。指忘身物外,乐天知命,不以得失为怀的人。 唐 戴叔伦 《赠韦评事儹》诗:“是非园吏梦,忧喜塞翁心。”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六:“﹝ 周益公 ﹞《谢衣带鞍马表》:‘褐衣褐见,莫陈 汉 戍之便宜;马去马归,敢计塞翁之倚伏。’” 郁达夫 《己未出都口占》诗:“塞翁得失原难定,贫士生涯总可怜。”词语解释:塞翁失马 拼音:sài wēng shī mǎ
《淮南子·人间训》:“夫祸福之转而相生,其变难见也。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 胡 ,人皆弔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弔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 胡 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后因以“塞翁失马”比喻祸福相倚,坏事变成好事。 曾慥 《类说》卷十七引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失马断蛇》:“ 曾布 为三司使,论市易被黜, 鲁公 有柬别之,曰:‘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楚 相断蛇,后必有福。’” 宋 陆游 《长安道》诗:“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 明 吴承恩 《赠郡伯养吾范公如京改秩章词》:“ 楚国 亡猿,在事机而叵测;塞翁失马,占福泽之未来。” 清 赵翼 《述庵司寇新刻大集见贻》诗:“塞翁失马何足惜,先生奇遭在削籍。”词语解释:失马翁 拼音:shī mǎ wēng
同“ 失马塞翁 ”。 唐 许浑 《怀旧居》诗:“朱门跡忝登龙客,白屋心期失马翁。”词语解释:卧理 拼音:wò lǐ
犹卧治。《南史·刘善明传》:“ 淮南 近畿,国之形胜,非亲贤不居,卿与我卧理之。” 宋 范仲淹 《祭韩少傅文》:“偃息近藩,旨酒盈樽,可以卧理,不废清言。” 清 李渔 《玉搔头·讲武》:“自从到任以来,且喜刑清政肃,吏辑民安,官舍清閒,可称卧理。”词语解释:卧治 拼音:wò zhì
西汉 时 汲黯 为 东海 太守,“多病,卧闺閤内不出,岁餘, 东海 大治。”后召为 淮阳 太守,不受。 武帝 曰:“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见《史记·汲郑列传》。后因以“卧治”谓政事清简,无为而治。 南朝 梁 丘迟 《旦发渔浦潭》诗:“坐啸昔有委,卧治今尚可。”《隋书·元孝矩传》:“若以边境务烦,即宜徙节 涇郡 ,养德卧治也。” 元 萨都剌 《寄呈江东廉使王继学》诗:“秪应 王 谢 风流在,卧治 东山 足令名。”词语解释:游童 拼音:yóu tóng
嬉游的小孩。《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譬遒人之有采于市閭,游童之吟咏乎疆畔,庶以增广福祥,输力规諫。” 宋 苏轼 《兴龙节集英殿宴教坊词·放小儿队》:“众技旅庭,振欢声於无外;游童颂圣,陶至化於自然。”
指出游的儿童。 唐 骆宾王 《过故宋》诗:“云浮非隐帝,日举类游童。” 宋 王珪 《勾小儿队》:“宜命游童之缀,来陈舞佾之容。上奉皇慈,教坊小儿入队。” 清 陈维崧 《得桐城方尔止先生书感赋兼怀密之先生》:“家伎新传 张敞 眉,游童暗认 王珉 扇。”词语解释:芸阁 拼音:yún gé
即芸阁。 宋 秦观 《孙莘老挽词》之二:“青春芸閤妙文词,进读 金华 鬢若丝。”参见“ 芸香阁 ”。
词语解释:芸香阁 拼音:yún xiāng gé
秘书省的别称。因秘书省司典图籍,故亦以指省中藏书、校书处。 唐 卢照邻 《双槿树赋》:“ 蓬莱山 上,即对神仙;芸香阁前,仍观秘宝。” 唐 孟浩然 《寄赵正字》诗:“正字芸香阁,幽人竹素园。”亦省作“ 芸阁 ”。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芸阁之中,英奇接武。” 宋 王禹偁 《寄献鄜州行军司马宋侍郎》诗:“一命佐著作,芸阁垂缨珮。” 明 李东阳 《寿琼山邱先生》诗:“芸阁编充栋,鸳班礼絶邻。”词语解释:芸台 拼音:yún tái
(1).古时藏书的地方;或指掌管图书的官署,即秘书省。《初学记》卷十二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芸臺香辟纸鱼蠹,故藏书臺称芸臺。”《宋史·外国传三·高丽》:“陛下以其万里辞家,十年观国,俾登名於桂籍,仍命秩於芸臺。” 清 孙枝蔚 《在豫章幕府求书不得而作》诗之一:“芸臺在何处,欲望救空疎。”
(2).菜名。即油菜。《太平御览》卷九八○引 汉 服虔 《通俗文》:“芸臺谓之胡菜。”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稻宜》:“榨油枯饼(枯者以去膏而得名也。胡麻、莱菔子为上,芸臺次之,大眼桐又次之,樟桕、棉花又次之)。”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五:“道家以韮、葱、蒜、荽、芸臺即油菜为五荤。”词语解释:芸香吏 拼音:yún xiāng lì
校书郎的别称。 唐 白居易 《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诗:“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亦省称“ 芸吏 ”。 唐 林宽 《陪郑諴郎中假日省中寓直》诗:“井寻芸吏汲,茶拆岳僧封。”词语解释:肘后方 拼音:zhǒu hòu fāng
晋 葛洪 曾撰医书《肘后备急方》,简称《肘后方》,意谓卷帙不多,可以悬于肘后。后因借以泛指随身携带的丹方。 唐 白居易 《六年春赠分司东都诸公》诗:“每因同醉乐,自觉忘衰疾,始悟肘后方,不如杯中物。” 宋 黄庭坚 《几道复觅槟榔》诗:“蛮烟雨里红千树,逐水排痰肘后方。” 清 方文 《赠李德纯丈》诗:“高人形似鹤,恰喜髩如霜,不卖壶中药,惟传肘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