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曹娥 拼音:cáo é
东汉 时 会稽郡 上虞县 人。相传其父五月五日迎神,溺死江中,尸骸流失。 娥 年十四,沿江哭号十七昼夜,投江而死。世传为孝女。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四:“苗山窆石共千古,是时黄绢无 曹娥 。”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 曹娥 的投江觅父,淹死后抱父尸出,是载在正史,很有许多人知道的。”参阅《后汉书·列女传·孝女曹娥》、《世说新语·捷悟》 刘孝标 注引 晋 虞预 《会稽典录》。词语解释:曹娥碑 拼音:cáo é bēi
曹娥 的墓碑。 东汉 上虞 度尚 立,其弟子 邯郸淳 撰文。碑已不存,文见《古文苑》卷十九。后世所传《曹娥碑帖》,一为 晋 人墨迹摹刻的拓本, 宋 拓《临江戏鱼堂帖》本题作 晋 右将军 王羲之 书。一为 宋 元祐 八年 蔡卞 重书,题作《后汉会稽上虞孝女曹娥碑》。行书。文见《金石萃编》卷一四○。《红楼梦》第七九回:“好新奇的祭文!可与《曹娥碑》并传了。”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十家》:“ 王羲之 《曹娥碑》、 王献之 《保母志》、 陶贞白 之《瘞鹤铭》,疑难遽定,不復録。”词语解释:邓林 拼音:dèng lín
(1).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树林。《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 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 河 渭 , 河 渭 不足,北饮 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神哉 夸父 ,难以理寻,倾沙逐日,遯形邓林。” 唐 韩愈 《海水》诗:“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 清 钱谦益 《次韵何慈公岁暮感事》之四:“闻逐邓林搜弃杖,戏禁沧海学栽桑。”
(2).比喻荟萃之处,聚汇之所。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 陈思 《赠弟》、 仲宣 《七哀》、 公干 《思友》、 阮籍 《咏怀》……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所谓篇章之珠泽,文彩之邓林。” 清 魏源 《碑洞》诗:“不是碑渊海,真成鬼邓林。”
(3).古地名。 战国 时在 楚国 北境。《商君书·弱民》:“隐以 邓林 ,缘以 方城 。”《史记·礼书》:“阻之以 邓林 ,缘之以 方城 。” 司马贞 索隐:“ 刘氏 以为今 襄州 南凤林山 是古 邓祁侯 之国,在 楚 之北境,故云阻以 邓林 也。”词语解释:东床
1.指女婿。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散序》:“ 曲江 之宴,行市罗列, 长安 几於半空。公卿家率以其日拣选东牀,车马闐塞,莫可殫述。” 明 无名氏 《玉环记·副末开场》:“﹝ 韦皋 ﹞拜謁 张公 延赏 ,夫人相留作东牀。”《红楼梦》第二回:“长一辈的姊妹一个也没了!祇看这小一辈的将来的东牀如何呢。” 周立波 《桐花没有开》:“ 盛福元 是他去世的大哥的东床,他的姪女婿。”参见“ 东牀坦腹 ”。
2.指待宾之床。 唐 杨巨源 《上刘侍中》诗:“佳景 燕 臺上,清辉 郑 驛傍。鼓鼙喧 北里 ,珪玉映东牀。” 唐 李贺 《将发》诗:“东牀卷席罢,濩落将行去。” 清 唐孙华 《寄示颐儿》诗:“悤悤襆被客东牀,春燕休教恋杏梁。”
词语解释:东床坦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郄太傅 在 京口 ,遣门生与 王丞相 书,求女壻。丞相语 郄 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 郄 曰:‘ 王 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壻,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牀上坦腹卧,如不闻。’ 郄公 云:‘正此好!’访之,乃是 逸少 ,因嫁女与焉。”按,《晋书·王羲之传》述此事,作“惟一人在东牀坦腹食”。后因以“东牀坦腹”代指女婿。《隋唐演义》第六回:“我是 李 府中小姐的保母,因老爷、夫人要聘公子东牀坦腹,但我家小姐……誓愿嫁一个善武能文、足智多谋的奇男子。”词语解释:东坦 拼音:dōng tǎn
指女婿。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 晋公 尝谓 竇二侍郎 今之 师旷 也。 晋公 即参政之东坦也。”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一出:“两口儿 北邙 近也,女孩儿东坦萧然。”《玉娇梨》第四回:“前日因看花,偶然见了新考案首的 苏友白 ,人才俊秀,诗思清新,我意欲招他东坦。”参见“ 东牀坦腹 ”。
词语解释:东床坦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郄太傅 在 京口 ,遣门生与 王丞相 书,求女壻。丞相语 郄 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 郄 曰:‘ 王 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壻,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牀上坦腹卧,如不闻。’ 郄公 云:‘正此好!’访之,乃是 逸少 ,因嫁女与焉。”按,《晋书·王羲之传》述此事,作“惟一人在东牀坦腹食”。后因以“东牀坦腹”代指女婿。《隋唐演义》第六回:“我是 李 府中小姐的保母,因老爷、夫人要聘公子东牀坦腹,但我家小姐……誓愿嫁一个善武能文、足智多谋的奇男子。”词语解释:方寸 拼音:fāng cùn
(1).方始一寸。极言矮小。《孟子·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於岑楼。”
(2).一寸见方。《淮南子·说山训》:“视方寸於牛,不知其大於羊;总视其体,乃知其大相去之远。”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有山蜘蛛垂丝如疋布,将及 旻 , 旻 引弓射杀之,大如车轮。因断其丝数尺,收之。部下有金创者,剪方寸贴之,血立止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五:“《吴书》亦云,‘方围四寸’,则知 秦 璽方寸耳。”
(3).指心。脑海。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始知流俗之士,难与之言。凡有异同,蓄诸方寸。”参见“ 方寸心 ”。
(4).心绪;心思;心得。《魏书·董绍传》:“老母在 洛 ,无復方寸,既奉恩贷,实若更生。”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遂令边雁转怕人,絶域何由达方寸?” 元 张可久 《朝天子·春思》曲:“泪粉涕痕,伤春方寸,飘零寄此身。” 清 郑燮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章:“你千万不要再存糊涂念头,乱我方寸。”参见“ 方寸乱 ”。
词语解释:方寸心 拼音:fāng cùn xīn
指心。心处胸中方寸间,故称。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方寸之心,制之在我,不可放之於流遁也。” 唐 贾岛 《易水怀古》诗:“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 清 唐孙华 《秋日酷暑焦旱偶成》诗之二:“那将方寸心,愁水復愁旱。”
词语解释:方寸乱 拼音:fāng cùn luàn
心绪烦乱;无主张。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五》:“今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辞。” 宋 王谠 《唐语林·德行》:“陟彼岵兮,孰不瞻父?方寸乱矣,何以事君?”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陆珪》:“儿方寸乱矣,敢请诸君早计之。” 清 黄遵宪 《聂将军歌》:“将军麾军方寸乱,将军部曲已云散。”词语解释:鼓瑟 拼音:gǔ sè
(1).弹瑟。《诗·小雅·鼓锺》:“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楚辞·远游》:“使 湘灵 鼓瑟兮,令 海若 舞 冯夷 。” 郭沫若 《高渐离》第三幕:“自来弹琴鼓瑟的人都是瞎子,他不应该多了一双眼睛。”
(2). 汉 杨恽 与其妻感情甚笃,于《报孙会宗书》中曰:“家本 秦 也,能为 秦 声。妇, 赵 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后以“鼓瑟”比喻夫妇感情融洽。 明 归有光 《归氏二孝子传》:“ 华伯 夫妇如鼓瑟, 汝威 卒变顽嚚,考其终皆有以自达。”词语解释:化邓 拼音:huà dèng
指古代神话 夸父 逐日,杖化邓林的故事。《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 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 河 、 渭 , 河 、 渭 不足,北饮 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 邓林 。” 毕沅 注:“ 邓林 即 桃林 也,邓、桃音相近。”词语解释:黄绢 拼音:huáng juàn
(1).黄色之绢。 唐 许浑 《甘露寺感事贻同志》诗:“青山尽日寻黄绢,沧海经年梦絳纱。” 南唐 陈陶 《题赠高闲上人》诗:“鸳鷺输黄绢,场坛遶白苹。”《花月痕》第四八回:“六逆妻妾,唤做主娘,黄绢盖头,骑马跣足,这全是 粤 西 西溪峒 村媪。”
(2).见“ 黄绢幼妇 ”。
(3).谓隐语。 唐 冯翊子 《桂苑丛谈·班支使解大明寺语》:“﹝独 班 支使曰﹞得非‘ 大明寺 水天下无比’八字乎?众皆恍然曰:黄绢之奇智亦何异哉?”
(4).佛教之经卷。 唐 寒山 《诗》之一二一:“囊里无青蚨,篋中有黄绢。”绢,一本作“ 卷 ”。
词语解释:黄绢幼妇 拼音:huáng juàn yòu fù
“絶妙”二字的隐语。《镜花缘》第八十回:“古来如‘黄绢幼妇、外孙齏臼’,至今传为美谈,也不过取其显豁。”亦省称“ 黄绢 ”。 唐 白居易 《赋赋》:“掩黄绢之丽藻,吐白凤之奇姿;振金声於寰海,增纸价於京师。” 宋 王禹偁 《送晁监丞赴婺州关市之役》诗:“黄绢辞高位尚卑,白华行洁身犹困。” 清 钮琇 《觚賸·纫兰词》:“三 吴 词家,称 朱 陈 两检讨, 陈 以苍雄擅奇, 朱 以生新标雋,俱已誉高黄绢,价重乌丝。”词语解释:黄绢辞 拼音:huáng juàn cí
见“ 黄绢词 ”。
词语解释:黄绢词 拼音:huáng juàn cí
亦作“黄绢辞”。 指优美的诗文。 唐 皇甫冉 《洪泽馆壁见故礼部尚书题诗》诗:“底事 洪泽 壁,空留黄绢词。” 唐 任华 《杂言寄杜拾遗》诗:“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吾怪异奇特借问,果然称是 杜二 之所为。” 元 耶律楚材 《继平陶张才美韵》:“援毫欲继清新句,笑我却无黄绢辞。”词语解释:黄屋 拼音:huáng wū
(1).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史记·秦始皇本纪》:“ 子婴 度次得嗣,冠玉冠,佩华紱,车黄屋。” 裴駰 集解引 蔡邕 曰:“黄屋者,盖以黄为里。”
(2).借指帝王之车。 唐 许浑 《登尉佗楼》诗:“ 刘 项 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 明 唐顺之 《荥阳行》:“城西夜半赤帝走,独载黄屋开东门。”
(3).帝王所居宫室。《太平御览》卷四三一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殷汤 寐寝黄屋,驾而乘露舆。”《魏书·李彪传》:“故 夏禹 卑宫室而恶衣服, 殷汤 寝黄屋而乘輅舆,此示俭於后王。”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岂望身居黄屋,手御青纶。” 宋 王观国 《学林·路》:“车者贵贱之所通乘,惟天子所乘独谓之路;亦犹屋者贵贱之所通居,惟天子所居独谓之黄屋。”
(4).指帝王权位。《北史·魏诸宗室传论》:“至如 神武 之不事黄屋,高揖万乘,义感隣国,祚隆帝统。”《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八年》:“朕本无黄屋之心,今横议若此,据朕本心,惟有养母耳。”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果能敝屣其黄屋,而弃捐所有以利 汉 人邪?”
(5).帝王的代称。 唐 杜甫 《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诗:“中原消息断,黄屋今安否?” 宋 王安石 《澶州》诗:“黄屋亲乘城,穹庐矢如蝟。” 清 孙枝蔚 《九日梁仲林侍郎宴集黑窑厂登高》诗:“及其佐黄屋,鯁直古人儔。”词语解释:齑臼 拼音:jī jiù
(1).捣姜椒等辛辣食品用的器具。《东观汉记·逢萌传》:“ 萌 素明阴阳,知 莽 将败,乃首戴虀臼,哭於市曰:‘辛乎!辛乎!’”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有洼当后壁之半,外耸石片,中刓如虀臼,以手摸之,内圆而底平,乃天成贮泉之器也。”
(2).“辞”字之隐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 魏武 尝过 曹娥碑 下, 杨脩 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 魏武 谓 脩 曰:‘解不?’…… 脩 曰:‘黄绢,色丝也,於字为絶;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外孙,女子也,於字为好;虀臼,受辛也,於字为辤,所谓“絶妙好辤”也。’”虀同虀,辤同辞。后因以称极好的文词。 宋 辛弃疾 《沁园春·城中诸公载酒入山遂破戒一醉再用韵》词:“更 高阳 入謁,都称虀臼,杜康初筮,正是云雷。”词语解释:绝妙好辞 拼音:jué miào hǎo c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 魏武 尝过 曹娥 碑下, 杨脩 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韲臼’八字。 魏武 谓 脩 曰:‘解不?’答曰:‘解。’ 魏武 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 魏武 乃曰:‘吾已得。’令 脩 别记所知。 脩 曰:‘黄绢,色丝也,於字为絶。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外孙,女子也,於字为好。韲臼,受辛也,於字为辞。所谓絶妙好辞也。’”后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唐 苏颋 《刑部尚书韦抗神道碑》:“衔悽固託,抚疾何成,愧不得絶妙好辞,披文而相质耳。”亦作“ 絶妙好词 ”。 元 张雨 《满江红·玉簪》词:“待使君絶妙好词成,须弹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凡读传奇而有令人费解,或初閲不见其佳,深思而后得其意之所在者,便非絶妙好词。”词语解释:夸父 拼音:kuā fù
(1).神话人物。参见“ 夸父逐日 ”。
(2).兽名。《山海经·东山经》:“﹝ 犲山 ﹞有兽焉,其状如夸父而彘毛。”按,《西山经》云:“﹝ 崇吾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举父。” 郭璞 注:“或作夸父。” 袁珂 校注引 郝懿行 云:“﹝举﹞与夸声近,故或作夸父。”
(3).山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湖水 出 桃林塞 之 夸父山 ,广圆三百仞。”按,在今 河南省 灵宝县 东南。
词语解释:夸父逐日 拼音:kuā fù zhú rì
古代神话。言 夸父 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 隅谷 之际。渴欲得饮,赴饮 河 渭 。 河 渭 不足,将走北饮 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见《列子·汤问》、《山海经·海外北经》。 唐 柳宗元 《行路难》:“君不见 夸父 逐日窥 虞渊 ,跳踉 北海 超 崑崙 。”词语解释:夸父逐日 拼音:kuā fù zhú rì
古代神话。言 夸父 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 隅谷 之际。渴欲得饮,赴饮 河 渭 。 河 渭 不足,将走北饮 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见《列子·汤问》、《山海经·海外北经》。 唐 柳宗元 《行路难》:“君不见 夸父 逐日窥 虞渊 ,跳踉 北海 超 崑崙 。”词语解释:吏部眠 拼音:lì bù mián
《晋书·毕卓传》:“﹝ 卓 ﹞ 太兴 末,为吏部郎,常饮酒废职。比舍郎酿熟, 卓 因醉夜至其瓮间盗饮之,为掌酒者所缚,明旦视之,乃 毕吏部 也,遽释其缚。”后因谓饮酒废事为“吏部眠”。 唐 杜甫 《游子》诗:“厌就 成都 卜,休为 吏部 眠。”词语解释:六龙 拼音:liù lóng
(1).谓《易》乾卦的六爻。《易·乾》:“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孔颖达 疏:“乾元乃统天之义,言乾之为德,以依时乘驾六爻之阳气,以控御於天体。六龙即六位之龙也;以所居上下言之,谓之六位也。”
(2).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 羲和 为御者。 汉 刘向 《九叹·远游》:“贯澒濛以东朅兮,维六龙於扶桑。” 晋 郭璞 《游仙诗》:“六龙安可顿,运流有代谢。时变感人思,已秋復愿夏。” 宋 王安石 《休假大佛寺》诗:“六龙高徘徊,光景在我裳。” 明 薛蕙 《效阮公咏怀》:“六龙匿西山,蒙汜扬頽波。”
(3).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马,马八尺称龙,因以为天子车驾的代称。 汉 刘歆 《述初赋》:“揔六龙於駟房兮,奉华盖於帝侧。”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四:“谁道君王行路难,六龙西幸万人欢。”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金鳌山》:“少焉,千乘万骑毕集,始知为六龙临幸。” 吴梅 《步北城狮子山访阅江楼遗址不得》诗:“六龙曾此驻云车,何处重寻帝子家。”
(4).六兄弟的美称。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后贤志》:“ 宓 六子,皆英挺逸秀,号曰六龙。”《晋书·温羡传》:“父 恭 , 济南 太守,兄弟六人并知名於世,号曰六龙。”《晋书·卞壸传》:“父 粹 ,以清辩鉴察称。兄弟六人并登宰府,世称 卞氏 六龙。”词语解释:日车 拼音:rì chē
(1).太阳。太阳每天运行不息,故以“日车”喻之。亦指神话中太阳所乘的六龙驾的车。《庄子·徐无鬼》:“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於 襄城 之野。’” 汉 李尤 《九曲歌》:“年岁晚暮时已斜,安得力士翻日车?” 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好》之二:“桥峻通星渚,楼暄近日车。”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谭涤生诗》:“ 羲和 鞭日车,欲去不得恋。”
(2).引申为时光。 唐 李贺 《感讽》诗之二:“奇俊无少年,日车何躄躄!”参见“ 日驭 ”、“ 日御 ”。词语解释:日驭 拼音:rì yù
(1).太阳。日形如轮,周行不息,故称。 隋 卢思道 《从驾经大慈照寺》诗:“日驭非难假,云师本易凭。” 前蜀 韦庄 《立春》诗:“青帝东来日驭迟,暖烟轻逐晓风吹。” 清 金农 《憩王屋山后十方院》诗之二:“大椿灵饵话 尧 年,鍊液升烟日驭前。”
(2).指古代神话中为太阳驾车的神。 黄澜 《送李生孟夐留学美利坚》诗:“星精倚马忧天坠,日驭挥戈上地平。”
(3).指帝王的车驾。 宋 苏轼 《赐安神宗御容押班冯宗道等银合茶药敕书》:“属祠宫之告具,驂日驭以遄征,往復之间,忠劳亦至。特加存问。”词语解释:日御 拼音:rì yù
(1).古代掌记天象历数之官。《左传·桓公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日御不失日,以授百官于朝。” 杨伯峻 注:“天子之日官定历以颁于诸侯,诸侯之日御奉之以授百官。” 唐 张说 《和张监观赦》:“日御临双闕,天街儼百神。”
(2).古代神话中为太阳驾车的神,名 羲和 。御,通“ 驭 ”。《楚辞·离骚》“吾令 羲和 弭节兮” 汉 王逸 注:“ 羲和 ,日御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赤槿颂》:“日御北至,夏德南宣。” 南朝 梁 沉约 《梁甫吟》:“龙驾有驰策,日御不停阴。”
(3).指太阳。 隋 江总 《芳林园天渊池铭》:“晓川漾碧,如日御之在河宿;夜浪浮金,疑月轮之驰水府。”
(4).指帝王的车驾。 唐 李乂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地出东郊迴日御,城临南斗度云车。” 唐 元稹 《进马状》:“臣职居守土,待从无因,羡魏闕之埃尘,犹随日御;恨 新丰 之鸡犬,亦听车音。” 唐 杜牧 《奉和白相公圣德和平》:“应须日御西巡狩,不假星弧北射狼。”词语解释:色丝 拼音:sè sī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 魏武 尝过 曹娥 碑下, 杨脩 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虀臼’八字。 魏武 谓 脩 曰:‘解不?’…… 脩 曰:‘黄绢,色丝也,於字为絶;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外孙,女子也,於字为好;虀臼,受辛也,於字为辞:所谓絶妙好辞也。’”后因以“色丝”指绝妙好辞,犹言妙文。 唐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诗:“斋戒观华玉,留连叹色丝。” 宋 曾巩 《寄孙莘老湖州墨妙亭》诗:“枣木已非真篆刻,色丝空喜好文章。” 明 高启 《感怀次蔡参军韵》:“年来只念 江 东去,下马碑阴看色丝。”词语解释:沈鲍 拼音:shěn bào
南朝 宋 鲍照 与 南朝 梁 沉约 的并称。两人均为著名的文学家。 唐 杜甫 《寄高使君适岑长史参》诗:“ 高 岑 殊缓步, 沉 鲍 得同行。”词语解释:沈约 拼音:shěn yuē
(441-513)南朝梁文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历仕宋、齐、梁三代,在梁代官至尚书令,封建昌县侯。死后谥号为隐。在诗的声律上创“四声”、“八病”之说,对古体诗向律诗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所著《宋书》为二十四史之一。明人辑有《沈隐侯集》。词语解释:坦床
指女婿。《太平广记》卷二○二引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陈琡》:“同院有小计姓 武 ,亦 元衡 相国之后,盖 汾阳 之坦牀也。”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曹佾 太尉, 长秋 母弟, 张貂□ 耆 之坦牀。始成婚,资粧甚盛。”参见“ 坦腹 ”。
词语解释:坦腹 拼音:tǎn fù
(1).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郗太傅 在 京口 ,遣门生与 王丞相 书求女壻。丞相语 郗 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 郗 曰:‘ 王 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壻,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 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 逸少 ,因嫁女与焉。”后称人婿为“令坦”或“东牀”,本此。 五代 无名氏 《玉溪编事·参军》:“幕府若容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
(2).舒身仰卧;坦露胸腹。 唐 杜甫 《江亭》诗:“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诗。” 宋 无名氏 《道山清话》:“一日, 子厚 ( 章惇 )坦腹而卧,适 子瞻 自外来,摩其腹以问 子瞻 曰:‘公道此间何所有?’ 子瞻 曰:‘都是造反底家事。’ 子厚 大笑。”
(3).比喻赤诚。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纪人物·陆应旸》:“平生热肠坦腹,善赴人缓急。”词语解释:坦腹 拼音:tǎn fù
(1).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郗太傅 在 京口 ,遣门生与 王丞相 书求女壻。丞相语 郗 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 郗 曰:‘ 王 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壻,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 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 逸少 ,因嫁女与焉。”后称人婿为“令坦”或“东牀”,本此。 五代 无名氏 《玉溪编事·参军》:“幕府若容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
(2).舒身仰卧;坦露胸腹。 唐 杜甫 《江亭》诗:“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诗。” 宋 无名氏 《道山清话》:“一日, 子厚 ( 章惇 )坦腹而卧,适 子瞻 自外来,摩其腹以问 子瞻 曰:‘公道此间何所有?’ 子瞻 曰:‘都是造反底家事。’ 子厚 大笑。”
(3).比喻赤诚。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纪人物·陆应旸》:“平生热肠坦腹,善赴人缓急。”词语解释:瓮眠 拼音:wèng mián
晋 毕卓 嗜酒,常醉眠于瓮侧。事见《晋书》本传。后以“瓮眠”称醉眠。 唐 元稹 《饮致用神麯酒三十韵》:“瓮眠思 毕卓 ,糟藉忆 刘伶 。”词语解释:羲娥 拼音:xī é
(1).日御 羲和 与月神 嫦娥 的并称。借指日月。 唐 韩愈 《石鼓歌》:“ 孔子 西行不到 秦 ,掎摭星宿遗 羲娥 。” 朱熹 考异引 孙汝听 曰:“ 羲娥 ,日月也。 羲和 ,日御; 嫦娥 ,月御。” 宋 王安石 《闻望之解舟》诗:“黯黮虽莫测,皇明迈 羲 娥 。” 清 姚鼐 《答王生》诗:“尘霿苟不兴,万里曜 羲娥 。”
(2).泛指岁月。 宋 苏轼 《次韵杨褒早春》:“破恨径须烦麴蘖,增年谁復怨羲娥。” 宋 辛弃疾 《西江月·寿祐之弟时新居落成》词:“只将緑鬢抵羲娥,金印须教斗大。”
(3).指日夜。 宋 文天祥 《真州杂赋》:“四十羲娥落虎狼,今朝骑马入 真阳 。”自序:“首尾恰四十日。”词语解释:羲和 拼音:xī hé
(1). 羲氏 和 和氏 的并称。传说 尧 曾命 羲仲 、 羲叔 、 和仲 、 和叔 两对兄弟分驻四方,以观天象,并制历法。《书·尧典》:“乃命 羲 和 ,钦若昊天,厤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2).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驾御日车的神。《楚辞·离骚》:“吾令 羲和 弭节兮,望 崦嵫 而勿迫。” 王逸 注:“ 羲和 ,日御也。”《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天文训》:“爰止 羲和 ,爰息六螭,是谓悬车。”原注:“日乘车,驾以六龙, 羲和 御之。”
(3).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太阳的母亲。《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 甘水 之间,有 羲和之国 。有女子名曰 羲和 ,方浴日於 甘渊 。 羲和 者, 帝俊 之妻,生十日。”
(4).代指太阳。《后汉书·崔駰传》:“氛霓鬱以横厉兮,羲和忽以潜暉。” 李贤 注:“羲和,日也。”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昼竞羲和之末景,夕照望舒之餘耀。”
(5). 王莽 时主掌全国财赋的官吏。《汉书·王莽传中》:“更名大司农曰羲和,后更为纳言。”《后汉书·鲁恭传》:“祖父 匡 , 王莽 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词语解释:羲轮 拼音:xī lún
(1).太阳的别称。 宋 阮阅 《诗话总龟》卷十二引《玉堂诗话》:“ 杨黎州 《自遣》云:‘天上羲轮都易识,人间 尧 历自难逢。’” 清 黄景仁 《送春》诗之三:“玉虯高驾倘见招,急叱羲轮出平旦。”
(2).指时间、光阴。《旧唐书·太宗纪下》:“谓云车易乘,羲轮可驻,异轨同趣,其蔽甚矣。”词语解释:羲舒 拼音:xī shū
(1).古代传说中的日神 羲和 和月神 望舒 的并称。指日月。 宋 王禹偁 《日月光天德赋》:“是何凿混沌之精,掛 羲 舒 之影。” 宋 岳珂 《桯史·徐铉入聘》:“其视骑省之辩,正犹萤爝之拟 羲 舒 也。”
(2).指时间、光阴。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三十韵》:“放怀齐指马,屏息度羲舒。”词语解释:羲驭 拼音:xī yù
太阳的代称。 羲和 为日驭,故名。 明 高启 《广陵孙孝子爱日堂》诗:“只愁老景苦駸駸,羲驭西驰疾飞鞚。”《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晓来一轮羲驭涌东隅。”参见“ 羲和 ”。
词语解释:羲和 拼音:xī hé
(1). 羲氏 和 和氏 的并称。传说 尧 曾命 羲仲 、 羲叔 、 和仲 、 和叔 两对兄弟分驻四方,以观天象,并制历法。《书·尧典》:“乃命 羲 和 ,钦若昊天,厤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2).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驾御日车的神。《楚辞·离骚》:“吾令 羲和 弭节兮,望 崦嵫 而勿迫。” 王逸 注:“ 羲和 ,日御也。”《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天文训》:“爰止 羲和 ,爰息六螭,是谓悬车。”原注:“日乘车,驾以六龙, 羲和 御之。”
(3).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太阳的母亲。《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 甘水 之间,有 羲和之国 。有女子名曰 羲和 ,方浴日於 甘渊 。 羲和 者, 帝俊 之妻,生十日。”
(4).代指太阳。《后汉书·崔駰传》:“氛霓鬱以横厉兮,羲和忽以潜暉。” 李贤 注:“羲和,日也。”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昼竞羲和之末景,夕照望舒之餘耀。”
(5). 王莽 时主掌全国财赋的官吏。《汉书·王莽传中》:“更名大司农曰羲和,后更为纳言。”《后汉书·鲁恭传》:“祖父 匡 , 王莽 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词语解释:湘灵鼓瑟 拼音:xiāng líng gǔ sè
谓 湘水 女神弹奏古瑟。《楚辞·远游》:“使 湘灵 鼓瑟兮,令 海若 舞 冯夷 。” 明 张景 《飞丸记·芸窗望遇》:“我也曾见 湘灵 鼓瑟曲里称神。”亦作“ 湘妃鼓瑟 ”。 唐 杜甫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不见 湘妃 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词语解释:倚玉 拼音:yǐ y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魏明帝 使后弟 毛曾 与 夏侯玄 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案此言二人品貌极不相称。后以“倚玉”谓高攀或亲附贤者。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登龙有直道,倚玉阻芳筵。” 唐 韩愈 《和席八十二韵》:“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 唐 黄滔 《元薛推先辈启》:“虽惭陋质,粗抱丹心。既得地以戴丘,倍推诚而倚玉。” 明 李贽 《雨后访段严庵禅室兼怀焦弱侯旧友》诗之二:“兴来聊倚玉,老去欲抽簪。”词语解释:隐侯 拼音:yǐn hòu
南朝 梁 沉约 的谥号。 沉约 字 休文 ,善诗文, 高祖 受禅,为尚书仆射,封 建昌县 侯,邑千户。卒谥“隐侯”。 唐 吴仁璧 《南徐题友人邻居》诗:“待到秋深好时节,与君长醉 隐侯 家。”按, 沉约 居处俭素,立宅 东田 ,瞩望郊阜。 隐侯 家,泛指郊野居处。词语解释:幼妇 拼音:yòu fù
少女。借指“妙”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 唐 唐彦谦 《送樊琯司业归朝》诗:“齏辛寻幼妇,醴酒忆先王。”参见“ 幼妇碑 ”。
词语解释:幼妇碑 拼音:yòu fù bēi
即 曹娥 碑。因碑背上题“黄绢幼妇,外孙齏臼”八字,故名。 唐 张说 《故括州刺史赠工部尚书冯公神道碑》:“ 魏主 来顾,赏幼妇之碑。 秦 师不侵,尊死士之壠。” 唐 杜甫 《偶题》诗:“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胡韫玉 《重展亡友朝露墓》:“何因再证三生石,无奈重摩幼妇碑。”参见“ 幼妇辞 ”。词语解释:幼妇碑 拼音:yòu fù bēi
即 曹娥 碑。因碑背上题“黄绢幼妇,外孙齏臼”八字,故名。 唐 张说 《故括州刺史赠工部尚书冯公神道碑》:“ 魏主 来顾,赏幼妇之碑。 秦 师不侵,尊死士之壠。” 唐 杜甫 《偶题》诗:“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胡韫玉 《重展亡友朝露墓》:“何因再证三生石,无奈重摩幼妇碑。”参见“ 幼妇辞 ”。
词语解释:幼妇辞 拼音:yòu fù cí
亦作“ 幼妇词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 魏武 尝过 曹娥 碑下, 杨修 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齏臼’八字…… 修 曰:黄绢,色丝也,於字为絶;幼妇,少女也,於字为妙;外孙,女子也,於字为好;齏臼,受辛也,於字为辞。所谓絶妙好辞也。”后泛指极好的诗文。 明 王世贞 《项子出新编索序余病未能讽咏来美聊成短述》诗:“浮名人自惜,孤调晚堪疑。欲定《三都》价,难评幼妇辞。” 清 黄遵宪 《己亥续怀人诗》:“平生著述老经师,絶妙文章幼妇词。”词语解释:朱羲 拼音:zhū xī
太阳。古代称日为朱明,而 羲和 为日御,合而为“朱羲”。《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七》:“ 蓐收 清西陆,朱羲将由白。” 李善 注:“朱羲,日也。”词语解释:逐日 拼音:zhú rì
(1).典出《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 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 河 渭 ; 河 渭 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 邓林 。”后因以“逐日”喻行走疾速。《梁书·元帝纪》:“挟輈曳牛之侣,拔距磔石之夫,骑则逐日追风,弓则吟猿落雁。” 隋 江总 《梁故度支尚书陆君诔》:“昂昂逸驥,逐日千里。” 唐 张鷟 《沧州弓高县实性寺释迦像碑》:“驥从东道,方申逐日之功。”
(2).一天接一天;每天。 唐 白居易 《首夏》诗:“料钱随月用,生计逐日营。”《西游记》第二六回:“我闻 大圣 弃道从释,脱性命保护 唐僧 往西天取经,逐日奔波山路,那些儿得閒,却来耍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我本要存逐日往来的,谁知他拿去给我存了六个月期,真是误事!”