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白牛 拼音:bái niú
(1).白色的牛。 晋 王嘉 《拾遗记·昆吾山》:“ 越王 勾践 使工人以白马、白牛,祠 昆吾 之神。”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毛篇》:“ 太原县 北有 银牛山 , 汉 建武 二十一年,有人骑白牛蹊人田,田父訶詰之。” 唐 司空图 《涔阳渡》诗:“两岸芦花正萧颯,渚烟深处白牛归。”
(2).见“ 白牛车 ”。
词语解释:白牛车 拼音:bái niú chē
佛教语。比喻佛法中之大乘。《坛经·机缘品》:“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唐 杜甫 《上兜率寺》诗:“白牛车远近,且欲上慈航。” 仇兆鳌 注引《法华经》:“有大白牛,肥重多力,形体殊好,以驾寳车。”按,《法华经·譬喻品》:“牛车为大乘,即菩萨乘。”亦省作“ 白牛 ”。 唐 修雅 《闻诵〈法华经〉歌》:“师诵此经经一句,句句白牛亲动步。” 前蜀 贯休 《和韦相公话婺州陈事》:“昔事堪惆悵,谈玄爱白牛。”自注:“《法华经》以白牛喻大乘。” 五代 齐己 《赠念〈法华经〉僧》诗:“持经功力能如是,任驾白牛安稳行。”参见“ 三车 ”。词语解释:版筑 拼音:bǎn zhù
(1).两种筑土墙的工具。《孟子·告子下》:“ 舜 发於畎亩之中, 傅説 举於版筑之间。”《汉书·英布传》:“ 项王 伐 齐 ,身负版筑。”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版,墙版也;筑,杵也。”
(2).筑土墙。用两版相夹,填泥其中,以杵捣实成墙。《周书·寇儁传》:“ 梁 遣其将 曹琰之 镇 魏兴 ,继日版筑。”《明史·忠义传一·许逵》:“县初无城,督民版筑,不逾月,城成。”
(3).泛指土木营造之事。 唐 杜甫 《泥功山》诗:“朝行 青泥 上,暮在 青泥 中;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 王抚军 因之大兴版筑。”
(4).指土墙之类的工事或围墙。《左传·僖公三十年》“朝济而夕设版焉” 晋 杜预 注:“朝济 河 而夕设版筑以距 秦 。” 唐 欧阳詹 《二公亭序》:“臺烦版筑,榭加栏槛。”
(5).借指土木工匠。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邱园版筑,尚想来仪;公室皇枝,岂不虚迟?”词语解释:伯乐顾 拼音:bó lè gù
见“ 伯乐一顾 ”。
词语解释:伯乐一顾 拼音:bó lè yī gù
战国 时, 苏代 说 淳于髠 ,谓人有告 伯乐 曰,臣有骏马欲卖,连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一顾之,请献一朝之费。 伯乐 乃环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见《战国策·燕策二》。后以“伯乐一顾”比喻受人知遇赏识。《后汉书·隗嚣传》:“时 陈仓 人 吕鮪 拥众数万,与 公孙述 通,寇 三辅 。 嚣 復遣兵佐征西大将军 冯异 击之,走 鮪 ,遣使上状。帝报以手书曰:‘慕乐德义,思相结纳。昔 文王 三分,犹服事 殷 。但駑马鈆刀,不可强扶。数蒙 伯乐 一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託驥尾,得以絶羣。’”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古今喻》:“ 伯乐 一顾:辱知遇 伯乐 一顾之重。”亦省作“ 伯乐顾 ”。 唐 张九龄 《南还以诗代书赠京都旧寮》:“上惭 伯乐 顾,中负 叔牙 知。”词语解释:餐霞客 拼音:cān xiá kè
指修仙学道的人。 唐 卢拱 《中元日观法事》诗:“久慕餐霞客,常悲习蓼虫。” 唐 施肩吾 《秋夜山居》诗之一:“幽居正想餐霞客,夜久月寒珠露滴。” 唐 顾非熊 《送内乡张主簿赴任》诗:“松窗久是餐霞客,山县新为主印官。”词语解释:傅岩 拼音:fù yán
(1).亦称“ 傅险 ”。古地名。相传 商 代贤士 傅说 为奴隶时版筑于此,故称。《书·说命上》:“ 説 筑 傅巖 之野。” 孔 传:“ 傅氏 之巖在 虞 虢 之界,通道所经,有涧水坏道,常使胥靡刑人筑护此道。 説 贤而隐,代胥靡筑之,以供食或亦有成文也。”《史记·殷本纪》:“得 説 於 傅险 中。是时, 説 为胥靡,筑於 傅险 。” 司马贞 索隐:“旧本作‘险’,亦作‘巖’也。” 张守节 正义引《地理志》:“ 傅险 即 傅説 版筑之处,所隐之处窟名 圣人窟 ,在今 陕州 河北县 北七里,即 虞国 、 虢国 之界。又有 傅説祠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西三·平阳府》:“ 傅巖 ,县( 平陆县 )东三十五里,即 殷 相 傅説 隐处,俗名 圣人窟 。其地亦曰 隐贤社 。”
(2). 殷 相 傅说 曾隐于 傅岩 ,后因以泛指栖隐之处或隐逸之士。 唐 王维 《登河北城楼作》诗:“井邑 傅巖 上,客亭云雾间。” 宋 苏轼 《答曾学士启》:“贱如莘野,犹为席上之珍;远若 傅巖 ,尽入彀中之选。”词语解释:狗盗 拼音:gǒu dào
伪装成狗进行偷盗。后泛指窃贼。《史记·孟尝君列传》:“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乃夜为狗,以入 秦 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 秦王 幸姬。” 汉 王充 《论衡·论死》:“世有衣狗裘为狗盗者,人不觉知,假狗之皮毛,故人不意疑也。” 唐 白居易 《答〈箭镞〉》诗:“闻有狗盗者,昼伏夜潜行。” 清 刘献廷 《饮杨涵斋宅次前韵》:“厮养椎埋狗盗徒,深衣缝掖列为儒。”词语解释:狗盗鸡鸣 拼音:gǒu dào jī míng
(1).比喻具有微末技能。 金 元好问 《示怀祖》诗:“狗盗鸡鸣皆有用,鹤长鳧短果如何?” 林之夏 《高轩过》诗:“十年湖海侠游多,狗盗鸡鸣不可得。”亦作“ 狗盗鸡啼 ”。 明 陆采 《明珠记·江会》:“ 函关 脱离,又何须狗盗鸡啼?”参见“ 鸡鸣狗盗 ”。
(2).比喻偷偷摸摸。《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狗盗鸡鸣、遮遮掩掩。”
词语解释:鸡鸣狗盗 拼音:jī míng gǒu dào
亦作“鷄鸣狗盗”。 见“ 鸡鸣狗盗 ”。
亦作“ 鸡鸣狗盗 ”。亦作“鷄鸣狗盗”。 1.学雄鸡啼明,装狗进行偷窃。语本《史记·孟尝君列传》:“﹝ 秦昭王 ﹞囚 孟尝君 ,谋欲杀之。 孟尝君 使人抵 昭王 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 孟尝君 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 秦 献之 昭王 ,更无他裘。 孟尝君 患之,徧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 秦 宫藏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 秦王 幸姬。幸姬为言 昭王 , 昭王 释 孟尝君 。 孟尝君 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 关 。夜半至 函谷关 。 秦昭王 后悔出 孟尝君 ,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 孟尝君 至 关 , 关 法鸡鸣出客, 孟尝君 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后用以称有卑微技能者。《汉书·游侠传》:“繇是列国公子……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清 赵翼 《坐守》诗:“始觉 孟尝 门下客,鸡鸣狗盗亦奇才。” 钱锺书 《围城》二:“有时得用着她们,这就是 孟尝君 结交鸡鸣狗盗的用意。”
(2).形容行为低下卑劣。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鲁仲连 固不肯与鸡鸣狗盗者伍也, 汲长孺 固不肯与奴颜婢膝者齿也。” 徐迟 《牡丹》七:“原来的那个鸡鸣狗盗的 南京 政府是毫无意思的,他也没有能够取而代之。”词语解释:寒蟾 拼音:hán chán
指月亮。传说月中有蟾,故称。 唐 刘禹锡 《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二十二韵》:“管弦喧夜景,灯烛掩寒蟾。” 宋 张铣 《玉树后庭花》词之二:“青驄一骑来飞鸟,靚妆难好,至今落日寒蟾,照 臺城 秋草。”词语解释:寒兔 拼音:hán tù
(1).寒冬的野兔。 南朝 梁 沉约 《宿东园》诗:“茅栋啸愁鴟,平冈走寒兔。” 唐 孟浩然 《南归阻雪》诗:“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 唐 杜牧 《洛阳》诗:“侯门草满宜寒兔, 洛浦 沙深下寒鸿。”
(2).指秋月。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 唐 李贺 《李凭箜篌引》:“ 吴质 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王琦 汇解:“寒兔谓秋月。”词语解释:鸡鸣狗盗 拼音:jī míng gǒu dào
亦作“鷄鸣狗盗”。 见“ 鸡鸣狗盗 ”。
亦作“ 鸡鸣狗盗 ”。亦作“鷄鸣狗盗”。 1.学雄鸡啼明,装狗进行偷窃。语本《史记·孟尝君列传》:“﹝ 秦昭王 ﹞囚 孟尝君 ,谋欲杀之。 孟尝君 使人抵 昭王 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 孟尝君 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 秦 献之 昭王 ,更无他裘。 孟尝君 患之,徧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 秦 宫藏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 秦王 幸姬。幸姬为言 昭王 , 昭王 释 孟尝君 。 孟尝君 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 关 。夜半至 函谷关 。 秦昭王 后悔出 孟尝君 ,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 孟尝君 至 关 , 关 法鸡鸣出客, 孟尝君 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后用以称有卑微技能者。《汉书·游侠传》:“繇是列国公子……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清 赵翼 《坐守》诗:“始觉 孟尝 门下客,鸡鸣狗盗亦奇才。” 钱锺书 《围城》二:“有时得用着她们,这就是 孟尝君 结交鸡鸣狗盗的用意。”
(2).形容行为低下卑劣。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 鲁仲连 固不肯与鸡鸣狗盗者伍也, 汲长孺 固不肯与奴颜婢膝者齿也。” 徐迟 《牡丹》七:“原来的那个鸡鸣狗盗的 南京 政府是毫无意思的,他也没有能够取而代之。”词语解释:金蟾 拼音:jīn chán
(1).金色的蟾蜍。 前蜀 杜光庭 《题北平沼》诗:“宝芝常在知谁得,好驾金蟾入太虚。” 明 何景明 《嫦娥图》诗:“玉宇琼楼闭早秋,金蟾银兔啼寒夜。” 马健翎 《十二把镰刀》:“磞--磞打的欢,好像 刘海 戏金蟾。”
(2).蟾蜍形金属香器的鼻纽。亦借指香器。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二:“金蟾啮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迴。” 叶葱奇 注:“ 清 陈帆 曰:‘ 高似孙 《纬略》引此句,云是香器,其言鏁者,盖有鼻纽,施之於帷幬之中也。’案‘鏁’即锁的异体字,此指熏鑪。熏鑪蟾口有小机纽管开闭,所以称为锁。”
(3).月亮的别称。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语本 汉 张衡 《灵宪》:“ 羿 请不死之药于 西王母 , 姮娥 窃之以奔月……遂託身于月,是为蟾蠩。” 唐 令狐楚 《八月十七日夜书怀》诗:“金蟾著未出,玉树悲稍破。” 明 高启 《赋赵王孙家琵琶诗》:“梦断金蟾隔烟小,青塚理声秋不晓。”词语解释:昆仑竹 拼音:kūn lún zhú
昆仑山 所产之竹。相传 黄帝 取之以制律管。见《汉书·律历志上》。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律比 崑崙 竹,音知燥溼弦。”亦省称“ 崑竹 ”。 北齐 刘昼 《刘子·崇学》:“海蚌未剖,则明珠不显; 崑 竹未断,则凤音不彰。”崑,一本作“ 崐 ”。词语解释:凉蟾 拼音:liáng chán
指秋月。 唐 李商隐 《燕台诗·秋》:“月浪衡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疎星入。”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影浸凉蟾窗上见,声敲寒雨枕边闻。” 清 陈维崧 《百字令·己未长安中秋》词:“坐久凉蟾犹未吐,靄靄暮云偏结。”亦泛指月亮。 宋 晏几道 《阮郎归》词:“箇人鞭影弄凉蟾,楼前侧帽檐。”词语解释:伶伦 拼音:líng lún
(1).传说为 黄帝 时的乐官。古以为乐律的创始者。《吕氏春秋·古乐》:“昔 黄帝 令 伶伦 作为律。”《汉书·古今人表》作“ 泠沦氏 ”,又《律历志上》作“ 泠纶 ”。 清 陈梦雷 《题友人墨竹》诗:“ 伶伦 已往 嶰谷 空,对此令人空嘆息。”
(2).乐人或戏曲演员的代称。 唐 沉既济 《任氏传》:“某, 秦 人也,生长 秦城 ,家本伶伦。”《旧唐书·德宗纪论》:“解鹰犬而放伶伦,止榷酤而絶贡奉。”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二折:“因此处有个伶伦,姓 许 名 坚 ,乐名 蓝采和 。”词语解释:令公香 拼音:lìng gōng xiāng
见“ 令君香 ”。
词语解释:令君香 拼音:lìng jūn xiāng
荀彧 在 汉 末曾守尚书令,人称 荀令君 ,得异香,至人家坐,三日香气不歇。见《太平御览》卷七○三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后多以“令君香”指高雅人士的风采。 唐 李百药 《安德山池宴集》诗:“云飞凤臺管,风动令君香。” 唐 王维 《春日直门下省早朝》诗:“骑省直 明光 ,鸡鸣謁 建章 ,遥闻侍中珮,闇识令君香。”亦作“ 令公香 ”。 唐 李颀 《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词语解释:令君香 拼音:lìng jūn xiāng
荀彧 在 汉 末曾守尚书令,人称 荀令君 ,得异香,至人家坐,三日香气不歇。见《太平御览》卷七○三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后多以“令君香”指高雅人士的风采。 唐 李百药 《安德山池宴集》诗:“云飞凤臺管,风动令君香。” 唐 王维 《春日直门下省早朝》诗:“骑省直 明光 ,鸡鸣謁 建章 ,遥闻侍中珮,闇识令君香。”亦作“ 令公香 ”。 唐 李颀 《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词语解释:流霞 拼音:liú xiá
(1).亦作“ 流瑕 ”、“ 流赮 ”。浮动的彩云。《文选·扬雄〈甘泉赋〉》:“吸清云之流瑕兮,饮若木之露英。” 李善 注:“‘霞’与‘瑕’古字通。”《旧唐书·刘洎传》:“综宝思於天文,则长河韜映;摛玉字於仙札,则流霞成彩。” 明 刘基 《朱鹭》诗:“朱鷺来,赩流赮,饮赤水,食丹砂。” 刘半农 《晓》诗:“是天上疏疏密密的云?是地上的池沼?丘陵?草木?是流霞?辨别不出。”
(2).传说中天上神仙的饮料。 汉 王充 《论衡·道虚》:“﹝ 项曼都 ﹞曰:‘有仙人数人,将我上天,离月数里而止……口饥欲食,仙人輒饮我以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安得悬虚空湌,咀流霞,而使之不居乎地,不食乎穀哉?” 唐 颜荛 《戏张道人不饮酒》诗:“吾师不饮人间酒,应待流霞即举杯。”
(3).泛指美酒。 北周 庾信 《卫王赠桑落酒奉答》诗:“愁人坐狭邪,喜得送流霞。”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叙饮》:“雪花酿流霞满壶,烹葵韭香浮朝露。”词语解释:龙媒 拼音:lóng méi
(1).《汉书·礼乐志》:“天马徠龙之媒。”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言天马者乃神龙之类,今天马已来,此龙必至之效也。”后因称骏马为“龙媒”。《晋书·庾亮传论》:“马控龙媒,势成其逼。” 宋 王安石 《追伤河中使君修撰陆公》诗之二:“ 皖城 初得故人诗,叹息龙媒踠壮时。”
(2).喻俊才。 唐 杨炯 《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於是龙媒间出,麟驹挺生。 伯乐 多谢於精微, 日磾 有慙於牧养。” 唐 高适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长鸣谢知己,所愧非龙媒。” 清 汪懋麟 《送子静主桂林省试》诗之二:“只为 雄 文工《羽猎》,故教絶域访龙媒。”
(3).指土龙。迷信者用土制成龙状,以为可招诱真龙来降雨。 北周 庾信 《和李司录喜雨》:“临河沉璧玉,夹道画龙媒。” 倪璠 注:“《新论》:‘ 刘歆 曰:致雨具作土龙。龙见者輒有风雨,起以迎送之,故缘其象类而为之。’”
(4). 唐 御马厩六闲之一。《新唐书·兵志》:“又以尚乘掌天子之御。左右六闲:一曰飞黄,二曰吉良,三曰龙媒,四曰騊駼,五曰駃騠,六曰天苑。”词语解释:清蟾 拼音:qīng chán
称澄澈的月亮。因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代称月。亦用以比喻圆镜。 宋 张先 《于飞乐令》词:“宝奩开,菱鑑静,一掬清蟾。” 宋 贺铸 《采桑子·罗敷歌》词:“犀尘流连。喜见清蟾似旧圆。” 宋 范成大 《代人七月十四日生朝》诗:“已饶瑞荚明朝满,先借清蟾一夜圆。”词语解释:秋蟾 拼音:qiū chán
秋月。 唐 姚合 《秋夜月中登天坛》诗:“秋蟾流异彩,斋洁上坛行。” 宋 辛弃疾 《西江月·赋丹桂》词:“杏腮桃脸费铅华,终惯秋蟾影下。”《天雨花》第十三回:“四时惟有秋蟾好,人生在世几何春。”词语解释:鹊喜 拼音:què xǐ
鹊的鸣叫声。旧传以鹊鸣声兆喜,故称。 唐 宋之问 《发端州初入西江》诗:“破颜看鹊喜,拭泪听猿啼。” 宋 沉瀛 《减字木兰花·好恶》词:“瞻乌爰止。不是檐前闻鹊喜。”《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鹊喜噪晨树,灯开半夜花。”词语解释:鹊语 拼音:què yǔ
鹊噪,俗谓喜兆。 唐 窦巩 《早春松江野望》诗:“耕地人来早,营巢鹊语频。” 金 元好问 《得纬文兄书》诗:“鹊语喜復喜,山城谁与娱。” 清 李慈铭 《苏幕遮·题家书后》词:“卜金钱,裁尺素,鹊语灯花,总是无凭据。”词语解释:三车 拼音:sān chē
(1).佛教语。喻三乘。谓以羊车喻声闻乘(小乘),以鹿车喻缘觉乘(中乘),以牛车喻菩萨乘(大乘)。见《法华经·譬喻品》。 南朝 宋 谢灵运 《缘觉声闻合赞》:“诱以涅槃,救尔生老。肇元三车,翻乘一道。” 唐 李白 《僧伽歌》:“真僧法号号 僧伽 ,有时与我论三车。” 王琦 注:“三车,谓羊车、鹿车、牛车也……当是以三兽之力有大小,三车之所载有多寡,喻三乘诸贤圣道力之深浅耳。” 明 唐顺之 《山行即事》诗:“相期 白社 里,共听演三车。” 清 钱谦益 《仙坛唱和诗》之二:“《妙华》已悟三车法,台教今为继别宗。”参见“ 三乘 ”。
(2). 唐 窥基 博通释典,尝至 太原 传法,以三车自随,前车载释典,中车自乘,后车载妓仆食馔。路遇一老父点化,顿悔前非,只身前往。后成为法相宗大师。见 宋 赞宁 《唐京兆大慈恩寺窥基传》。诗文中亦有用其事者。 唐 杜甫 《酬高使君相赠》诗:“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 钱谦益 笺:“此诗正用 慈恩 事也。言如容我双树听法,亦应许我如 慈恩 三车自随,但我只办用以载书耳。”
词语解释:三乘 拼音:sān chéng
三乘车。每乘四马。 殷 商 时为下大夫的仪制。《礼记·少仪》:“贰车者,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郑玄 注:“此盖 殷 制也。”
(1).佛教语。一般指小乘(声闻乘)、中乘(缘觉乘)和大乘(菩萨乘)。三者均为浅深不同的解脱之道。亦泛指佛法。《魏书·释老志》:“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上根人为大乘,则俢六度。虽阶三乘,而要由修进万行,拯度亿流,弥歷长远,乃可登佛境矣。”《西游记》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 潘飞声 《甘露寺》诗:“荒苔佛座参三乘,老树僧房坐六朝。”
(2).道教语。谓以 元始天尊 所传为大乘上法,属洞真部;以 灵宝天尊 所传为中乘中法,属洞元部;以 道德天尊 所传为小乘初法,属洞神部。《云笈七籤》卷一:“精研三乘,详观四辅。”词语解释:素蟾 拼音:sù chán
月的别称。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 唐 黄滔 《卷帘》诗:“緑鬟侍女手纤纤,新捧 嫦娥 出素蟾。” 宋 张元干 《青玉案·筠翁生朝》词:“玉鉤斜掛,素蟾初满,醉愜浮瓜冷。” 明 屠隆 《綵毫记·渔阳鼙鼓》:“盼红轮西岭,素蟾东麓。” 清 蒋春霖 《一枝春·忆兰曲为汪西林赋》词:“纹纱素蟾低照,奈 姮娥 更妒,同心花好。”词语解释:霞杯 拼音:xiá bēi
亦作“ 霞盃 ”。 盛满美酒的酒杯。 唐 孙棨 《北里志·王团儿》:“霞盃醉劝 刘郎 饮,云髻慵邀阿母梳。” 宋 范仲淹 《和章岷推官同登承天寺竹阁》:“佳宾何以佇,云瑟与霞杯。”《剪灯馀话·田洙遇薛涛联句记》:“浓香酒泛霞杯满,淡影梅横纸帐清。” 柳亚子 《浣溪沙·七月四日作》词之二:“空对彩牋笼壁句,何曾醇酒醉霞杯?”词语解释:霞浆 拼音:xiá jiāng
仙露。 晋 王嘉 《拾遗记·炎帝神农》:“时有流云洒液,是谓霞浆。服之得道,后天而老。” 唐 司空图 《携仙箓》诗之八:“水精楼阁分明见,只欠霞浆别著旗。”词语解释:霞酌 拼音:xiá zhuó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入山学仙……仙人但以流霞一盃,与我饮之,輒不飢渴。”后以“霞酌”指仙酒。 唐 王勃 《七夕赋》:“奏云和,汎霞酌。” 唐 钱起 《寻华山云台观道士》诗:“霓裳谁之子,霞酌能止客。”词语解释:小蟾 拼音:xiǎo chán
指月亮。 宋 吴文英 《霜叶飞·重九》词:“小蟾斜影转东篱,夜冷残蛩语。”词语解释:荀令香 拼音:xún lìng xiāng
《太平御览》卷七○三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 荀令君 至人家,坐处三日香。”按, 荀令君 即 荀彧 ,字 文若 ,为侍中,守尚书令。传说他曾得异香,用以薰衣,馀香三日不散。后以“荀令香”指奇香异芳。 唐 白居易 《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即事》:“花妒 谢 家妓,兰偷 荀令 香。”词语解释:银蟾 拼音:yín chán
月亮的别称。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 唐 白居易 《中秋月》诗:“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二折:“正天淡云闲,明滴溜银蟾似海山。”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田荔裳》:“一夕宴罢,宿蝶未来,银蟾犹皎。”参见“ 金蟾 ”。
词语解释:金蟾 拼音:jīn chán
(1).金色的蟾蜍。 前蜀 杜光庭 《题北平沼》诗:“宝芝常在知谁得,好驾金蟾入太虚。” 明 何景明 《嫦娥图》诗:“玉宇琼楼闭早秋,金蟾银兔啼寒夜。” 马健翎 《十二把镰刀》:“磞--磞打的欢,好像 刘海 戏金蟾。”
(2).蟾蜍形金属香器的鼻纽。亦借指香器。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二:“金蟾啮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迴。” 叶葱奇 注:“ 清 陈帆 曰:‘ 高似孙 《纬略》引此句,云是香器,其言鏁者,盖有鼻纽,施之於帷幬之中也。’案‘鏁’即锁的异体字,此指熏鑪。熏鑪蟾口有小机纽管开闭,所以称为锁。”
(3).月亮的别称。神话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语本 汉 张衡 《灵宪》:“ 羿 请不死之药于 西王母 , 姮娥 窃之以奔月……遂託身于月,是为蟾蠩。” 唐 令狐楚 《八月十七日夜书怀》诗:“金蟾著未出,玉树悲稍破。” 明 高启 《赋赵王孙家琵琶诗》:“梦断金蟾隔烟小,青塚理声秋不晓。”词语解释:饮霞 拼音:yǐn xiá
汉 王充 《论衡·道虚》:“ 曼都 好道学仙,委家亡去,三年而返。家问其状, 曼都 曰:‘去时不能自知,忽见若卧形,有仙人数人,将我上天……口饥欲食,仙人輒饮我以流霞一杯。每饭一杯,数月不饥。’”后以“饮霞”喻饮酒。 唐 孟郊 《招文士饮》诗:“相劝罢吟雪,相从愁饮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